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古时期的印度、日本、朝鲜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9 道试题
1 . 公元7世纪中叶,日本效仿唐朝进行了改革。改革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都打上了唐文化的烙印,故这一时期被称作“唐风时代”。此次改革是
A.大化改新B.农奴制改革C.明治维新D.幕府统治
2 . 印度历史上被较大的外来民族征服的经历有十多次,部分是由于他们不大在意什么人来统治剥削他们,他们更看重的是宗教而非政治,是灵魂而非躯体,是无数的来生而非暂住的今生。这反映了
A.印度宗教超越等级强调隐忍B.频繁的外来入侵强化了种姓制度
C.宗教使民众丧失了反抗意识D.宗教对印度的历史发展影响深远
2022-04-16更新 | 1491次组卷 | 19卷引用:江西省上高二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七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伍麦叶王朝的第二任哈里发,让人将一些有关医学、金术的希腊文、古叙利亚文和科普特文著作翻译成阿拉伯文,从而拉开阿拉伯帝国翻译运动的帷幕。第十任哈里发又命人将有关波斯萨珊王朝的历史及其典章制度的书从波斯文译成阿拉伯文。阿巴斯王朝的第七任哈里发设立专门机构,集中来自全国各地的学者、翻译家和抄写人员等,从事翻译、注释以及著述等工作。在公元8世纪至10世纪的文化翻译运动中,阿拉伯学者把大批古代希腊、罗马的哲学、自然科学著作以及一些波斯、印度的文史、医学著作译成阿拉伯文,为阿拉伯文化的兴盛和繁荣奠定了基础,有效地保存了人类的古代文化遗产。

——摘编自李荣建《中古时期阿拉伯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交流》

材料二   新罗统一朝鲜后,凭借与唐朝确立藩属关系,派遣大量留学生进入唐朝国学学习。据记载,“新罗自事唐以后,常遣王子宿卫。又遣学生入太学习业,十年限满还国,又遣他学生入学者,多至百余人”。682年.新罗仿照唐朝正式设立国学机构,设置博士和助教,专门负责向国学生们讲授儒学。新罗国学:“教授之法,以《周易》《尚书》《毛诗》《礼记》《春秋左氏传》《文选》,分而为之业。”此外,新罗还实行“读书三品出身制度”。这种选拔国学生为官吏的考试方法,是以精通儒学经典作为标准的。从此,儒学在新罗得到迅速推广和发展。

——摘编自陈尚胜《论唐朝与新罗的文化交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阿拉伯帝国翻译运动的特点及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罗学习唐代儒学的主要措施。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古代文化交流的历史启示。
2022-03-24更新 | 16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重点名校2021-2022学年高一3月联考历史试题
4 . 公元7世纪中期,日本确立律令(唐代的四种法律形式)制度,使以天皇为中心的贵族阶层逐步掌握政治权力。701年,日本政府制定“大宝律令”,设置专门培养官吏的教育机构,并制定一系列相应的教育制度。由此可见,这一时期的日本
A.确立以儒学为正统的思想体系B.建立了以将军为首的幕府制度
C.仿效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D.天皇成为国家主宰与宗教领袖
5 . “当他们分割普鲁沙时,····其口为婆罗门,由其双臂造成罗惹尼耶(刹帝利),其双腿变成吠舍,从其双脚生出首陀罗。”这个神话传说出现在
A.古代两河流域B.古代埃及C.古代印度D.古代希腊
6 . 以下是某同学的资料卡片
372年,高句丽设太学……用据家经典教育贵族子弟;
4世纪,百济建立了儒家的教育制度;
4世纪末,百济博士王仁把儒家的《论语)等经书带到日本;
6世纪时新罗将国家机构普遍改用汉式名称,并且派遣留学生到中国研究儒家思想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古代朝鲜没有自己的文化特色B.中国文化对古代朝鲜有很大的影响
C.古代朝鲜仅仅学习了儒家思想D.日本对中国文化学习完全通过朝鲜
7 . 646年,日本最高统治者颁布改革诏书规定:一切土地收归国家所有,政府把土地按一定标准授予农民,受田农民向国家缴纳田租贡物,并服徭役。这次改革
A.标志日本进入封建社会B.类似中国西周的井田制
C.与唐朝均田制完全一致D.效仿西欧的土地庄园制
8 . 646年,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经过约半个世纪的改革,日本模仿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这次改革日本最有可能学习的制度是
A.秦代三公九卿制B.汉朝削弱王国的推恩令
C.唐朝三省六部制D.宋朝路、州、县三级制
9 . 笈多王朝在地方上实行行省和县制,把全国划分为若干省,省下设置县,县下设置村,分别派省长和县长管理。这说明
A.笈多帝国统一了南亚次大陆B.笈多帝国专制色彩浓厚
C.笈多帝国重视宗教在维护自身统治中的作用D.笈多帝国在一定程度上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10 . 有中国学者评述说:“日本模仿盛唐制度而不取道教;抄袭我国典章而不用宦官;效法宋明社会礼俗而不学缠足。殊不失为明智。”该学者旨在说明日本学习外来文化时
A.接受中华文明的影响,但并没有全盘接受B.广泛传播了中国的儒家经典
C.建立起一整套独特的幕府政治统治的机制D.以锁国统治,抵御中国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