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全球航路的开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642年,意大利传教士卫匡国到达中国。1643-1650年,他游历江南诸多地方,致力学习汉文华语,阅读中华典籍舆志,对中国历史文化极富造诣。1650年,他被罗马教廷任命为杭州地区耶稣会会长。

1653年,卫匡国作为天主教耶稣会中国副教省代理人前往罗马教廷为中国礼仪辩护,最后以他的见解获胜。罗马教廷事后颁布敕令称,中国教徒的敬天祭祖尊孔等礼仪只要无碍于天主教的传播均可照旧进行。

1655年,卫匡国用西式方法绘撰、编著的《中国新地图集》在欧洲出版。这是一部完整的中国地理著述。全书内有17幅地图,中国总图一幅,直隶、山西、陕西、山东、河南、四川、湘广、江西、江南、浙江、福建、贵州、云南各一幅,此外,含日本地图一幅。该书双面印刷,还有171面志文,19面目录,可以查明包括长城在内的中国各地城关的经纬度,均按照省份和城市大小排列。在具体内容上,该书不同于中国官私地理志书偏重政治建置的风格;更好地体现了欧洲地理学所主张的综合性学科的性质。《中国新地图集》成为当时欧洲了解中国地理的必读之书,引起欧洲地理学界的重视,一经出版便被译成多种欧洲文字版本,产生了极大的反响。

——摘编自杨雨蕾《〈中国新地图集〉和十七世纪欧洲的中国地理认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新地图集》出版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新地图集》的特点,并说明该地图出版的影响。
2024-03-11更新 | 109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雅安市雅安中学等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2 . 辣椒在中国

材料一   辣椒起源于中南美洲热带及亚热带地区,是人类种植的最古老的农作物之一。1493年,哥伦布把辣椒带回到了欧洲。1542年,葡萄牙人把辣椒带到了印度果阿,15-16世纪,辣椒传入中国……主要有2条途径,一条是通过马六甲海峡传入广东和福建的港口,另一条是通过菲律宾传入福建泉州和浙江宁波。

——摘编自邹学校、朱凡《辣椒传入中国的途径与传播路径》

材料二   西班牙人及西班牙人开辟的盛极一时的从墨西哥—菲律宾—中国的“马尼拉大帆船贸易”路线在辣椒传入中国的问题上发挥着首要作用。从1565年到1815年的两个半世纪中,西班牙美洲殖民地当局每年都派遣14艘大帆船,来往于阿卡普尔科与马尼拉之间,每年运往马尼拉的白银在100万比索至400万比索之间,用来购买中国的生丝、绸缎等商品。1571年至1821年间,从美洲运往马尼拉的白银共计4亿比索,其中1/2流入了中国。

——摘编自郑南《关于辣椒传入中国的一点思考》等

材料三   几则关于辣椒在中国的记述

内容出处
番椒丛生,白花,果俨然似秃笔头。味辣色红,甚可观《燕闲清贯笺》(明·高濂,1591年)
辣茄性热而散,亦能祛水湿《本草纲目拾遗》(清·赵学敏,1765年)
海椒,俗名辣角,土苗用以代盐《嘉庆重修一统志·贵州志》(清,1812年)

中国历史上很早形成偏重农业的生产传统和民艰于食的生活状态,决定了以农业为主的中国人对辛辣的偏嗜。辣椒在中国有“番椒”“海椒”“辣角”“辣虎”“辣子”等多种不同称谓,表明了其分布的地理与人文特征……辣椒在中华大地不均衡普及的过程,表明越是经济生活相对贫穷的地区,嗜辣程度越深。

——摘编自郑南《美洲原产作物的传入及其对中国社会影响问题的研究》

清代后期至民国年间,食辣习俗广泛存在于西南以及两湖等地的农村与口岸城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以川菜、湘菜为代表的辣菜逐渐在一些原本少有食辣习俗的沿海城市扎根……食辣逐步成为一种主流的饮食习惯。

——摘编自曹雨《中国食辣史》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15-16世纪辣椒传入中国的历史条件。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析“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对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描述辣椒在中国的传播及发展过程。(要求:史实准确,逻辑合理,表述清晰)。
2024-01-22更新 | 14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553年,英国派船前往北极。1596年,荷兰航海家巴伦支发现了斯瓦巴德群岛(以下简称“斯岛”)。18世纪上半叶,俄国制定了北极探险计划,发现了阿拉斯加。19世纪,欧洲再次掀起北极探险热潮。1858年后,斯岛发现了煤矿及其他矿产资源,引来众多开采者。1875年,奥地利探险家建议在北极建立考察站,这催生了第一个国际极地年(1882—1883)。在第一个国际极地年期间,12个国家的700多名研究人员进行了12次北极考察。

