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全球航路的开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果全球化把欧洲人迈入大洋当作开始的话,那么走在前列的首先是伊比利亚半岛国家。他们以高效的行政机器组织远航,怀揣着传播上帝福音和寻找黄金的期盼揭开了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的大碰撞,充满“内在动力”的帆船运载着奴隶、黄金、香料,也撒播着诸如“地球是圆的”等进步光芒。

——摘编自巴勒克拉夫《处于变动世界中的历史》

材料二   大发现带来的巨大财富强烈地吸引着西欧的贵族、商人、传教士涌向世界各地,很多中下层居民也奔向海外谋生。从16世纪初开始,由于同新发现的海外世界的接触、商路的扩展、资本主义的出现、新的社会阶级的形成,社会发生了变革。

——据【美】帕尔默等著《现代世界史》等整理

材料三   恩格斯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下图显示了社会生产力发展与工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欧洲人迈入大洋过程中走在前列的两个伊比利亚半岛国家的名称和新航路开辟的主要标志。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说明地理大发现和早期殖民扩张使欧洲“社会发生了变革”。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A、B两点对应的历史时期所发生的科技革命,并指出两次革命中最突出标志及两次革命期间使用蒸汽动力和使用燃油动力的交通工具各一项。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彼等(美洲人)非常顺从,不知邪恶,不杀人、捕人,不谙武器。彼等胆子甚小……鉴于此,仰祈二位陛下尽早圣断,将彼等变成基督徒。臣认为,一旦发轫,毋须多久,大批居民即会信奉吾人之天主教,二位陛下即能取得大片领土和财产,这里所有人皆会成为西班牙臣民。

毫无疑问,当地黄金甚丰……此外,这里还盛产宝石、珍珠以及无数香料……

这里还产大量的棉花,臣以为,无须送回西班牙,在当地即可卖好价钱……

——【意】哥伦布著,孙家堃译《航海日记》

材料二   对于郑和的航海,梁启超做了这样的评论

谓大陆人民,不习海事,性或然也,及观郑君,则全世界历史上所号称航海伟人,能与并肩者,何其寡也。郑君之初航海,当哥伦布发现亚美利加以前六十余年,当维哥达嘉马(达·伽马)发现印度新航路以前七十余年。顾何以哥氏、维氏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纪元。而郑君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我国民虽稍食其赐,亦几希焉。则哥伦布以后,有无量数之哥伦布,维哥达嘉马以后,有无量数之维哥达嘉马。而我则郑和以后,竟无第二之郑和,噫嘻,是岂郑君之罪也。

——梁启超《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郑和研究资料选编》)

材料三   马克思、恩格斯在1845-1846年撰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


(1)根据材料一,你能够得出什么历史结论?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在郑和之后再无这样的航海壮举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世界历史”的观点,并结合史实加以论述。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德国的黑格尔构建起“欧洲中心论”的基本框架。他认为,只有欧洲和欧洲民族才是“世界历史的中心”。进入20世纪以来,随着非欧国家历史地位的提高,西方一些历史学家逐渐意识到了“欧洲中心论”的幼稚与荒谬。尤其是二战以后,随着世界一体化趋势的增强,建立在“欧洲中心论”基础之上的西方史学体系遭到了猛烈的冲击,西方史学界进行了认真反省与思考,一些学者如汤因比、斯塔夫里阿诺斯开始用全球文明的视野来重新考察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摘编自马世力《也谈“欧洲中心论”》

材料二   近年来,史学界越来越重视对世界历史的整体研究,有关全球史的论著不断涌现。在全球史的起点这个问题上,主要存在着三种不同意见:一是1516世纪,二是1718世纪,三是20世纪。这三种意见的共同特点是认为全球史是在人类历史发展到某一阶段时才形成的,而不是在人类历史一开始就产生了全球史。

——摘自张一平《全球史导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以来“欧洲中心论”受到冲击的原因。
(2)从材料二中选择你赞成的“全球史的起点”,或提出新的“全球史的起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4世纪之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兴起,使近东地区战争连年不断。1453年土耳其人占领了君士坦丁堡,不仅控制了地中海的商业通道,致使北路交通基本断绝。欧洲商人的利益得不到保障,西欧国家组织多次探险,希望找到一条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摘编自高德步、王珏《世界经济史》

材料二   如果从整体上讲,他们(土耳其人)并没有在很大程度上出于他们的声名狼藉的消极和保守主义而增加向东方交通的困难……葡萄牙海外探险先于奥斯曼帝国的崛起,被威尼斯商人和阿拉伯商人排挤的热那亚和佛罗伦萨商人转而支持西葡两国开辟新的航路,因此推动葡萄牙寻找向亚洲的绕好望角之路。

