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年探索时期(1956-196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4 道试题
2 . 20世纪50年代,土地、劳动力、资金的集中为科学实验提供了有利条件。如推广良种、密植等,麻城县就出现了个别的“状元田”、“丰产田”。人们对此异常惊喜,相信经济建设可以创造奇迹。这说明( )
A.广大农民生产积极性高B.农业的变革与发展催生了跃进思想
C.经济建设出现重大失误D.科学实验的成就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3 .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化趋势是
A.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家庭承包责任制
B.封建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合作社→家庭承包责任制
C.封建剥削制度→个体小农经济→社会主义合作社→土地承包给个人,自负盈亏
D.互助组→个体小农经济→社会主义合作生产→人民公社化
4 . 据统计,1961年7月1日到1962年6月30日.我国共进口粮食117亿斤。同期,征购粮食减少了158亿斤。上述做法旨在
A.满足工业化发展需要
B.纠正“大跃进”的弊端
C.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D.缓解国内的经济困难
5 . 1962年9月,中共八届十中全会正式通过的《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中规定:人民公社社员可以经营家庭副业,可以将家庭副业的产品拿到集市上出售。这一规定
A.推动了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开展
B.符合当时国情,奠定“一五计划”的物质基础
C.恢复农民土地私有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D.是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部分调整
6 . 下面分别是两幅反映不同时期农民劳动场景的图片。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两个时期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都很高B.图二反映出农村工作出现右倾错误
C.图一说明改变土地所有权的效果显著D.图一到图二透视出农村经济体制已调整
2017-04-21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江西省赣州市十四县(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7 . 1958年,有民歌这样写道:“男女老少齐出征,青年劲头赛赵云,壮年力气赛武松,少年儿童像罗成,老年干活似黄忠,干部计策胜孔明,妇女赛过穆桂英,社员个个胜古人。”这首民歌
A.是三大改造完成的产物B.反映了当时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C.反映社会建设取得巨大成就D.表明了当时人民生产积极性高涨
2017-04-21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江西省赣州市十四县(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8 . 1958年12月7日,毛泽东写道:“张鲁(三国人物)在道路上设饭铺吃饭不要钱,是开了人民公社食堂的先河。”毛泽东的言论表明
A.天下为公的思想有历史渊源B.大跃进由此开始蔓延开来
C.建设社会主义遭遇到挫折D.生产力发展阻碍生产关系
9 . 1958年6月22日毛泽东批示:超过英国,不是十五年,也不是七年,只需要两到三年,两年是可能的。这里主要是钢,只要W59年达到2500万吨,我们就钢的产量上超过英国了。”对毛泽东的这一批示解读有误的是
A.中国当时特别注重发展钢铁工业B.此时毛泽东在经济建设上急躁冒进
C.该批示可用于研究“大跃进”运动D.折射出当时英国工业实力严重下滑
10 . 《1957~1960年工业、农业总产值》示意图, 对其解读最为恰当的是
A.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调动了全国人民的积极性
B.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挫伤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
C.“大跃进”使全国工业总产值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D.“大跃进”导致了工农业生产比例严重失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