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2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前551—前479年),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曾周游列国,到处游说诸侯,晚年回到了鲁国从事讲学。在教育对象上,孔子倡导“有教无类”,这一口号的提出不仅使“私学”走向了兴盛,而且为战国社会变革奠定了人才基础。在教学实践中,孔子重视启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强调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在学习过程中,要多听多看,有怀疑的地方不轻易下判断,要持存疑态度。同时孔子还主张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要做到“不耻下问”。在教学方法上,孔子提出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的主张。面对学生,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及“因材施教”的观点对后世影响极大。在培养目标上,他倡导“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的主张,在我国教育史和选官制度变革上具有划时代的进步意义。鉴于孔子在教育上的贡献,国际学术界尊其为世界古代十大思想家之首。

——摘编自朱邵侯、齐涛等《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柏拉图(前427--前347年),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曾在雅典创办过阿加德米学院。在教育作用方面,他认为良好的教育是实现理想社会,培养出合格的卫国者的保证。他认为教育在改造人性上也有着巨大的威力,因此他要求国家严格控制教育。柏拉图的最高教育目的则是要培养“哲学王”,经过教育的培养的精英可以成为优秀的哲学家,最终成为统治者。在教育对象上,他主张“精英”教育,应该从第一、二等级中选出最优秀的年轻人进行学习。在教育方法上,柏拉图提倡启发诱导,他认为,只要经过启发,没有学习过的人也能自觉地推导出数学、几何等公式。柏拉图以上的教育理念对欧洲的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陈桃兰《孔子与柏拉图的教育思想比较》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简析孔子和柏拉图教育理念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孔子和柏拉图教育理念的相同之处。
(3)根据材料,谈谈你对当下教育的建议。
2023-04-21更新 | 368次组卷 | 4卷引用:陕西省铜川市2023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雅典时期,公民人数很少,只有享有公民权的群体才是城邦的主人。一方面是公民“轮番而治”“主权在民”以治理城邦;另一方面,公民又是城邦内一切非公民——包括奴隶、外邦人、边区居民以及自己家中的妇女和小孩的“主人”。梭伦立法规定一个人如果在国内出现党派分裂时不参加任何一方,就要被剥夺选举权。柏拉图讥讽说:“在这种制度下每个人几乎想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甚至连人们蓄养的动物都比在其他城邦里自由,驴马也在路上到处撞人。”自由有其边界,当个人自由的行使超越了某种程度,就会妨碍他人的权利。

——摘编自韩向臣《自由还是奴役——论古希腊雅典的公民权》

材料二:罗马法最初是从习惯法发展而来的,但罗马法中更重要的是成文法,它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其一是公民大会、元老院和皇帝的立法活动,其二是罗马城市行政官在执法过程中所作出的决定,其三是律师和法学家对法律条文的解释。行政官的司法裁量权和私人法学家解释法律的权威给予罗马法相当的灵活性,而这种法律的灵活性与古罗马人的法律“衡平”观念有关。罗马法对近代法学的影响主要在民法方面,但古代罗马法其实包括重要的宪法和刑法内容,其中有一些是至今仍然通行的法学原理。罗马法是罗马文明留给后人最持久的遗产。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雅典公民权的特征与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马法的特点及其产生的社会背景。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3 . 公元前4世纪末,希腊斯多亚学派在对事物的认识问题上,不再局限于狭小的城邦范畴,而是放眼于整个世界,提出应建立一个由理性所统治的世界国家,在这种国家中,“人人皆兄弟”。斯多亚学派的这一观念形成的重要背景是(     
A.亚历山大东征B.罗马帝国的扩张C.基督教的传播D.丝绸之路的开通
4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整体历史观念看,汉唐中国与希腊罗马世界的交流,主要是通过三条道路:北方草原之路、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在汉唐时代,这三条道路上的交流媒介,主要分三类:使节、商旅、宗教人士。以这三种媒介进行的东西方的文化交流,虽然未从根本上改变彼此的历史进程,但在当时的文化发展中是有很大影响的。

