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全球航路的开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世界各大洲的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率变化

年份欧洲非洲美洲亚洲(中国)世界总人口
165018.3%18.3%2.4%22.9%5.45亿
175019.2%13.1%1.6%30.9%7.28亿
185022.7%8.1%5.1%35.1%11.71亿
190024.9%7.4%9.0%24.9%16.08亿

材料二   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扩大了交往,从而使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的发展有了巨大的高涨,从那里输入的新产品,特别是投入流通的大量金银(它们基本改变了阶层之间的相互关系,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劳动者),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先是当时市场已经可能扩大为而且规模愈来愈大地扩大为世界市场,一所有这一切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欧、非美三大洲人口占世界人口比率变化的基本趋势并结合所学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来的葡萄牙人、英国人、法国人等,通过对新土地的殖民和占有,与土著居民的接触、交往和融合,给欧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宫,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英国也不可能成为发动工业革命的国家……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

——黄邦和《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哥伦布以来东西两半球汇合的世界影响》

材料二   世界强国工业生产能力变化表(18601900年)

年份位次
1860英国 法国 美国 德国
1870英国 美国 法国 德国
1890美国 英国 德国 法国
1900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60~1900年世界强国工业生产能力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2022-07-11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011700年英格兰精英人物初始兴趣的转移(部分)(单位:百分比)

初始兴趣分类

年份

16011625

16261650

16511675

16761700

牧师

37.2

30.1

19.5

13.2

律师

25.3

25.8

27.8

21.0

科学家

12.8

28.2

31.4

27.6

——摘编自宋琳《科学社会学》

材料二   英国1801—1861年工农业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

1801

1811

1821

1831

1841

1851

1861

产值比重

农业

农业

34

37

30

28

24

21

19

工业

28

27

34

37

39

40

41

就业

比重

农业

35.9.

33

28.4

24.6

22.7

21.7

18.7

工业

29.7

30.2

38.4

40.8

40.5

42.9

43.6

——摘编自许冰《工业革命影响就业结构的历史考察与例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601—1700年英格兰精英人物初始兴趣转移的趋势并分析原因。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1801—1861年间英国工农业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4 . 历史上,人口增长、削减、迁移、流动对社会发展都会产生重要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下图是中国历代人口规模图

材料二:19世纪二十年代至20世纪三四十年代南方沿海某乡居民生活情况统计表(单位:人)

材料三:17世纪晚期英国人口规模不断扩大……英国的牧师、经济学家马尔萨斯1798年发表了《人口论》,他描绘了英伦岛国人口膨胀的可怕前景。……他认为,生活资料按算术级数增加,而人口是按几何级数增长的,因此生活资料的增加赶不上人口的增长是自然的、永恒的规律(这被称为“马尔萨斯陷阱”)。只有通过饥饿、繁重的劳动、限制结婚以及战争等手段来消灭社会‘下层’,才能削弱这个规律的作用。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人口变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人口持续增长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归纳概括鸦片战争后该地区人口流动的主要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17世纪后的200年间的英国和1978年底以来的中国,分别是如何安全绕过“马尔萨斯陷阱”的。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世界近代史是一部资本主义在西方上升、发展、向全世界扩张并由之在全世界产生巨大影响和反响的历史。1500年以前,世界各个地区之间互相隔绝,地理大发现打破了这个隔绝状态。此后,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法国和英国先后向海外扩张,分别在海外建立殖民地,到1760年前后,欧洲与这些殖民地之间已经形成密切的经济关系。18世纪后半期到19世纪初期发生的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1871年以后,资本主义工业飞跃发展,导致了垄断组织的形成,继而推动了列强瓜分世界的狂潮。到19世纪末,世界被瓜分完毕。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材料二

马克思、恩格斯依据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和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趋势,提出“两个必然”的科学论断:“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社会主义发展简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促进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的重大事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条件。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哥伦布执意投身于充满危险、艰苦的探险事业中,他的乐观进取和积极冒险开拓是文艺复兴时代精神的体现。在哥伦布远航之前,世界上许多航海家已经进行了远距离航行,如迪亚士绕非洲西海岸航行。在哥伦布远航之后,还有达·伽马沿非洲海岸航行。

——摘编自沈敏华《论哥伦布西航美洲的文化背景》

材料二   1992年春,据造船部门专家估算,中国自建破冰船需要三到五年的周期,累计花费可达3亿元到5亿元。而当时乌克兰“赫尔松”船厂正好有破冰船出售。苏联解体前,“赫尔松”船厂承造了8艘万吨级的破冰船,当时仍有3艘在建,每艘价格约1750万美元。经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和国家海洋局同意,同年10月,中国与船厂签下预订协议书,并在规定时间内支付了订金。1993年年初,这艘破冰船被命名为“雪龙”。“雪龙”号于199410月开始执行南极考察任务,还在1999年承担了中国首次对北极的综合性科学考察重任。201910月,中国自主建造的第一艘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雪龙2”号首航南极。一位船舶设计师表示:“未来,国家还要建设破冰能力更强的破冰船……提供更多的应急救援和极地管理功能。”

——摘编自路涛《贾根整:我与南极二十年》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哥伦布开展海上新航路探索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二、归纳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极地探索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代中国开展极地探索的意义。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近现代人类海洋探索给你的启示。
2024-03-27更新 | 148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北省定州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14—16世纪,伴随着“世界的发现”和“人的发现”,世界步入近代社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洲的发现和经由好望角抵达东印度航线的开辟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重要的两件事……这两个事件某种程度上把世界上相距遥远的部分联结在一起,使它们能互通有无,增加彼此的快乐,促进彼此的工业,因此,它们的总体趋势似乎是有益的。

