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古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所带来的第一个结果,就是导致了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第一次大分工所带来的结果之一便是社会大分裂,即分裂为两个阶级:主人和奴隶,剥削者和被剥削者。人类发展的历史已经证明,第一次社会大分裂经历了一个过程,最初出现的是家长奴役制。因为私有制的出现引起了原始公社制度的解体,而原始公社制度的解体是从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的过渡开始的,父权制的大家庭又逐渐分解成一夫一妻的个体家庭。由于奴隶主与奴隶两大对立阶级的矛盾不可调和,奴隶主的残酷压榨和剥削必然激起奴隶的反抗斗争,这就需要建立一套包括军队、法庭、监狱的暴力机构,这种阶级统治的工具就是奴隶制国家。

——摘编自孟令国《论”基本经济规律”

——文明时代:奴隶社会》

材料二   西欧封建制是一种以社会契约关系为基础,把权利的分配和土地的分配联系起来的等级责任制。采邑分封是一种自上而下层层分封的土地封受制度,即从国王开始一级一级往下分,由大贵族到小贵族,最后再到农民。领主在其庄园内,将较好的土地作为自营地,由农奴以服劳役形式耕种,收获归领主所有;其余土地作为份地,租给农奴。领主对农奴行使独立的政治统治权、司法审判权、征税权,并拥有自己的军事武装,实际上并不受国王或其代理人的管辖。西欧封建社会时期,基督教会垄断了整个社会的思想文化,救赎原罪的神学、禁欲主义的道德,为西欧确立封建的政治、法律和伦理道德秩序,提供了理论依据。

——摘编自钱双逢戴宏冷树青《西欧封建社会的多元结构及其开放性》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奴隶社会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世纪西欧,儿童在学校要安静地坐着,服从教师的管教,否则就会被责备和体罚。受当时基督教的影响,修道院学校成为儿童接受教育的主要机构,儿童需要学习宗教入门书。学校里语言学习(主要是口语)的任务比较繁重,许多男孩或女孩在学习拉丁语的同时还要学习法语,因为拉丁语是基督教教会的语言,但是欧洲大部分人讲的是法语。此外,能够满足儿童乐趣的书比较少,与儿童有关的书籍主要是关于教导、语法、字典等方面的。需要指出的是,当时并不是所有的儿童都能够到学校学习,穷人家的孩子很少进入学校学习。

——摘编自郭法奇义中世纪西欧儿童的日常生活和教育?

材料二   随着人文主义教育思潮的传播,英国教育逐渐具有典型的人文主义特征,具体表现在:第一、以培养具备身心健康,行为举止得体以及睿智的绅士为主要目标;第二、法语、意大利语和天文学、法律、宇宙学等实用性的学科成为教育的主要内容;第三、英语教学也得到极大的重视;第四、新的教学方法运用于教学过程中,如培根的新工具(归纳法),开创了人类认识的新纪元。他提出的重新认识世界的方法对于科学知识的增长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使人的认知得到了提高。

——摘编自何连娇《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世纪西欧儿童学校教育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人文主义教育形成的背景。
2024-05-19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抚顺市六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联考历史试卷
3 . 阅读材料。

通过一定政治制度来管理自己的国家或地区,并形成独特的政治发展道路是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内容。

材料一:古代希腊的民主政体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5世纪后期随着雅典的强大而逐渐流行开来,公元前4世纪时最为流行。它来自demokratia一词,意思是“人民的统治”。

——《中外历史纲要下·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二:穆罕默德去世时,并未直接指定继位者,阿拉伯人内部为争夺继承人的地位,几乎爆发流血冲突。经过激烈斗争,穆罕默德的老友和岳父阿布·伯克尔被推选为哈里发。

——《中外历史纲要下·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三:我……效忠我的主人,爱其所爱,仇其所仇。主人凡践履协约,因我委身投附而善待于我,赐我以应得,则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