       ——摘编自张绪山《整体历史视野中的中国与希腊、罗马世界汉唐时期文化交流的几个典例》

材料二     政体分为三种:共和政体、君主政体和专制政体。共和政体以品德为原则,君主政体以荣誉为原则,专制政体则以恐怖为原则。中国的政体是一个混合政体,因其君主的广泛权力而具有许多专制主义因素,因其监察制度和建立在父爱和敬老基础之上的美德而具有一些共和政体因素,因其固定不变的法律和规范有序的法庭,视坚忍不拔和冒险说真话的精神为荣耀,而具有一些君主政体因素。如果说,因疆域之大而使中国是一个专制政体国家,那么,它或许就是所有专制政体国家中之最佳。

       ——摘编自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1)简析汉唐时期中国与希腊罗马世界交流的历史背景。
(2)概括孟德斯鸠对中国的认识并分析其主要目的。
5 . 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一)多元特点
最初的文明:西亚的________流域,北非的________流域,南亚的________流域,中国的________流域,以及欧洲________南部和爱琴海地区出现了最初的文明。
特点:
(1)社会形态: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把持国家权力,剥削奴隶和平民。
(2)相互关系: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交通条件的限制,古代各个文明________发展,表现出明显的________特征。
(二)表现
两河流域文明
(1)地理条件:两河流域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但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2)发展概况:
①文明出现:公元前3500年左右,这里出现了最初的文明。约公元前2900年,两河下游的苏美尔地区出现一系列城市国家。
②古巴比伦王国:约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基本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君主专制制度;________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完整的成文法典。
(3)文化成就:
①文字与文学:西亚的________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________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诗。
②环境与数学:在与经常泛滥的洪水斗争过程中,诞生了著名的洪水和方舟传说;苏美尔人发明了________进位制,用于测量土地、计算粮食产量和人工。
古埃及文明
(1)地理条件:尼罗河的定期泛滥,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连通上下埃及的交通条件。
(2)发展概况:
①文明出现:公元前3500年左右,埃及文明兴起。
②埃及的统一:公元前3100年左右,埃及初步实现统一,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官僚系统。________被视为神在人间的代表,掌握着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最重要的权力。
(3)文化成就:
①文字与文学:有丰富多彩的神话和文学故事,使用________文字。
②历法与科技:埃及人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________。金字塔的建造,证明埃及人在建筑和数学方面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③书写材料:尼罗河的特产________是古代埃及主要的书写材料和重要的出口物资。
印度文明
(1)地理条件:最初诞生于印度河流域的大平原上。随着铁器时代的来临,恒河流域逐步得到开发,成为印度历史的中心舞台。
(2)国家出现:公元前6世纪,恒河流域形成一系列国家。
(3)种姓制度:
①背景:________为种姓制度提供了理论和宗教基础。
②内容:
a.统治阶级:________主掌宗教祭祀;________负责统治和保卫国家。
b.劳动阶层:________的大多数是普通劳动者,少部分是富有的商人;________地位最低,需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后来,在四个种姓之外,还出现了“贱民”。他们处在社会的最底层,被认为是“不可接触者”。
③特点:贵贱分明、职业世袭、法律地位不平等。
④影响:发端于古代的制度延续下来,对印度社会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4)文化成就:
①佛教产生:________是印度重要的思想流派,对种姓制度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
②文学艺术:《摩诃婆罗多》和________是世界著名的史诗。
③科学技术:创造了从1到9的数字,发明了“________”,提出了按位计值的方法。
古希腊文明
(1)地理条件:古代希腊多山少平原,陆上交通不便,不利于地区性大国的兴起。
(2)爱琴文明:公元前2千纪,这里曾诞生________文明和________文明。
(3)城邦政治:公元前8-前6世纪,城邦逐渐发展起来,典型特征是________,公民________参与国家管理。
①类型:斯巴达是由少数人掌握政权的________的代表;雅典是多数公民掌权的________的典型,公民有出席公民大会和担任公职的权利,直接决定城邦的大政方针。
②评价:古希腊城邦的民主政治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之上,享有民主权利的仅是________,妇女、外邦人和奴隶都被排斥在公民队伍之外。奴隶缺少最基本的权利。
(4)思想文化:
①文学:古代希腊的神话、________和喜剧等,是世界文学的瑰宝,启迪了西方的文学创作和思想。
②历史:希罗多德首创“________”一词,在西方,他被认为是“史学之父”;修昔底德成为政治史传统的奠基人。
③哲学:________、柏拉图和________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础。
2022-09-26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考点01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精华备考】2023年高考一轮基础学案(纲要下)
22-23高三上·全国·单元测试
填空题 | 容易(0.94) |
6 . 古代印度文化
范围:包括今天南亚次大陆的________、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等广大地区。
背景:公元前1500年左右,________人进入南亚次大陆,逐渐建立起一系列国家。
思想
(1)出现________制度和________教,严格规定社会等级制度。
(2)公元前6世纪,佛教产生,提倡________和忍耐顺从。
(3)4世纪时,印度教开始兴起,后来逐渐发展为印度的________宗教。
文学:史诗________________在古代印度文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艺术:________、石柱和石窟都是佛教艺术的代表。
数学:发明了包括________在内的十个数字符号。
传播
(1)________前后,开始传播到东南亚,在东南亚产生了广泛影响。
(2)________文化更是渗入东南亚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巴利文对东南亚国家的文字发展也产生重要影响。
2022-11-13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二单元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知识手册】高中历史全册必背知识清单(选择性必修一二三)
7 . 马克思说:“宗教是被压迫心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感情。”“宗教里的苦难既是现实苦难的表现,又是对这种现实苦难的抗议。”公元前6世纪悉达多“众生平等”主张得以广泛传播的现实背景是(     
A.封建等级制B.种姓制度C.世卿世禄D.世家门阀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罗马法律被描述成罗马人“对世界历史最持久的贡献”。这项工作始于公元前451-前450年的十二铜表法,后被视为“平等法律”的源头,全体公民均平等地受这些观念的约束。它分为两个主要组成部分:市民法与万民法。它是通过吸收各种不同的风俗习惯和实践发展而来的,并用法律方式确定下来。年复一年,每一条法令都受到检验、修正,或者延伸。法律实践的复杂性和古老性不可避免地导致法学的兴起。⋯⋯查士丁尼的法律改革具有持久深远的影响,大多数欧洲国家的民法所依据的立法原则都是罗马式的。

