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1767—1768年,德意志近代文学先驱莱辛创作了《汉堡剧评》,批判了王公贵族的专制统治以及教会的反动作用。他主张戏剧应该生动地表现人的情感,在学习莎士比亚戏剧的基础上,重建德意志民族戏剧。莱辛的戏剧创作及理论(     
A.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兴起B.反映出德意志民族国家形成
C.弘扬与丰富了人文精神D.否定了基督教会的教化作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伽利略(1564—1642) 主张世界是统一的,无论是行星、石子、空气或云,所有这些现实都服从同样的道理;笛卡尔(1596—1650) 主张使人成为自然界的主人和统治者;培根(1561—1626)和笛卡尔一样蔑视传统,希望建立一种不受那些陈旧观点束缚的新哲学。这些思想主张(     
A.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B.有利于推动理性主义的发展
C.直接开启了科学革命的时代
D.动摇了基督教信仰社会基础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马克斯·韦伯指出:官僚体系的特点是理性的共同体行动,它所造成旳“非人格性”一旦定型,就能够形成一种凌驾性权力, “专制君主在面对官僚之优越专业知识时,也有同样的无力感”。这说明(     
A.制衡机制得到逐步完善B.专制君主不乏理性成分
C.官僚政治削弱君主专制D.君权受到到儒家道德约束
2024-03-04更新 | 44次组卷 | 19卷引用:福建省泉州科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3-24高三上·河南·期末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从17世纪下半期开始,欧洲许多伟大的思想家得出结论,认为要理解人类真正的历史和命运,无论是依靠对圣经不容置疑的信仰还是习惯性地依赖古希腊罗马思想家(“古人”)的权威都是不够的。我们还没有完全了解人的本性,必须以此作为研究的主题。这一认识(     
A.否定了文艺复兴的意义B.推动了人类理性的发展
C.有利于资本主义的萌芽D.开启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2024-02-04更新 | 119次组卷 | 5卷引用:信息必刷卷01-2024年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福建专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847年,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创作的《简·爱》广受赞誉,女主人公简·爱对其爱慕的贵族罗切斯特说:“你以为我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吗?你想错了!是我的精神在同你的精神说话,就像两个都经过了坟墓,我们站在上帝脚跟前,是平等的。”简·爱的心声折射出(     
A.英国贵族政治日趋衰落B.宗教观念影响世俗生活
C.启蒙精神已经深入人心D.女权意识的觉醒与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752年,狄德罗《百科全书》第1、2卷出版;立即风靡法国,以至于在法国的大都会巴黎,贵族妇女们都以看过《百科全书》为傲,精装的《百科全书》代替了描写浪漫爱情的小说,占据了她们梳妆台的角落。这反映出当时的法国(     
A.妇女教育得到发展B.科技事业广受关注
C.专制王权受到削弱D.思想解放蔚然成风
23-24高三上·重庆·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图描述的是法国科普作家夏特莱夫人拿着镜子将光从牛顿反射到伏尔泰的书桌上的情景。这寓意(       

A.科学理性取代精神理性B.启蒙运动理性而且科学
C.启蒙思想脱离宗教束缚D.科学革命促进思想解放
2023-12-18更新 | 194次组卷 | 3卷引用:信息必刷卷05-2024年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福建专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伏尔泰指出:“若以为一个世俗的立法者有可能不是出于自己的利益,而是代表神明制订出哪怕一条这样的政治性法律,那就是不了解人类的心意。人都是为了一己的私利才欺骗别人的。”这一主张旨在(     
A.抨击封建神学理论B.揭示人类的自私本性
C.否定君主专制制度D.强调法律创立的艰难
23-24高三上·陕西安康·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18世纪,整个德意志先后出版的道德周刊达五百多种,这些刊物试图说服公众作出理性道德的判断,而不是不加反驳地全盘接受传统权威和宗教迷信的观点。这些周刊的创办(       
A.反映了道德沦丧的社会现实B.体现了启蒙运动的价值追求
C.推动德国实现了国家的统一D.确立了科学理性的社会准则
2023-11-06更新 | 77次组卷 | 2卷引用:黄金卷03-【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福建专用)
23-24高三上·广东惠州·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18世纪,德国文学家高特舍特对文学中所有抒发感情、发挥想象的成分都持否定态度,主张摈弃巴洛克戏剧中常见的低俗文风,剔除歌剧式的幻想成分,以道德教育为宗旨塑造特定的人物类型。这反映出当时(     
A.理性精神影响文学理论B.人文主义精神受到质疑
C.文学创作推动社会进步D.社会道德出现严重问题
2023-11-02更新 | 143次组卷 | 4卷引用:黄金卷04-【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福建专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