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佛教在南北朝时期,达到全盛阶段。公元574年,(北)周武帝诏令“断佛道二教,经像悉毁,罢沙门、道士,并令还民”。灭(北)齐后,周武帝又下令“现成寺庙,出四十千,并赐王公,充为第宅。五众释门,减三百万,皆复军民,还归编户。融括佛像,焚烧经教,三宝福财,簿录入官,登即赏赐,分散荡尽”。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1.凡成年男性未被褫夺法律行为能力,并执有任何依租簿而获得的土地或产业之产权,……其净年值除缴纳该项土地之一切租税及费用外,不少于十镑者,即有权参加选举其本区代表,参加下届国会……任何人不得在任何一年登记作为选民,选举该城市或城镇选区之一名或数名国会代表,假如他在当年七月底之前十二个月中曾接受教区赈款或其他救济金,依照目前议会法之规定,他丧失了选举国会代表的资格。

——《1832年改革法》(英国1832年6月7日)

2.凡年满21岁制男子,目前不在因犯罪而坐牢之列者,都有选举权。秘密投票--以保障选民运动用其投票权力。国会议员不应有财产的资格限制--使各选区能够选出他们爱戴的人,不论贫富。

                                                                                                                                                                                                                                      -----英国宪章运动中的《人民宪章》1837年

材料三:18世纪的奥地利仍是盛行农奴制度的农业国,这种落后状态又使奥地利受到新兴的普鲁士的凌辱。女皇特蕾西亚进行的改革,便是在这种状况下开始进行的。她于1751年颁布了普遍征税法,取消了各邦和领主们的收税权。根据以女皇名义发布的土地册,一切臣民都要按照财产和等级普遍纳税。此外还规定农民为领主服徭役的时间每周不得超过3天,并宣布在皇室领地上废除农奴制。为发展经济,政府开始实行重商主义政策。国家对新建工场免税10年,放宽必须加入行会的规定,还统一了币制和度量衡,废除了国内税卡。此外,国家还对进口工业品课以高关税,而对进口原料则降低关税。

——摘编自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材料四:1981年,全国总工会、共青团等9个单位联合发出倡议,倡议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开展“五讲四美”文明礼貌活动。198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倡导开展了第一个“全民文明礼貌月”活动,使亿万群众自觉参加以治理“脏、乱、差”为重点的移风易俗,改造社会的活动。在这过程中又有不断的发展,在“五讲四美”的基础上增加了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的“三热爱”内容。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卷》

(1)根据材料一,指出北周武帝禁绝佛道的具体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其目的。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两份改革主张的最主要分歧,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民宪章》提出这一主张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特蕾西亚女皇经济改革的影响。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80年代中国开展文明礼貌活动的意义。
2023-12-22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四)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上海地铁建设的酝酿和筹划始于20世纪50年代。改革开放后,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上海地铁建设从战备工程回到市内交通运输上,其建设步伐不断加快。1993年5月28日,上海地铁1号线南段建成试运行,标志着上海的城市交通进入立体化时代。

材料二   上海地铁开工建设到现在30年了,已经形成19条线、772公里、459座车站的大网络,通车线路总里程位居世界各大城市之首。

材料三   苏州轨道交通11号线于2023年7月正式开通运营,并与上海地铁11号线实现“双11”交会。苏州、上海这两座位于长三角地区的核心城市,实现了轨道交通系统的跨省市互联互通,这在国内尚属首次。

(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上海地铁建设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上海地铁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的原因。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二战后的美国作为文化产品出口大国,占据着40%的国际市场份额,控制着全球75%的电视节目的生产与制作,市场年销售总额为170亿美元,占全球85%的份额。其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海外市场的开拓由政府委托的机构和社团组织承担,这些非政府组织按照独立的章程和严格的法规开展工作。美国政府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在投资和税收等方面调控文化产业的发展。以各种高科技为载体的文化产品,在创造全新生活理念的同时,也创造出新的文化需求。迪士尼公司在东京等地建立迪士尼主题公园,走的就是技术路线。美国从全球范围内获取资金,并网罗大批科技和文艺人才,移民的涌入推动了文化产业内容与形式的创新及对其他国家文化的吸收与借鉴。总之,美国文化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和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摘编自李燕《国外文化产业发展经验与案例研究》

材料二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迅猛。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18071亿元增至2019年的44363亿元,年平均增长率为13.69%,高出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约4.5个百分点。文化产品进出口总额稳步提升,对外文化产品贸易重点领域成果显著。截至2021年,共有29个国家文化出口基地,辐射和带动了更多文化企业及国产优秀作品进入海外主流市场,展示了中国国家形象。农村文化资源得到充分挖掘,形成了诸多特色文化产业集聚区,促进了农民就业增收。农村居民人均文娱支出从2014年的207元增至2020年的242元,有力地提升了农村居民的文化消费水平。