——摘编自(英)诺曼·戴维斯《欧洲史》

材料二:19世纪,德意志法律主要包括全德使用的“共同法”和各邦国的地方法。法学家蒂堡认为“德意志人已经从长时间的沉睡中苏醒过来,社会各阶层都以一种空前的团结同仇敌忾”,而当下全部的法律杂乱无章,不仅无法解决实际问题,更会造成德意志人民之间的隔阂。若没有自己的法典,则会因继承罗马法而丧失本国法律的稳定性,依赖于罗马与巴黎的法律文化甚至政治文化,这是一种充满屈辱和压迫的做法。在几代法律人的不懈努力下,1900年《德意志民法典》正式颁行。

——摘编自熊汉宸《论萨维尼与蒂堡关于法典立法的几点不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马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意志民法典》形成的背景。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前341~前270年)认为,哲学的目的在于使人过快乐的生活,即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纷扰”。他把当时的政治统治视作痛苦之源,把“偏离政治”、批判政治偏见、习俗信念作为摆脱痛苦的快乐之举。这种观点形成的主要背景是(     
A.人文精神的成熟B.智者学派的兴起
C.民主政治的衰落D.梭伦改革的推行
22-23高三上·全国·单元测试
填空题 | 容易(0.94) |
10 . 古代文明的扩展背景
(1)人类最初文明的状况:仅限于____的若干地区,犹如茫茫大海中的几座孤岛,相互之间联系甚少。
(2)农耕文明具备扩展的潜能:农耕文明区比较发达的____、相对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复杂的社会组织和____,使其具备了稳步扩大范围和影响的潜能。
2022-12-10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自创单元讲练测(纲要下)第一单元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讲)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