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与自然界的生命有机体类似,文明是由人的实践推动创造的生命有机体。文明的内在结构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文明的物质形态,即与生命体的“肉身”类似的结构, 是文明存在的基础形态;第二,文明的制度形态是文明的“骨骼”,文明的有序运转与良性发展需要有坚硬的骨骼作为支撑;第三,文明的精神形态是文明的“灵魂”,标志着文明所能达到的精神高度。文明不是静止的、固定的,而是动态的、发展的。

——摘编自项久雨《世界变局中的文明形态变革及其未来图景》

请结合具体史实,评析材料中关于文明形态的观点。(要求:赞成、否定或另有认识均可。论题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4-03-24更新 | 139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东北育才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六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对话

一部法国共和革命辞典记述了发生在大革命时期的一场对话。有一天,一位无套裤汉(城市平民),决定用“你”称呼一位大贵族,争论由此展开

大贵族:你胆敢如此和我说话?

无套裤汉:平等允许我这么做。

大贵族:什么平等?你应该始终尊重你所没有的,我的出身。

无套裤汉:什么!如果我没出生,我就不会存在,也就不会和你交谈了。

大贵族:你胆敢将你的出生同我的出身相比较?

无套裤汉:它赋予你什么权利,让你认为你的出生比我的优越?

大贵族;我的家族有着高贵的出身,而你的没有。

无套裤汉:你已经错到极点了。我知道你降生在平原上,而我却出生在一座高山上。

大贵族:相信我,如果你不改变你的思考方式,你将走向一条死胡同。

无套裤汉;我无法对你的预言不表示关心。我的母亲经常和我说,一位占星家看我的生辰时,说过我会有好运。但是,当我看着你,我能从你的脸上看出你将以上断头台结束你的生命。

——张凤阳《科塞勒克概念史方法论旨趣的政治哲学释读》

提取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对话进行评析。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美国学者总结近代西方大国的崛起发展经验后,认为衡量一个国家实力大小的因素是:首先,要有广阔的国土面积和庞大的人口;其次,经济实力要超群;再次,需要强大的军事实力来保障战略目标的推行,这些因素之间要形成合力才能成为强国。

——摘编自田文林《德国与日本综合国力比较》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并结合相关知识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4-03-02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中原名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精英联赛历史试题
4 . 危机与转型

“中世纪晚期危机”是对1415世纪发生在西欧的饥荒、瘟疫、战争及其导致的人口减少、经济停滞、政治和社会秩序紊乱的概括。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中世纪晚期危机”成为西欧中世纪史的重要研究主题,形成了两大主流解释模式。第一种是“衰落论”:通过探寻危机产生的原因,认为中世纪晚期危机是西欧社会相对于中世纪盛期的衰落;第二种是“转型论”:通过探讨危机的影响,认为中世纪晚期危机推动了西欧社会形态和国家形态从中世纪向近代的转型。


理解历史进程中的原因与结果,建构历史发展的前后联系,是历史解释的基本要求。从上述角度,结合14—15世纪欧洲历史的重大史实,评析材料中的两种解释模式。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延续与变迁

材料一   西方传统观点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欧洲历史的分水岭,此时欧洲告别中世纪,进入现代。

材料二   20世纪后期,有学者提出,公元1500年前后这一时段固然重要,但还不能称之为欧洲历史的分水岭,因为此时欧洲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关系等领域并无本质变化。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18世纪中后期,此后历史才真正步入现代,分水岭才真正出现。

历史发展往往是一个延续与变迁交织的过程。从这一角度,结合15—18世纪欧洲历史的重大史实,评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
2023-06-30更新 | 4101次组卷 | 24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自身与外部世界

观点一就欧洲的工业化历史而言,“世界视野”对于欧洲的意义远不如“欧洲视野”对于世界的意义大。对于核心地区的经济增长来说,亚洲、非洲和南美洲等边缘地区的作用微不足道。

