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全球航路的开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3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4921112日)吾坚信,彼等不信任何宗教,也不崇拜偶像。彼等非常顺从,不知邪恶……于此,仰祈二位陛下尽早圣断,将彼等变成基督徒。臣认为,一旦发轫,无须多久,大批居民即会信奉吾人之天主教,二位陛下即能取得大片领土和财产,这里所有人皆会成为西班牙臣民……当地黄金甚丰。

——摘编自《哥伦布航海日记》

材料二

   

看不见的病毒以外,另一批因哥伦布航行引发的生物大交换,是由肉眼可见的生命形式组成,从南瓜到野水牛均是。这个大交换的结果一从人类观点视之一-也是正负参半……时至今日,两半球之间的动植物交换并来停止,依然在进行。

——[美]艾尔弗雷德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

材料三   1516世纪以来,西方人通常使用“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提法。1981年,部分拉美学者倡议改称“美洲发现一两个文明汇合”。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张以“两个大陆相遇500年”为主题,举行哥伦布航抵美洲纪念活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哥伦布远航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物种交换所带来“正负参半”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们该如何看待不同文明。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1500年前后,欧洲人一不小心,打通了世界的“任督二脉”(如图所示)。

   

——摘编自陈磊《半小时漫画世界史》

材料二   针对哥伦布开辟到达美洲的新航路一事,有不同的看法。印第安人认为:哥伦布把欧洲强盗带到了美洲,破坏了我们的文化,掠夺了我们的财富,他是一个恶魔;欧洲人认为: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把欧洲文明传到美洲,使落后的美洲走向文明,他是一个功臣。

——据《中外历史纲要(下)教师教学用书》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500年前后欧洲人打通世界的“任督二脉”所指的事件并简析其原因。
(2)选取材料二中的某一观点,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2023-06-28更新 | 167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玛雅文明是拉丁美洲古代印第安人文明,美洲古代印第安文明的杰出代表。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报刊的一些文章看,认为包括医学、历法、习俗、音乐等方面印第安与中国古代十分相似。另外,墨西哥瓦哈卡地区印第安人“我”“你”“他”的发音及玛雅人“人”“镇”“银”等发音与汉语发音相同。美国考古学家也宣称在美西海岸海底发现了3000年前古代中国的石锚……总之,关于中国古人早就到达美洲的说法,差不多已持续200多年了。

——摘编自钟婴《印第安人会是我们的远亲吗?》

材料二   也许是整个地区的气候发生了不利于玛雅农业的骤变,杂草疯长,达到难控制的程度。丛林日益向城市逼近,像沙漠吞噬绿洲一样,毁坏了玛雅人生存的基础,或者是疫病流行,导致人口锐减,损伤了文化的元气,也逼迫幸存者尽快逃离危险的故园。再或者是外部的威胁,如墨西哥中部居民侵犯,致使玛雅人逃难而去,听任自己繁荣的城市中心倾颓,甚至可能直接由入侵者捣毁了玛雅宗教建筑,发生“犁庭扫穴”的大灾变。

——摘编自林大雄《玛雅的智慧》

材料三   17世纪初以后,美洲的甘蔗、烟草、棉花、咖啡、香料等经济作物的种植园迅速发展。……这些经济作物是欧洲市场上急需的进口原料。为满足欧洲市场的需要,增加出口,就迫切需要输入更多的奴隶以提供劳动力,扩大生产……众多的奴隶专卖公司应运而生,他们建起严密的贩奴组织系统,甚至动用军队,以保障其垄断贸易的权利。罪恶的奴隶贸易激起了奴隶的抗争和世界人民的谴责。

——中央电视台《世界历史》解说词

(1)根据材料二,概括“美洲文明与中华文明有关联”的主要依据。
(2)根据材料三,分析玛雅文明消失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17世纪初以后世界经济出现的新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新现象对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所起的主要作用。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大西洋一印度洋一太平洋新航线的开辟,促使以中国为中心的瓷器贸易体系从区域走向全球的重要转折。下袁“沉船数量及来源地统计”,见证了当时远洋贸易的繁荣。

沉船数量及来源地统计(单位:艘)

