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1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7世纪的思想家洛克认为:立法权是国家的最高权力,国家形态的确立来自立法权的规定,其他国家机关应视为立法机关的授权机关,在必要的情况下,立法机关可以收回其授权或者对其他机关的违法行为进行处罚。这一主张(     
A.为三权分立理论打下了基础B.是民主共和体制的理论基础
C.体现了反对君主制度的精神D.影响了美国政治制度的建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伏尔泰表示,人类历史中最伟大的人物不应当是恺撒等迷恋武力征服的政治家,而应当是牛顿这样的科学家。我们应当尊敬的是凭真理的力量统治人心的人,而不是依靠暴力来奴役人的人。这反映出启蒙运动(     
A.主张推翻君主制度B.反对暴力革命
C.受科学革命的影响D.追求理性主义
2024-05-04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西省临汾市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训练考试(三)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伏尔泰晚年定居法国菲尔奈,当时的进步人士尊称伏尔泰为“菲尔奈教长”。1778年,伏尔泰回到巴黎。该消息一经传开,全城轰动,一些年轻人更是欣喜若狂,纷纷涌向伏尔泰的住所,住所周围的街道被挤得水泄不通。这从侧面反映出,当时法国(     
A.个人崇拜现象盛行B.工人运动暗潮涌动
C.启蒙思想广泛传播D.教会精神控制松弛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8世纪的法国由精英女性主持的沙龙成为流行的社交方式,知识分子、艺术家以谈话方式进行思想文化交流。著名的沙龙主人夏特蕾夫人,学问渊博,翻译过牛顿的著作,与伏尔泰保持长期的友谊。这表明(       
A.女性社会地位的大大提高B.经济发展带来奢靡风尚
C.启蒙运动促进思想的活跃D.法国专制王权遭到削弱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实际上,哲人们并不把自己看做法国人或欧洲人,而是把自己看作人类的成员。他们试图发现与牛顿的物质世界的定律相当的、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法则。历史证明,启蒙思想家的理想忽视了人类文明发展的(     
A.多样性B.规律性C.同一性D.包容性
2024-04-30更新 | 140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天津市河北区高三年级总复习质量检测(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有学者说:“认真研读他们的作品,我们可以发现伏尔泰在盛赞中国的同时也会指出这个帝国浮华背后潜藏的问题;孟德斯鸠在列举中国专制弊端的同时也毫不保留地对其科举、监察等制度表达了欣赏之情。”由此可见,伏尔泰与孟德斯鸠(     
A.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融发展B.认为妥协是实现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
C.在改造社会理想上殊途同归D.对理性主义的过度追求导致思想禁锢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8世纪,“设计”“秩序”“自然法则”等词汇被逐步引进并深入推广到基督教信仰领域;“批判”成为基督教思想领域,特别是《圣经》研究领域内的热门词汇。这一现象说明(     
A.启蒙思想得到普遍关注B.科学实用价值得到认可
C.理性精神影响宗教神学D.民众宗教信仰遭到削弱
2024-04-28更新 | 137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高三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启蒙思想家们将可能作恶的权力称为“无赖”“非天使”“有限理性”等,核心指向一点:即权力领域充满危险和变数,统治者的道德、人品并不可靠。为此,他们主张(     
A.推翻君主专制,建立君主立宪B.消灭私有制,实现社会的平等
C.建立有效机制,进行权力制约D.削弱中央权力,实现公民自治
2024-04-27更新 | 118次组卷 | 63卷引用:2013届江西省九校高三下学期二次联考文综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18世纪,欧洲兴起了批判《圣经》的热潮,如德国语言学教授雷马勒认为,圣经中描述的奇迹和展现神力的事件都是想象出来的或者虚构和夸大的描述,历史上真实的耶稣不过是一个激进的革命者。这反映出欧洲社会(     
A.推进科学革命的愿望B.倡导严谨的学术风气
C.推崇批判和探索精神D.追求信仰自由的思潮
2024-04-26更新 | 419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日照市高三下学期校际联合考试(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启蒙运动时期,伏尔泰眼中的中国是一个宗教宽容、以法治国、君主开明的理想社会;卢梭则猛烈抨击中国是封建专制,道德、科技等都是统治者奴役人民的工具。导致两者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政治理念的差异B.对中国了解程度不同
C.阶级立场的对立D.法国社会性质的变化
2024-04-26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德阳市高三下学期“三诊”考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