20世纪初,斯岛主权归属和资源开采问题引起国际争议。1920年,18个国家了《斯瓦尔巴德条约》。该条约规定挪威享有斯岛主权,但各缔约国公民可以自由进入;该地区永远不得为战争目的所利用。1982年,中国签署了适用于北极地区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到2010年底,该公约缔约方为161个。2012年,中国与冰岛决定联合开采北极油气。

     ——摘编自北极问题研究编写组编《北极问题研究》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欧洲进行北极探险开发的动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以来北极探险开发变化的特点。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全球治理的角度,说明开发北极应遵循的原则。
2023-12-20更新 | 1036次组卷 | 11卷引用:2023年高考河北历史真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502年,达·迦马远航印度,迫使科钦等邦签订协议, 以固定价格收购香料。此后,葡萄牙的香料贸易迅速发展起来。葡萄牙人直接参与亚欧香料贸易,厘清了许多香料的产地及其植物属性,从而揭开了香料的神秘面纱。香料来自天堂的说法便不攻自破了。葡萄牙又占领了霍尔木兹、果阿、马六甲等战略要地,王室通过印度公司基本垄断了印度洋的香料贸易。与此同时,威尼斯对欧洲香料贸易的垄断难以为继。1514年,连威尼斯也从葡萄牙里斯本购买香料。1570年后,葡萄牙允许私人参与东方贸易,一些大商人参与其中。在16世纪70、80年代,葡萄牙进口了欧洲市场75%以上的香料,香料开始从奢侈品向大众消费品转化。正是香料促使葡萄牙人构建了一个复杂的贸易网络:交易商品涉及欧洲的银、铜,印度的棉布, 中国的丝绸、瓷器, 日本和美洲的白银,非洲的黄金;沟通了传统的地中海、印度洋、南中国海贸易圈和新兴的大西洋贸易圈。

—摘编自田汝英《葡萄牙与16世纪的亚欧香料贸易》

(1)根据材料,概括16世纪葡萄牙主导亚欧香料贸易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葡萄牙主导亚欧香料贸易的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十五世纪开始,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也越来越不能以欧洲市场为满足,商品经济的发展与狭小的市场之间的矛盾,由于奥斯曼帝国在东方切断商路而更为加剧。商品经济的本性决定了它必须冲破狭小市场的束搏,以其充沛的活力开拓新的市场。这一时期,技术进步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则也为技术进步提供了条件和机缘。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出现,长期统治中世纪欧洲的禁欲主义、蒙昧主义等宗教神学的思想意识形态,已被人们逐渐唾弃,一个要求“人的现世幸福”,要求个性自由与人的平等的资产阶级世界观已开始深入人心。这一社会思潮的触角伸向各个角落,它唤醒人们认识了自己,人们充满了积极进取的精神,勇于探求,敢于冒险。

——摘编自陆伟芳《西欧商品经济大发展:地理大发现的前因和后果》

材料二   有的学者认为,从15世纪中期起西欧社会经济剧烈变动,由于科学和技术进步,西欧实现了采矿业的突破,西欧白银大量出现与这一时期开始的价格上涨有很大关系。除此之外。16世纪欧洲许多地方农业收成欠佳,农民纷纷改耕为牧,以致许多地区的粮食不得不依靠进口为主。16世纪西欧各国也普遍推行重商主义政策,这一时期英格兰的总价格指数从100上涨到600,法国则增长了十倍。同样,人口在近代早期的增长也对需求和价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剑桥人口小组对从1541年开始的人口调查中可以看出,人口自然增长在整个16世纪一直处于上升状态。

——摘编自朱明《16世纪西欧“价格革命”新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航路开辟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中导致16世纪西欧“价格革命”的其他因素。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圣灵佑助,我获得了并后来彻底明白了一种思想,就是,从西班牙向西航行,横渡大洋,可到达印度,——这思想由我报告于国王陛下斐迪南和女王陛下依萨伯拉,而我们王上乐于供应我所需的人手和船只数量,并把我提拔到上述大洋的提督职位,管辖西距佛德角群岛和亚速尔群岛一百哩,穿过南北两极的那条想像界线(指教皇子午线)之西的全部区域,他们又给我副王兼知事的称号,统治在该线以外我所发现的全部陆地和岛屿,而且准许我把上述的职位和称号传给我的长子,然后子子孙孙世代相承;此外,他们赐给我从我将治理的地方所获得全部东西的十分之一,以及从这些地方所收到进款和利润的十分之一……承万能主宰的佑助,我在1492年发现印度大陆以及大批岛屿,包括被印第安人称为的海地,而被摩尼康古人称为赤潘哥的小西班牙在内。在此之后,我回到卡斯提尔,觐见王上,而王上依据我的陈述,命令我进行第二次的航行以求新的发现,并在我所发现的土地上建立殖民地。主宰赐福,我在那绵延六百哩长的小西班牙岛上得告成功;我征服该岛并使它的居民纳贡。

