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学者菲利普·菲尔南德兹—阿迈斯托在《世界:一部历史》中介绍“启蒙运动的交流:18世纪的思想”时,引用了很多珍贵的插图,如图“坎伯兰公爵的‘中国画舫’”(一艘仿造的中国船)即其中之一。该图可以用于说明(     

A.全球背景中的启蒙运动B.启蒙运动的危机
C.启蒙运动在亚洲的影响D.启蒙运动的余晖
2024-05-02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信宜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 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伏尔泰晚年定居法国菲尔奈,当时的进步人士尊称伏尔泰为“菲尔奈教长”。1778年,伏尔泰回到巴黎。该消息一经传开,全城轰动,一些年轻人更是欣喜若狂,纷纷涌向伏尔泰的住所,住所周围的街道被挤得水泄不通。这从侧面反映出,当时法国(     
A.个人崇拜现象盛行B.工人运动暗潮涌动
C.启蒙思想广泛传播D.教会精神控制松弛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东西文化接触、交流、碰撞,都曾给对方深刻的刺激和影响,在各自发展的轨迹中都曾留有对方作用的印记。

17、18世纪这两百年间,来过中国的传教士至少在1000人以上,在传教士、商人和旅行家的详细描述中,中国一片繁荣富庶,人民安居乐业,讲究道德,文明、和谐的气氛。制度完美、稳定、经久不衰。整个国家崇尚学问、重视教育,统治国家的不是贵族,而是一些有高度教养的官员,他们取得官位是通过一系列国家举行的考试获得的,这在欧洲是难以想象的。在欧洲人眼中,中国人在治国术上超过了其他所有民族。欧洲人也第一次看到孔子著作和中国经书的译本,他们发现,一个两千年前的人居然如此有见地。在欧洲人的心理上,孔子成为了18世纪启蒙时代的保护神。

——摘编自《专家武斌:中国文化曾影响了欧洲启蒙运动》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从世界近代史的角度,围绕“东西文化的交融”自行拟定一个主题,并进行论证。(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达清楚)。
2024-03-19更新 | 693次组卷 | 17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华南师范大学附属茂名滨海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7世纪,某思想家写道:“由于不受法律和国王的控制,人们的生活中缺乏可使每人都敬畏的公共权力,他们就处于被称作战争的条件之下;在战争中,每一个人都反对另一个人。为了摆脱这种无法无天的局面,人们用他们的自由换得了社会和政治秩序。”由此可见,该思想家(     
A.倡导政治革命B.认同民主共和C.反对自由平等D.主张社会契约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狄德罗高度评价牛顿等一批自然科学家在摧毁宗教神学、培育无神论思想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他说:“多亏这些伟大人物的工作,世界才不再是一个神,而是一架机器,有它的齿轮、缆索、滑车、弹簧和悬摆。”狄德罗意在强调近代科学的兴起(     
A.构建了理性王国的基础B.否定了宗教的社会功能
C.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到来D.促进了民众的思想启蒙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启蒙学者高举理性与科学大旗,猛烈抨击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主义,宣扬自由、平等、博爱、人权和法制,强调发展科学、弘扬个性、追逐功利、享受生活、建立“理性王国”。不难看出,启蒙运动实质上正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文艺复兴运动的延续,是人文主义精神的继续弘扬。

——高九江《启蒙推动下的欧洲文明》

材料二   从世界史的观点看,美国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一个独立的共和国在美洲的建立,在欧洲被广泛地解释为:它意味着启蒙运动的思想是切实可行的,一个民族有可能建立一个国家,有可能制定一种建立在个人权利基础上的切实可行的政体。于是美国成为自由和机会的象征,作为一块新的、没有历史负担和枷锁的大陆而受人羡慕。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启蒙运动是对文艺复兴运动的延续”的表现。结合所学,并简析启蒙运动发生的背景。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的政治体制名称。
2023-07-05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信宜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热身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7 . 法国大革命期间,被囚禁狱中的国王路易十六曾感叹:“原来是伏尔泰、卢梭亡了法国!”这说明(     
A.启蒙运动激发了法国民族意识B.启蒙运动推翻了法国君主专制
C.伏尔泰、卢梭反对教会神权D.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8 . 18世纪上半期,欧洲喜歌剧有了较大变化,以市民、工场主、工人、农民、流浪汉为题材的增多,反映王公贵族豪奢生活的题材减少。这些喜歌剧题材变化还常常表现为歌颂中下层人民的热情、公正、智慧和力量。这些变化说明(     
A.工厂制度弊端显著B.思想变革影响艺术
C.封建制度不可挽救D.自由主义成为主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法国思想家孔多塞在《人类精神进步史表纲要》中说:“人们一旦用理性检查了宗教的偏见之后,马上就会把它伸展到政治的偏见上去;人们明白了教皇的篡权之后,终于也要弄明白国王们的篡权。”为此,欧洲的思想家们(     
A.用启蒙思想批判专制制度B.为纯洁信仰改造天主教会
C.借文学艺术讥讽教会腐败D.以暴力革命推动社会进步
2023-03-01更新 | 1278次组卷 | 61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选择考)历史试题
10 . 近代西方思想解放与政治革命

材料一   近代西方思想解放与政治革命简表

年份人物及事件
1532意大利尼可罗·马基亚维利的政治学著作《君主论》首次出版,该书较为完整地阐述了君主专制理论和君王权术论,摆脱了中世纪以神学为中心的政治理论的羁绊
1534英国通过了《至尊法案》,规定“国王陛下……被称为……教会在尘世的唯一的最高首脑”
1641-1648法国谈判代表杜·沃柯斯和神圣罗马帝国的全权代表鲁左在汉堡会晤后,决定举行一场“双规”性国际会议。该会议最终签订了《威斯特伐利亚条约》,明确规定了一些影响至今的外交关系理念、机制和原则
1762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强调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成为自然人,并提出新教育的原则和理想
1789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法国国民议会宣布主权属于整个民族
1814-1815拿破仑帝国崩溃后,以英、俄、奥、普为首的战胜国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举行会议,并形成维也纳体系,该体系首创了“总决议书”的体例,要求所有与会国都须签字,将欧洲各国纳入了一个共同的体系中,承担责任和义务

材料二   这场革命(法国大革命)的效果就是摧毁若干世纪以来绝对统治欧洲大部分人民的、通常被称为封建制的那些政治制度,代之以更一致、更简单、以人人地位平等为基础的社会政治秩序。

——【法】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

(1)阅读材料一,概括16世纪到19世纪近代西方思想解放与政治革命所涉及的重大时代议题。
(2)结合上述材料和时代背景,阐释材料二的观点。
2023-01-06更新 | 356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选择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