——《西方社会史》第一卷

材料四:在律令制国家中,部民从氏族贵族的私民变成了国家的编户齐民……原来掌控国家的氏族豪强,如今成为国家服务的官僚,扩大了天皇政权的社会基础。

——《中外历史纲要下·教师教学用书》


回答问题:
(1)根据四则材料内容,归纳所提及的地区或国家分别实行什么样的政治制度?
(2)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地区或国家政治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3)以上材料反映出,世界政治制度的哪一特点?
2023-04-14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辽中区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12世纪,罗马帝国出现了相对安定的局面。帝国前期,意大利和行省的手工业也得到显著的发展。在西部,罗马和高卢商人沿莱茵河、多瑙河到达北海和波罗的海,在不列颠和斯堪的纳维亚进行贸易。东部的希腊和埃及商人则驶出红海,经阿拉伯到达印度和斯里兰卡进行贸易,以金银换取东方的香料、宝石、精致的工艺品和纺织品。在屋大维统治时期,罗马人开始利用季节风远航印度。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

材料二   7世纪初,在穆罕默德的带领下,阿拉伯帝国建立并形成了阿拉伯民族,有统一的宗教和语言。阿拉伯人在吸收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交流东西方文化中创造出辉煌的阿拉伯文化。在公元750年建立的阿拔斯王朝首都巴格达,其百货齐全的商场里,既有各种本地的产品,也有各国商人运来的中国的丝绸和珠宝、印度的钻石和香料、非洲的黄金和象牙、欧洲的琥珀和玛瑙。阿拉伯手工艺人调配的香水世界闻名,他们打出的刀、剑也非常锋利。此外,在叙利亚、埃及和北非各地也还有许多有名的手工业城镇。

——摘编自禹田《图说世界五千年》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罗马帝国与阿拉伯帝国的相似之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罗马帝国晚期与阿拉伯帝国信奉的主要宗教,并说明阿拉伯人对世界文明所起的重大作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阿拉伯文化在世界历史上占有极高地位,具有包容、博大、求知等精质,公元6世纪至7世纪,外来慢略和传统商路改变导致了阿拉伯半离的经济和社会矛盾,先知穆罕默德建立了庞大帝国。阿拉伯帝国处在东西方的交通收道上,商业往来、人员交往,为文化对接与碰撞提供了便利,当时的阿拉伯帝国如日中天,是当时政局松散、不统一的西欧所无法比拟的,文化的对外传播既是帝国强盛的标志,也是必然的结果,阿拉伯人对于书籍和典籍是非常珍视与热爱的,达宫显贵等人出资兴建图书馆,伊斯兰教也十分鼓励教徒学习知识。特别是兴起于中世纪的翻译运动,从最开始零星翻译到最后声势浩大的群众社会活动,阿拉伯人的学识在升华与充实。随着时间推移,这些典籍又流回欧洲,在其理性的土壤上开出绚烂的花朵。

——摘编自殷实的《论中世纪阿拉伯文化的对外传播》

材料二   中世纪的阿拉伯文化辉煌灿烂,它与希腊、罗马等文化一起大放异彩,在世界文化中占重要地位,对欧洲有很大影响,对人类文明做出了贡献。其数学、天文学、物理学、化学和医学对欧洲自然科学起到了启蒙作用,其地理学家宣传了古代地圆说,认为世界这个已知半球有一个“圆屋顶”,坐落在与四个方位基点距离相等的地方,并把它写进了拉丁语著作,后来哥伦布从中获得启发,推动了他去发现新大陆。其文学对欧洲文学发展影响较大,但丁的《神曲》、薄伽丘的《十日谈》、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等,在取材,写法和风格上都曾借鉴于阿拉伯文学。阿拉伯帝国与唐朝有着频繁的经济文化往来,中国广州、扬州等地也成为阿拉伯商人来往之地,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都先由阿拉伯人接受再传播到西方。