——摘编自顾江《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成就、经验与展望》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二战后美国文化产业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成就。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发展文化产业的意义。
2023-07-29更新 | 88次组卷 | 3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成都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也是我国西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领头羊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唐中期至宋,当时的人普遍认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要数扬州和益州(成都)。唐开元年间,成都府的人口户数为137046户,在当时位列全国第二。宋代时,成都为西南大都会,素号繁丽、百货川委。宋人田况有诗写到:“蜀虽云乐土,民勤过四方……所以农桑具,市易时相望”。

——据何一民、王毅《成都简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唐宋时期成都城市经济繁荣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材料二   19世纪60年代,以“师夷长技以制夷”为口号的洋务运动不断发展。1877年四川总督丁宝桢从欧洲购买机器设备,创办西南地区第一家机器厂——四川机器局,四川开启了早期现代化进程。四川机器局管理上采用封建官僚社会的管理方式,早期主要生产机器、枪炮、火药等,后期还增加了电灯等民用产品。在四川机器局的带动下,一部分官僚绅商等投资现代工业企业,到1911年四川近代工业企业遍及矿业、印刷、纺织等20多个行业,还对云南等周边省区的现代工业发展产生一定影响。

——据何一民、王毅《成都简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四川机器局创办的特点,并分析四川机器局创办后的积极作用。

材料三   茶馆是成都的一个文化象征和发展的缩影。改革开放后,茶馆中电视和录像机逐步取代了旧时茶馆里的地方戏和其他形式的演出,室内的墙上贴满了影碟的封面,大部分都是港台和美国片。尽管这个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都已发生根本性的巨变,但茶馆仍然可以容纳掺茶师傅、算命先生,挖耳师、擦鞋匠、小贩等在其中谋生,并进一步展示出传统生活方式和地方文化的活力。

——据王笛《农民工的城市经历:改革开放后的茶馆观察》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用两个关键词来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成都的社会风貌。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伊丽莎白统治晚期,女王经常用专利的方式赐予喜爱的臣下以恩惠,又由于此时王室财政频遇困境,为了增加王室收入,专利特权开始被逐渐滥用起来。当时的议会曾几次提出对国王滥用专利的不满,要求规范生产和贸易。1624年5月的议会上,保护专利的《垄断法案》获得通过。

工业革命之前的英国在本土资源、技术能力上并不占优势,而颁发具有垄断性质的王室“保护令”使得大量技术工人移民至英国,使当时的英国从贫瘠的、以畜牧业为主的国家开始向工业国家转变;进入工业革命后,英国专利法在重要的历史节点上满足了发明人在立法中的需求,同时给予他们英雄般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奖励,这使得英国一跃成为工业强国。

——据邹琳《英国专利制度发展史研究》等整理

材料二   1979年,邓小平访美,先后促成《中美科技合作协定》和《中美贸易协定》的签订,两国在协定中约定,相互对知识产权实行全面保护。在向国际社会做出承诺的同时,新中国启动了对著作权法、专利法和商标法的起草工作,并成立了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等起草机构。1993年《反不正当竞争法》颁布并实施。至此,一个与中国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和政治文明相匹配的知识产权法律架构基本建成,形成以《宪法》为统帅,《民法通则》为支撑,知识产权单行法与《反不正当竞争法》相互配合的格局。

——摘编自齐爱民、盘佳《新中国成立后知识产权专业发展沿革与展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7世纪英国专利法规出台的原因,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现代中国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举措及其取得的成效。
2023-07-01更新 | 36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部分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表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情况


材料二   下图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国民生产总值增长变化示意图》


材料三   伟大觉醒催生了改革开放,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极大地增强了社会发展活力,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我国快速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出口国,成为“世界工厂”。我国于1999年跨入下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于2010年跨入上中等收入国家行列。

——曲青山《改革开放是党的一次伟大觉醒》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短暂春天”的主要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材料二中前两个峰值出现的主要原因。
(3)据材料三,概括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答4点)
2023-02-09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同升湖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经济建设

材料一   陕甘宁边区政府发布《1941年陕甘宁边区经济建设计划》,提出边区经济建设要由半自给发展到自给自足,以适应抗战和民生的需要。边区各级党政军民学一起出动,上山进沟,开展以农业生产为主的生产劳动,组织集体开荒造田,垦荒种地,发展植棉。同时,进行织布纺线、养猪养鸡、打柴烧炭。1943年,陕甘宁边区广大人民群众基本实现了“足食”,部分群众开始有了余粮。同年,除了粮食以外,棉布自给率达到73%,牛、羊、驴等牲畜饲养量也取得了快速增长。公营纺织厂可以供给机关、部队、学校等所需布匹的70%,还有万合毛厂、民生纸厂、元华工厂等数家工厂。而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类手工作坊更是如雨后春笋一般蓬勃发展起来。

