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法国重农学派是18世纪50—70年代古典政治经济学学派,也是启蒙运动的一个分支。此时法国仍以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小农经济为基础。财政大臣主张极端重商主义政策并大范围实施,利用国家资本和特许经营形式集中发展工商业、刻意压低粮食价格、提高农业税等,导致耕地荒度,农民极度贫困,国家财政濒临崩溃。据农学家阿瑟·扬估计,法国与英国小麦亩产比为1:1.33。在此情况下,重农主义者提出,在各经济部门中,只有农业是生产的,因为只有农业既生产物质产品又能在投入和产出的使用价值中,表现为物质财富的量的增加。工业不创造物质而只变更或组合已存在的物质财富的形态,商业也不创造任何物质财富,二者都是不生产的。代表人物魁奈也指出,“关于农业的利益,实际上是要把土地集中形成大规模的租借地,由富裕的租地农场主经营……使它达到最好的状态”。

——摘编自《浅论法国重农学派经济思想对当前我田“三农”问题的启示》等

材料二   1953年,毛泽东在了解了一些地方的农业互助合作情况后说:“看来,农业不先搞机械化,也能实现合作化,中国不一定仿照苏联的作法。”同年11月,在第三次全国农业互功工作会议结束前夕,毛泽东在同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副部长陈伯达谈话时指出:“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现在是既需要,又可能,潜在力很大。”1958年,在成都会议上,毛泽东提出,每省每地每县都要设一个农具研究所,集中一批科技人员和农村有经验的铁匠木匠,搜集各种农具,进行比较,通过试验加以改进,试制出新式农具。试制出来后在田里实试,确有成效,然后再大批制造,加以推广。

——摘编自《略论毛泽东的农业现代化思想及实践》

材料三   中国留法农学会理事长任军民曾指出:“法国是农业大国,生产的集约化水平高,农产品丰富,但在发展中也遇到了一些挑战。当前,中国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跨越的关键时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涌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水平持续提高,这给现代农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以及挑战。因此,加强中法农业交流,优势互补,既能让中国农业发展少走弯路,也将为两国人民带来福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法国重农学派经济思想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重农学派和毛泽东农业思想的相似点,并分析毛泽东重农思想形成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时期中国加强中法农业领域交流合作的重要意义。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科举不是一个单纯的考试制度,它将社会结构紧密地联系了起来,形成一个多面互动的整体,一直发挥着无形的统合功能。吕思勉在《中国制度史》中写道: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材料二:(梭伦)说:“我制定的法律,无贵无贱,一视同仁。”……双方(贵族和平民)都要适可而止,以公正为本。然而,在阶级社会中,根本利益的冲突是无法避免的。……梭伦受到了来自两方的攻击,被迫无奈,最后只身逃出希腊。
——冯俊科《西方幸福论从梭伦到费尔巴哈》
材料三:孔子和柏拉图所追求的理想社会可分别称为“仁礼社会”和“理想国”;关于理想社会的秩序及其个体品德,他们的观点惊人相似。(美)肯沃尔夫《大历史视野》中曾写道“中国古代圣贤孔子和著名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观点中有那么多的相似之处,不免叫人惊讶。……两者都不支持民主自治政府,但却都相信绝对的道德真理的存在,并且相信人们居住在和平与和谐中的可能性。……两人都相信只有那些已经具有美德的人才能创建一个井井有条、和睦的政治社会。”
材料四:人们按照自己的物质生产的发展建立相应的社会关系,正是这些人又按照自己的社会关系创造了相应的原理、观念和范畴。
——马克思《哲学的贫困》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晋时期的选官制度,并通过与上述选官制度的比较,说明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
(2)据材料二,分析梭伦无法达到改革目标的根本原因,并指出梭伦的哪些观念对后世民主政治产生了积极影响?
(3)据材料三,揭示两位先哲的观念中关于社会秩序和个体品德方面的共同性;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的“礼”和“仁”在构建“仁礼社会”秩序中的不同作用。
(4)按照材料四的思路,概括两位先哲观念相似的原因,并以具体社会背景加以说明。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56年,伏尔泰发表《风俗论》,将中国列为最古老的民族,并盛赞中国的高度文明与繁盛,得到欧洲启蒙哲人的广泛认同。魁奈则说道: “中国人不区分道德和政治,在他们看来,良好的生活技艺即是良好的统治技术,所以伦理学和政治学合二为一。”雷诺多发现“哲学家在中国比在世界上任何国家都更有权力”,所以中国的政治具有一种“哲学王”色彩……这种“开明专制”可以避免政治的混乱和动荡,使政治制度更加稳定可靠。伏尔泰声称,中国的政府官员只有经过几次严格的考试才能被录用,很难想象有比它更好的政府。经过传教士与启蒙思想家的传播, “以学识孕育政府”成为法国社会的新理念。1791年,法国传统的封建等级制逐渐发展为专家治国的官僚政治。

