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古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1 . 中古时期,欧亚地区在社会治理方面出现了强化王权或中央集权加强的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066年10月,诺曼底公爵威廉加冕成为英王威廉一世(1066-1087),随后又经过五年的战争


彻底征服了英格兰。这样,欧洲大陆的封君封臣制被导入不列颠,加速了英国的封建化过程。在没收贵族土地和分封土地的过程中,威廉王意识到,必须打破大陆的那种将权利义务限定在直接的封君与封臣之间的封建原则,以便有力地控制封建贵族。由此,他于1086年8月召开誓忠会,让所有等级的领主前来对他行“臣服礼”并宣誓效忠。这样,封建制初期在欧洲大陆通行的所谓“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的封君统辖封臣的原则,在英国却变成“我的附庸的附庸也是我的附庸”的原则。

——整理自孟广林著《世界中世纪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古时期的欧洲王权出现的变化,以英格兰为例具体说明。

材料二   为“惩创五季,而矫唐末之失策”,改变节度使割据一方的局面,不使北宋成为继后周之后的又一短命朝代,宋太祖、太宗及其后继者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首先,在地方削减州郡(府、州、军、监)一级长官的权力,不许他们兼任一个州郡以上的职务。又规定州郡长官由文官担任,长官之外另设通判,使其相互牵制。宋太宗至道三年(997年),又将全国划分为十五路,并陆续在各地设转运司(主管财政兼监察)、提点刑狱司(主管司法兼监察)、安抚司(主管军事,有时也兼管民政)、提举常平司(主管常平仓救济、农田水利等)四司,除安抚司外,统称“监司”。路、州、县的官员都由中央官兼任,属于差遣性质,所谓“以京、朝官权知,三年一替”。

——整理自朱绍侯、齐涛、王育济主编《中国古代史(第五版)》


(2)根据材料二,归纳宋初统治者加强对地方控制的具体措施。

材料三 沙皇一词源自古罗马的军事独裁者,“终身独裁官”凯撒(Caesar)。俄罗斯大公伊凡三世曾头戴皇冠,自称“沙皇”。从1547年□□□□加冕开始,“沙皇”成为俄罗斯国家最高君主的尊称,手中掌握着巨大的权力。当时俄国分为贵族、教士、大商人、市民与农民这几个等级,在沙皇面前都应额头触地地自称奴仆。沙皇权力的大小同时也受到东正教会、波雅尔杜马以及俄罗斯已有法典和传统的影响。1550年《法典》主要加强了沙皇的权力,限制总督的权限,规定了立法程序。15-17世纪期间,俄罗斯国家的权力结构未曾发生质的变化,沙皇拥有的最高权力还得到逐步加强。

——整理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第二版)》


(3)指出□□□□的人物。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其巩固和强化中央集权的具体措施。
2023-03-21更新 | 102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精诚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3月联考历史试题
2 . 政治文明是由人类生产和社会关系的变革推动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亚里士多德认为城邦是人类社会自然发展的产物,是随着生产力不断发展的,是“许多公民各以其不同职能参加而合成的一个有机的独立体系”。在现实的政治基础上,他极力提倡将城邦功能划分为议事、行政和审判三项。“作为团体中的一员,公民之于城邦恰恰好像水手之于船舶……合力于一个共同的目的,即航行的安全”。

——陈瑶《亚里士多德政治哲学思想研究》

材料二   西罗马于公元476年灭亡之后,拜占庭帝国不仅在形式上继承了罗马帝国的遗产,而且基本上承接了其在地中海的贸易网络和财富影响力等。……威尼斯确实在很大程度上利用其地处东西方交界、南北交通要地、沿海沿河等方面的优势,在土地资源非常匮乏的情况下,着力发展贯穿东西方、南北欧的海上贸易,由此,威尼斯成为意大利城市共和国的佼佼者,屹立于整个中世纪的所有欧洲政治共同体,可谓实力大增。……意大利很快就利用其城市商贸的优势,成为整个欧洲城市复兴的驱动者。

——陈兆旺《中世纪欧洲城市运动与秩序》

材料三   18世纪末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法律文件(节选)

时间国家文件重要内容
1787美国《联邦宪法》第一条众议院人数和直接税税额均应按本联邦所辖各州的人口比例分配于各州,各州人口数目指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3/5。自由人总数包括必须在一定年限内服役的人,但不包括未被征税的印地安人。
1789法国《人权和公民权宣言》第六条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全国公民都有权亲身或经由其代表去参与法律的制定。
1791法国1791年宪法》第一条为了组成国民立法议会,积极公民们应每年一次在城市和在区集合为初级会议。
第二条凡属积极公民,必须……在一国内任何一地至少已经缴纳了相当三个工作日价值的直接税,并须提出纳税的收据。

