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航路推动“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如图展示的是新航路开辟后,物种等交流的情况,其中①②最适合的名词应该是(     
   
A.①欧洲②亚洲B.①美洲②大洋洲
C.①非洲②美洲D.①新大陆②旧大陆
2023-08-04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主城区七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1300-1500年左右,欧洲人口只有八千万,1700年达到了一亿两千万。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资产阶级革命的高涨B.物种的全球大交流
C.殖民地人民大量涌入D.生育观念有所变化
2023-02-12更新 | 112次组卷 | 29卷引用:重庆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测历史试题(主城区)
3 . 传统的欧洲作物,无论是小麦、大麦、燕麦都是冬季或春季作物。仲夏后通常是饥荒的季节,而玉米恰好在这个时段成熟,利用夏季闲置的土地,而且产量大大超过了它们,玉米得到了一个“灾难时期的生命线”的称号。由此可见,玉米种植(     
A.提高了土地利用率B.有利于缓解饥荒
C.改变农业生产结构D.促进了人口增长
2022-07-06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长寿区七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棉花由域外传入,主要集中在三条线:其一公元前3世纪,从越南经海路传到海南岛(黎族)。此后往闽广等地传播,元末陶宗仪《辍耕录》中说“木棉元时乃移至江南”。其二西域线路,公元3世纪前后,棉花从中亚传入新疆地区高昌国(维吾尔族),此后经河西走廊,往关中地区扩散,1273年元朝颁布的《农桑辑要》中有在黄河流域劝种棉花的诏谕。其三从缅甸进入云南、贵州等地,《后汉书》中有哀牢国(傣族)织布的记载。元朝黄道婆改进棉纺织技术后,棉花最终取代麻,成为“衣被天下”的代表。明朝植棉已普及,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对棉田轮作、管理,棉花增产技术、减产原因等记载较前代更为完整和科学,有很大影响力。

——摘编自刘咸陈渭坤《中国植棉史考略》

材料二:美国南部有适宜的降雨量、无霜期,以及肥沃的土壤。1786年,美国的种植园主开始大量种植棉花,美国向英国出口的棉花数量迅速增长。1793年,惠特尼建造了一种新轧花机器,将轧花的生产效率提高了50倍。19世纪,联邦政府以武装夺取外国领土、驱赶美洲印第安人等方式获得了许多适宜棉花种植的新土地。为了扩大棉花生产,种植园主购买大量奴隶。直到1861年美国内战前,棉花产业和奴隶制携手并进、同步发展,美国成了新兴的棉花帝国。

——摘编自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

材料三:在1950年之前,中国的棉纺织业对于工业生产的依赖度极低,绝大部分产品都是由农户生产。然而从19501970年间,中国取代美国成为最大的棉纱生产国,同时也于1969年取代日本成为最大的棉布出口国。1971年中国在纺织业中的总锭数跃居世界第一;1981年成为最大的原棉出产国;1988年成为最大的服装出口国;1991年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纺织品出口国。中国在棉纺织生产上打破的记录,预示了其他领域即将发生的一切。

——摘编自乔吉奥•列略《棉的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我国历史上棉花传入种植的特点和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美国成为新兴棉花帝国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简述新中国成立以来棉纺织业发展的意义。
2022-03-27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主城区六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王象晋《二如亭群芳谱》:“一名六月柿,茎似蒿,高四五尺,叶似艾,花似榴,一枝结五实或三四实,一树二三十实,缚作架,最堪观。火伞火珠,未足为喻。草本也,来自西蕃,故名。”材料描绘的物种应该是
A.玉米B.南瓜C.番茄D.土豆
6 . 有学者指出,没有美洲的农作物,欧洲不可能有能力养活更多的人口,其热带地区不会如此之快地得到开发;没有欧洲牲畜,美洲大陆不可能以它已经出现过的那种速度被开发。该学者认为
A.美洲与欧洲具有相互依赖性B.新航路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
C.新航路推动了人类文明交流D.美洲在新航路中的受益更多
2021-06-01更新 | 1194次组卷 | 21卷引用:重庆市荣昌永荣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