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科学的兴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古代西方的医学理论中有著名的“四体液”学说,它认为人体是由血液、黏液、黄胆液、黑胆液组成的。到17世纪,“四体液”学说遭到猛烈抨击。该学说遭到抨击的主要原因是(     
A.细胞学说的确立B.中西医学的结合C.实验科学的发展D.放射技术的应用
2024-01-18更新 | 87次组卷 | 6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合肥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世界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虽然古代希腊人早已知道测量纬度,但直到18世纪,人们使用天文钟在已知的时间观察天体,才测定出来经度。18世纪哈里森研制的经线仪和约翰·哈德雷研制的六分仪使人们可以获得更精确的地图和海图,此后,海洋上的商船和舰队行驶有了较准确的定位。这说明(     
A.地理大发现以地圆学说为依据B.地理知识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
C.经纬度测量密切了欧洲内部联系D.科学发展有利于航海事业进步
3 . 历史解释可以依据可靠的史料作基础.进行实事求是的阐释和判断。下列历史解释与历史史实一致的是(       

选项

历史史实

历史解释

A

文艺复兴最早兴起于意大利

反映了政治统一对于文学艺术的影响

B

哥伦布航行到达巴哈马群岛

开辟了欧亚之间经济贸易的主干道之一

C

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

为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意识形态的依据

D

17世纪牛顿创建经典力学

人类认识世界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得到了拓展

A.AB.BC.CD.D
2023-09-15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皖江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联考历史试题
4 . 学者陈乐民认为,14至18世纪欧洲所发生的思想革命,或叫作精神领域的革命,就是相继联系承接起来的“链条”。通过这个“革命”链条,“人”一步一步地从“神”的迷信中解放出来。这些“革命”的共同作用是(     
A.对人性的解放,冲击封建秩序B.倡导信仰自由,推动民族国家形成
C.提倡民主科学,促进社会进步D.进行思想解放,推动社会变革到来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在古典时代,人要么匍匐在神的脚下,要么服从自然:“在宇宙万物之中,人并不是最高贵的”;17世纪以后,“人类是宇宙的中心”渐成共识,“通过对自然的智力攻克使得人类变成了自然的主人”的认识逐渐凸显出来。出现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科学革命的兴起B.文艺复兴的推动
C.工业革命的发生D.殖民扩张的需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表17至18世纪欧洲部分国家重要科技发明统计(单位:项)。据下表可推知,这些科技发明的出现(     
国家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地学生物医学
英国17201718836
法国26141516109
德国7512855
西班牙 002001
荷兰052201
A.标志了近代科学体系的建立B.受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C.推动了理性主义的迅速发展D.得益于技术革命的推动
7 . 中世纪神学家阿奎那运用形式逻辑来论证上帝存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之所以存在着“运动”,是因为上帝是第一推动者;宇宙秩序的结构之所以和谐,是因为存在无限智慧的创造者即上帝。他的思想(     
A.蕴含了推动科学发展的因素B.证明了因行称义的合理性
C.引发了文艺复兴思潮的兴起D.抛弃了古希腊的哲学思维
2023-01-13更新 | 136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合肥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世界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17世纪以来,有些欧洲人认为,自然按照它本身的规律发展,会产生一个完美的世界,因此人类的政治干预和宗教干预应该越少越好,人类只是大自然中的简单元素,就像新发现的遥远国度里那种神话人物“善良的野人”一样,鲁滨逊和星期五就符合这种理想。这种思想(     
A.赞成积极的殖民活动B.追求小国寡民的政治
C.制约了近代科技发展D.体现了理性主义倾向
2022-12-17更新 | 238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皖北五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9 . 陈乐民在《欧洲文明的进程》一书中指出,17世纪是一个沉思的世纪,是独立的、科学的思维形成的世纪,也可以说是方法论觉醒的世纪。据此,这种“思维形成”和“方法论觉醒”主要得益于(     
A.宗教改革运动B.基督教信仰的弱化
C.近代科学革命D.“理性王国”的建立
2022-07-16更新 | 78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宣城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哥白尼(1473-1543)(绘画作品)图2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材料二   从语源学角度看,“革命”一词借自人类最早的科学之天文学。原型是指星体运行回到出发点,循环运动是其主要特点。17世纪,逐渐被引申为“现存社会的动荡与破坏”,并且在有关的文献中这种用法的次数在不断增加。18世纪是“革命”一词使用频率增加的关键期,正好应对了这个世纪剧烈的历史变迁。这样,由于“革命”一词的使用从浩瀚宇宙降临到人类社会,打破了长期盛行的循环史观,帮助人类看到了进步的希望,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动力。

——摘自马克在主编的《世界文明史》(上)

材料三   20世纪以来,人们对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文明以及与之相伴随的科学主义、工业主义究竟是人类的福祉,还是人类的灾难,大体上有两种认识,即肯定的、乐观主义的认识和否定的、悲观主义的认识。

——摘自马克在主编的《世界文明史》(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以“科学革命”为主线简述欧洲近代科学兴起与发展的史实关联性。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为什么说“18世纪是‘革命’一词使用频率增加的关键期,正好应对了这个世纪剧烈的历史变迁”。
(3)针对材料三的两种认识,谈谈你的看法。
2021-10-21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示范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秋季联赛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