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宗教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追求幸福是全人类的最大愿望和永恒主题。几千年来,人们为追求幸福不懈努力、艰苦奋斗,心中充满了诸多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憧憬。

西方幸福观

类别

内容

感性主义幸福观

强调人的自然需求以及通过欲望的满是而获得快乐,认为人活动的目的是在于追求快乐,避免痛苦。梭伦将人的幸福概括为中等财富、身体健康、心情愉快、好的儿孙、善终五个方面。

理性主义幸福观

崇尚人的理性,追求道德品质的完善,关注人类精神的自由和圆满,轻视物质欲望和享受。苏格拉底的幸福观即知识(理性)是前提,道德是途径,幸福是目的。亚里士多德强调幸福是人完善自己的一种活动。

基督教幸福观

以来世主义为基调,幸福是人们对于某种信仰的不断追求。罗马帝国教父的代表人物奥古斯丁认为反省自身的罪恶,向上帝仟悔才是人类获得幸福的唯一途径。

劳动致福观

突出劳动在创造幸福中的重要作用。在卢梭看来,“一个人在那里坐吃不是他本人挣来的东西,就等于是在行乞”。费希特指出,劳动是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每个公民都能得到应得的劳动报酬。

——摘编自孔德生、黄晓天等《西方幸福观的历史回眸与现实思考》


提取材料部分或整体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并进行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2023-06-21更新 | 202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郴州市九校联盟2023届高三高考适应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就像艺术是文艺复兴的主调,宗教是宗教改革的灵魂一样,科学与哲学也就成为启蒙运动的神。从这个立足点来看,文艺复兴的确传承了欧洲心灵发展的主流,后来导出了启蒙运动;而宗教改革却溢出常轨,排斥理性,重新肯定中世纪的信仰。

——摘编自[美]威尔·杜兰特《世界文明史》

选取材料中局部或整体观点,并结合世界史的相关知识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国际关系史专家刘德斌指出:“在1500年前后,正是在这一世界文明的核心区——欧亚大陆形成三个彼此相对隔离、又各具特色的国际关系体系——东亚封贡体系、穆斯林世界和欧洲秩序。”高度集权、组织有序的亚洲帝国迟迟迈不出中世纪门槛,而欧洲却最先迈出,步入近代,他认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民族君主国的兴起、经济技术的发展与地理大发现在欧洲走出中世纪的历程中是一个有机的发展过程。它们不是孤立平行发生发展的,而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交织在一起。”


根据1500年前后欧洲发生的重大历史现象自拟题目并予以论述。(要求题目符合题旨,语句简练,史论结合。)
2023-05-30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世界近代史上重要历史人物及其贡献(部分)

人物贡献
彼特拉克《歌集》
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
阿克莱特开办第一家水力纺纱厂
卢梭《社会契约论》
贝尔发明电话
莱特兄弟发明飞机
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之间往往存在内在关联。根据材料内容和所学知识,从上表中任选三个相互关联的历史人物确定主题,并围绕主题进行阐释。(要求:历史人物和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2023-05-15更新 | 122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达州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德国著名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在二十世纪晚期敏锐地发现,欧洲信仰天主教和新教的国家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上存在显著的差异,进而得出新教伦理与欧洲资本主义发展之间有着密切联系。他认为发生在西欧的宗教改革原本是出自宗教动机,但新教伦理所表现出的现世精神和伦理观却无意中促进了经济活动的开展,新教伦理赋予了经商逐利行为的合理的世俗目的。他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写到:“上帝应许的唯一生存方式,不是要人们以苦修的禁欲主义超越世俗道德,而是要人完成个人在现世里所处地位赋予他的责任和义务,这是他的天职。在现代经济制度下能挣钱,只要挣得合法,就是长于、精于某种天职的结果和表现……一个人对天职负有责任,乃是资产阶级文化的社会伦理中最具代表性的东西。”

结合材料和世界近代史相关知识,围绕“新教思想与资本主义”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2023-05-15更新 | 95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文化模式是指特定民族或特定时代人们普遍认同的,由内在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价值取向、习俗伦理规范等构成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如果主导性文化模式失范,即其制约作用和规范作用失灵,文化模式就会从常规期和稳定期进入怀疑期和紊乱期,文化危机也就出现了。随后,文化往往会进入转型期。所谓文化转型就是文化模式的剧变或革命,即一种新的主导性文化模式取代原有的文化模式。

—摘编自姜守明、洪霞《西方文化史》


根据材料,围绕“文化危机与文化转型”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世界近现代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表述成文,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3-05-10更新 | 177次组卷 | 4卷引用:辽宁省抚顺市重点高中六校协作体2023届高三二模联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世界近代史开始于16世纪。马克思曾几次谈到过这一点。因为从古代到近代的依据是社会转型,即进入了资本主义时代。所以,资本主义的到来就是近代开始的标志。16世纪发生的一系列事情说明了这一点。宗教改革、新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的新发展、资本主义农业和工业的兴旺、尼德兰革命等,以及近代科学的产生与发展,都说明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开始了。

——摘自刘芃、朱汉国《历史学习精要》


上述材料是学者对世界近代史开始的阐释。据此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
8 . 唯物史观又名历史唯物主义,作为一种观察与解读历史的视角,19世纪中期由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与辩证唯物主义共同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马克思主义首先阐明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指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关于历史的必然性和偶然性,马克思主义指出,必然性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居于支配地位,对历史进程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历史必然性根源于社会的物质生活过程;关于阶级斗争,马克思主义认为,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基本矛盾表现为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马克思主义还指出,社会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实践活动的历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和作用总是受到一定历史阶段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条件的制约。

——摘编自《马克思主义哲学大辞典》

结合世界近代史上的某一个或几个重大历史事件,围绕着“唯物史观”的内涵,选一角度,自拟论题,并运用史实加以阐释。(要求指出所选角度,明确列出观点,正确运用史实,论述条理明晰)
2023-05-02更新 | 121次组卷 | 2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教育发展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依据材料,以“思想解放和社会转型”为题,写一篇历史小短文。
(要求:论题明确,论述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3-04-11更新 | 21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郓城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罗马帝国时期的希腊裔作家普鲁塔克(约46-120年),有一本传之久远的传记史学著作《名人合传》。在书中普鲁塔克通常用一个相同的题目,将一对有相似历史业绩的希腊、罗马名人进行联系记述,如"创基开国者"一篇,记载了雅典城的建立者忒休斯,和罗马城的建立者罗慕路斯。"法律制定者"一篇,记载了为斯巴达制定婚姻、教育、政体等规范的吕库古,和为罗马整顿宗教、历法、家庭等规范的努马。"继往开来者"一篇记载了终结希腊城邦混战并引入东方专制统治的亚历山大,和终结罗马贵族共和制并奠定罗马帝国根基的凯撒。

最后,普鲁塔克还会再加上对这二人品行或功绩的评价,他既关注他们的相似功绩,也留意他们的差别和造就差别的原因。

——摘编自普鲁塔克《希腊罗马名人传》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仿照普罗塔克的行文模式,各取一位6-16世纪的中、外历史名人,书写一篇合传。(要求自行拟定题目,叙述相关事迹并予以评论)
2023-04-08更新 | 268次组卷 | 2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大附中2023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