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古时期的印度、日本、朝鲜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古印度债法规定,对婆罗门收取的月息是2%,刹帝利为3%,吠舍为4%,首陀罗则为5%。婚姻法严格限定不同种姓的人之间不得通婚。由此可见,古印度法律(     
A.严格维护种姓制度B.侧重调整财产关系
C.旨在禁止阶层流动D.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3 . 通过考古发现,在吠陀时代,印度人懂得了人工灌溉和施肥,并出现了牛耕;农田做有畦沟,与灌溉农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天文历法知识也产生和发展起来。这说明(     
A.水利灌溉决定经济态势B.地理环境影响文明发展
C.印度农业重视精耕细作D.生产摆脱自然条件制约
2024-01-26更新 | 146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某学生在学习中古时期世界历史时,对不同地域文明特征概括如下。表述正确的一组是(     
东欧继承古希腊、罗马文化,融合美洲、北非文化
南亚多民族文化异彩纷呈,成为东西文明的纽带
西欧基督教成为文化符号,教权与王权竞争共存
东亚融汇华夏文明的因子,形成独特的民族文化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
2023·全国·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603年,圣德太子制定了以儒家德、仁、礼、信、义、智为中心的冠位十二阶,次年的《十七条宪法》明确了君臣关系应是“君言臣承”。40多年后,孝德天皇的太子陈述了“天无双日,国无二王”的立场,确定天皇受命于天。这说明日本儒学(       
A.由人文价值转向实用工具B.强调依法治国的政治理念
C.弘扬了中国儒家传统文化D.完成了本土化的思想转型
2023-12-05更新 | 115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年1月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世界史
6 . 公元603 年,摄政圣德太子制定“冠位十二阶”,规定官阶晋升不再以氏族门第而以个人的才干和政绩为依据。公元604年,又制定“宪法十七条”,强调“国无二君,民无两主”,号召贵族百官“以和为贵,以礼为本”。这些举措(     
A.反映了大化改新的政治意图B.意在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
C.确立了儒家文化的正统地位D.使日本进入幕府政治时期
2023-11-02更新 | 229次组卷 | 7卷引用:2024年1月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世界史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7 . 12世纪末,在日本有一阶层最初被称为“侍”,意思是卫士或随从,主要从事与战争有关的活动,后来逐渐成为幕府统治的基础。这一阶层是(     
A.天皇B.将军C.武士D.领主
2023-06-15更新 | 88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年1月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世界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701年,日本制定《大宝律令》,规定中央设立太学,地方设立国学,各置博士、助教,招贵族子弟,授以儒学经典,其中《论语》和《孝经》作为必修科目。757年,孝谦天皇下诏,令全国每家必备一本《孝经》,奖励“孝子”“贞妇”。以上史实说明日本儒学(     
A.成为日本官方统治思想B.逐步普及到社会各个阶层
C.地位超越佛教影响巨大D.成为一般人进阶的敲门砖
2023-06-08更新 | 721次组卷 | 12卷引用:2024年1月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世界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有学者指出,日本“武士与下属建立主从契约关系。主君对下属施以‘恩惠’,即认同下属拥有土地等权利,同时给予其新的权利,并对下属加以保护。另一方面,下属则对主君尽忠‘奉公’——无论在平时还是在战时,无论在经济上还是在军事上。”这种“契约关系”(       
A.带有互惠互利的色彩B.双方处于一种平等状态
C.强化了中央集权体制D.使不同阶层间关系和谐
2023-05-29更新 | 696次组卷 | 12卷引用:2024年1月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世界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公元646年,日本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开始改革,因其年号是“大化”,史称“大化改新”。这一时期的日本(       
A.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B.确立了幕府政治统治
C.打破了闭关锁国局面D.推行了文明开化政策
2023-05-13更新 | 192次组卷 | 7卷引用:2024年1月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世界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