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全球航路的开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文明的碰撞与国际秩序的构建。

“世界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 (马克思)严格意义上的“世界历史”只是在最近的五六百年间才逐渐形成。


15世纪的世界地图

16世纪的世界地图

(1)对比上述世界地图,指出人类认识世界视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
(2)在“世界历史”形成的初期,世界格局也开始发生变化。结合所学,对以下历史叙述进行判断,正确的填”正确”,错误的填”错误”
①15世纪,最早开始殖民扩张的是葡萄牙和荷兰。
②17世纪,英国在北美建立殖民地,并开展罪恶的黑奴贸易。
③16-17世纪,大量白银流入中国,刺激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④欧洲出现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封建制度进一步巩固。
(3)在“世界历史”形成的过程中,文明之间的交往、碰撞始终存在,人类也从未放弃构建良好国际秩序的努力。根据提示,完成下面的提纲。(填写字母)
(一)20世纪初的国际冲突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1)导火线:
(2)战争全面爆发
(3)战争结果: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
(二)一战后的世界新秩序与危机
(1)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召开,确立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1920年1月,成立
(3)20世纪30年代,法西斯在世界范围内兴起扩张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世界新秩序
(1)1931年,日本制造,发动侵华战争,拉开二战序幕
(2)1945年,日本签署投降书,二战落下帷幕。
(3)战争后期,大国召开会议,确立了
(4)1945年成立联合国
A.国际联盟   B.九一八事变   C.雅尔塔体系   D.萨拉热窝事件
(4)在上述世界格局变迁中,请依据示例,再选取一例说明中国在其中的贡献。
【示例】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贡献:中国通过“以工代战”的形式参加战争,支持协约国,投入人力物力,为协约国取得战争的最终胜利做出了贡献。
2024-03-04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学院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高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从美国回来的小张同学,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中餐在西方受欢迎,西餐也在中国占有较大的市场,于是选择了中、西餐各一个代表进行研究。请协助小张同学完成以下任务。

餐食炒杂碎披萨
照片

材料一     “杂碎”,成为了美国俚语里“中餐”的代名词,也成为了一种文化象征。……1926年,一首爵士歌曲《杂碎圆号曲》曾经风靡一时。2001年,美国甚至推出了一部电影,片名就叫《杂碎》。

——《一部华人奋斗史——中餐在美国的百年变迁》

比萨(Pizza),又称为比萨饼、匹萨、批萨、披萨、意大利馅饼,是一种发源于意大利的食品。比萨饼的通常做法是用发酵的圆面饼上面覆盖番茄酱、奶酪、肉、蔬菜等其他配料,并由烤炉烤制而成。

——百度百科

材料二

在美国,有记载的最早中餐馆出现于19世纪中期的加州,这些餐馆是为了满足中国赴美单身劳工的需求出现的。这一时期,一道著名的菜肴应运而生,那就是“炒杂碎”。“炒杂碎”原是一道广东乡村菜肴,配料一般包括鸡胗、鸡肝,猪肚和豆芽等。由于美国饮食习惯中对内脏的禁忌,以肉取而代之,同时还加入了美国常见的蔬菜,如西芹、青椒和洋葱等。

——刘晓卉《中国饮食文化在美国的变革及其文化意义》

随罗马帝国从意大利扩张到整个欧洲,这种制作和吃法也传播开来……19世纪,披萨随意大利移民来到美国……。美国带给世界的是标准化生产的披萨,这种随必胜客、达美乐而风靡世界的标准化披萨,与那不勒斯的手工披萨确实有天壤之别。

——凯萝•赫史托斯基《批萨:吃的全球史》

材料三

炒杂碎,炒杂碎,满嘴的昏昏嗷嗷,满肚子的乱七八糟。如此的实实在在,如此的光辉四照,照亮了四方土地,照亮了波士顿,照亮了奥斯汀,照亮了维奇托,还有那可爱的圣路易。炒杂碎,炒杂碎,炒杂碎,炒杂碎,可爱的炒杂碎。

——1925年,美国著名歌手悉尼•贝谢创作的一首风靡一时的歌曲《我走了,谁将为你炒杂碎》歌词

“我们用了 6 年时间,一直在探索把披萨做成更多中国人更爱吃的样子。”到目前为止,上海某食品有限公司已经推出了意式、中式、水果等 3 个系列共 22 种口味的披萨。其中,最受欢迎的还是中式披萨。披萨不再是一个外来文化的符号,而是完美地融入了中国人的饮食日常。