——摘编自唐宝才的《阿拉伯文化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世纪阿拉伯文化繁荣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世纪阿拉伯文化的世界影响。
2024-05-23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辽宁省葫芦岛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541年,拜占庭帝国控制下的地中海世界爆发了首次大规模流行的鼠疫,由于当时正处于皇帝查士丁尼一世(527-565年在位)统治时期,故称为“查士丁尼瘟疫”。主导民众精神生活的教会一再强调“上帝惩罚”而造成思想混乱和巫术迷信横行。参与防疫的医生和护理人员缺乏合理的预案,仓促应对瘟疫,穷于被动应付,在处理尸体上采取一些简单原始的措施,草草埋葬了事,更因缺乏治疗药物而加重了瘟疫扩散。政府救济活动无序,大饥荒导致和加剧了社会混乱。

——陈志强《公元6世纪地中海大瘟疫的应对策略》

材料二   疫病因其发病急骤、传染性强、病情凶险,成为宋代流行最广泛的传染病,约发生93次大规模的流行。政府是否决定对疫病采取应对措施,关键在于地方官吏提供的信息是否及时和准确。宋代建立健全了信息流通渠道,将政府、医家和民间的力量紧密结合起来,包括疫情的收集、上报、接收、处理、传播和使用。政府还对参与疫病救治的官员,按其救活人数予以升迁和奖惩。疫病发生时,政府常常命令翰林医官院、大医局等派遣医学人员前往疫病流行区巡诊、赐药,向朝廷汇报疫情流行情况并提出应对建议。南宋时期,人们逐渐认识到疾疫发生与公共卫生之间的关系,从而开始重视公共卫生事业。

——韩毅《宋代政府应对疫病的历史借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査士丁尼瘟疫”加剧扩散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政府应对疫病的经验。参照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政府应该在灾疫防治中发挥的作用。
2024-05-22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考前提分演练(三)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据估计,在15世纪与16世纪之交,美洲印第安人约有1500万到4000万,语言有1700多种,印第安文明可以追溯到4万至2万年前,当时源自亚洲东北地区的蒙古利亚人群为追寻猎物而陆续越过白令海峡进入美洲。在公元前6000年前后,他们分别在河畔、湖边、沿海、高原、山谷过起了定居或半定居的生活。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美洲出现了两大文明发达地区,即中部美洲地区和安第斯山中部地区。至哥伦布到来时,这里存在的是人们熟知的三大文明,即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和印加文明,其中后两个文明正处在繁盛时期。

哥伦布的到来使美洲印第安文明嵌入了欧洲文明和非洲文明。印第安人口在整个16世纪减少了90%,印第安人的神庙被摧毁,金字塔被夷平,文化遗产被付之一炬。直到1820年,官方一直禁止任何作品描述哥伦布发现美洲之前的美洲印第安人文明。

——摘编自韩琦《论拉丁美洲现代文明的形成及其特点》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哥伦布到来之前美洲印第安文明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哥伦布的到来对美洲印第安文明的影响。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古西欧的文学作品主要由拉丁文写成,文学的国别属性不强。当时占统治地位的文学流派是教会文学,包括圣经故事、圣徒传、赞美诗、祈祷文等,主要宣扬基督教教义,鼓吹原罪观念和禁欲主义。中世纪后期,世俗文学发展起来,包括英雄史诗、骑士文学、市民文学等。英雄史诗主要表现主人公忠君爱国,为民族建功立业的精神;骑士文学主要揩写骑士的行侠冒险经历及与贵妇人的爱情,宣扬“忠君、护教、行侠”的骑士精神;市民文学往往以讽刺的手法表现市民的智慧和勇气,抨击封建贵族和僧侣的贪婪残暴。