沉船编年中国东南亚葡萄牙荷兰西班牙其他总计
第一期:15世纪末期至16世纪60年代38200013
第二期:16世纪70和80年代53306017
第三期:16世纪90年代至17世纪40年代4011145135
第四期:17世纪90年代至18世纪20年代311111017
总计1512172512182

材料二   在东亚和东南亚海域,荷兰一方面持续围攻西班牙、葡萄牙的贸易据点和商船,另一方面也积极谋求与中国、日本开展贸易活动。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这是世界上第一家公开向市场募集资金的“股份有限公司”,负责经营荷兰在亚洲地区贸易活动。为了更安全、更便捷地开展荷中贸易,荷兰东印度公司还于1611年开辟了从好望角向南靠近南极圈航行,然后沿澳大利亚西海岸北上巴达维亚的新航线。

       ——摘编自魏峻《16—17世纪的瓷器贸易全球化:以沉船资料为中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明清时期中国海上贸易主导权的变化及其影响。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沉船编年中第三期和第四期西班牙、葡萄牙和荷兰沉船数量的变化及其折射出的历史变迁。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荷兰在17世纪活动东南业地区贸易主导权的原因及其启示。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1618世纪,欧洲人主导的这三百年的国际贸易中,最重要的贸易方式是所谓的三角贸易。……各种各样的三角贸易中,奴隶是这种贸易的主要商品。……我国学者还讲到了一种范围更大的三角贸易,即“当时存在于欧、亚、美三洲之间的……繁荣的‘三角贸易’”。其内容或过程大体上是这样的:欧洲人向美洲输出欧洲的工业品,在美洲换成白银,然后通过各种渠道(如菲律宾和墨西哥之间的太平洋航线),换取亚洲的生丝、绸缎、棉布、瓷器、茶叶、香料、胡椒等,再运回欧洲。

——摘编自王加丰《三角贸易》(《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5年第7期)

(1)分别写出材料一地图上1、2、4、6四个古文明的名称。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分别写出①②③④四条新航线的开辟者及成就。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在材料二右图中绘出全球航路开辟后三条世界主要贸易路线示意图。
2024-01-28更新 | 15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冀州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效果验收(二)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士人的海外贸易观有其同之处,也有差异之处,共同之处是认为海外贸易可以,缓解“国库之急”。其差异之处在以下几位人物的论述中有一定的体现。李觏指出:至于蛮夷之国,舟车所通,窃我泉(货币)货,不可不察。苏轼在《乞禁商旅过外国状》中追溯了前一年泉州商人为高丽雕造佛经载往彼国获利,后又栽高丽僧侣束宋境一案,并指出因高丽臣属辽国,使此案具有通敌之嫌。叶适对于泉州“每岁造舟通异城”,而地方官却体恤百姓,不趁机增加赋役的做法十分认可。

材料二   中国是一个大陆型国家,所以不可能像西欧的一些海洋型国家,如英国与荷兰一样,把海外贸易的观念上升到经济思想的高度。荷兰人格劳秀斯在1604年就写了《海洋自由论》。英国人托马斯·孟、尼古拉斯·巴尔本也分别写了他们的《贸易论》。这些人共同主张鼓励官、私海外贸易的发展,以增加国家与个人的经济收入。格劳秀斯更是在1625年出版了《战争与和平法》,提出君主应该制定条约并接受约束,应该利用法律制度来处理国家之间的关系以及海外利益。

——以上材料摘编自陈衍德《从经济思想史的角度看宋代士人的海外贸易观》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中国宋代士人、西欧学者海外贸易观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与西欧海外贸易观差异的原因。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当代著名经济社会史学家戴尔教授认为中世纪晚期向近代转型时期英国消费领域发生了重大变化,他指出英国近代消费社会的产生是一个长期酝酿的过程,根植于中世纪,在中世纪晚期已出现近代消费社会的某些特征。因此他根据18世纪英国经济行为活动得出近代消费社会的四个特征:第一、18世纪早期或1700年前的几十年里,人们收入增加,如伦敦商人和工匠。第二、社会流动进入新的阶段,慢慢的消融了旧的等级制度。第三、商人和制造商通过为社会提供更多奢侈品来刺激需求,如纺织品和陈设品,进口更多的与生活方式有关的茶、咖啡、巧克力等商品。第四、强烈的个人主义和隐私观念的出现,革新与迅速变化促使新的消费主义形成。

