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全球航路的开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0 道试题
1 . 下表为部分学者关于新航路开辟影响的论述。这表明(     

学者

论述

斯塔夫里阿诺斯

欧洲人的发现导致新的全球性种族分布,人类种族的混合必然伴随着动
植物的相应混合,整个世界都卷入了这种交流

恩格斯

欧洲人从美洲运出的大量财宝以及总的说来从贸易中取得的利润所带来
的后果,是旧贵族的没落和资产阶级的产生

艾尔弗雷德

天花横扫拉普拉塔(阿根廷城市),带走数以千计印第安人的性命……疫
病击倒了领导人物,也破坏了原有的权力替换正常过程
A.史观差异影响历史评价B.史学素养制约历史研究
C.历史结论难以达成统一D.历史解释的随意性较强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历时性和共时性是语言学家索绪尔提出的概念,借用到历史领域,历时性强调的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人类社会所发生的演进,共时性强调的是在同一时间不同领域(或地域)的差异状态。对于历时性,我们以前强调过多,容易让学生产生历史是线性发展的错觉。其实,历史的不同领域(或地域)并非是齐头并进的,这个领域(或地域)已经进入21世纪那个领域(或地域)还停留在19世纪,这就是共时性。历时性思维和共时性思维并不矛盾,它们是互补的,学生掌握历时性和共时性思维,有助于更加全面地认识历史问题。

材料二   某同学在复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历史时,绘制了一幅世界格局发展的示意图。

(1)依据材料一,提炼关于历史演进的历时性与共时性关系的观点。用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举例论证“历时性强调的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人类社会所发生的演进,共时性强调的是在同一时间不同领域(或地域)的差异状态。”
(2)依据材料二的示意图,结合所学说明世界格局发展的“历时性”。
2024-05-19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西省吕梁市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3 . 1503年,哥伦布在致西班牙国王的信中说:“谁占有黄金,谁就获得他在世上所需的一切”“同时也就把灵魂从炼狱中拯救出来,并使灵魂重享天堂之乐的手段”。哥伦布这一观点所反映的时代背景是(     
A.价格革命的发生B.宗教改革的推进
C.人文主义的萌发D.商品经济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484年,哥伦布请求葡萄牙国王若昂二世帮助他装备三只船,他认为携带足够一年食用的粮食,装载与大西洋彼岸诸国居民进行交换的商品,取道西航,就可以到达印度。由此可知(     
A.哥伦布发现美洲具有必然性B.哥伦布相信“地圆说”
C.葡萄牙王室支持哥伦布远航D.跨洋贸易得到了发展
2024-05-01更新 | 52次组卷 | 2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上党区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表是16世纪的部分西方地图学家的相关成果。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人物

概要

德国人文主义者亚皮安绘制了一幅全球的心状图
荷兰地图学家墨卡托绘制了用于航海直线定向的世界全图
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在中国,根据亚、墨二人的成就,绘出了两张心状投影的世界地图
A.西欧国家殖民霸权角逐激烈B.人文主义成为欧洲主流思潮
C.中西地图学的发展并驾齐驱D.探险事业推动全球观念形成
2024-05-01更新 | 54次组卷 | 3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历史试题
6 . 哥伦布在航海日记中日夜祈求上帝赐给他产金的土地,因为“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黄金,谁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需的一切。同时也就取得把灵魂从炼狱中拯救出来,并使灵魂重享天堂之乐的手段。”这反映出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动力是(     
A.欧洲的黄金储备匮乏B.西欧对财富迫切需求
C.基督教宣扬探险寻金D.东西方贸易通道受阻
2024-04-28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学业诊断历史试卷
7 . 西班牙人到达美洲后,发现印第安人虽培植了大量植物,但其耕作技术从未超过养活全体居民所须达到的最低限度。他们的工具仅有石头、木头或骨头制成。印第安人不会冶炼矿石,尽管也使用金属,但几乎只用于装饰目的。他们所造的船只有独木舟和木筏,而陆上运输工具还没有利用轮子。据此可知(     
A.文明发展具有区域独特性B.交通进步能保障文明发展
C.印第安人对世界贡献很小D.美洲文明落后于其他地区
2024-04-28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学业诊断历史试卷
8 . 如表中的现象可用于研究(     
15世纪早期1公斤胡椒的价值变化(单位:克白银)
印度产地亚历山大里亚威尼斯欧洲消费国
1—210—1414—1820—30
A.新航路开辟的背景B.价格革命的影响C.工业革命的必要性D.世界市场的形成
2024-04-24更新 | 67次组卷 | 46卷引用:山西省怀仁市大地学校高中部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丝绸之路作为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源于胡商组成商队进行的长途贩运。当时的商品并不是一次性从中亚直接贩易到中原的,而是要经过商队几次倒手才能贩易到中原地区。《周书吐谷浑传》记载吐谷浑使团通使北齐“商胡二百四十人,驼骡六百头,杂彩丝绢以万计”。古代商队在丝绸之路上运行,要经过很多不同统治者的势力范围,就必须有熟悉当地风俗、自然环境的本土人士加入。粟特商人的足迹遍布丝路沿线的重要城镇。粟特人在从事大规模贸易的同时,也传播语言、艺术、技艺和宗教。

材料二   据官方统计,1500—1650年间,从美洲流入欧洲的金存量和银存量分别增加了大约5%和50%,数值之大令人惊叹。在哥伦布第二次航行中,“他组成一支有17艘帆船,1200多名船员的庞大船队,其中有工匠和农夫。船队备齐武器、食品与印第安人交换的小物件外,还载着采矿机械、炸药、农具,还运去了农作物和家禽”。贡税制是哥伦布建立的一套奴役印第安人的制度,规定:“年满14岁以上的印第安人,每人每三个月要缴纳一个鹰脚铃那么多的金砂(约等于2/3盎司),或缴纳25磅棉纱或相当的棉布,作为捐税和贡物。完成任务的则挂一个铜牌。否则就要处死。”

材料三   正如马克思所说的那样:“某一个地域创造出来的生产力,特别是发明,在往后的发展中是否会失传,完全取决于交往扩展的情况。”对于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而言,还应遵循包容原则。“人类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鉴的动力。”在文明交流互鉴中,一种文明对另一种文明的强制或强迫,是十分不利于文明之间的和平发展与和谐共生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丝绸之路商队的活动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哥伦布交流”带来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文明交流的原则。
2024-04-16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西省平遥县第二中学校高三下学期冲刺调研押题(四)文综试卷-高中历史
10 . 下表为16~17世纪西欧部分海上探险活动简介,据此可推知,这些海上探险活动(       
区域人物支持国海上保险活动
北大西
洋高纬
度地区
卡带埃法国到达拉布社多半岛
巴伦支荷兰三次航行北冰洋地区
哈德逊荷兰多次向西北航行,探索经北冰洋通向亚洲的航路
南半球德雷克英国到达美洲南端的合恩角
塔斯曼荷兰到达新西兰和塔斯马尼亚半岛
A.折射出海上殖民霸权的更替B.使世界日益联系成为一个整体
C.揭开了探索全球航线的序幕D.旨在丰富人类的近代地理知识
2024-03-26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2023-2024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