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法制与法律法制是政治文明最坚实的基础,法律是治理国家的最高权威手段。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罗马法》规定:“死者的财产需按其遗嘱进行处理。……一家之主有权将他的财产遗留给任何他所喜爱的人。”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颁布的《人权宣言》规定:“私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除非由于合法认定的合公共需要的明显要求,并且在事先公平补偿的条件下,任何人的财产不能被剥夺。”


(1)恩格斯曾说:“罗马法……包含着资本主义时期的大多数法权关系”。请依据材料一论证恩格斯的观点。

材料二:第8条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第537条除法律规定的限制外,私人得自由处分属于其所有的财产。第1134条依法成立的契约,在缔结契约当事人间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前项契约,仅得依当事人相互的同意或法律规定的原因取消之。

——《拿破仑法典》


(2)材料二体现了《拿破仑法典》的哪些基本原则?该法典有何影响?

材料三: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所以,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1978年12月13日)


(3)材料三主要阐述了什么思想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观点提出的背景。

材料四:2013年3月1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回答凤凰卫视记者提问时讲述了个人心得:“行大道、民为本、利天下”。行大道:即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行大道”还代表着各级政府和官员要依法治国,依法理政,依法办事,自己更要首先做到遵纪守法。……“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中国网


(4)综上并结合所学,谈谈法制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2019-09-02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年上海市崇明县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2 . 1640年英国革命和1789年法国大革命发生的背景有所不同,但诱发因素相似,即
A.民族问题B.宗教问题C.征税问题D.文化问题
2021-05-03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黄浦区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3 . 1640年英国革命和1789年法国革命发生的背景有所不同,但诱因相似,即
A.征税问题B.宗教问题C.民族问题D.战争问题
2016-12-12更新 | 1348次组卷 | 6卷引用: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上海卷)
4 . 如图,1789年的法国革命是人类历史上划时代的事件,历史学家称之为“大革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革命爆发前,西哀耶斯发表了被誉为“圣经”般的小册子《什么是第三等级?》。在书中,他呐喊道:“第三等级是什么?是一切。”
(1)结合法国大革命背景,分析西哀耶斯为什么要发出这样的呐喊?
材料二: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了巴士底狱。当路易十六的臣下向他报告这一事件时,国王吃惊地问道:“这不是造反吗?”臣下回答道:“不,陛下,这是一场革命。”
(2)为什么说这是“革命”?
材料三:路易十六在狱中阅读了启蒙思想家的著作,感叹道:“原来是伏尔泰和卢梭毁了法国!”
(3)为什么说伏尔泰和卢梭毁了法国?
2016-11-21更新 | 394次组卷 | 2卷引用:2007年上海地区历史复习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时代与思想。

古往今来,在不同的时代诞生了不同的思想,时代与思想的关系引人深思。

(1)根据提示完成下列表格,填写历史名词。
时代思想
公元前6世纪的印度,人们对和婆罗门教的不满,产生了佛教思想。
面对春秋时期的礼崩乐坏、社会动荡,就伦理和政治重建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主张,产生了②思想。
17—18世纪,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专制王权和教会的思想束缚,应运而生。
20世纪初,知识分子对失败原因的痛苦反思,认识到共和制度之所以不能真正得到巩固,是因为大多数国民的头脑仍被专制和愚昧牢牢束缚,于是发起了新文化运动。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了解答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
(2)将下列“思想”与其影响的“历史事件”相对应(填写字母)。

(3)以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为例,根据上述内容,运用所学知识谈谈思想与时代的关系。
2023-12-31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文明互动,形成了不同特色,交相辉映的世界文明图景。

材料一(拿破仑之以法国革命精神宣传于欧洲各国的真正目的,是很难说的,但我们若知道他对于这个精神所索的代价,便觉得有点不能恭维他了。原来他表面虽打着宣传自由平等的旗帜,而其中怀着搜钱刮财及招募军队的目的,俾他的黩武事业,可以靠着各国人民的血汗而成功,这个代价是何等重大呵!)(请问:这前面这句话有吗?)因此法国革命的精神虽曾跟着拿破仑的马蹄走遍了欧洲的大半,但这只可以说是他的穷兵黩武的旁产品,不是他至诚的目的。

——陈衡哲《西洋史》

材料二当时的都城是长安,位于西部今陕西省,其名称意为“长久的和平”;波斯人、阿拉伯人和中亚人都来到这座位于丝绸之路终点的城市,使其成为全世界文化最多样的国际大都会。城内有景教教堂、索罗亚斯德教寺庙、穆斯林清真寺。从留存至今的物件来看,可能是当时最富丽堂皇、蓍华绝代的名都。很多古物,例如伊朗银器的仿制品,所反映的审美倾向属于中国人而非其所有者。