(1)根据材料一,指出亚里士多德认为城邦出现的根本原因。结合所学,写出承担城邦“议事”功能的机构,并揭示城邦政治的实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列举“拜占庭帝国”在法律上继承“罗马帝国遗产”的表现。概括中世纪后期意大利成为“整个欧洲城市复兴的驱动者”的原因。
(3)能够运用表格等相关材料,并使用相关历史术语对具体史事提出自己的解释是历史学科学业质量水平的要求。请参考这一要求,就18世纪末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法律文件的节选内容,从原因和影响两个角度加以简要评析。
2024-05-31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 浙江省县域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学业水平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3 . 用历史的慧眼,观欧洲历史之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尽管这是一个基督教的信仰时代,我们却总能透过布满城堡和教堂的中古景色,看到一种很不精致的封建制度和一种非常特殊的生活方式在欧洲兴起:政治是分散割据的,社会几无安全和秩序可言;通过采邑的层层分封骑士们结成了领主和附庸的关系;……因战争需要而建立起来的采邑、庄园等制度正在把带有军事性质的组织变成人们进行农业生产的基本单位。……社会结构、绘画、音乐、建筑、民族性格以及生活方式的各个细节,都带上了基督教的色彩。……我们总是“言必称希腊”……断定中世纪只是宗教上的狂热和科学上的蒙昧。事实上,中世纪文化与古典希腊罗马文化都是西方文化的根,如果没有中世纪这一中间环节,当今意义上的西方现代文化难以产生。

——摘编自韩亚辉《西方文化评析》

材料二   当历史的脚步迈进16世纪时,原先的不同地区、不同文明区域、不同国家,由于其政治制度、社会结构、文化传统的不同,开始显示出其进步的动力各有差异。……从世界历史的范围看,西欧诸国最早迈向了现代世界,发展了现代工业文明,并取得了在世界范围内的优势地位。是什么力量推动它的进步和发展?从长时段的视角来考察,科学革命、思想革命、市场经济体制给了西欧诸国以强劲的推动力,使其以不可阻挡的力量在世界舞台上猛然崛起,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跳跃式发展。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第二编)工业文明的兴盛——16-19世纪的世界史》

材料三   1914年秋,正当一个又一个欧洲国家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大屠杀之际,英国外交大臣格雷伯爵评论道:“灯光正在整个欧洲熄灭。”他的评论的确很有道理,而且其正确的程度比他当时所能预见的还大得多。第一次世界大战注定要使格雷伯爵所熟悉的整个欧洲变成废墟。它毁灭了数世纪之久的王朝,代之而起的是格雷伯爵这样的贵族政治论者所朦朦胧胧意识到的新的领袖、新的制度和新的意识形态。

第一次世界大战还标志着曾在19世纪十分完全、十分反常地支配全球的欧洲的结束。到大战末时,欧洲的控制已明显削弱,而且正在各地受到挑战。这些挑战在世界大多数地区被设法成功地阻止了。但这种缓解只持续了20年,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完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这一削弱过程,使欧洲各地的帝国处于大混乱之中.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古时期西欧社会所呈现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间环节”的角度,用一句话概述中古西欧文化的历史价值。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写出16-17世纪欧洲通过“科学革命”而形成的思维方式和科学方法。“市场经济体制给了西欧诸国以强劲的推动力”,列举16-19世纪“猛然崛起”的若干新商业经营方式。
(3)根据材料三、概括英国外交大臣格雷认为“灯光正在整个欧洲熄灭”的史实依据,并结合所学,用一句话指出欧洲“支配全球”的“控制”力在20世纪发生的变化。
2024-05-17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Z20联盟(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4 . 拉美文明发展的历史值得认真研究与探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玛雅主要神灵统计表
神灵名字职能
天神伊扎姆·纳药神、火神、赐给地球雨水,使土地适合种庄稼,避免灾难
太阳神健康、音乐、诗歌、书法(与羽蛇神相关)
月亮神伊希切尔掌管各种水体、丰收、彩虹、分娩、纺织、洪水
雨神恰克掌管雨水充沛、避免干旱
羽蛇神库库尔坎掌握雨季、播种、收获、五谷丰登,太阳神的化身

