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3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下面是某一个学派对法律本质的论述:“法律是人为的产物,具有多样性和变化性,不同的法律只不过是不同利益的体现,政府制定法律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它的利益,法律不可能为公道、正义等价值准则提供根据,因此法律对人的约束力也就是有限的。”该观点属于
A.智者学派B.文艺复兴思想家C.路德教派D.启蒙思想家
2021-02-03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测试历史试题(新高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国忆录》中写道,"苏格拉底说,既然正义和其他美好的事情都是美德,很显然正义和其他一切美德都是智慧",苏格拉底的这一观点
A.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发展B.强调以德治国
C.源于对社会现实的反思D.主张思想自由
2021-02-03更新 | 762次组卷 | 24卷引用:福建省三明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历史(选考)试题
3 . 雅典每年一度的不满意测试:…目的就是要阻止任何人成为太受欢迎的人,企图利用公民大会作为成为僭主的台阶。同时每一年,雅典人投票放逐一人达10年之久,这是一种预防犯罪的处罚。材料反映了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突出特点是
A.法律至上B.自上而下C.公民监督D.轮番而治
2021-01-18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第一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世界文明史》中说:“后来,(罗马)立法机关所通过的法律,法官们所制定的法律,皇帝所颁布的法律如此之多,以至最有学问的法学家也常常被难住。”出现这种状况是因为
A.统治范围扩大,罗马法不断充实B.维系共和国统治,万民法颁布
C.缓和贵族与平民矛盾,法律不断制定D.罗马帝国建立,开始依法治国
2021-01-14更新 | 596次组卷 | 50卷引用:2015-2016学年江苏清江中学高二下期中历史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汉建立后,约法三章不再适应现实需要,新的法令条文不断增加,形成《九章律》。汉武帝时,《九章律》之外的旁章科条迅速增至359“,仅关于死罪的法律条文便有1000多条,律令颇多,百有余万言;具有法律意义的案例汇编越编越多,《春秋》一书所记史事在判案时也用作参考。三国魏初沿用的秦汉旧律竟多达906卷,770余万字,东汉以来马融、郑玄等儒学大师对法律的注释也具有法律效力。魏晋时对法律进行了重大改革。大量行政法被编辑为,由具体行政部门掌握。改定的新律以刑法为主体,共20篇、620条、27600字,大大降低了官吏判案时任意引用法令条文的可能性。与汉代明显不同的是,新律不少条文突出上下尊卑,同罪而不同罚。

——摘编自张晋藩总主编《中国法制通史》

材料二:罗马法思想则以自然法为核心理论。……正如西塞罗所言:真正的法律是与自然相一致的正确理性;它适用于所有人且不变而永恒……对于真正的法律,其神圣性不可能被贬低,其合法性不可能被扭曲,其效力不可能被废止。古罗马法学家将自然法称作自然的理性、普遍适用和永恒不变的正义,各国成文法的准则和依据。

材料三:中国传统法律体系的最大特色就是法以礼为灵魂,若失去了礼的指导,法不但失去了存在的价值,而且还会成为危害天下的虐法。礼治具有以下特点:强调法律的从属地位,依靠礼的实施,耐心细致地教化,以理服人;强调人情是法律的核心,道德是法律的基础,当人情、道德与法律相抵触时,永恒的人情、道德是不可改变的,可变的只是法律;强调执法的目的在于消除法律,胜残去杀,消除了暴力的统治方式——法律,社会治理倚重教育,将社会的和谐,而不是公正,放在首位;强调法律实施的最佳途径是人治,认为在治国中,的作用远远重于法律。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中国古代法与罗马法的差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儒学对西汉、东汉、魏晋时期法律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罗马法的特点,并分析该特点有何进步意义。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中国古代传统法律的几大重要特色。
2021-01-13更新 | 193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十二铜表法》中的债务法规定:债务方必须以人身作为抵押或担保,一旦违约则会沦为债务奴隶;到了后期,债务契约中则以财产为担保,财产罚成为了主要的责任方式。这一变化
A.清除了形式主义弊端B.取决于法学家的立法
C.推动了商品经济发展D.维护了债务奴隶权益
7 . 罗马法学家盖尤斯在《法学阶梯》中就土地所有权做出解释时曾说:“无论何人在我们的土地上建起建筑物,虽然他是为自己建筑的,但是根据自然法,该建筑物是我们的。”这反映了罗马法
A.尊重法律契约精神B.高度重视物权保护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法律体系已趋完备
8 . 《十二铜表法》规定,“除非没有办法抚慰被害人,绝对不判处报复刑;在定罪之后,罪犯可以支付损害赔偿金,这样,肉刑就变做罚金了。但谁若打断人们的手足而调解又不能成立,则应以手足抵偿。”材料表明《十二铜表法》
A.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B.彰显了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C.保留了一些比较野蛮的习惯法D.遵循了司法的公正和公平精神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如图为古希腊正义女神“泰美斯”。古希腊神话说,天庭众神失和,没有合适的人选来调解仲裁。一位白袍女神挺身而出,拿出一条手巾蒙在自己眼睛上,表示自己不受诱惑,不惧权势,因而得到众神同意。神话反映了古希腊文化

A.对理性精神的追求B.对社会黑暗的批判
C.对宗教神权的崇拜D.对权力权威的蔑视
10 . 普罗泰格拉认为,人以自身的感觉获得知识,也以感性的欲望和私利的追求作为道德的标准,道德是因人而异的。这说明他
A.主张以教育培养道德B.强调人的价值和作用
C.持客观唯心主义思想D.仍抱有传统神学观念
2020-12-22更新 | 236次组卷 | 26卷引用:海南省文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理)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