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五”计划(1953—1957年)是新中国第一个发展国民经济的中长期计划。指导方针和基本任务是:“首先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培养技术人才,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有步骤地促进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保证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成分的比重稳步增长,保证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

——摘自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经济成长历程》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六个五年计划”,简称“六五”计划(1981—1985年)。具体要求主要有:大力增加适合社会现实需要的农产品、轻纺产品和其它日用工业品的生产,保持市场物价的基本稳定;努力调整重工业的服务方向和产品结构,使生产资料生产同消费资料生产的发展保持大体协调;统一组织全国的科技力量,进行科技攻关和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有计划有重点地对现有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努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提高军队装备的现代化水平;大力扩展对外贸易,有效利用国外资金,积极引进适合国内需要的先进技术;严格控制人口的增长,使城乡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继续得到改善;加强环境保护。

——摘编自中国人大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一五”计划的特点并对“一五”计划进行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六五”计划反映的国家发展导向变化并简析“六五”计划制订的背景。
2 . 阅读材料,理解近现代中国工业化的进程。

材料一   洋务派开办军事工业,加之外资工业扩大,煤炭的需求量日益增加,进口量迅速扩大,供求关系紧张,价格昂贵,成为洋务军事工业的一大经济负担。1867年,曾国藩向清廷提出:“挖煤一事,借外国开挖之器,兴中国永远之利,似尚可试办。”1872年,李鸿章进一步强调若能自开煤矿,则“洋煤不阻自绝,船、厂亦应用不穷”,与塞满卮、求富强“殊有关系”。1874年,李鸿章、沈葆桢重提“开采煤矿,以济军需”。1875年,清廷放弃开采煤矿的禁令,允许试办机器采煤业。于是,出现了兴办民族煤矿企业的热潮。

18751884年洋务派创办煤矿企业状况(部分)

企业名称开办年份停办年份及原因创办人
直隶磁州煤矿18751883退股李鸿章
湖北兴国煤矿18751879经费无着盛宣怀
台湾基隆煤矿18761892亏损沈葆桢
直隶开平煤矿1878李鸿章
徐州利国驿煤铁矿18821886亏损胡思燮

——据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第三卷“早期现代化的尝试”

19211937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平均增长速度(%)

年份
192119293.01.74.39.47.1
193019379.92.70.73.90.3

——摘自任文侠等《日本工业现代化概观》

材料三   195510月,武汉钢铁厂在武汉市东郊长江南岸破土动工,19589月建成投产。2011年,汉阳铁厂遗址保护性改造工程启动,原址上将建设一座博物馆,作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基地。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兴办煤矿企业热潮出现的主要原因和状况。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民族工业产生发展对近代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所产生的影响。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国初年纺织业发展情况


材料二   1912年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在上海创办福新面粉公司,开工不到一年即获利3.2万元。到1921年,荣氏兄弟经营开设的面粉厂共有12家。后又创办申新纱厂获得巨额利润,在近代史上有“面粉大王”与“纺织巨子”之称。迄1922年因外国资本卷土重来,荣氏企业开始亏损,向日商借贷350万日元。1927年因不愿认购国民党政府发行的公债,被通缉。由于世界经济危机及国民党政府的苛捐杂税,民族经济备受摧残,荣氏企业负债达4000余万元,宋子文、孔祥熙等官僚资本乘机渗入。

——摘编自陈旭麓主编《中国近代史词典》

材料三   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第一天起,应该说就担负起100多年受到严重阻碍的工业化重任。从1953年我国完成战后的经济恢复后,中国共产党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到1957年底,我国新建了飞机制造、汽车制造、发电设备、冶金设备以及重型机械等工业部门,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新中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摘编自武力《中国共产党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认识和实践》


(1)材料一反映出民国初年纺织业发展呈现出什么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呈现这一趋势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影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为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来取了什么措施?这一措施的实施对中国工业化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早在秦汉时期,辽宁的抚顺鞍山等地就开始出现采煤和冶铁业。辽金元时期,冶铁、纺织、陶业及盐业也日渐兴盛,并出现了采金业。到了明末清初,纺织、食品加工等手工作坊在一些地区出现,此后又不断发展,铁匠炉、木匠铺、皮庄、成衣制作、铜器加工、金银首饰等加工业也普遍建立。其中,辽东地区的蚕丝业和本溪湖的炼铁业在辽宁的影响很大。

