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中国近代化,它发生在封建社会后期,贯穿于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社会主义确立、发展的整个历史过程。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机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

——《明神宗实录》

“养民之道,惟在劝农务本”,而开矿谋利,则属舍本逐末,“殊非经常之道”。

——《清史稿》

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莫不志在良田。

——陶煦《租核》

材料二   中国各年进口、出口商品分类比重(%)

进口出口
机器及大工业原料及建筑用品农产品矿产品手工业制品机器制造业
19101.516.139.10.741.418.8
19203.225.336.43.739.420.5
19303.723.245.14.630.619.7

——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

材料三   



第一辆出厂的解放牌汽车

1954年毛泽东给爱姆发动机试制成功的贺电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现象以及阻碍其进一步发展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10—1920年间中国进口的生产资料比重和出口的机器制造品比重出现了怎样的情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这些现象出现的条件。
2 . 《历史的细节》一书写道“全民族对工业革命有着超乎寻常的狂热和痴迷,甚至将齿轮作为国家的新徽记,拖拉机、汽车、飞机、轮船、车床、钢炉、铁桥成为人民币的主题。”这种“超乎寻常”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
A.工业化基础薄弱B.一五计划的开启
C.建立公有制经济D.优先发展重工业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2-1919年,新建厂矿企业470多家,投资近亿元,再加上扩建企业,新增资本达到13亿元相当于辛亥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其中、面粉业和纺织业发展最快,化工皮革、卷烟等行业也有相当发展。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整个中国民族工业又迅速萧条。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中国工业结构比重图


——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


(1)根据材料一,分析此阶段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特点。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50年代我国工业的新变化,并分析我国工业结构变化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战国初年魏国李悝说:“农事害、饥之本,女工伤、寒之源”“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西汉文帝时的晁错说:“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汉代文献所载农民家庭,24口家庭占933%5口以上家庭仅占67%;在战国和西汉,“五口之家”都是小农经济的普遍形态。

       ——摘编自《战国秦汉小农家庭的规模的及其变化机制》

材料二   明清时期在中国封建社会内部商品经济的发展,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不平等条约所取得的特权,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近代中国的商品经济得到史无前例的发展,商业流通空前活跃,国内市场的扩大,特别是手工业品和农产品在流通中的比例加大,不断促使农业生产由自给自足走向商品化,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大;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商品意识的增强,重农抑商、重义轻利观念的改变;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使中国的小农经济从此结束。

       ——摘编自《浅论中国近代自然经济解体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战国秦汉时期小农经济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以来中国小农经济解体的原因和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53年下半年,全国粮食紧缺问题极其严重,为满足需求,平抑粮价,国家只能动用库存粮40亿斤。1953年,国家在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改造实际上是从排斥市场机制入手的,实行国家对经济和市场的直接管理,把农业的生产和销售计划完全纳入到国家的统一计划之中,从而完成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

1953年11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通过了《关于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的命令》。12月初,除西藏以外,全国城乡开始实行粮食统购统销。统购统销政策较好地解决了新中国面临的极其严重的粮食危机。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统购政策才宣告结束,而统销政策直到现在还存在一定的影响。

——摘编自陈国庆《建国初期粮食流通体制的探讨》


请回答: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的原因。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粮食统购统销政策的影响。
2021-04-11更新 | 162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常德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18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资产阶级要求打破封建 专制的束缚,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以维护资产阶级利益,发展资本主义。西方民主政治一般有两种模式:英美式民主和欧洲大陆式民主。

——摘编自徐衍昌 张仙君《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创建与发展》

材料二   辛亥革命胜利后,制定了具有“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总统制,成立了临时参议院,政治团体也伴随着西方近代政治价值观念的影响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 但随着中央政府权威的衰弱和地方势力的增强,逐渐形成割据局势;民初政党大多为利益所 驱动而成为民主的祸患,政党不过成为争权夺利的傀儡;议员大多为地方都督指派,使议会屈居于北洋派的淫威之下;“因人制法”虽是为了保住革命的果实,但使人的意志高于法的意 志,不免使《临时约法》缺乏威慑力。民国初年的民主政治实践仅仅一年多的时间就走向了 失败。

——摘编自赵贺怡《辛亥革命与中国民主政治的最初实践》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之后,逐渐形成了支撑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根本政治制度,确立了帮 助中国共产党执政和决策的重要方式,在民族地区实行利于各民族平等、团结、联合和共同 发展进步的最适当的政治形式,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取得了一系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成果。

——摘编自黄百炼《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巨大成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美建立的民主政治模式。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辛亥革命取得的政治成果并分析其失败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内容。并综合上述 材料,简述中西民主政治建设给你带来的启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