——《意式披萨注入“中餐精髓”,产自金山的美味披萨你吃过吗?》(《上观新闻》2022 年 6 月 23 日)

1.按材料二的说法,意大利披萨拓展到整个欧洲的时间不会早于(单项选择题)
A.公元前1世纪                 B.公元1世纪             C.1453年
2.意大利披萨能覆盖番茄酱,能做出玉米火腿肠的款式,也得益于(单项选择题)
A.罗马帝国的扩张               B.全球航路的开辟            C.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3.“标准化披萨”的出现归因于(单项选择题)
A.文艺复兴          B.启蒙运动        C.工业革命
4.披萨和炒杂碎向美国“进军”过程都“伴随”着19世纪劳工或移民抵达美国。为何美国在19世纪能接纳大量劳工或移民?(简答题)
5.必胜客、达美乐及麦当劳、肯德基等西式快餐在中国的大面积流行,得益于(单项选择题)
A.抗美援朝                 B.   文化大革命                 C.改革开放
6.外来餐食想要成为流行餐食,往往需要进行本土化改造。这种改造的实质是(单项选择题)
A. 文化交融               B.   文化冲突                 C. 文化交锋
7.以上两款中、西餐的传播为例,谈谈导致中、西餐食流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简答题)
2024-01-15更新 | 24次组卷 | 3卷引用:上海市静安区2024届高三1月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3 . 交通发展与社会变迁。

1.以下是人类历史上出现过的交通工具。请按照其出现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填写字母)
A.“黄鹄号”轮船
(模型)
B.C919大型客机C.福特T型汽车D.史蒂芬孙制造的
蒸汽机车

2.近代以来,交通工具发生了重大变革,引发其变革的重要原因是____。(填写历史事件)
3.人类在漫长的历史中曾不断探索海洋。下列关于人类对海洋的探索从区域扩展到全球的条件表述正确的是(     )(双选)
A.造船技术的改进   B.对海洋资源的渴求   C.丝绸之路的拓展   D.星盘的出现与使用
4.下列运河中,改变了全球航运格局,降低了东西方物资交流成本的是(     )(双选)
A.京杭大运河   B.米迪运河
C.苏伊士运河   D.巴拿马运河

材料   1922年上海的公共汽车公司的营业广告:“要求事业速成,必须交通便利,要求事业速成,必须时间经济……愈来愈省时间,有利于农工商学各界”。在《上海电车公司章程及守则》中就有乘客不准在车上吸烟,不准在车上吐痰,不准妨碍他人,不准与司机谈话,醉酒、衣衫污秽及患有传染病者不准登车等规定。上海电车开通以后,最初的两条电车线路将上海的工业区和两个租界的西区、外滩等分处东西的外侨社区连接起来,从而使原来比较分散的各区域成为了一个具有紧密联系的整体。在电车交通的带动下,上海西区得以迅速开发起来。

——鲍成志《试论新式公共交通兴起与近代中国城市发展》

5.上述文字材料涉及了公共交通对社会生活哪些方面的影响?
6.综合材料,就“交通发展与社会变迁”这一主题谈谈你的认识。
2023-12-24更新 | 65次组卷 | 3卷引用:上海奉贤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练习历史试题
4 . 奥斯曼帝国的兴衰

小唐在了解奥斯曼帝国兴起时,对以下观点产生了好奇:

材料一:奥斯曼帝国在建立和不断扩张的过程中,威胁到东西方之间陆路贸易通道的安全,也使来自亚洲的商品因加价而奇贵,……这也成为激励西欧人出海远航的一个动因。

围绕该问题,小唐寻找了以下材料:

材料二:奥斯曼帝国扩张表(部分)

时间扩张情况
1354年土耳其人开始进入欧洲。
1453年攻陷君士坦丁堡,原本统治此处的帝国宣告灭亡。
1516-1517年先后占领叙利亚、巴勒斯坦、埃及等地。

材料三:葡萄牙海外探险活动情况表(部分)

时间葡萄牙海外探险情况
1415年国王率远征军进攻摩洛哥北部港口城市休达
1443年首次驶过非洲西海岸博哈多尔角
1462年定居于非洲海岸附近的佛得角群岛(位于北大西洋)
1469年组织人员探险抵达西非加纳等地
1487年迪亚士绕过非洲南端好旺角,到达非洲东海岸