——摘编自曹瑞臣《工业革命前后英国工人阶层消费状况研究》

材料二   在宗教改革中,清教伦理中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的结合,构成了近代科学的精神气质;英国政府不断出台的科技政策促进英国科研活动和成果走在世界前列,这一切无疑推动了蒸汽机的发明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产生。19世纪后半期和20世纪初,资本主义工业化已经发展到了以重工业为重点的新阶段。真正的工业化浪潮从以前西欧个别国家扩大至北美、东欧和日本,除了原有的工业和交通运输部门获得重大技术改造与发展之外,还涌现了一批新的工业部门;工业地区在不断地向纵深地区扩展,机械化生产也日益推广。如果说,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社会后果是确立了工厂制,那么,19世纪后半期和20世纪初工业发展的主要社会后果,则是确立了垄断制。

——摘编自周友光《“第二次工业革命”浅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近代消费社会形成的历史背景,并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蒸汽机发明的有利因素,并归纳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某历史学习小组在对“走向整体的世界”进行单元复习时,自主提出问题,编制问题清单,并进行主题研究。



(1)以合适的角度对“问题清单”进行归类;选取其中一个角度,为“问题清单”补充一
条内容。
(2)结合“问题清单”,以“走向整体的世界”为主题,写一篇历史小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史实描述与历史解释相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2-11-11更新 | 17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B卷)
9 .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3831349年间,瘟疫以惊人的速度扩散到整个欧洲。在这场灾难中,死亡人数是无法被确知的:但我们知道,欧洲损失了大约三分之一的人口,在部分人口密集的域镇,死亡率甚至超过了50%、此外,修道院也是重突区之一,大堂国照顾垂死的人而染病身亡。

——摘自朱迪斯·M本内特等《欧洲中世纪史)(第10版》

材料二   年表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化(13001500


——摘自朱迪斯·M   本内特等《欧洲中世纪史》(第10版)

材料三   法国年鉴学派历史学家布罗代尔提出过“世界时间”的概念。依据他的观点,人类文明的进步并不均衡地发生在地球的每一个地方,相反,它只出现在少数的两到三个地方,这些地方所呈现的景象代表了那个期人类文明的最高水平。下表是不同时期“世界时间大挪移”的概况。

中国西安、洛阳
公元前202220罗马
6世纪以后中国
13世纪以后逐渐向西方转移
18世纪世界时间的钟摆彻底离开了中国

——摘编自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大饥荒、大癌疫给中世纪西欧社会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三,从经济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说明13-18世纪“世界时间大挪移"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就宋代整个市场情况看,由一系列的城市、镇市和墟市组合而成的区域性市场,自小而大地发展起来了。这些市场可分为:以汴京为中心的北方市场,以东南六路为主的东南市场,由广南东西路组成的两广市场等。货币的发展是宋代商业发展在深度上的一个重要标志。在宋代,金、银、铜钱和铁钱是主要货币。铜钱不仅在国内和周边各族之间流通,也在南海诸国流通。随着商业信贷关系的发展,宋代最先产生和使用了交子。

——摘编自漆侠《宋代经济史》

材料二   经过“商业革命”,欧洲已经快速富裕起来了。相应地,对贵金属的需求和供应空前增加;有了早期的银行信贷业务;出现了经过政府批准的各种股份公司、商业机构;每个国家都建立起自己统一的货币,以适应贸易和工业的需要。“商业革命”的深入发展与近代民族国家在欧洲成为普遍现实几乎是同步的。所以,在“商业革命”后期,所有民族国家都把“商业革命”抓在自己手里。这样“重商主义”也就应运而生了。

——摘编自陈乐民等《欧洲文明扩张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商业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欧洲“商业革命”产生的影响。
2022-02-21更新 | 166次组卷 | 1卷引用: 安徽省舒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