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三年来,大陆上的军事行动已经结束,土地改革已经基本完成,各界人民组织起来办全国选举工作的条件已经成熟。”毛泽东在此阐释的是
A.社会主义改造实施的原因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理由
C.社会主义宪法颁布的条件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推行的背景
2 . 如图是杨之光于1954年创作的国画《一辈子第一回》,描绘了一位平生第一次拿到选民证的老人的喜悦之情。这幅作品创作的背景可能是
A.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展开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D.“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雍正时期,各地奏请开矿,清廷经常以“开矿聚集亡命,为地方隐忧”为由,下达“严行封禁”“永远封禁”等命令;对一批朝廷获利甚多的矿产,则由朝廷和地方官府严加控制。1872年,李鸿章在一份奏折中指出,上海各工厂“曰需外洋煤铁”极多,“可忧孰甚”。他建议清政府“设法劝导官督商办,但借用洋器洋法,而不准洋人代办……于富国强兵之计殊有关系”。清政府采纳李鸿章建议,决定先在部分地区试办“开采煤铁事宜”。

——摘编自戴逸主编《简明清史》等

材料二     新中国“一五”计划指出:“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它的勘探进度,资源供应的保证程度,是合理地分布生产力、建立新工业基地、正确地规定工业建设计划的先决条件。”为此,国家要求“有计划地展开全国矿产的普查工作”,“加强对某些从前没有发现或者很少发现的和目前特别缺乏的资源(例如石油)以及在地区上不平衡的资源的普查工作和勘探工作”。——据《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在雍正年间与19世纪70年代矿业政策的差异及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清代矿业政策相比,新中国“一五”计划期间矿业政策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
2021-08-22更新 | 2002次组卷 | 55卷引用: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田家炳民族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发展的根本问题。

材料一


朝代
粮食亩产水平
(市斤)
人均粮食占
有量(市斤)
全国耕地面积(亿市亩)粮食作物播种
面积所占比重
总面积北方南方
春秋战国91(全国)614.82.394%
秦汉117(全国)1048.355.7294%
魏晋
南北朝
122(北方粟、麦
215(南方稻谷)

1167.7

3.85

1.925

1.925

90%

隋唐
124(北方粟、麦
328(南方稻谷)

1450.92

6.42

3.21

3.21

90%

——卜风贤《传统农业时代的灾荒风险和粮食安全》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资本帝国主义挟其大量余资,与新式机械,在通商口岸渲染了些资本主义的色彩。„„迨欧战爆发,列强无暇东顾,因此中国幼稚的民族工业,乘机抬头,使中国渲染了很浓的资本主义化的色彩。„„于是农村中的劳动力, 初则剩余的劳动者都涌到城市里去了,继则农村中的青年劳动力,即是生产的中坚 份子羡慕着都市的繁荣,投身工业的比较能够多得些工资,也都向都市中乱涌,向 资本家出卖其劳动力,终则以农村衰落,而建筑于农村上的工业,日形没落,„„ 因此,从农村涌到都市的劳动者,都成了可怜的失业之群。所以农村劳动力胡乱的 拥进都市,一方面,使农村中失却生产的中坚份子--青年劳动力,而另一方面产生了大批的失业之群,这当然是人口变动的变态。

——金轮海《中国农村经济研究》

材料三有学者在研究“中华文明从传统向现代转型”这一主题时,得出以下结论: 中华文明转型路径的独创性,首先表现在广大中国农民成为现代化的强大的内在动力,而其前提则是他们必须成为这一转型的主要得益者。

——摘自姜义华《中华文明从传统向现代转型及其路径的独创性》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到隋唐时期中国农业的发展趋势及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农村人口迁移的原因和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两个层面,说明建国以来农民如何在我国社会转型发展过程中受益。
2021-05-22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丽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按照中共中央“要准备打仗”的战略部署,1965年,云南省成立“国防工业委员会”。兵器工业、电力、交通、电子、航天、核工业等项目先后开工建设,一批科技、教学单位由外省迁入云南。到1973年,地方军工企业的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的5.1%,远高于全省工业企业的平均水平;1965-1980年,云南的各类国防科技企事业单位从3个增加到47个。

——据《云南省志·经济综合志》等整理

材料二   201011日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全面启动。云南从开放“末端”,一跃成为“前沿”。2013年,云南省与东盟贸易实现进出口额190亿美元,较上年增长61%.机电产品保持全省对东盟出口的优势地位,农产品、纺织品及服装、电力、有色金属、化肥出口增长迅速。海关统计显示,云南全省民营企业与东盟贸易额达94亿美元,增长82%.

——据陈保江刘加丽《云南与东盟贸易再创新高》等整理

材料三   简斯维尔是美国东北部传统工业区的一个小镇,通用汽车和派克笔是当地主要产业。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简斯维尔的通用汽车厂关闭。2010年,派克笔公司也宣布将告别简-斯维尔,仅剩的圆珠笔贴牌生产线搬至墨西哥。20118月,美国奥赖恩镇开始生产通用小型车,40%的工人时薪降为14美元(标准时薪28美元),许多零部件是从韩国运来的,引擎则来自墨西哥。

——据艾米·戈德斯坦《简斯维尔:一个美国故事》整理


(1)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别概括20世纪六七十年代和21世纪以来云南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简斯维尔经济状况发生变化的原因,以及产生的消极影响。
2021-03-15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2021届高三下学期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初沿用历代匠籍制度,凡在籍手工业工匠必须受工役管理机构的支配,定期无条件为政府服劳役。成化、弘治时期,朝廷将强迫轮班匠亲身服役逐步改变为纳银代役,无力纳银允许亲身服役。到嘉靖末年,轮班工匠一律征银,朝廷以银雇工。清政权建立后,明文宣布今各省俱除匠籍为民”,后又将班匠银归并田亩或地丁代征,使“手艺贫民受益良多”。但统治者认为“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对工商业实行重税政策,对手工业产品实行限价收购。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将个体手工业写入《共同纲领》,承诺政府予以扶持并积极引导个体工业经济向合作社集体制经济转变。若干个体手工业者或生产小组为解决原料、购销产品困难而自愿联合组成手工业供销合作社。此后出现了生产资料部分或全部归集体所有的生产合作社,实行分工合作、按劳分配。“一五”计划中规定:“采用说服、示范和国家援助的方法,逐步地把手工业者引向合作化的道路,使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成为国营工业的得力助手。”1955年底中央制定了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全面规划求在两年内完成手工业合作化。1956年6月,手工业改造基本完成。

——摘编自萧国亮等《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明清手工业政策的演变及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明清手工业政策相比,新中国初期手工业政策的特点,并予以简要评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