——亚当·斯密《国富论》

材料二   公元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因为它标志着地区自治和全球统一之间冲突的开端。在这以前,不存在任何冲突,因为根本就没有全球的联系,遑论全球统一.…由于欧洲人在这一全球历史运动中处以领先地位,所以正是他们支配了这个刚刚联成一体的世界。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在永恒中……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这是我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彼特拉克

36条每一个真诚悔改基督教徒,即令没有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或免罚罪。

——"九十五条论纲"

本身自由,周围的人与自己平等——这才是真正的生活,人们的自然生活。

——伏尔泰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两位作者评述历史问题的角度。并归纳两人在看待新航路问题上的异同。
(2)材料三反映了欧洲哪三次思想解放运动。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次运动产生的共同影响。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古中后期西欧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事件
1020首次对西班牙城市莱昂颁布城市自治特许状
1088“欧洲大学之母”博洛尼亚大学成立
1167牛津大学成立,40多年后该校部分师生又创办了剑桥大学
1367德国各大贸易城市正式成立汉萨同盟,包括了近200座城市和城镇

——摘编自吴于廑《世界史》

材料二   1451年哥伦布出生于意大利热那亚的纺织工家庭。自14岁起他就开始航海,曾经远航至冰岛。1477年,他旅居里斯本,沉迷于研究制图学,认为西班牙的末端和印度的东端相距并不太远。之后,哥伦布相继游说葡萄牙、西班牙王室支持其西行,并于1492年获得西班牙国王的资助而成行。

材料三   “哥伦布交流”指的是1618世纪间,发生在美洲、欧洲、亚洲和非洲间的动植物、微生物的交流和人口的迁移。

“哥伦布交流”的大事年表(部分)

1492哥伦布到达新大陆城
16世纪初马和牛被引进到新大陆
1510西班牙的殖民地开始进口奴隶劳动力
1535法国人带来的流感病毒使圣劳伦斯河谷的印第安人灭绝
1555中国出现最早的玉米种植记录
16世纪70年代巴西成为主要的奴隶输入地
16世纪90年代爱尔兰、西班牙、法国等地开始种植马铃薯
1700欧洲人渗透地区的美洲土著人口下降60%-90%

——整理自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古中后期西欧社会发展的趋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哥伦布能够“发现美洲”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哥伦布交流”的认识。
9 . 世界历史是一部大国崛起和衰落交替的历史,大国关系是当今世界关系的主角,大国之间的较量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历史发展的进程。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500年来发生过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变……第一次是西方世界(欧洲)的崛起,此转变始于15世纪,在19世纪急剧加速;第二次转发生在19世纪末美国的崛起……第三次是最近二十年开始的美国之外的世界崛起。

——(美)《后美国世界》

材料二:在19世纪……俄罗斯……和日本社会都面临着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双重严重挑战……所有这些国家都启动了雄心勃勃的改革计划,从欧美模式中汲取灵感以解决因国内不满和外国威胁给他们带来的统治危机。

——根据(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改编

材料三:“所有的大国都试图建立符合自己利益的世界秩序,所以它们总是为世界秩序出谋划策。实际上,那些正在崛起的国家想要打破这种秩序,因为他们试图取代以前的大国。”

——《大国崛起》

材料四: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已然成为具有系统中国经济的新常态,既是全球新局势的重要组成,又深刻地改变着中国和世界的关系。

——摘自人民网《从全球经济新局势看中国经济新常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5世纪前后西方世界的崛起”受哪两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俄、日的“改革计划”有哪些相似之处?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一战后,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哪一符合自己利益的国际秩序?导致这一新秩序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材料四中说“在新常态之下,中国经济和全球经济的互动方式正在重构”,这跟当今世界经济领域的什么趋势加强联系紧密?
2023-09-06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阳泉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摸底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人类文明交往史的转折开始于欧洲地理大发现的大航海时代,空间交流的范围空前地扩大,形成了世界意义的“万国”经济与文化的交换体系。大航海时代使整个世界局部、间接、间歇地交流,转变为全球性的直接与频繁的交流;交流的层面也从物质技术走向更深层的领域。16世纪初,西方传教士东来,通过世界地图和地理著述给中国人传入了关于万国的观念和世界的意识。明清关于“世界”的想象,蕴含着对中国本土文化重新诠释的意图,想象的过程亦是西学知识的再生产和重塑国人认识世界和自我认识的过程。在中文文献中,“中学”的出现亦是源自“西学”的影响,“中学”是伴随着西学而衍生出来的与“西学”并列的一个核心概念。

—摘编自邹振环《世界想象:西学东渐与明清汉文地理文献》

材料二   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卢梭区分了自然状态和社会状态,提出两种状态下的不平等:一是自然或生理上的不平等;二是精神或政治上的不平等。卢梭认为,消除不平等、缔造人类幸福的方式就是通过社会契约建立民主制共和国。社会契约的价值和作用是“要寻找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护卫和保障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并且由于这一结合而使得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又只不过是在服从其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地自由”,社会契约中的不平等是在限制范围之内的,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平等的。

—摘编自卞奕雯《浅析卢梭的平等观》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则材料探究人类文明发展的视角,并据此说明近代人类文明的发展趋势。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两则材料中对人类文明发展解读中的任一方面的局限性,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证。 (要求:局限性提炼准确,论证须有史实依据。)
2023-10-29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五岳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