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艺复兴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彼特拉克说:“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住在永恒中……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这是我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以上观点反映了(       
A.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B.反对人们对现世生活的追求
C.反对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D.维护教会的神学和世俗权威
2024-03-27更新 | 199次组卷 | 117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第四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级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文艺复兴始于14世纪初,这时的意大利是文艺复兴独一无二的中心。薄伽丘在《十日谈》中说道:“谁要是想阻挡人类的天性,那可得好好的拿点本领出来呢。如果你非要跟它作对不可,那只怕不但枉费心机,到头来还要弄得头破血流。”文艺复兴后期,在《哈姆雷特》中,莎士比亚这样写道:“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在理性上多么高贵!在才能上多么无限!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文聘元《西方通史》

材料二:在法国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转变的年代里,那些勇敢的启蒙思想家们以深刻的见解和犀利的笔锋猛烈抨击封建统治,宣传和颂扬必将取代旧制度的“理性”新时代,他们确实是“非常革命的”“伟大人物”。他们的宣传启发了人们反封建的意识,在已经腐朽了的黑暗专制制度中给人们带来了光明。

——刘宗绪《改变世界历史的二十五年》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14—16世纪间意大利文艺复兴中心的转换。概括说明《十日谈》和《哈姆雷特》体现的人文精神的差异。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伟大人物”用“犀利的笔锋”表达的共同思想主张,并分析这些思想主张对人与社会的重要作用。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确实为思想界带来一次大解放,称得上是在意识形态领域内与中世纪的一场大决裂。从此,自然科学的发展使上帝的立足之地日益缩小。人类开始向自然挑战,向神学挑战,向人类本身挑战。

——摘编自仓理新《书籍传播与社会发展:出版产业的文化社会学研究》

材料二   世界观的重大变革确实是从哥白尼革命开始的。希腊人以及中世纪的宇宙观,是一个层层相套的有限的球体,地球则居宇宙的中心。哥白尼用太阳取代地球位于宇宙的中心,所有的行星包括地球均以太阳为中心转动。近代思想的一个革命性的变化就在于从有限封闭的世界,走向一个无限的宇宙。……这场宇宙论革命,既是天文学的也是人类学的,既带来了世界图景的改变,也导致了欧洲心灵的重建。

——摘编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材料三   工业社会中劳动者为什么经历巨大的苦难,原因是他们受到了资本家的剥削。这句话以前也有其他人说过,但马克思找到了剥削的秘密,那就是剩余价值。科学社会主义就是以这个问题的解决为起点,并以此为中心的。剩余价值理论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提供了经济学基础。马克思、恩格斯依据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和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趋势,提出“两个必然”的科学论断:“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摘编自《社会主义发展简史》等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是如何“向神学挑战”的。
(2)根据材料二,指出哥白尼的宇宙观。结合所学,概括“这场宇宙论革命”在近代思想领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指出马克思找到的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结合所学,分别写出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提供经济学基础和提出“两个必然”科学论断的著作名称,用一句话概括马克思主义对无产阶级斗争的意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文艺复兴时期文化繁荣,人的面貌多种多样,一个男人可以是君主、士兵、艺术家、商人、教士、散文家或者冒险家,妇女却很少扮演这些角色,往往是另外一些角色,如母亲、女儿、寡妇、圣女或巫婆,她们完全被淹没在这些身份中,并消除了想成为其他任何角色的愿望。材料主旨是(     
A.文学形式折射现实生活丰富B.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泛滥
C.重男轻女思想没有真正改变D.文艺复兴时期思想解放有限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意大利的安布罗乔·洛伦采蒂绘制的壁画《好政府与坏政府的讽喻》(约1388—1340年),传达出了反君主制的思想,对公平、公正、共和与善治的强烈渴盼。人们看到,尽管受到教廷与神圣罗马帝国的牵制,但这些城市共和国依旧不懈地追求着自由的理念。这反映了当时(     
A.人们开始怀疑宗教神学的权威B.市民阶层对新秩序的追求
C.产生新的政治和社会组织形态D.意大利地区经济文化繁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5世纪中期,意大利的许多城市都颁布了“禁奢条例”,企图限制人们的过度消费,特别是在女性的服饰和宴会的用度方面。但是强烈的虚荣心让人们无视这些法律的存在,每当上流社会大摆筵席或是举办各种社交活动时,宾客们的穿戴总是争芳斗艳,琳琅满目。这反映了当时(     
A.人文主义思潮盛行B.人们普遍追求奢侈
C.文艺复兴运动扩展D.法律成为一纸空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中世纪的绘画中,人在神面前如蝼蚁一般卑微,而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如图所示)一改以往绘画理念,画中人物自信、端庄,仿佛“仙女”一般,甚至体现了古希腊工匠的“黄金螺旋比例观念”。由此可见,该作品(     
   
A.把神灵的形体赋予人B.推动了神学的世俗化
C.缺乏精神活力和激情D.凸显了人的个性特征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取材于、《圣经》,但画中人物,包括耶稣都没有圣光,取而代之的是自然光,所有人物的形态与常人无异。这体现了(     
A.历史事件的真实场景B.古典美术的绘画风格
C.上帝绝对的精神权威D.人文主义的核心思想
9 . 【剧作人物与时代】   
作品《牡丹亭》《罗密欧与朱丽叶》
作者汤显祖(15501616年)莎士比亚(15641616年)
主人公杜丽娘朱丽叶
主人公生活的时代背景“手不许把秋千索擎,脚不许把花园路踏”,整日只能呆在闺房刺绣、读书。“门当户对”封建传统婚姻道德严重摧残着青年男女正常的人性,葬送了他们的自由爱情和幸福婚姻。中世纪行将崩溃、新时代的曙光已经照临走在时代进步前列的意大利,有参加舞会、结识朋友的机会。
主要情节杜丽娘争取的婚姻自由带有浓重的妥协色彩,她还魂以后还幻想让父母承认他们的婚姻,仍没有摆脱官本位的功名利禄思想,追求“夫贵荣”。面对封建世仇对自己美好爱情、幸福婚姻的迫害和摧残,她表现出了大胆、开放、主动、坚强的思想行动,进行了毫不妥协的斗争和反抗。
结局杜丽娘和柳梦梅做出了退让和妥协,重新回到了封建社会的“和谐”状态。罗密欧与朱丽叶遭到了毁灭
对爱的追求表现内在一些,隐密一些外露、激越
在爱情遭遇考验时都表现出执着的一面

——摘编自黄江玲《戏剧人物杜丽娘与朱丽叶之比较》


请任选角度,自拟论题,结合材料,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3-04-20更新 | 187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第四中学2023届高三4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坎特伯雷故事集》中,两位骑士相遇,双方想起对方深爱着艾米莉而怒火中烧。阿西德对派拉蒙以死相威胁,不过答应第二天给派拉蒙带来甲胄和武器。虽然阿西德有能力取派拉蒙的性命,但他没有乘人之危,而是显现了君子风度。故事反映了这一时期(     
A.传统思维决定问题解决B.人文主义思想色彩浓厚
C.财富观念的近代化变迁D.理性主义思想观念传播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