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年探索时期(1956-196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面一组摄影作品记录了1958-1960年间福建省某水库工地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这组作品(     




“水涨一寸,坝高一尺”,建库大军在加紧筑坝。


库内工区用船只运送石料上坝头

莆田东圳水库工地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


A.宣传了大跃进运动的方针政策B.表明农业建设服务于工业化建设
C.宣传了人民公社运动的方针政策D.倡导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风尚
2022-12-01更新 | 96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临川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对下表数据解读正确的是,中国“二五”计划时期(     
1958-1962年中国工业生产总量指标(单位:亿元)
年份1958 1959196019611962
工业总产值1083148316371062920
工业净产值401527565345303
工业总产值增长率54.8%36.1%11.2%-38.2%-16.6%

(注: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净产值均按照当年价格计算,增长率指按可比价格计算的较上一年的增长。)
A.国民经济调整取得了一定成效B.工业总产值数据严重失实
C.社会主义道路探索遭遇了挫折D.国家发展重点转移到农业
3 . “三线建设”是中国经济史上一次规模极大的工业迁徙。从1964年开始,进行了十多年。在西部地区建立起许多军事工业基地,还开工兴建成昆、贵昆、黔、湘黔等铁路。可见,“三线建设”(  )
①增强了国家的国防力量②改善了我国的工业布局
③推动沿海地区的城市化进程④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平衡发展
A.①③B.①②C.①④D.③④
4 . 1962年1月,中共中央通过了“三自一包”的经济建设方针。“三自”即允许农民耕种自留地,自办私人小作坊,在自由市场上出售产品;“一包”即农民承包政府规定的农业生产指标,要求保证完成。中央通过这一经济建设方针,旨在
A.撤销人民公社体制B.促成经济体制改革
C.全面纠正右倾错误D.调整国民经济结构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中央关于“三农”问题文件的关键词有:土地改革、合作化、人民公社。这三个关键词都表明
A.农村生产关系不断调整B.社会主义建设具有复杂性
C.农业工作处于中心地位D.土地所有制发生根本变革
2021-10-22更新 | 575次组卷 | 11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黎川县第二中学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7 . 下表是1959~1963年中国财政收支表,体现了当时的财政收支变化情况。造成这些变化的原因是
1959~1963年中国财政收支表
年份总收入(亿元)总支出(亿元)收支差额(亿元)
1959487.12543.17—56.05
1960572.29643.68—71.39
1961356.06356.09—0.03
1962313.55294.8818.67
1963342.25332.0510.20
A.“一五”计划的实施B.苏联加大了对华援助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推进D.八字方针的有效实行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党深信,只要鼓足六亿多人民的干劲,动员六亿多人民力争上游,我们一定能够高速度地进行建设,一定能够在一个比较短的时间内赶上一切资本主义国家,成为世界上最先进、最富强的国家之一。

——人民日报社论(1958年5月29日)

材料二:1952~1965年国民生产总值指数图(1952年=100)


——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编《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


(1)根据材料一,指出该社论体现的心态。结合1956~1957年的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因素。
(2)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分别分析其主要原因。据此说明为什么“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战国末期,秦蜀守李冰在主持修建都江堰的时候,考虑这项工程所要发挥的功能依次是防洪、航运和灌溉。创建期的都江堰,还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互相影响的水利系统。两宋时期,拥有分水、导流、引水和溢洪排沙综合功能的工程体系的形成,标志着都江堰作为一项综合性的水利工程已经进入了成熟期。(都江堰的管理也更加完善,不仅形成了稽查、水政和工程三个互相制约的管理体系,而且都江堰还成为国家水利工程,朝廷派出御史领提举官,到灌区巡视,代表中央政府监督岁修工程质量和经费使用情况,地方上则设置各级官员共同负责灌区的水政和都江堰工程的管理及岁修活动。成熟期的都江堰内江灌区共分出4条干渠,灌溉面积超过200万亩。

——摘编自曹玲玲《作为水利遗产的都江堰研究》

材料二   “大跃进”后期最有名的水利工程是河南省林县的红旗渠。红旗渠于1960年2月开始修建。经10年奋战,于1969年7月完工。红旗渠工程总投工5611万个,参与民工7万人,先后有81位干部、技术人员和农民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红旗渠总干渠全长70.6公里,加上分干渠、支渠、斗渠,共计长约1500公里;10年间,削平了1250座山头,架设151座渡槽,开凿211个隧洞,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达2225万立方米,被世人称之为“人工天河”。尽管林州人民为此工程付出了巨大代价,而且自90年代以来,出现水源不足,渠道老化等问题,但运行30年间,解决了全县严重干旱的问题;灌区的有效灌溉面积达54万亩。

——摘编自李克军《如何评价“大跃进”时期的农田水利建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以都江堰建设为例,概括中国古代水利建设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红旗渠修建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红旗渠的修建所体现的时代精神。
10 . 1959年4月29日,毛泽东用党内通信的形式写信给省、地、县、社、队、小队六级干部说:“根本不要管上级规定的那一套指标。不管这些,只管现实可能性。例如,去年亩产实际只有三百斤的,今年能增产--百斤、二百斤,也就很好了。”毛泽东此信件
A.表明了对计划经济体制的批评B.鼓励基层干部群众继续大跃进
C.有效清除了“左”倾错误影响D.认识到经济建设中存在着问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