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古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某国家国名意为“石头造的房子”,其统治范围一直延伸到赞比西河和现今南非境内。这一国家是(     
A.阿克苏姆B.加纳C.津巴布韦D.阿兹特克
2024-05-16更新 | 64次组卷 | 19卷引用:安徽省黄山市休宁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296年,教皇卜尼法斯发布训令,未经教皇同意禁止任何国家的教士向君主纳税。1301年,法国国王腓力四世首次召开法兰西三级会议,寻求民众的支持,宣称卜尼法斯是一名应该从教廷中开除的异教徒和罪犯。据此可知(     
A.工商业的发展推动法国权力结构发生异变B.法国由封君封臣制向议会制共和转变
C.王权与教权的矛盾推动法国民族意识觉醒D.打破教会思想束缚引发欧洲宗教改革
2023-10-18更新 | 402次组卷 | 38卷引用:安徽省黄山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欧的封建时代多方面都呈现出二元对立的特点,其中政治上…….中世纪晚期,西欧正值资本的原始积累阶段,就是封建关系逐渐解体、资本主义关系开始萌芽,二元制的经济特征正在消退,主要表现为庄园制经济瓦解、农奴摆脱依附关系而获得人身自由,而同时,商品货币关系越来越将城乡间分割与对立的封建经济活动,纳入了资本主义统一民族大市场发展的快车道、同时、二元制政治特点逐渐褪色,一方面是罗马天主教会的袭落,另一方面是现代民族国家的兴起、这种发展趋向已势不可挡。

——摘编自姜守明《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的二元制》

材料二   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层形成了,商人和银行家作为市民阶层的上层,发展为早期的资产阶级、市民反对封建割据,反对领主特权,支持国家统一和王权强化.而建立新城市符合国王们削弱诸侯势力的政治考虑,因而国王成为城市的长期盟友、国家出现了不与封土相联系的官吏;市民阶级开始参与政治。城市的兴起和繁荣,产生了市民日常需要的世俗文化和世俗教育,文化教育不再为教士所垄断,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摘编自《世界中古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中世纪的时间阶段,并指出西欧封建时代政治、经济二元对立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西欧城市赢得自治的方式。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历史影响。
2023-04-20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下图所示是印加人的“飞毛腿”信使。他们在贯穿全国的两条大道上,借助沿途驿站接力传送,以接力的方式用最快速度把口信传递至目的地。这种驿传系统(     
A.促进了浮动园地经济发展B.扩大了帝国的统治区域
C.有助于提升社会治理能力D.细化了国家政区的划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诺曼征服后,英国国王威廉一世派人分赴各地,对所有各级封臣及自由人的土地财产、收入进行严格、详细的核查,然后载案入册,编纂成《末日审判书》,以此作为征调贡税、军役的准确依据。此举旨在(     
A.强化封建王权B.增加国库收入C.扩大对外侵略D.完善户籍制度
2023-03-09更新 | 472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中古时期是历史学名词,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时代。由西罗马帝国灭亡(公元476年)开始,此后数百年中,在世界范围内,封建制度占据了统治地位,直到文艺复兴时期(公元1453年)之后,资本主义抬头的时期为止。当时的世界是划分为地区的世界,以自然经济为主,世界还没有连为一体,所以世界中古史是按照若干文明地区(西欧罗马天主教文明区,东欧希腊正教文明区,西亚北非阿拉伯—伊斯兰教文明区,南亚、东南亚佛教印度教文明区,东亚儒学文明区)在历史学上分别表述的问题,史学家所谓的中古时期或中世纪主要是指(  )
A.原始社会解体,奴隶制形成时期
B.欧洲的封建社会时期
C.奴隶制占主导地位的历史时期
D.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占统治地位的时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7世纪,阿拉伯帝国开始兴起。到8世纪,已征服从伊比利亚半岛到印度北部的广大地区。阿拉伯人把古代埃及、西亚、希腊、罗马以及印度的文化典籍翻译成阿拉伯语,结合阿拉伯人的风俗、语言和传统,创造了阿拉伯文化。据此可知,阿拉伯帝国的建立(     
A.促进了多元文化的交汇B.为商业贸易繁荣创造了条件
C.改变了西方文明的进程D.使其成为文化最发达的地区
8 . 在中世纪的西欧社会中,虽然有一些持帝制立场的思想家认为“王在法上”,但是却很少有国王公开发表“王在法上”的言论。即使出现一些集中了强大王权的国王,也没有产生“王在法上”的结果,其最主要原因是当时各国
A.存在强大的贵族和教会势力B.形成了系统的分权制衡理论
C.集中而强大的王权尚未出现D.没有法律意识和制度的支持
2022-06-01更新 | 209次组卷 | 79卷引用:安徽省黄山市休宁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有学者认为:“非洲和美洲虽然独立发展起自己的文明,但他们都经历了农业的产生和发展,社会分工引起的社会分化和统治阶级的产生,以及国家制度的建立。如果说东非和西非都不同程度的受到了伊斯兰教和阿拉伯人贸易的影响,则美洲印第安人完全是在当地农业革命的基础上,因征服和社会分化而进入文明时代,并建立国家的。”该学者意在说明(       
A.古代文明产生的多元性B.人类历史发展具有统一性
C.美洲文明发展的独立性D.非洲和美洲文明的同源性
2022-05-04更新 | 2365次组卷 | 36卷引用: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市民可以在城市里自由流动,这是市民享有的个人自由;市民可以随时向城市法庭提出诉讼请求和控告,这是司法自由;市民可以控制自己的财产,并随便处置它们,这是承认城市市民财产私有制。城市特许状最终确认了市民的身份自由,保障市民的人身安全,确认市民在城市中的土地自由使用权和所有权,免除市民各项封建赋税,确认市民享有某些特定的经济特权。

——冯正好《中世纪西欧的城市特许状》

材料二 领主附庸关系是依附和被依附关系,同时又表现为相互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即契约关系。布洛赫指出,这是一种名副其实的契约,而且是双向契约。如果附庸一方违背约定,领主可以抛弃附庸,同样,如果领主不履行诺言,附庸同样可以离弃领主,当时一个专用词汇谓之“撤回忠诚”(diffidatio)。“撤回忠诚”是从11世纪开始的欧洲封建关系的法律特性的一个关键,由此,弱者一方的抵抗权获得了合法地位,这就是欧洲著名抵抗权的起点。

——侯建新《欧洲文明不是古典文明的简单延伸》

材料三 中世纪西欧由于王权一度衰微,加之社会文化落后,法律十分混乱,而司法更是混乱不堪。……国家司法权衰落之后,通行的是封建的司法制度。按照西欧的封建原则,每个自由人都可以召集他的封臣组成一个法庭,以处理封臣间纠葛,处分违法者并收取罚金。……具有封土的贵族都有庄园法庭之司法权,这在西欧是普遍的状况。……据庄园法庭记录来看,法庭所处理的大量案件是有关农奴之间及农奴与封建主之间的,其中很多是保护封建主利益的。

——马克垚《西欧封建经济形态研究》

材料四 封建制度是一种政府的形式——由地主贵族、俗人或僧侣,男爵或主教或主持在一定的领土范围内,对那里所有的居民办理行政、执行司法、征收赋税的制度。在这样的一个政体里,政府的实质是分裂的。王座只保留了一个空洞的宗主地位,只是一个名义上的权力,而国王被缩成为一个阴影而已。

——[美]汤普森《中世纪经济社会史(上册)》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中古西欧个人拥有哪些“自由”。
(2)根据材料三、四,分析中古西欧封建庄园的特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