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古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天方夜谭》是阿拉伯人在几百年的时间里收集、提炼和加工而成的,它以王后为国王讲故事的形式,将来自印度、埃及、波斯和两河流域的几百个故事串联起来,成为阿拉伯最有代表性和影响最大的文学作品。这反映了阿拉伯文化(     
A.缘于阿拉伯帝国形成B.对世界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C.成就主要集中于文学D.引领了世界文化发展潮流
2023-07-14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宣城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伊凡四世改革时将俄国工商业发达的城市、中部和南部的富裕地区,以及军事战略要地划为特辖区,由国君直辖,并将特辖区的土地分封给小贵族,由他们组成“特辖军团”。伊凡四世的这一做法(     
A.有利于俄罗斯对外扩张B.阻止了蒙古远征军入侵
C.维护了大贵族集团利益D.加快了莫斯科公国建立
3 . 唐燕乐传入日本后,经过平安朝的乐制改革,把它分为管弦与舞乐两种形式,其中舞乐以舞为主,有器乐伴奏,而管弦则是单纯的器乐演奏,与唐燕乐已大为不同。日本乐书《体源抄》中亦记载了唐太平乐的类似情况:“古太平乐於唐土者,一百四十人等舞之,今於日本则不然,天安天皇时四十舞之,后三十人,今又不然。”这一现象反映出(       
A.唐乐在日本渐趋本土化B.中华文化圈正式形成
C.日本重视保护本土文化D.中日间文化交流频繁
2023-07-11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宣城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在中世纪的欧洲,封君封臣制度的建立需要履行特定的仪式,在封臣的效忠暂词中除却强调封臣的职责与义务外,还提及如果得不到封君的善待,可以自行离开封君。这表明封君与封臣的关系(       
A.具有双向契约特征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C.以封君为绝对核心D.按照等级严格划分
2023-07-09更新 | 123次组卷 | 19卷引用:安徽省宣城市郎溪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模拟历史试题(鲲鹏5班)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拜占庭帝国即是东罗马帝国,信仰东正教并传承着希腊文化。14世纪时,信仰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土耳其不断入侵,使拜占庭学者带着大批的古希腊和罗马的艺术珍品及文学、历史、哲学等书籍,纷纷逃往西欧避难,在那里讲授希腊辉煌的历史和文化。由此可见(     
A.天主教文化受到批判和改造B.奥斯曼帝国兴起使文化中心转移
C.意大利具有成熟的文化体系D.政治格局的变动影响文化的发展
2023-05-21更新 | 522次组卷 | 85卷引用:安徽省宣城市郎溪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   中世纪末期,由于王权的加强、较为统一的国家的形成,西欧一些民族在文化层面上取得了民族的共同认同。16—17世纪,在西欧摧毁、瓦解了普世世界国家,建立了以王权为中心的君主国家。恩格斯曾指出:“在这种普遍的混乱状态中,王权是进步的因素,这一点是十分清楚的。王权在混乱中代表着秩序,代表着正在形成的民族而与分裂成叛乱的各附庸国的状态对抗。”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日渐羽翼丰满,这个王朝国家再也不能体现、代表着他们的利益和要求。于是,资产阶级便以全民族的名义展开了对封建专制君主,对王朝国家的批判,要求获得自由、平等、人权和幸福,要用这些新的政治原则和政治观念来构建新的国家——民族国家。所以,在英法这些资产阶级力量较为强大的国家,经历过资产阶级革命的国家,较为彻底地摧毁了旧的王朝国家,构建起了统一的民族国家。

——摘编于李宏图《论近代西欧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英法由“王朝国家”迈向统一“民族国家”的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恩格斯“王权是进步的因素”的历史依据。
2023-04-10更新 | 239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宣城市2023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324~1325年,马里帝国第九位国王曼萨·穆萨前往麦加朝圣。他在开罗大肆采购,竟至黄金充斥于市,金价大跌,12年后仍不能恢复原价。在14世纪上半叶欧洲人绘制的地图上,标示出了马里之名,并绘有曼萨·穆萨的形象。这反映出此时马里(     
A.经济发展水平提高B.激发西欧寻金热潮
C.受欧洲文明的影响D.对外交往较为活跃
2023-03-21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宣城市郎溪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开始大规模向外扩张,先后征服叙利亚、两河流域、伊朗和北非的广大地区,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大帝国。”文字描述的帝国(     
A.传播了中国的造纸术和印度数字B.重用希腊人推广希腊文化
C.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东西方的贸易D.采用君主专制和行省制度
2023-03-21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宣城市郎溪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莱曼东游记》又名《中国印度见闻录》是介绍中国的第一部阿拉伯著作……伊本·白图泰是14世纪最伟大的阿拉伯旅行家,足迹遍布穆斯林世界,于1347年到达中国,他的游记被译成包括中文在内的世界多种文字。

——《世界古代近代史》

材料二   塞万提斯的《唐·吉诃德》、薄伽丘的《十日谈》等都不同程度地受到阿拉伯著作《一千零一夜》的影响。阿拉伯哲学家伊本·阿拉比著作中关于先知夜间旅行和登霄的说法,成为意大利诗人但丁《神由》的先驱。……亚里士多德等人本是西方古典哲学家,可是在他们的著作被从阿拉伯文译成拉丁文前,西方几乎没人知道他们是哲学家。

——《世界古代近代史》


(1)请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阿拉伯文化繁荣的原因。
(2)阿拉伯文明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予以分析说明。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西方文献中,“封建主义”一词最早出现在17世纪,用于描述中世纪的西欧社会。最狭义的用法仅指具有贵族身份的封君和封臣之间的契约关系。封君赐予封臣一份领地或采邑,为封臣提供保护;作为交换,封臣宣誓对领主的忠诚,以及承诺进贡、劳役和兵役等义务。在中文文献中,“封建”一词经常被简化地拆解为封土建国或封爵建藩,建国或建藩准确地说明了“封建社会”的实质—政权的逐级承包。西欧历史上大致有国王—诸侯—骑士的三级承包,中国的西周则是周天子—诸侯—大夫三个等级。下级封臣均拥有治理权,诸侯、大夫等封臣不仅形同而且基本上就是自己领地上的国王。

——摘编自许小年《从秦到清根本就不是封建社会》

材料二   就“封建主义”的概念而言,中国从秦到清显然不是“封建社会”,而是“专制主义”社会。如果此说成立,那么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之所以未在中国出现,原因不在于中国“封建社会”与西方相比在市场经济所要求的权利、契约和法治意识等方面的缺乏,而是此后遭到了“专制主义”的压制和破坏。“资本主义萌芽”在中国的夭折只是因为中国的“封建社会”太短了或者说结束的太早了。以西方的英国为例,自诺曼征服(1066)全面建立封建制后,王室、教会、贵族乃至自治城市间的冲突不断,《大宪章》、“玫瑰战争”(贵族内战)《至尊法案》均是其具体体现,直到1534年英国君主专制才得以确立,英国早期民族国家得以形成。即便如此,在这个长达500年的“封建社会”漫长而渐进的过程中英国的地方自治、自治城市在基层治理中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王权的重商主义理念也未曾中断,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兴起成长起来。

——摘编自许小年《从秦到清根本就不是封建社会》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西方“封建主义”或“封建”社会的共同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与中国“专制主义”社会相比,英国“封建社会”的环境为什么更有利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兴起与成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