材料四:古代商业贸易路线图

小唐发现奥斯曼帝国的衰落也引起了近代国人的关注。

材料五:俄土之战,土危亡矣……事事受列国钳制。……土耳其独立,利在与吾交通。吾即可开放门户,以谋西陲之发达,并借其势力,均欧有之势力。……况土耳其号称帝国,有自由立约之资格。事事进行若援万国公法,要求立约,吾政府无可拒之理。

——《召见军机梁如浩论说论土耳其立宪与中国之关系》(1908年)

(1)奥斯曼帝国的特点是(     
A.分裂割据B.小国寡民C.民主政治D.政教合一

(2)将材料二中缺失部分补充完整。
(3)根据上述几则材料,你认为小唐是否会认同材料一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4)材料五对中土外交提出了什么建议?
(5)联系时代背景,分析国人有此建议的原因。
2023-12-13更新 | 28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虹口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一粒蔗糖里的世界史
某食品集团为了给旗下糖类产品设计宣传文案,特地邀请相关历史团队梳理了蔗糖的历史发展,意图展现糖与人类之间密不可分的文化关联。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糖的旅程:从印度到加勒比

材料一:公元前4世纪①征服时期,当军队攻入印度北部时,在那里发现了一种“不是由蜜蜂制造的固体蜜”,自此极少量的印度蔗糖被商队带到欧洲。10世纪,除印度和中国,两个最大产糖区分别位于两河流域和尼罗河峡谷。有人说,这是蔗糖紧跟着《古兰经》的脚步开始扩散的结果。

15世纪末,甘蔗种植之旅继续西进,②先后开辟了到印度和巴西的海上航路,控制了蔗糖的传播。从16世纪起,大西洋诸岛上,殖民者强迫非洲奴隶加速蔗糖生产。17世纪,荷兰人活跃在世界舞台上,以其为中介,甘蔗被移植到英属、法属加勒比海诸岛。

——摘自中国国家历史《一粒蔗糖里的世界史》

(1)材料中①应指的帝国是(     
A.罗马帝国B.波斯帝国
C.贵霜帝国D.亚历山大帝国
(2)材料中②所指的重要传播者当是(     
A.葡萄牙B.英国C.西班牙D.意大利

◆糖的嬗变:从稀有品到必需品
(3)16世纪以后,各种各样新食品引进欧洲,引发了欧洲的生活革命。将下列世界性商品与其解说词对应。
①茶叶A.原产于非洲的一种“提神醒脑”的植物饮料,传入欧洲被称为“阿拉伯酒
②蔗糖B.由殖民者从印度引入,依靠黑奴在中南美洲大量种植,是三角贸易中重要的商品。
③玉米C.西班牙从美洲将其带回欧洲,16世纪起在南欧广泛种植.
④咖啡D.《马可波罗行纪》对这种生活必需品有过重点记载,去东方寻找“它”被认为新航路开辟的起因之一
⑤香料E.荷兰人将其从中国运往欧洲,是欧洲与中国贸易的重要商品

材料二:新大陆生产了大量的白糖流入欧洲。白糖配着咖啡、红茶,产生了新的嗜好和文化。与此相应,从事砂糖贸易的商人大都住在英国,因富有逐渐成为上流阶层,他们当时几乎把持了英国的政治。工人阶级中也开始出现茶歇,工作间歇喝上一杯加糖红茶,补充每天所需要的热量,以省出更多时间从事生产。当英国工人喝了第一杯加糖的红茶,其历史意义甚至足以和发明蒸汽机相提并论。

——摘编自刘作奎《改变世界的四种植物》

(4)对英国工人阶级“喝上加糖红茶的意义甚至足以和发明蒸汽机相提并论”理解正确的是(双选)(     
A.英国工人阶级生产效率得到保障B.英国工人阶级膳食结构更趋均衡
C.英国工人阶级推动社会生活风尚D.英国工人阶级促进商品经济发展

◆糖的推力:从分散到整体

材料三:梵文专家季羡林曾注意到敦煌文书里有一个词叫“煞割令”,就是蔗糖。而这个词应该来自梵文Sarkara和巴利文Saekkhara。世界上蔗糖这个词,英文sugar,法文sucre,德文Zucker,显然都来源自这一名称。19世纪中期以后,随着甜菜机器制糖业快速发展,甘蔗糖业日渐萎缩,由中国主导的东亚糖业旧格局逐渐瓦解。仅1929年,进口洋糖(以甜菜为原料)高达89万吨,价值银元1.5787亿,超过了中国所有民族工业的产值。