——摘编自王三义《“土耳其人阻断商路说”与西方近东殖民》

材料三   世界近代史就是一部资本主义在西方上升、发展、向全世界扩张并由之在全世界产生巨大影响和反响的历史。导致资本主义在西方上升发展的一系列变化、一系列事件,几乎都与地理大发现息息相关。特别是地理大发现直接诱发了商业革命和西欧诸国的海外殖民扩张、对西欧资本主义工业化起了最有力的催化作用。没有地理大发现,也就没有资本主义的发展、更没有随之而来的世界历史向整体发展的根本(性)转折。地理大发现发生在1500年前后,因此,以1500年作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是合乎历史发展的客观实际的。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历史·近代史编(上)》

(1)指出材料一、二对于“新航路开辟动因”的观点存在的分歧。你认同哪则材料的观点,说明理由。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三中有关“世界近代史的开端”观点的理解。
2023-07-13更新 | 125次组卷 | 5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第一中学东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亚历山大东征到公元前30年罗马最终征服托勒密埃及,被西方学者称为“希腊化时代”。在这段时间里,希腊文化随着希腊人的足迹扩散开来,同时与东方诸文明进行。了深刻的融合,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这种新文化也就是“希腊化文化”。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公元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这以前,不存在任何冲突因为根本就没有全球的联系……欧洲人在这一全球历史运动中处于领先地位所以正是他们支配了这个刚刚连成一体的世界。1763-1914年这一时期是欧洲直接或间接地成为全球主人的时期,在世界历史上具有突出地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对“希腊化文化”进行合理解读。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500年后世界文化交流呈现的特点,并指出“欧洲直接或间接地成为全球主人”这一时期文化交流的历史意义。
6 . 新航路开辟后,人类历史才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新航路开辟前后的世界贸易示意图

图1新航路开辟以前

图2新航路开辟以后

——摘编自(日)宫崎正胜《世界史就是一部货币史》

材料二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个远东寻找的是黄金;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海岸时刻所要的第一件东西。

——摘编自恩格斯《论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国家的产生》

材料三(日本)据有黄金,其数无限……君主有一宫,其顶皆用精金为之……宫廷房室地铺金砖,以代石板,一切窗拢亦用精金,由是此宫之富无限,言之无人能信。

——摘编自马可·波罗《马可·波罗行纪》

材料四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扩大了交往,从而使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的发展有了巨大的高涨。从那里输入的新产品,特别是投入流通的大量金银(它们根本改变了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劳动者),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先是当时市场已经可能扩大为而且规模愈来愈大地扩大为世界市场——所有这一切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摘编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1)据材料一,对比图1和图2,指出新航路开辟前后世界贸易情况的变化。
(2)据材料二、三,概括欧洲人在15、16世纪渴望开辟新航路的原因。
(3)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的史实,简述你对“所有这一切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的理解。
7 . 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时期,农业进口了许多经济作物,如花生等,并且产生了专门种植经济作物的地区,实现了农业领域的地区分工。明朝中叶以后,在中国江南地区的一些手工工场中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现象。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商品经济的持续繁荣。一些商业化市镇开始兴起。这些市镇与城市的发展吸引了大量农产品和手工业品源源不断地涌入市场,从客观上推动了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的发达。在这个过程中,商人群体结成了地区性的商业联盟,称之为“商帮”。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后,在欧洲的市场上,出现了来自全世界各个国家的商品。比如说产自美洲新大陆的烟草和可可,还有中国出口的茶叶等等。在传统商路时代,每年运输到欧洲的胡椒总数量大概维持在2100吨左右,而在新航路开辟以后,每年光是运到里斯本的就达到了7000吨。新航路的开辟大大影响了欧洲市场的成交量。新航路开辟以后,传统的商路逐渐没落并被新航路取代。老牌的商业城市逐渐走向没落,如意大利的威尼斯和热那亚等城市,它们被里斯本、塞维尔以及伦敦等新兴城市所取代。在这些新兴城市中,尼德兰的安特卫普独树一帜,成为16世纪的世界贸易中心,经济实力十分强盛。除此以外,在商业革命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兴的经济机构,例如证券交易所、股份公司等等,这些机构成为资本主义生产力迅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王志朋《西方“商业革命”潮流下中国封建王朝发展探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中国出现的新经济现象。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业贸易的变化。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历史意义。
8 . 从15世纪起,欧洲资本主义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几乎没有人否认,欧洲人所谓的新旧世界之间全新而复杂的交往已经变成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不断的人口迁移,世界范围的贸易运动,以及不同文化的交叉相遇而产生的令人迷惑的经历,都标志着现代世界史的真正开始。……新的富裕商业阶级在欧洲大西洋沿岸成长起来,海军成为决定性力量。欧洲由于引入了美洲的马铃薯而人口增加,欧洲人民依赖糖和烟草等进口商品。与此同时,各个文明地区日益与跨大西洋的经济体系连接在一起,当欧洲士兵、商人和传教士进入这些地区时,美洲和非洲的人民也为保卫自己正在发展的文明和各种习俗而斗争。