——樊森《挑战与应战——以玛雅文明的盛衰为例》

材料二   殖民经济中,蔗糖是最重要的出口产品。葡萄牙的种植园主及生产蔗糖的工厂主都属于特权阶级,掌握着政治、社会、经济权力。而且他们只要还在向政府纳税,就能获得王室强有力的支持……葡萄牙种植园的管理者早在16世纪30年代就开始从非洲进口奴隶。甘蔗种植和蔗糖加工等高强度的劳动,让奴隶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奴隶的死亡人数常常超过了出生人数,所以对奴隶劳动力的需求是持久的。

——(美)本特利、齐格勒《新全球史》

材料三   19世纪以来,许多拉丁美洲国家独立后经济上先后依附英国、美国。拉美政权无法避免国际大宗商品市场的波动与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巨大影响,一旦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外资撤离,政治动荡也就接踵而至。而政党轮替通常意味着经济政策的大幅震荡。……在殖民地时期,欧洲移民的后代已经发展出与宗主国不同的民族认同。但西方性一直存在于拉美的血脉里,其主要语言与主导性宗教都来自西方。无须期待拉美摆脱这种“西方性”,真正重要的是,拉美能否在政治经济上摆脱西方尤其是美国的支配和压迫,为自身多元因素混合而成的传统获取自由舒展和生长的空间。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中国最为坚实的基础在于“第三世界”;只有当中国与全世界大多数民众站在一起的时候,才有可能凝聚起足够的力量,突破支配体系的“薄弱环节”。一个片面寻求“融入”支配体系的时代已经结束,一个更为自觉地建设更加公正的国际秩序的时代已经开启。

——摘编自章永乐《“离天堂太远,离美国太近”——从拉丁美洲看世界秩序的真相》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古代玛雅人在宗教崇拜方面的特点。结合所学,从宗教角度指出玛雅文明在建筑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分析黑奴贸易长期存在的原因,从“人口变动”角度概括近代欧洲人的殖民扩张所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举例说明拉美血脉里面的“西方性”。综合材料一二三、分析拉美国家努力“获取自由舒展和生长的空间”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2024-05-14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县城教研联盟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在罗马帝国的旧址上,取而代之的是拜占庭、伊斯兰和西方基督教三个各具特色的文明,后来,它们分别走上独自发展道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尽管一些西方学者倾向于贬低拜占庭文明和伊斯兰文明,但此后几百年西方世界一直生活在君士坦丁堡和麦加的阴影之中,直到现在学者们才开始充分认识到拜占庭和伊斯兰文明所取得的价值。鉴于这样一种悲哀的相仇的历史,我们最好回顾一下我们在多大程度上受惠于拜占庭:从完全有形的方面看,7-11世纪拜占庭帝国一直是抵抗伊斯兰教扩张的一道屏障,从而有助于西方保持独立。在文化领域我们也受益良多,拜占庭学者协助保存了古希腊的学问。到了文艺复兴时期,拜占庭学者帮助把柏拉图的著作介绍给意大利人文主义者。拜占庭帝国的艺术对西欧业产生了很大影响,如威尼斯的圣马可大教堂几乎是照搬拜占庭风格而建成。

——(美)菲利普·李·拉尔夫等著、赵丰译:《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中世纪西欧的城市特许状是国王或大封建领主颁发给城市和市民的一种法律意义上的权利认可证书。他的出现是中世纪封建经济发展和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其主要内容是确认城市的自治权和其他特权,明确市民享有各项自由、各种经济上和法律上的特权等等。它本质上是一种“特别授权”的法律,是近代资本主义宪政制度的起源和基础,不仅促进了中世纪西欧城市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且促进了整个西欧封建经济的发展,从而推动了西欧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冯正好:《中世纪西欧的城市特许状》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拜占庭继承并发展“古典文化”的代表性成就,并阐释西方是如何“受惠”于拜占庭的?
(2)中世纪后期,西欧封建社会内部产生的很多进步因素,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列举此时西欧出现的推动社会转型的“进步因素”。根据材料二、概括中世纪西欧的城市特许状在推动社会转型方面的作用。
2024-05-01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兰教育合作组织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古代至中世纪意大利半岛上出现了不同类型的城市,见证了地中海区域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古代意大利的早期历史发展中,最初主体不是意大利人,而是伊达拉里亚人和希腊人。希腊人在南部的“大希腊”地区建立了一系列的城市,如那不勒斯、塔兰托等。希腊人教会了意大利半岛居民种植葡萄和橄榄,传授了城防工程和重装步兵战术。尤其重要的是,希腊人把他们的字母系统传播到了意大利,而后罗马人将它发展成为自己的字母。当希腊人在南方广泛播撒文明种子的时候,伊达拉里亚人在意大利的中北部地区的发展盛极一时,罗马人的凯旋式、角斗士表演以及罗马贵族所穿的镶紫边的白色长袍、跟随在高级长官身后的扈从仪仗等,都源自于伊达拉里亚人。