——摘编自[英]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历史研究》

材料二   虽然文艺复兴源自意大利,但在其传播过程中,各国文学家纷纷使用本民族的语言进行创作。此时的文学家们藐视关于来世或天堂的虚无缥缈的神话,“只要求凡人的幸福”,认为“人是能够从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宣称“人类是天生平等的”“善恶的差别,在于行为的本身,不在于地位的有无”。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世纪西欧文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新变化及其影响。
2023-07-24更新 | 147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部分高中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011世纪,丝路沿线国家、地区对丝路贸易的维护有力地保障了丝路畅通。丝绸之路贸易网的兴盛带来了1011世纪拜占庭帝国的复兴和君士坦丁堡的繁荣。君士坦丁堡经贸的活跃一方面是因为与周边地区的联系加强;另一方面主要就是凭借城市自身手工业的发达,其手工业不仅其门类众多,而且技艺高超,产品远销各地。以丝绸业为例,据说当时在大马士革,一位名医就曾炫耀自己拥有300匹拜占庭丝绸与金织锦。利奥六世在位时颁布的《官员书》作为指导各官员的条例,其内容覆盖丝绸业、金属工业、武器工业乃至建筑承包人和建筑业的专门人员。虽然这一体系限制过多显得死板僵硬,但是却为当时的一大批工匠提供了保障。——摘编自车效梅《1011世纪的君士坦丁堡与丝路贸易研究》

材料二   1580年英奥签署贸易协定后,英国商船定期来往于地中海。随着英国与奥斯曼帝国贸易的发展,英国社会对以奥斯曼帝国为代表的伊斯兰文明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英国人逐渐摆脱了十字军东征以来形成的对伊斯兰文明的恐惧和敌视,转而在帝国萌芽与形成时期带着自信和优越的眼光看待它。在民族主义和海外探索的推动下,英国逐渐放弃了传统的大陆政策,开始采取“实现不列颠的独立与稳定,追求欧洲大陆势力均衡,伺机海外扩张”的战略。在实现该战略的过程中,与奥斯曼帝国的交往,首先开启了英国在海外设置专业外交机构处理国际事务的先例。

—摘编自杨向燕《近代早期英国与奥斯曼帝国贸易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拜占庭帝国时期君士坦丁堡贸易繁荣的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奥贸易对英国的影响。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路易十一统治时期(1461—1483年),一些封建贵族结成“公益同盟”,反抗国王。路易十一用战争与外交手段摧毁了贵族同盟,收回了不少贵族领地。1491年,查理八世又通过联姻合并了布列塔尼。至此,法国领土基本统一,近代法国版图轮廓初步确立。与此同时,封建地主制逐渐取代了封建领主制,各地之间的经济联系增强,经济关系上的差异性渐渐缩小。法国人民的民族意识也已经觉醒,民族文化发展。路易十一时,不仅军权、财权在握,而且疏远大贵族,从社会下层选拔贤能之士为官,设立行省高等法院,强化了统治体系。在他的统治之下,三级会议仍然召开,但一切都仰承他的意志。

——摘编自沈炼之主编《法国通史简编》

材料二   在启蒙运动中,启蒙思想家所使用的强有力的武器是理性。在理性的引导下,启蒙思想家运用自然法理论批判现存的专制制度,抨击“国王就是国家的化身和象征”这一专制统治的传统理论基础,要恢复人的自由、平等和权利,并使之成为构建新型民族国家的基本内容。在王朝国家中,国王在很大程度上只是追求着自身的王朝利益,侵害着国家的公共利益,并且人民身为国王的臣民,深受专制统治之苦,在这种情况下,人民没有“祖国”,也不会产生爱国热情。只有当人人都成为公民、获得实际利益的时候,他们才会拥有一个祖国,并且热爱祖国,献身于祖国,这里实际上也就包含着这样一种深刻的含义,要建立这样一个新的“祖国”必然就是专制旧制度的推翻,君臣关系的改变,新秩序的降临。

——摘编自李宏图《西欧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研究》

(1)根据材料一,指出15世纪后半期法国社会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运动对近代西欧民族国家产生发展所带来的影响。
2023-05-23更新 | 433次组卷 | 8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