——葛兆光《一种食品、一场战争、一部文献和一幅地图》

(5)综合所有材料,你能从“蔗糖”的发展轨迹中看到哪些人类历史的重大主题。
2023-12-13更新 | 51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青浦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盛衰”的背后

“盛衰”非仅“刺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成书于13世纪的《马可·波罗行纪》载:“刺桐是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之一……一个商人,必须自付投资总额10%的税收,所以大汗从这个地方获得了巨额的收入……对于上等商品,须付该货价值的30%的运费……对于檀香木、其他药材以及一般商品,运费是40%。据商人们计算,他们的花费,包括关税、运费在内,总共达到货物价值的一半。

材料二:哥伦布曾认真阅读1485年出版的《马可·波罗行纪》,并作出详细的批注:“它(刺桐城)有一个极其著名的港口……大汗从此港获得巨大收入,因为每船需付10%的货税。细货(上等的货物)要向船东支付30%的运费,其他大宗货物如芦荟和檀香木的运费是40%。因此,加上国王的税收和运费,商人运货至上述港口要交纳所有货物价值的一半。”


(1)哥伦布详注《马可·波罗行纪》这一行为,能折射(     
A.时人热衷檀香贸易B.哥伦布对东方的渴望
C.时人对殖民的热衷D.哥伦布敬畏马可·波罗
(2)哥伦布的批注与《马可·波罗行纪》中对刺桐城的记载________,说明这一阶段可能________(     
A.天差地别;中欧货物差价极大B.天差地别;欧洲对东方的认识日新月异
C.基本相似;刺桐港口长期繁荣D.基本相似;欧洲对东方的认识基本停滞
(3)1492年,哥伦布带着西班牙国王致“大汗”的信件出发寻找“契丹”。综合时空要素,结合所学,你认为哥伦布此行能找到“契丹”政权吗?简述理由。

材料三:今刺桐城内尚有包括建于唐代的文庙和开元寺,寺中还残留刻有古印度教内容的石柱。不仅如此,城内还有始建于宋代的清真寺、祭祀妈祖的天后宫、老子像及供奉关羽、岳飞的庙宇。南宋赵汝适《诸蕃志》记载,与刺桐港有贸易关系的海外国家及地区近60处,范围包括东亚、东南亚、南亚及东非沿岸。


(4)依据材料三推测,“刺桐城”当是以下哪座城市(     
A.上海B.大都C.开封D.泉州
(5)刺桐城自唐代至元朝尤其繁荣主要得益于(     )(双选)
A.海外贸易发达B.白银大量流入
C.政治局面稳定D.社会风气开放

材料四:明朝官员郑晓于《今言》载:“洪武初,设太仓、黄渡市舶司……寻(考虑到)以海夷黠,勿令近京师,遂罢之。已复设于宁波、泉州、广州。七年九月,又罢。”


(6)明清时期刺桐城繁荣不再,至近代国门被列强打开后,刺桐城亦再未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港口城市。你认为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为何?
2023-03-17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徐汇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7 . 二、地中海区域的变迁

地中海是欧亚非之间的重要航道,也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区域。历史上,地中海区域是人类活动的重要舞台。这里的居民创造了多彩的文明成果,共同见证区域历史的变迁。



1.公元前8-前6世纪,古希腊人以移民方式扩大影响,在地中海区域建立了(     ) (单选)
A.城邦国家B.军事同盟C.经济联盟D.统一帝国
2.地中海东部的腓尼基人对地中海区域产生重大影响的文明成果是(     )(单选)
A.法律制度B.字母文字C.官僚体系D.宗教信仰
3.历史上,地中海区域曾先后出现过一些大帝国,对文明的交流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将下列帝国名称与其特征相匹配。(填写字母)
帝国名称帝国特征
①亚历山大帝国A.经过长期扩张,将地中海变成帝国内海,保持了200多年的和平。
②罗马帝国B.定都君士坦丁堡,沟通东西文明,保存和传播欧洲古典文化。
③拜占庭帝国C.控制连接亚欧的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影响东西贸易。
④奥斯曼帝国D.灭亡波斯帝国,继承其基本制度,并致力于推广古希腊文化。
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_ ③__________ ④__________
(1)编号③拜占庭帝国为后世留下影响深远的文化遗产是(     
A.《汉谟拉比法典》       B.《吉尔伽美什》       C.《罗马民法大全》   D.《摩诃婆罗多》
(2)编号④奥斯曼帝国的最高统治者是(     
A.       法老                           B.皇帝                         C.哈里发                           D.苏丹
4.14世纪,从拥有丰厚古希腊罗马文化积淀的意大利开始的、以人文主义为精神内核的运动是(     )(单选)
A.文艺复兴B.宗教改革C.启蒙运动D.民族解放
5.有学者认为,“1500 年之后,地中海在更为广泛的世界事务与商贸活动中逐渐失去 了重要地位”。
(1)学者所称的“1500 年”指向的是哪个重要历史节点?
(2)你是否赞同该学者的观点?结合所学,简要说明理由。
2022-11-12更新 | 14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奉贤区致远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合格考)

