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艺复兴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54 道试题
1 . 伽利略不仅纠正了统治欧洲近两千年的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观点,更创立了研究自然科学的新方法。伽利略的新方法
A.标志近代自然科学产生B.重视系统的观察和实验C.推动了文艺复兴的兴起D.创立了经典力学体系
2 . 某中学研究性学习课上,针对教师提出的“对比宋明理学和文艺复兴的不同之处”,某学习小组得出下列四个结论,观点正确的是
①前者以儒家道德压制个人欲求,后者提倡思想自由
②前者以农耕经济为基础,后者以工业经济为基础
③前者服务于官僚政治,后者服务于新兴的资产阶级
④前者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后者遭到封建专制王权的压制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3 . 西方某一时期的“艺术家、文人和学者们虽然大力表现和发扬人文主义精神,认识和揭露天主教会和教皇的腐朽、罪恶,但他们还是乐于接受教皇和教会的保护和供养,对教会势力抱和解的态度”。这说明
A.文艺复兴存在局限
B.人神合一相互依存
C.教会加强精神独裁
D.宗教改革势在必行
2019-11-13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19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4 . 追求自由是近代欧洲思想解放运动的重要目标,思想解放运动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莎士比亚作为接力赛的最后一棒,他跑到了文艺复兴预期的终点。在他的作品中,没有薄伽丘那种对中世纪教会和政权的猛烈抨击,而是从容地将中世纪文化中所有值得保存的精神营养保存下来,并转换成为丰富新兴的资产阶级文化。基督教文化中的奉献精神、忏悔精神、博爱精神在充分尊重个体的近代基础上重放光华,人把对自己的认识和追求都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摘编自徐葆耕《西方文学:心灵的历史》

材料二   这些思想家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国家对自然经济力量的自由发挥作用不得干涉……在宗教方面,伏尔泰说,“如果在英国仅允许有一种宗教,政府很可能会变得专横……但是,当有大量的宗教时,大家都能幸福地生活、和睦相处。”在政治方面,卢梭在其著作中说,“所有公民在建立一个政府的过程中,把他们的个人意志熔合成一个共同意志,同意接受这共同意志的裁决作为最终的裁决”……“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莎士比亚将人对“自己的认识和追求”提高到了怎样的“新阶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思想解放运动产生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思想家们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对欧洲社会的作用。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把材料一中的人文主义思想提高到怎样的“新高度”?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16世纪的英国出现了一种矛盾的历史现象:一方面是资本主义兴起,另一方面是传统主义文化的强化。传统主义文化给资本主义的发展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传统主义文化的勃兴首先表现在宗教节日增多。“黑死病”之后,随着人口和资源关系的改善,人们把多余的时间用于娱乐和消遣,同时由于人们对死亡的恐惧也助长了迷信和宗教情绪。传统主义的另一个重要表现是吃喝之风日烈。因此,基督教人文主义者反对教会的迷信、愚昧和放纵,力图返本开新,重振原始基督教的纯净道德和风习。对传统生活方式的改造并不完全是出于神学和道德方面的考虑,它也包含着经济方面的动机。经济因素在新兴民族国家的社会经济政策中以及世俗的、带有重商主义倾向的思想家的著作中表现的尤为明显。

材料二   英国的“移风易俗”运动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16世纪早年至1570年左右集中在宗教节日及庆典活动上。但是,传统的生活习性并没有因此消失,而是以新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1570年以后英国的“移风易俗”运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改革更为直接地涉及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如禁止赌博,反对酗酒,打击明娼暗妓,严肃性道德等。这场改革运动使英国完成了对传统主义文化的改造,从而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兴起。

——以上材料均摘自向荣《移风易俗与英国资本主义的兴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移风易俗”运动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况英国“移风易俗”运动的特点。
6 . 1530年,伊拉斯谟出版了一本名为《男孩的礼貌教育》的小册子,受到广泛欢迎。书中对日常行为方式与社交生活中的有关礼仪进行了阐述,对于一个人日常生活中身体的姿势、手势、服饰、面部表情、擤鼻涕等都做了规定。该书受到人们的广泛欢迎,表明文艺复兴(  )
A.推动了教育的世俗化
B.促进价值观念的变化
C.推动宗教生活世俗化
D.带来世俗生活文明化
7 . 如图是拉斐尔于1507—1508年创作的《花园中的圣母》,这幅画的人文价值体现在
A.标志西方人主义精神的起源
B.否定天主教会的宗教权威
C.抨击欧洲封建社会的腐朽
D.冲击中世纪宗教神学世界观
2019-11-11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2019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8 . 意大利画家拉斐尔的著名壁画《雅典学院》绘于1508-1511年间,描绘了分列不同地位的希腊主要哲学家。对该作品时代含义的解读最恰当的是
A.再现古希腊文化繁荣景象
B.敬仰哲学家们的创新精神
C.追怀希腊古典时期的法治
D.向往古希腊人文主义精神
2019-11-05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杨浦区2016年高三4月质量调研(二模)历史试题
9 . 伊拉斯谟在16世纪初写的《愚人颂》中说:人生的幸福由“愚人”提供,快乐是“愚人”的调味品,“无知是最幸福的生活”。宗教狂和迷信狂不是真正的“愚人”,“愚人”对他们表示愤慨。这从侧面反映了
A.伊拉斯谟的思想充满理性色彩
B.封建贵族对普通民众的压制
C.人们改变了对宗教的虔诚信仰
D.人们对于宗教权威的极大不满
2019-11-05更新 | 137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北省名师联盟 2019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精编金卷历史试题
10 . 14-16世纪的东西方,都有人文主义思潮的兴起,但其性质和对历史发展的作用却是迥异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先秦的人文主义思潮就以道德人本主义和民本主义的形式在诸子百家的相互辩难、相互补充中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为中国古代哲学宝库增添了丰富的内容”。

                                                     —一乔根锁《论中国先秦儒家哲学中的人文主义思想》

材料二     “我是人,凡是人的一切特性我都有”

                  “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一一被特拉克(意大利诗人,1304---1374)

                    “每个人具有追求金钱的天生欲望”

                                                         一一一波吉奥(意大利历史学家,约1380---1459)

材料三   他(李贽)不是一个哲学体系的创立者,确切些说,他是一个时代主导价值观的“反叛者”、主体价值观的“补漏者”一一正如他临死前说的,我的所作所为,于“圣教”有益无害,然其所说之“漏”,且言辞之烈,毕竟痛彻挡权者之内心深处。

——《试论李贽人性论思想及其局限》


(1)结合所学,指出先秦儒家和墨家人文主义思想的表现。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先秦人文主义思想的历史影响。
(2)归纳材料二中所体现的人文主义的基本内涵。简要分析该思想产生的原因。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从性质和历史作用两个方面谈谈东西方人文思想的不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