——摘编自张慧《 “中学西渐”推动近代法国政治变革》

材料二   中世纪以来,特别是自全球史开始以来,东西方力量对比和国际格局的变化说明“西方中心论”其实是缺乏历史支撑的,好像“皇帝的新衣”。如果从更远的世界大历史来看, “西方中心论”更像是一个“新事物”,甚至是偶然现象。以历史事实说话,无异于是对“西方中心论”的釜底抽薪。

——摘编自李兴《世界史“西方中心论”破解与“三大体系”构建初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世纪法国“中学西渐”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驳斥“西方中心论”。
2024-01-31更新 | 180次组卷 | 4卷引用:山西省忻州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启蒙运动作为一次思想文化运动,在18世纪中后期从英、法等国传入德国以后,由于德国特殊的历史条件,出现了新的特点。启蒙运动在德国的政治努力成分相对不足。它既不像英国一样是17世纪中期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也不像法国那样以1789年大革命的思想准备而出现,而是针对当时德国政治上四分五裂的状况,在宣扬理性、宽容、进步等启蒙理念的同时,将民族意识的提升和民族的文化认同作为自己努力的主要目标,希图以此促进德意志民族的统一。由于相关努力纯粹是文化领域的,它体现出来的只能是一种文化气息浓厚的民族主义。

——摘编自邢来顺《启蒙运动与德国的文化民族主义》

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文化革新运动。发起新文化运动的主体是新式知识分子。新文化运动的主题是人的觉醒,倡导民主与科学的新式教育将知识分子们从封建宗法伦理中解放出来,成为现代社会个人。他们秉承着浓厚的民族情感、国家意识和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文化传统,处在近现代世界环境中,主动承担起为时代社会思考出路的使命。从学生运动到政党组织,从思想启蒙到革命斗争,新文化运动中觉醒了的新式知识分子开始走向探索中国现代革命的道路,并在此基础上,成为推进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的重要力量。

——摘编自朱鸿召《论新文化运动中新式知识分子群体的使命担当》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国启蒙运动的背景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启蒙思想与德国启蒙思想的不同之处,并指出导致这种不同的主要原因。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启蒙学者高举理性与科学大旗,猛烈抨击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主义,宣扬自由、平等、博爱、人权和法制,强调发展科学、弘扬个性、追逐功利、享受生活、建立“理性王国”。不难看出,启蒙运动实质上正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文艺复兴运动的延续,是人文主义精神的继续弘扬。

——高九江《启蒙推动下的欧洲文明》

材料二   从世界史的观点看,美国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一个独立的共和国在美洲的建立,在欧洲被广泛地解释为:它意味着启蒙运动的思想是切实可行的,一个民族有可能建立一个国家,有可能制定一种建立在个人权利基础上的切实可行的政体。于是美国成为自由和机会的象征,作为一块新的、没有历史负担和枷锁的大陆而受人羡慕。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启蒙运动是对文艺复兴运动的延续”的表现。结合所学,并简析启蒙运动发生的背景。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的政治体制名称。
2023-07-05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信宜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热身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伏尔泰于1758年定居费尔奈后,以费尔教长的身份领导反封建斗争,启蒙人们做理性人,争取自由。伏尔泰对历史的开拓,主要是以人性和自然权利作为人之为人的价值预设的,并以此论证人的尊严和价值意义。……伏尔泰肯定人的自由和自主,以此启蒙人们摆脱对神权的依附,他把人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启蒙人们既要用理性来证明自己的信仰,又要用理性来批判自己的信仰,从而构建起新的理性信仰:理性与宽容的宗教。这是一种以人的权利为中心的信仰,这是他构建新社会的基本原则的信仰。伏尔泰以人权取代神权,又融合中国儒家仁爱精神,构建起新的人学思想。

——摘编自陈炎《伏尔泰与梁启超启蒙视下的人学思想比较研究》

材料二   1898年以前,梁启超只是康有为的得力助手,他所有的活动都笼罩在康有为巨大的身影之下。变法失败后,梁启超流亡日本,在广泛接触西方各种思想后,与康有为逐渐分道扬镳。变法的失败使他意识到单纯政治改良的局限性,因为在民德缺乏、民智未开的情况下,政治革命只不过是建筑在流沙之上的楼阁,一有风吹草动,就会轰然倒塌。因此,他认为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在政治上、道德上对民众进行教育和启蒙。1902年,梁启超作《新民说》,把培养新民作为当时中国的第一要务,并详细论证了培育新民的途径、内容和方法。这本书在思想界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成为20世纪初启蒙运动的基本教本。