——摘编自高峰等(历史,永远铭记创业的辉煌一一五时期辽宁重点工程建设始末》

材料二  从1949年到1952年,国家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对辽宁工业共投资99948万元,其中对重工业投资8.7亿元,占全部工业投资的86.93%1952年,辽宁工业总产值从1949年的11.9亿元上升到1952年的45.25亿元,钢铁、煤炭、机械、电力等重工业基本恢复,并进入了工业基地的初创时期。195311日,我国开始执行国家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辽宁作为一五时期全国的重点建设地区,开始了以原材料和重型机械工业为主体的工业基地建设。被称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基之战156个重点工业项目,被安排在辽宁的有24项,辽宁成为新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经过一五时期的努力发展生产,辽宁重工业基地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形成了以钢铁、有色金属、煤炭、电力、机械、石化等行业为主体的重工业体系。

——摘编自方帆《建国初期辽宁工业基地的建设》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古代辽宁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辽宁工业经济发展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2021-06-03更新 | 233次组卷 | 3卷引用:2021年高考北京卷历史变式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001929年,电力工业由一个不那么重要的部门,上升为美国第二个最重要的经济部门。电力生产从六十亿千瓦小时提高到一千一百七十亿千瓦小时;提资额增至近一百二十亿美元;总收入近二十亿美元。三十年代增长较慢,但在1940年,电力生产已近一千八百亿千瓦小时;投资额一百五十五亿美元;总收入近三十亿美元。1912年,只有百分之十六的美国家庭使用电力,到1940年,使用电力的家庭已近百分之七十九。而且,涡轮发电机、电动机、电器以及电气装置的制造,几乎一夜之间就成为头等重要的工业。19191929年是该工业发展最快的时期,其产值由九亿九千七百九十六万八千美元增至二十三亿零九十一万六千美元。1939年该工业产值为十七亿三千万美元。

——摘编自阿瑟·林克《1900年以来的美国史》

材料二   为适应工业发展特别是新工业地区建设的需要,必须努力的发展电力工业,建设新的电站和改建原有的电站。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将以建设火力电站为主,同时利用已有的资源条件,进行水利电站的建设工作,并大力地进行水力资源的勘测工作,为今后积极地开展水电建设准备工作。五年内,电力工业限额以上的建设单位共107个,其中电站92个,输电工程和相应的变电工程15个。在92个电站中,属于苏联帮助设计的有24个。五年内,对长江及其主要支流和拉萨地区的水力资源的利用,将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一九五七年全国发电总量将达到159亿度,比一九五二年增长119%。其中:中央国营占87.72%,公用事业和居民用电增长79%。电站的建设和电力网的形成,将在主要的经济区域内初步地奠定动力基地,逐步地使各该地区的工业得到安全的、廉价的、充分的电力供应,为今后国家经济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准备动力条件。

——据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电力工业发展的状况及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一五”计划期间电力工业的特点及其意义。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12年辛亥革命后到1931年九ー八事变,是东北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历史时期,当时东北出现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据20世纪20年代末的统计,东北大豆的商品率为80%~83%,小麦为79%,高粱为40%~42%、玉米为35~36%、谷子为20~22%。总之当时东北地区成为世界性商品粮生产基地。民国时期,东北设厂开矿的热潮经久不衰,除了传统的农产品加工业和轻纺工业外,在火柴,酿酒、食品等多个部门中都取得显著的发展。1913,奉天总商会提倡各商号集股设立了奉天商业银行;1915年又设立商办奉天殖民银行;1917,益发合与人合办益通商业银行

——摘编自衣保中、林莎《论民国时期东北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

材料二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重视东北重工业的发展,尤其是“一五”计划时期国家对东北进行了大量投资,将苏联援建的156项重点工程建设中的58项安排在东北地区,工业建设投资达80亿元。那么,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为何重点投资东北重工业基地呢?新中国成立伊始,处于十分险恶的国际大环境中,但是东北的地缘环境对我国十分有利。1957年年底,东北地区的58项工程全部建设和部分建成授产,它们都是我国现代化工业的骨干,因此东北地区成为我国工业化程度最高的地区。

——摘编自王玉芹《建国初期东北重工业发展状况评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辛亥革命后至九一八事变前东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表现并分析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东北发展重工业的有利条件并分析东北重工业发展的历史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