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年探索时期(1956-196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安徽省某中学从1961年6月起,开始教师整编,精简下放了14名教师,认真办好校办农场,利用师生在农场生产的大量蔬菜、山芋、油料、粮食等农副产品,以补助师生食堂。这(     
A.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B.体现出国家对劳育重视
C.呼应了国家教育方面政策的调整D.推动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2023-04-10更新 | 127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宣城市2023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62年5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工作会议会议决定:在1961年已经精简职工800多万人的基础上,1962年和1963年两年内再精简职工1000万人以上。这一举措的直接目的是(     
A.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B.缓解城市粮食供应紧张状况
C.维持当前的国民经济结构D.保障国家工业化战略的实施
3 . 三线建设是中国自1964年起,由中共中央主导,开展的一场以基础工业、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设施为重点的大规模经济建设活动,以下为三线建设图。据此可知,三线建设(     
A.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B.推动“八字”调整方针的出台
C.旨在应对冷战背景下的严峻形势D.彻底改变了东西经济不平衡
4 . 1959年,鞍钢炼铁厂因冷却水水量不足而影响高炉正常生产,全国劳模孟泰经过反复思考,提出了新方案。经过全厂人员联合攻关施工,改造后的炼铁厂高炉循环水节约总量达1/3,全厂每年可节约费用23万元,保证了高炉的正常生产。这反映出
A.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B.人民群众投身“一五”工业化建设
C.工人阶级积极参与经济建设
D.公私合营激发工人的主人翁精神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周恩来在报告中指出,应当在适当的范围内,更好地运用价值规律,来影响那些不必要由国家统购包销的、产值不大的、品种繁多的工农业产品的生产,以满足人们多样的生活需要。这反映了我国
A.计划经济体制尚未建立B.努力摆脱苏联模式的束缚
C.对经济建设的积极探索D.尝试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6 . 据有关统计,1958年一年中全国性学术会议达500多次,学术论文和报告也达200,000篇,都超过以往任何一年。此现象
A.体现了教育对科学研究的促进B.是借鉴苏联经验的结果
C.反映社会局势对学术界的影响D.说明我国科技发明显著
7 .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一些农村吹哨上工,农民听到“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这一顺口溜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农村的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
B.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C.这是由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
D.片面追求经济建设高速度
2021-01-19更新 | 215次组卷 | 49卷引用:安徽省郎溪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8 . 1958年新闻报刊宣传报道了——些未经证实的跃进“捷报”,如青海省柴达木盆地某农场第一生产队亩产小麦8585斤的奇迹,广西环江县红旗人民公社亩产水稻130434斤的奇迹,河南禹县日产生铁4396吨的奇迹。这些“捷报”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B.“左"倾思想的不断扩展
C.“一五”计划的实施D.国民经济调整工作的展开
9 . 1959年6月,中共中央指示:允许社员私人喂养家禽、家畜,其收入完全归社员个人所得;恢复自留地制度(社员可以长期使用的小块集体土地);社员家庭和个人生产的产品,都可以在集市上出售。以上措施表明当时
A.中央初步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失误B.三大改造任务已经彻底完成
C.阶级斗争扩大化错误得到了克服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
10 . 新中国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流行词语。下列流行词语与时间对应不正确的是
A.大跃进------20世纪50年代
B.市场经济----20世纪60年代
C.个体户-----20世纪80年代
D.安居工程------20世纪90年代
2019-07-05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郎溪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