8 . 二、走向整体的世界

材料一:国王与王后二陛下(引者:指西班牙国王和王后)决意派臣,克里斯托瓦尔.哥伦布前往上述印度各地,拜谒该地诸君王,察访民情,观光名胜,了解风土,并使其人民皈依吾神圣之宗教。二位陛下还令臣一反昔日之旧径,勿由陆路东行,而另辟新径,专取海路西行,即沿直至目前臣等尚不知是否有人经过之路线航行。

——「意]哥伦布著 ,孙家 垫译《航海日记》

1.哥伦布声称自己“前往……印度各地”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勿由陆路东行而另辟新径”?

材料二:……即使哥伦布没有发现美洲大陆,达.伽马没有绕好望角航行,在以后的几十年中,其他人也会这么做。总之,西方社会已达到起飞点,即将起飞;而它一旦起飞,必将扫清海路,不可阻挡地向全球扩张。

——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吴象婴、梁赤民译《全球通史》

2.这个观点强调了新航路的开辟是(     
A.偶然事件B.必然结果C.意外收获D.暂时成就

材料三: 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5艘帆船出航。他们绕过南美洲,经过风浪险恶的麦哲伦海峡进入□□□,1521年,到达菲律宾群岛。麦哲伦本人在干预当地人的内讧中被杀死,但他的同伴们驾驶的“维多利亚号”经南印度洋,绕过好望角,沿非洲西海岸航行,1522年回到西班牙,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

——《中外历史纲要(下)》

3.材料三缺省的□□□内容应是(     )(单选)
A.大洋洲B.南极洲C.大西洋D.太平洋

材料四:1951年,菲律宾政府在马克坦岛上建造了一座“双面碑”。正面碑文为:拉普拉普。1521年4月27日,拉普拉普和他的战士们,在这里打退了西班牙入侵者,杀死了他们的首领费尔南多.麦哲伦。由此,拉普拉普成为击退欧洲人侵略的第一位菲律宾人。

背面碑文为:费尔南多.麦哲伦。1521年4月27日,费尔南多。麦哲伦死于此地。他是在与马克坦岛酋长拉普拉普的战士们交战中受伤死亡的。麦哲伦船队...于. 1522年9月6日返抵西班牙港口停泊,第一次环球航海就这样完成了。

4.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用“正确”表示, 错误的用“错误”表示,填入括号内
(1)正面碑文认定拉普拉普是抗击侵略的勇士                              
(2)背面碑文指出了麦哲伦船队的历史贡献                                 
(3)两面的碑文对麦哲伦的死因表述及历史评价一致                    
5.在麦哲伦船队抵达后,菲律宾逐渐成为西班牙殖民地,此后又相继被美、日侵占,直至1946年独立。综合上述信息,解释菲律宾政府建造这块“双面碑”的意图。
2022-11-12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奉贤区致远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018·上海·高考真题
9 . 地理学与“世界观”地理学被称为“历史之眼”,从中可以管窥不同时代、不同文明对世界的认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地图



材料二   西方地理学传入中国大事记

年代重要事件
1583传教士利玛窦在广东介绍世界五大洲和地图论
1602利玛窦绘成《坤余万国全图》北京刊印
1623传教士艾儒略著成《职方外纪》系统介绍五大洲知识
1668康熙帝命令传教士南怀仁等编成《御览西方要纪》介绍西方风俗、国土流传颇广
1782纪昀编成《四库全书》,书中怀疑《职方外纪》所载为妄说
1848徐继畲《瀛寰志略》刊行,因弃华夷之说,被士大夫视为异端
(1)地图C没有标明时间,推测地图的大致时间并说明理由。
(2)三幅地图对地理空间的认识有何异同?
(3)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传统世界观的看法。
2021-08-13更新 | 892次组卷 | 4卷引用:上海市2018年高考历史真题(等级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