——摘编自科尔顿等《现代世界史》

材料二   这个时期(19世纪后半期)逐步出现了技术进步的制度化。更多的先进的工业企业不再满足于接受技术创新并利用它们,而是通过精心的有计划的试验来追寻这种技术创新……科学盈利的真正神秘性在工业中的成长孕育已经达到了这样一种程度,以至于企业都开始资助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摘自[英]哈巴库克、波斯坦主编,王春法等译《剑桥欧洲经济史》第6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尽管西方国家之间依旧存在竞争与争夺,但是也加强了协调合作,形成了国际协调与国际干预的机制。特别是在经济方面的国际协调在战后获得了重大的实质性的拓展,一大批相关的国际组织应运而生,发展出多种有效的协调方式。……国际经济协调机制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在没有根本触动国家主权的前提下,部分国家主权不同程度地向超国家的国际组织“转移”,以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

——摘编自徐蓝《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


(1)根据材料一,指出作者认为现代世界史开始的标志性事件,并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从经济层面阐释作者将该事件作为现代世界史开端的缘由。(阐述要求:史实正确,逻辑清晰,语句通顺,表述成文)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后半期企业出现的新变化,并结合所学,简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初期建立的国际经济协调组织,并简要分析其影响。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郑和七下印度洋,将今天的东北亚、东南亚、中亚、西亚、南亚,乃至东非、欧洲等广袤的地方,连成了一个文明互动的共同体,政治上国家权力整体上扬,经济上贸易资源互通有无,文化上多元文化认同交融。现存斯里兰卡科伦坡国家博物馆的“郑和布施锡兰山佛寺碑”,以中文、泰米尔文、波斯文三种文字记载着永乐皇帝的代表郑和向佛祖、毗湿奴和真主阿拉贡献布施的史实,是明朝人对于印度洋多元文化共生兼容认识的最好例证。中国通过走在世界前列的先进航海技术,改变了阿拉伯人掌控印度洋海上贸易的状况,印度洋海上跨国网络的建立,推动了区域国际贸易的活跃发展,开创了印度洋区域各国跨文明对话与合作发展的新局面和国际新秩序。

——摘编自万明《全球史视野下的郑和下西洋》

材料二   新航路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是人类文明的交流之路。新航路开辟之前,人类文明尚未超出地域发展,不同地区文明之间交流很少,相互影响小。新航路开辟打破了欧洲与世界其他地区的隔绝状态,加速了人类文明的交流,人类历史由原来的孤立走向日益的联合,逐渐形成了一个整体。此后,世界各地区之间,不仅有经济的往来,还有文明的交流。就以中国的四大发明为例,四大发明问世后,逐渐走向了世界,对改造世界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新航路的开辟加强了欧洲同亚洲、美洲及非洲等地的联系,逐渐结束了世界各地相互孤立的状态。各地文明发生接触和碰撞,开始汇合与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可见,新航路开辟在促进世界各地长期交流的同时,也敲响了欧洲中世纪的丧钟。

——摘编自王蕊《浅谈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影响的异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影响不同的原因。
(3)根据材料,从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你能得出哪些启示。
2023-04-14更新 | 159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银川市宁夏育才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极其相似的历史表象下常常掩盖着极大不同的历史本质,发生在15世纪首尾两端的郑和航行与哥伦布、达·伽马航行就是这一类的相似事件。

材料一   三大航海的指标对比

郑和航行达·伽马航行哥伦布航行
次数与时距7次历时282次历时64次历时13
船只数目一般每次260余只,大中巨型宝船60最少3只,最多17第一次4只,第二次20
船只吨位和人数估计1500吨、约27000100200吨、约90150050120吨、约150
打通交通线中国至东非海岸绕航非洲至印度欧洲至加勒比海岸
船队性质皇朝特遣舰队王室特许私人航海探险队
资金来源国库调拨股份和私人集资、王室赞助

——摘编自罗荣渠《15世纪中西航海发展取向的对比与思索》

材料二   发现通向印度的好望角航路这一事件的极其重要的成果,是把欧亚大陆东西海岸的航行连接起来,即使这是一条迂回的路线……由哥伦布一代的伟大航海家们开始的变革,赋予基督教世界以最广大的除飞翔以外的活动能力……主要政治效果是把欧洲与亚洲的关系颠倒过来……欧洲现在出现在世界上……它的势力包围着至今一直在威胁它本身生存的欧亚大陆强国。在水域中发现的空旷土地上,创造了许多新的欧洲,对于欧亚大陆来说,现在的美洲和澳洲,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说,撒哈拉外侧的非洲,就是以前欧洲的不列颠和斯堪的纳维亚。

——摘编自强世功《陆地与海洋—“空间革命”与世界历史的“麦金德时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东西方航海活动的差异,并分析产生差异的根本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新航路开辟对欧洲的影响。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