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3 道试题
1 . 解读史料,获得历史认识,探寻史料表象背后的意蕴,是历史学的魅力所在。下表为不同时期欧洲人对东方的认识。

欧洲人对东方的认识

时期欧洲人对东方的认识
古希腊时期
荷马史诗记叙的特洛伊战争预示了东西方的分野。希波战争后,希腊人逐渐把以波斯为象征的东方想像成了典型的“蛮族”。埃斯库罗斯在悲剧《波斯人》中把希腊的自由、民主、胜利和波斯的专制、奴性、失败对立起来。
14-16世纪
欧洲人的东方认识延伸到了中国和日本。马可·波罗向欧洲描绘了一个金碧辉煌的东方,金银满地、富庶无比的中国。
17-18世纪
欧洲刮起了一股中国风,中国的园林建筑、茶叶瓷器、书籍戏曲、儒教哲学风靡欧洲。启蒙思想家普遍认为,用道德治理国家是中国的一大特征。道德与宗教、法律、礼仪、风俗融为一体,成为上至皇帝,下至小民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国家因而长治久安。中国社会是和平理性的理想社会。
18 世纪下半叶
-19 世纪上半叶
在欧洲人的认识中,西方与东方不再仅仅是地理的概念,而且是一种新的文化表述。西方理性、科学、进步,一片光明,东方非理性、愚昧、停滞,黑暗一片,有待于西方人用理性之光来照耀。从此历史有了标准,世界有了隔断。

——据黄洋 《古代希腊罗马文明的 “东方”想像》和许平《欧洲人东方认识的拐点》

注:希波战争是对公元前499年至公元前449年波斯帝国入侵希腊城邦所引发的一系列战争的统称,结果希腊联军获胜。战后,雅典民主政治走向繁荣,波斯帝国从此一蹶不振。


阐述从上述材料中发现的历史现象,并得出一个结论。(要求:现象至少源自两段材料,结论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3-04-19更新 | 597次组卷 | 12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6世纪,法国思想家博丹主张国家内部必须存在某种绝对的、至高无上的权力,即“主权”,并指出只有当主权得到普遍承认时,一个国家才算是真正建立起来。这主张(     
A.强化了绝对君主制B.反映了工业资产阶级的政治诉求
C.体现了人民主权论D.要求突破中世纪的政治结构框架
2023-04-19更新 | 402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德国著名哲学家赫尔德(1744-1803)曾在其著作《论认知与感觉》中写道,“如果一个人能够描绘出他的热情与情感、他的梦想与思维方式的最深刻、最独特的基础,那该是多么棒的一部小说啊!”这一观点(     
A.重视人的个性和发展B.要求摆脱权威和专制
C.论证民主革命合法性D.顺应民族主义的潮流
2023-04-13更新 | 468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23届高三4月校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真题 名校
4 . 11世纪以来,人们认为君主具备手到病除的神性。君主的触摸可以治愈各种疾病,尤其是被称为“国王病”的淋巴结核。君主触诊成为备受珍视的仪式,成为君主威望的象征。到牛顿和洛克的时代,就像占星术和炼金术突然间风光不再一样,触诊也几乎在一夜之间销声匿迹。这种转变在一定程度上表明(     
A.科学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君权观念B.近代医学进步攻克诸多传染疾病
C.君主权力运行受到法律严格限制D.科学宇宙观动摇了教会神圣地位
2023-04-07更新 | 4615次组卷 | 32卷引用:冲刺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重组卷03(广东专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中国孤儿》是1775年伏尔泰所著的剧本。在《中国孤儿》中,伏尔泰借成吉思汗之口表达了对中国帝王的崇敬之情,中国帝王被赋予开明家长的角色;我看到他的文化,教育了整个人类;他的君王的权力建筑在以德临民,为了驯服四邻,制定了优良礼法,治国不需要征诛,治人只凭着风化。伏尔泰意在(     
A.极力推崇中国文化B.宣扬中国君主专制
C.打击法国割据势力D.讽刺法国专制王权
2023-04-03更新 | 1439次组卷 | 18卷引用:历史-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1(广东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在17至19世纪的西方文化市场上,通俗喜剧、俗语小说、民间歌谣、大众启蒙读物等都迅速发展起来。不论是温和派还是激进派的启蒙思想家,都通过民族现代语言和通俗媒介方式,宣传新思想、新观念。由此可见,这一时期的文学(     
A.强化了近代民族和国家的认同感
B.促使人们开始关注社会现实问题
C.奠定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理论基础
D.反映了追求个性解放的时代要求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8世纪的思想家、文学家哈曼认为,所有理性思维能做的只是将迥然不同的事物进行分类,形成固有的模式,但这些模式本身与现实根本不符。理性思维至多只能给出骨架,而诗歌可以使骨架充实。上帝用诗歌而不是数学来表达观点。这说明哈曼(     
A.对理性主义进行反思B.强调诗歌是启蒙的工具
C.用理性解释基督教义D.认为理性与现实相脱节
8 . “启蒙运动不是革命运动,甚至不是政治性的运动,它是由一群学者、作家、艺术家和历史学家推动的。这些知识分子相信,一旦理性与教育变得普及,迷信和无知自然会消弭于无形,人民也就不会相信神迹或君权神授这类的胡说八道”。由此可知,这一运动(     
A.不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B.建立了人人平等的理性社会
C.反对宗教信仰主张民主政治D.意在教化大众实现民智启迪
2023-01-13更新 | 1142次组卷 | 17卷引用:广东省潮州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伏尔泰说,人们在英国西敏寺瞻仰牛顿塑像,“犹如人们在雅典看到索福克勒斯和柏拉图的塑像--般”;而在法国,笛卡尔虽与牛顿贡献相当,“因为他寻求真理,真理在法国被贫乏的经院哲学所迫害",最终客死他乡。伏尔泰旨在论述(     
A.自然科学比人文科学更受欢迎B.应以暴力推翻法国的专制统治
C.在法国进行思想启蒙的紧迫性D.科学进步推动了启蒙运动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17世纪,法国数学家笛卡尔认为,“万能和仁慈的上帝,他根据简单的法则创造了这个世界。关于法则简单的断言是支持伽利略物理学的一个重要依据。神要求上帝本人在创造世界的时候,也用数学的语言去书写,因为数学学语言是完整性的理性语言”。笛卡尔的这一理论(       
A.消除了科学与宗教的对立B.宣扬了理性主义精神
C.推动了神学的科学化进程D.巩固子天主教会统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