材料二


   

1979年,国家经委召集京、津、沪三市的8家企业讨论企业管理体制改革问题,决定在这8家企业进行扩大经营管理自主权的改革试点,允许它们在完成国家计划的前提下,根据市场需要安排生产,实行利润留成,并在人、财、物方面拥有相应的自主权。1980年8月,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1)在维护中国主权和利益的前提下,鼓励外商投资,坚持平等互利的原则,保障投资者的合法权益;(2)对投资者给予特殊的优惠;(3)实行一套适应特区性质和要求的管理体制。1992年9月,国家计委宣布,从1993年起由国家计委管理的农业、工业、物资、商业、外贸出口产品计划指标,减少三分之一以上,其中指令性计划指标减少一半,农业除粮、棉、油等少数关系国计民生的农产品实行指导性计划管理以外,其它农产品一律取消生产计划指标。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在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中提出:“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东部地区要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实现结构优化升级和增长方式转变,提高外向型经济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1)归纳机料一种陕甘宁边区经济建设的主要特点,并简述其历史意义。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概括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变化趋势并加以分析。
2023-05-28更新 | 14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防交通的组织、制度和理论建设全面启动和发展,初步形成了我国国防交通体系的框架,为后续的建设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军队建设指导思想发生战略转变,从立足于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的临战状态转到和平时期建设轨道上来。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国防交通建设围绕提高综合保障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加强了交通战备的全面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国防和军队改革不断深入,军民融合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国防交通进入深度融合发展的新阶段,国防交通建设突飞猛进,为加快建设军地一体的战略投送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摘编自高强、芦青《新中国成立70年来国防交通建设发展历史回顾》

材料二   在国防交通建设过程中,既考虑到平时国家和地方交通建设要求,又考虑战时需要;既满足军队和国防需要,又兼顾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交通建设平战结合、军民融合,是交通本身具有的经济、军事双重性质和任务决定的,也是世界各国普遍采取的做法。实践证明,充分发挥“大交通”优势,贯彻军地协作、资源共享理念是抓好国防交通建设的必由之路。新形势下的国防交通建设发展,就是全面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以完善的国防交通法规体系。

-摘编自孟军《新形势下国防交通建设发展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70年来国防交通建设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我国发展国防交通建设的主要成功经验。
2023-05-25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江南十校2022-2023学年高二5月阶段联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式现代化”主要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其本质是以人为本,而不是以资本为中心。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大致可划分为两大时期。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全国5亿多人口,绝大多数生活在农村,86%以上是文盲。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直面时艰,通过制度变革和道路探索,营造了全国上下团结一心、共商国是、共谋发展的良好政治氛围,逐步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工业体系,为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

1978年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审时度势,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定。一切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有利于增强国家综合实力的要素,都得到空前释放与扩大,计划与市场相结合,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经济奇迹”。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 WTO,于2013年成为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和“世界工厂”。中国用短短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工业化历程。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中国走出了一条既发展自身、又造福世界的现代化之路。中国式现代化,不仅注重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从5000多年深厚文明传统中汲取养分,为实现民族复兴熔铸精神之魂。“两个文明”协调发展,构成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征。

——摘编自马敏《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历史演进及前瞻》


(1)根据材料,概括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各时期取得的主要成就。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特点。
2023-05-21更新 | 316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决胜新高考2023届高三5月大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提出的中国经济发展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在20年内翻两番。这要求中国经济在20年内保持年均7.2%以上的增长率。当时,几乎每个人都认为这只是一个提振预期的政治表述,因为这样的增速是史无前例的。但是,这20年里,中国经济的年均增长率不是7.2%,而是9.5%;而且高增速也持续了不止20年。虽然7.2%和9.5%仅相差2.3个百分点,但如果是以7.2%的速度增长39年,2017年中国的经济规模仅为1978 年的15倍,而实际上中国2017年的经济规模是1978年的34倍。与此同时,从1978年到2017年的39年间,中国对外贸易年均增长率达到14.5%。2017年,中国已变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世界第一大出口国。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持续40年的高速经济增长,被许多国家称为“中国奇迹”。

——摘编自林毅夫《中国改革开放40年经济发展态势与新时代转型升级展望》等


(1)根据材料,分别概括20世纪50~70年代的英国和1978~2017年的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20世纪50~70年代的英国和1978~2017年的中国取得经济发展成就的共同原因。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奇迹”对世界的贡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