——节选自《世界中世纪史原始资料选辑——150654日哥伦布遗嘱》


(1)根据材料,概括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
(2)结合所学知识,补充一条新航路开辟的动因或条件,并说明理由。
2023-12-12更新 | 13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垣联盟2024届高三12月阶段测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人类文明交往史的转折开始于欧洲地理大发现的大航海时代,空间交流的范围空前地扩大,形成了世界意义的“万国”经济与文化的交换体系。大航海时代使整个世界局部、间接、间歇地交流,转变为全球性的直接与频繁的交流;交流的层面也从物质技术走向更深层的领域。16世纪初,西方传教士东来,通过世界地图和地理著述给中国人传入了关于万国的观念和世界的意识。明清关于“世界”的想象,蕴含着对中国本土文化重新诠释的意图,想象的过程亦是西学知识的再生产和重塑国人认识世界和自我认识的过程。在中文文献中,“中学”的出现亦是源自“西学”的影响,“中学”是伴随着西学而衍生出来的与“西学”并列的一个核心概念。

—摘编自邹振环《世界想象:西学东渐与明清汉文地理文献》

材料二   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卢梭区分了自然状态和社会状态,提出两种状态下的不平等:一是自然或生理上的不平等;二是精神或政治上的不平等。卢梭认为,消除不平等、缔造人类幸福的方式就是通过社会契约建立民主制共和国。社会契约的价值和作用是“要寻找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护卫和保障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并且由于这一结合而使得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又只不过是在服从其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地自由”,社会契约中的不平等是在限制范围之内的,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平等的。

—摘编自卞奕雯《浅析卢梭的平等观》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则材料探究人类文明发展的视角,并据此说明近代人类文明的发展趋势。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两则材料中对人类文明发展解读中的任一方面的局限性,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证。 (要求:局限性提炼准确,论证须有史实依据。)
2023-10-29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五岳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4世纪前后欧亚主要商路

材料二   欧洲和亚洲之间很早就存在贸易往来,贸易性质只是部分商品和局部地区的互通有无,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贸易。15世纪以前,西欧各国主要通过传统的地中海商路到东方去。15世纪,土耳其的扩张阻断了这条商路。西欧各国为了获得东方的商品和黄金,迫切希望开辟新航路。

——摘编自人民版必修第二册

材料三   奥斯曼土耳其人扩张过程关键事件年表

年份关键事件
1362年夺取亚德里亚堡,进而侵占马其顿平原
1384年攻占索菲亚,不久控制整个保加利亚
1389年科索沃战役中,土耳其人大败南斯拉夫人的军队,塞尔维亚帝国天亡
1453年攻占君士坦丁堡
1516年占领叙利亚
1517年征服埃及

新航路开辟的重要事件

年份关键事件
1415年葡萄牙人占领北非的休达域
1441年葡萄牙人发现布朗角,探险队从非洲带回黑人奴隶
1488年迪亚士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
1492年哥伦布第一次航行到达美洲
1497-1498年达.伽马的船队到达印度
1519-1522年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
根据上述材料,判断“土耳其阻断传统商路,导致新航路开辟”的观点是否合理,并简述理由。
2023-10-11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金科大联考2024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大航海与海洋格局】

材料一   直到15世纪之后人类世界才真正开始尝试相互碰撞、物资交换,开始了相互支配和冲突以及文化的交流。大洋航海之路一旦被打开,世界各大陆迅速实现了相互连结。海洋不再是交流的障碍,开始扮演超高速公路的角色。各文明圈和生态界的各要素向全世界扩散,我们生活的近代世界也随之经历了激变。……最初世界海路的开拓毫无疑问是欧洲航海人的功绩。

——(韩)朱京哲《深蓝帝国:海洋争霸时代1400-1900》

材料二   就海上格局而言,人类历史大致经历了16世纪前的区域格局阶段、15002000年的单极主导阶段,以及正在进入的一个多极格局阶段。

——摘自胡波《从霸权更替到“多极制衡”——16世纪以来的海上格局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回答“最初世界海路的开拓毫无疑问是欧洲航海人的功绩”的原因,并概括“大洋航海之路”打开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对材料二曲线图所示的海洋格局予以说明。
23-24高三上·全国·课前预习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10 . 学习情境——新航路开辟的动因

韦兰在《世界史》中指出,我们大胆地提出,为什么到远方去发现和探险是由欧洲进行的两个主要理由:经济的需要和宗教的热忱。


这里的“经济的需要和宗教的热忱”分别指什么?
2023-09-29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8讲走向整体的世界(课件帮)-超燃历史一轮课件帮好题帮(新教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