——摘编自陈少明等《近代中古思想史略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伏尔泰“人学”思想的内涵。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梁启超“新民”说与伏尔泰“人学”思想的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梁启超“新民”说提出的背景。
2023-03-06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部分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18世纪,法国在进行声势浩大的启蒙运动,同时苏格兰的启蒙思想家在开展着另一种启蒙。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07年苏格兰和英格兰实现了合并,面对着英格兰地区更高层面的社会发展水平,特别是英格兰工业革命逐步启动,如何融入英格兰这样一个经济发展水平更高的“文明”社会,促使苏格兰启蒙运动思想家们着力思考这一问题。苏格兰启蒙运动思想家不同于法国启蒙思想家一味对理性的高扬,他们认为在此之外,还应该尊重社会既有的习俗和习惯,理性本身在驱动或实现社会变化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因为社会的变革并非完全出于理性的设计,习惯和习俗在塑造行为方面比理性更有决定性。

材料二   从社会转型的意义上说,苏格兰启蒙思想家在思想理论上的最大贡献就是创造出了基于市场交换基础之上的“商业社会”。在亚当·斯密这里,商业社会是指与政治社会或者公民政府相分离,是在交换的基础上所产生出来的一种新的领域……政府不要用“理性”设计的方式来进行干涉。由于劳动分工的缘故,每一个人都参与市场交换,每一个人都依赖市场交换,并且每一个人都用自己多余的生活品去参与市场交换,既促进了整个国家的繁荣,又使每个国民的个人财富得以增长。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李宏图《18世纪苏格兰启蒙运动的“商业社会”理论》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和苏格兰启蒙运动的不同背景。
(2)据材料二概括苏格兰启蒙思想家“商业社会”的主要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格兰启蒙运动的历史作用。
2023-07-01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415世纪,资本主义已经出现在意大利沿海城市,到16世纪又陆续出现在西欧其他国家。新生的资产阶级为了求得自身的发展,必须首先在思想上从中世纪的宗教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为此,他们便不得不借用作为基督教神学的对立物的、富有生活气息的、世俗的古典文化来表达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新兴的资产阶级就是在这个人生观的指引下开拓和发展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1500年前后完成的地理大发现,就是这种人文主义精神的外在表现。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上卷)

材料二   这个理性的王国不过是资产阶级的理想化的王国;永恒的正义在资产阶级的司法中得到实现;平等归结为法律面前的资产阶级的平等;被宣布为最主要的人权之一的是资产阶级的所有权;而理性的国家、卢梭的社会契约在实践中表现为,而且也只能表现为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18世纪的伟大思想家们,也和他们的一切先驱者一样,没有能够超出他们自己的时代使他们受到的限制。

——摘编自【德】恩格斯《反杜林论》


(1)据材料一,概括文艺复兴的背景,并说明其产生的影响。
(2)据材料二,归纳“理性王国”的基本特征并指出其局限性。
(3)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者体现的时代精神。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646年,日本进行大化改新,全面模仿隋唐的政治体制,儒家思想对这次改革影响显著。701年,文武天皇颁布《大宝律令》,将《周易》《尚书》《论语》等作为大学或国学的必修课程。日本天皇年号也深受中国儒家文化的影响。儒家文化渗透到日本政治、道德意识、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

——摘编自谢放《中外文化发展历程》

材料二   17~18世纪欧洲掀起了一股巨大的“中国热”浪潮。中国的瓷器、丝绸和典章文物风靡欧洲。欧洲思想家们将孔子和儒家具有自然倾向的天道观、无神论以及伦理道德吸收过来,成为他们批判封建神权的思想武器。他们非常欣赏中国的教育制度和官吏选拔制度,因为官吏主要来自于通过考试选拔的优秀读书人,这些官吏没有世袭的特权。

——摘编自姜林祥《儒学在国外的传播与影响》

材料三1941年贺麟在《儒家思想的新开展》中提出“新儒家”概念,他认为新儒学就是“吸收转化、利用、陶熔西洋文化以形成新的儒家思想、新的民族文化”“儒家思想的新开展,是在西洋文化大规模输入后,要求自主的文化”。

——摘编自张昭军、孙燕京《中国近代文化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儒家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7~18世纪儒学在欧洲传播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外文化交流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近代科学的发展,人们的思想得到进一步解放,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专制王权和教会的思想束缚,启蒙运动应运而生。“理性”是启蒙运动的精神内核,强调独立思考与自主精神。

材料二 启蒙运动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论准备和舆论宣传,直接推动了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有助于在这些国家建立资产阶级统治。

材料三 发生在欧美地区的思想解放运动和革命浪潮,也影响了世界其他地区。晚清时期,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代表的一批维新志士认识到,唯有实行变法才能救亡图存。维新思想很快发展成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以上材料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启蒙运动产生的背景并写出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
(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运动的影响。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思想解放和社会变革的关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