——摘编自马克毒主编《世界文明史(第二版)》

材料二   罗马城诞生于台伯河畔,与其处于有利的商业交通要道密切相关。从罗马的地理位置来看,台伯河口盛产海盐并兴建了许多盐场,罗马距离河口近在咫尺,正好处于海运和河运的汇合处。人们用船只将盐、粮食和各种舶来品运到罗马城中,在那里很快形成了一个商品集散地。公元前6世纪罗马大兴土木,挖水道、辟广场、铺街道、建神庙、筑城墙,罗马从简陋茅屋组成的村落变成一个居民众多、经济发达的城市,完全可以与当时伊达拉里亚和希腊的城市规模相媲美。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三版)》

材料三   (中世纪后期)由于神圣罗马帝国日益衰落,对尼德兰以及意大利北部的城镇鞭长莫及,最终这些地方的城镇发展成为自由城市。这些城市大多都处于东西方商业交往的关键位置,因此获得了极大的助力,人口日渐增多,经济也开始蓬勃发展。经济发展了,人们有了更多空闲时间,对艺术的要求也就多了,于是这里又成为艺术和学术的中心。城市摆脱了封建制度的束缚,人民也得到了更多参政议政的机会,于是这里也就产生了更加自由、更加先进的近代民主政治的萌芽。

——海斯·穆恩·韦兰《极简人类史》

(1)根据材料一、以意大利早期发展历史为例,多角度概括地中海地区文明交流的重要表现。
(2)根据材料二、指出罗马城的经济地位,并分析罗马“从简陋茅屋组成的村落变成一个居民众多、经济发达的城市”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自由城市”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简述城市发展对西欧历史产生的影响。
7 . 社会变革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西欧封建社会来说,14世纪简直是一个灾难的世纪。首先是饥荒的打击。1343年在奥地利发生的饥荒,以及从1351年开始在法兰西发生的几次饥荒,使人们受到猛烈的打击。地震更以一种无法预测和预防的力量打击着人们。而最可怕的还要算是黑死病的袭击,它像一个铁面杀手一样残酷无情地夺走人们的生命。在无法预测的自然力量面前,人类本身也并不团结,不时地发生摩擦和斗争,例如英法之间发生的百年战争(13371453)。

1415世纪,是旧时代走向衰落的时期,从旧时代的衰落中己可隐约窥见到新时代的曙光。这是新旧交替的大变革时期。当封建制机体内部已开始了质变的过程以后,再加上14世纪出现的种种外力作用的打击,西欧封建社会就无可挽救地走向衰落了。

——整编自司美丽《连接世界的纽带——新航路》

材料二   1642年;这是一个值得记住的年代。这一年伽利略去世,英国科学家牛顿诞生。如果说伽利略的科学发现改变了人们的思考方式和方法,引导人们进入近代科学,那么牛顿则对前人的科学发现进行了全面的综合,完成了一个人类前所未有的知识体系……在力学上贡献最大的则是他构建起了一个物质世界的普遍的力学体系,把科学革命推向了新的高峰。由于牛顿证明了地上的力学也能应用于天上的星球,从而昭示了一种简单而统一的自然规律的存在,整个思想界不禁为之亢奋。人们由此发现,原来整个错综复杂、扑朔迷离的自然界,不过是一个按某种法则运转的巨大的机械装置而其中并没有上帝的地盘。于是传统的宗教信仰被动摇了,唯物主义思潮开始盛行。

——摘编自马克毒主编《世界文明史(上)》等

材料三   一些启蒙思想家在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中,主张开明君主制。认为在一个良好开明君主的治理下,能够实现所向往的但在封建专制制度下不可能实现的自由、权利与幸福,启蒙泰斗伏尔泰(16941778)便是典型。在他的心目中,这种开明君主政治制度就是英国式的政体。君主的权利被约束在一定的界限之内,以免出现专制统治,制约贵族权利,以免造成无政府状态。英国是世界上抵抗君主达到节制君主权力的唯一国家,他们由于不断的努力,终于建成了这样开明的政府,在这个政府里,君主有无限的权利去做好事,倘使想做坏事,那就双手被束缚了。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二编》