—据帕特里克·奥布莱恩《欧洲经济发展》等

观点二一些历史学家……认为在1500年前后的经济、科学技术、航海、贸易以及探索开拓方面,亚洲与中东国家都是全世界的引领者,而那时欧洲刚走出中世纪进入文艺复兴时期。这些历史学家认为,当时的欧洲要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地方的许多文明,直到1800年才赶上并超过那些领先的亚洲国家。因此,西方崛起是比较晚近才突然发生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其他文明的成就,而不仅仅取决于欧洲本土发生的事情。

—摘编自杰克·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1500—1850)》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一个自身与外部世界相互交织的过程。从这一角度,结合15—19世纪欧洲崛起的史实,评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通常人们都会把美国的革命当做我们的革命的起因,不错,法国革命的确受到了美国革命很大的影响,不过在当时来说,美国革命对法国革命的影响,并没有法国本土的思想对法国革命的影响大。就在欧洲的其他国家还在把美国革命当做一件非常新奇的事情的时候,法国人就已经对它很熟悉了,在这里它更加丰满和使人惊叹。在欧洲人们好奇它,在法国人们则相信它。

——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的观点。(说明:可对该学者观点表示赞同、反对或另提出自己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2022-05-11更新 | 133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西方国家的政体选择】

材料 从政治理论上讲,一个国家的国情,对这个国家的政体选择确实具有重大影响。但相对于政情对政体实际选择的约束作用来讲,国情对政体选择的影响尽管很强,但强不过政情对政体选择的直接作用。

说到底,国情仅仅是一个国家政体选择的政治的文化背景条件。前者是一种政治文化的、背景性的因素;后者则是现实的、直接作用于当下政治决断的前台性要素。因此,研究一个国家的政体选择,究竟应当主要基于政治的思维,还是基于文化的思路,确实是一个大问题。

——据任剑涛《政体选择的国情依托: 康有为共和政体论解读》等整理


结合近代西方民主制度的确立,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一个正在进行现代化的国家必须具有将现代化造就的社会势力吸收进该体制的能力,在很多情况下,这些社会势力是一些在传统社会中并不存在的新的社会团体。由于社会和经济变革扩大了政治意识,增加了政治要求,拓宽了政治参与面,这些变革使得建立政治组合关系的新基础和缔造既有合法性又有效能的新政治机构的问题大大复杂化了。社会的动员和政治参与的扩大日新月异,而政治上的组织化和制度化却步履蹒跚,结果必然发生政治动荡和骚乱,政治家们由此启动了社会改革。但改革在某些情况下,能减缓紧张局势,促进和平而非暴力的变革。在另外一些情况下,改革很可能加剧紧张局势,加快暴乱的来临,成为革命的催化剂而非替代物。

——摘编自塞谬尔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的观点。(要求: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欧洲启蒙运动中,正当法国进步思想家们从旧的神人关系向新的人人关系过渡,而急切寻求新的思想、新的视野的时候,中国文化恰恰被传教士们介绍过来,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国文化开始了对法国的传播,为启蒙思想家们在政治上反对专制和特权,在思想上反对宗教神学,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料和极其有力的思想武器。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中通过的《人权和公民权宣言》中便引用过孔子的格言“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摘编自吴星杰《中法文化交流与儒学在法国的传播》

材料二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价值观重建运动,是在面对过去、反叛过去的激烈态度中形成的。在民主方面,从对西方的议会制度产生兴趣和仰慕,到君主立宪主张的提出,再到民主共和方案的设计,最后人们认识到民主不仅仅是一种政治制度……在科学方面,从“师夷长技”阶段对西方“坚船利炮”的羡慕,到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引进,再到自然科学的传入,最后人们认识到科学不仅仅是自然科学知识和研究。

——摘编自薛于燕《新文化运动时期1915---1924年的价值观重建》

有学者认为,社会环境是外来文化作用于思想启蒙的主要原因。概括上述材料关于近代中西方思想启蒙所采用的外来文化,并评述该学者的观点。(要求:赞成该观点或另提出一个观点均可,并阐述理由)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