(1)根据材料一、概括导致西欧封建社会衰落的外部原因。结合所学,指出这一时期西欧经济领域出现“新时代的曙光”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概括牛顿的主要科学成就。结合所学,分析科学革命对后世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以当时英国的政治制度为例,谈谈你对伏尔泰主张“开明君主制”的认识。
2024-04-19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衢温“5+1”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史载,秦武公曾攻取郑、冀戎,并在其地设县,而晋侯也曾以“瓜衍之县”“先茅之县”赏赐有功者。郡县主要由君主委派官员进行直接管理,“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c"<《史记·商君列传》),郡县官员主要依照能力进行选任,开始取代贵族领主成为新兴的职业官僚。……使得中央与地方垂直互动成为现实,通过强化权力集中和行政效率,很大程度上消除了由分封割据而带来的分离倾向,有利于政治经济的安定与发展。

——摘编自吴昊《从贵族到官僚:春秋战国时期官制的变迁与重构》

材料二   英格兰国王不断地要求封君封臣惯例之外的权力,贵族们认为国王没能履行封君封臣契约,而且侵犯到了他们的利益,于是放弃效忠举而反叛。从这个角度来说,《大宪章》前的贵族反叛是一场封臣的反叛,是封臣对抗“违法”封君的武力斗争。《大宪章》将通行的封君封臣制度惯例以法律条文的形式确定下来,要求国王遵守,强调国王的私权力是受到私法约束的有限权力。如马克·布洛赫所说:“西欧封建主义的独创性在于,它强调一种可以约束统治者的契约观念。”贵族反叛以及《大宪章》本身都体现出这种统治者私权力受私法约束的传统,这一传统蕴含着“法治”原则,推动了日后英国法治精神的成长。

——摘编自易凌飞《1215年缔结的<大宪章>:旧制度,新统治》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变革,并结合所学,简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大宪章》签署后“新统治”的基本内涵。结合所学,概括这一时期西欧封建社会出现的新变化。
2024-05-25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强基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联考(期中)历史试题
9 . 世界文化丰富多样,相互影响。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文化中所见到的诸如兵马俑、铜车马、陵墓封土内高台建筑、条形砖、青铜水禽制作工艺、槽型板瓦、茧形壶、石刻等文化因素,不是从中国固有文化中发展演变而来,这些因素可能是通过丝绸之路由西亚传播到东方的。与此同时,秦统一时期,波斯帝国、马其顿帝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制度也传入东土,并对秦始皇帝的改革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段清波《从秦始皇陵考古看东西文化交流》

材料二   中世纪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灿烂而辉煌,它是一种高度发达的文化,在人类文明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发源于7世纪,在1012世纪它的发展达到顶峰。阿拉伯伊斯兰文化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就是博采众长、承上启下、兼容并蓄,它是具有国际性的。富有智慧的阿拉伯人掀起了著名的翻译运动,把不同渊源的文明汇合在一起,然后加以融会贯通,实现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进而创造了独特的阿拉伯文化。中世纪阿拉伯人对科学的贡献在世界文明史上是不可磨灭的。他们在文学、数学、医学、化学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曾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尤其是地理学方面的贡献,给后人留下了不朽的文化遗产。

——郭筠《中世纪阿拉伯地理学研究》

(1)根据材料一、用一句话概括作者的观点。结合所学,简述波斯帝国的政治制度。
(2)结合所学,写出阿拉伯最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名称。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阐述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具有“国际性”特点的理由。
2024-05-02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含周边)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古代世界各个国家的法律体系和法律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各自国家的社会制度、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乌尔第三王朝以来,奴隶制私有经济迅速发展,社会关系日趋复杂。为了维护私有制和奴隶主阶级的利益,伊新、拉尔萨等邦都曾制定法典似代替过去不成文的习惯法。汉谟拉比即位后,便吸取以前各邦的立法成果,并结合阿摩利人的氏族部落习惯法,制定法典。法典大概在其在位第30年后刻石颁布。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古代史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汉谟拉比法典》诞生的背景,并结合所学,指出《汉谟拉比法典》的历史地位。

材料二:在罗马法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法学家起了突出的作用,这表现为:解答法律问题;指导诉讼;撰写契据;注释、整理和编辑罗马法的各种渊源,并著书立说。其中,解答和著述对罗马法的发展起了显著的作用……裁判官告示和罗马法学家的解答、著述是紧密联系的,前者为法学家的互动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公元六世纪,皇帝查士丁尼(公元527-565年在位)进行的系统的、大规模的法典编纂,不仅是罗马法学之树结合的果实得以收获、罗马法律得以传至后世的一个关键性步骤,也是法律发展史上的一大壮举。

——何勤华《略论罗马法形成和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对罗马法形成和发展起推动作用的因素;结合所学,简述拜占庭帝国的法律成就。
2024-05-04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