——(英)J.M.罗伯茨,O.A.维斯塔德著,企鹅全球史

通过丝绸之路,有许多产品来到了长安,但是它们体现的其实都是中国的审美而不是他们自身。

——罗伯茨《企鹅全球史》

材料三西方的光束投入到了印第安人的棱镜里散成了其基础色,又与印第安人自己的光束结合,经过时间的推移,其文化不属于西方也不属于印第安人,而是印第安美洲文化。

西方文明的光来到美洲,经过美洲棱镜的反射,形成了新的文化光谱

印第安美洲文明   不属于印第安人,也不属于西方/西方殖民者入侵美洲形成一个既不是西方文化也不是美洲文化的新文化

材料四新加坡是移民社会,其多元民族,多元语言和多元宗教信仰共存,陈旧与现代、西方与东方相互碰撞,国际化

1.对于法国革命精神是“穷兵黩武的旁产品,不是他至诚的目的”,理解正确的是?(双选)(     
A.精神传播是手段,穷兵黩武是目的
B.穷兵黩武是手段,精神传播是目的
C.精神传播是主观意图,穷兵黩武是客观结果
D.穷兵黩武是主观意图,精神传播是客观结果
2.你如何理解很多古物的仿制品“反映的审美倾向属于中国人而非其所有者”?说明其原因。
3.谈谈形成材料三和材料四中两种不同文化特征的原因?
4.根据以上材料及所学,如何看待文明互动与文化塑型?
2023-08-02更新 | 79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2024届高三7月模拟预测历史试题(等级考)
2024·上海浦东新·二模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音乐与时代

不赵不仅热爱音乐,还喜欢探究音乐背后的历史、他在了解18、19世纪的欧洲音乐史后,发现了如下现象,请你和小赵一起完成一次有关音乐与时代的探索之旅,

现象一:法国大革命时期,主人公历经磨难终于得救的“拯救歌剧”风行一时:拿破仑时代,豪华壮观的史诗性歌剧蔚然成风:1815年后,带有神秘与浪漫色彩的中世纪歌剧大量涌现。

(1)大革命前后,影响法国歌剧风格变化的主要史事有(       )(多选)
A.拿破仑在军事上的辉煌胜利B.欧洲反法势力的联合进攻
C.欧洲社会主义思潮兴起D.法国确立文官制度
E.拿破仑帝国覆灭

现象二: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早在1789年法国火革命爆发时,此创作了大合唱《谁是自由人》。他于1804年创作《第三交响曲》时,将原本的《拿破仑·波尔巴大文响曲》标题改为《英雄文响曲》:1812年,贝多芬又创作了《战争文响曲》,歌颂您灵顿的胜利;在1814年为了庆祝维也纳会议召开,创作《光荣的时刻》,亲自参与指挥。

为了理解贝多芬音乐创作的谜团,小赵又制作了“拿破仑生平大事记”:

1799年11月             发动雾月政变,担任第一执政

1804年3月             颁布《法国民法典》

1804年12月             拿破仑加冕

1805年12月             奥斯特里茨战役,大致依奥联军

1812年12月             进军俄国遭到滑败

1813年10月             被惠灵顿率领的联军击败

1815年6月             兵败滑铁卢

(2)根据上述材料推测,触发贝多芬在1804年将《第三交响曲》改名的原因是什么?
(3)根据上述资料,你认为贝多芬的政治立场是否发生过变化?简要说明理由。

现象三:自19世纪中叶起,在欧洲出现了一批致力于振兴本国民族音乐的艺术家,小赵根据有关史科制作了如下表格:

国别音乐家主要作品
波兰肖邦流亡巴黎时听闻反抗俄国统治的华沙起义失败,创作《革命练习曲》
匈牙利李斯特在巴黎深造后,创作《匈牙利英雄进行曲》《匈牙利民族曲法》
捷克新美塔那受李斯特影响,创作《我的祖国》
挪威诺尔德拉克创作《是的,我们爱我们的国家》,后来成为形成国家

(4)依据表格,你认为上述艺术家的作品揭示了哪些时代主题?
(5)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音乐与时代关系的理解。
2024-04-07更新 | 61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上海高考浦东新区二模历史卷
8 . 《试论法国政治民主化的道路及启示》一文认为:“(近代)法国人民曾先后信仰过人权理论、立宪制度、共和主义、恐怖统治、宽容政策,并为此流血战斗,付出极大代价。但是革命发展得太快,以至于人们一早起来就会发现世界变了样,革命消化不了它所吞噬的旧世界。”这一观点
A.揭示了法国民主政治曲折发展的原因B.说明法国没有实行民主政治的基础
C.强调了坚定的信仰对革命的重要性D.指出了法国大革命的残酷性和长期性
9 . 《试论法国政治民主化的道路及启示》中分析道:“(近代)法国人民曾先后信仰过人权理论、立宪制度、共和主义、恐饰统治、宽容政策,并为此流血战斗,付出极大代价。但是革命发展得太快,以至人们一早起来就会发现世界变了样,革命消化不了他所吞噬的旧世界。”这一分析试图
A.说明法国没有实行民主政治的基础B.揭示法国民主政治曲折发展的原因
C.强调坚定的信仰对革命的重要性D.肯定法国大革命对社会的成功改造
2020-12-06更新 | 433次组卷 | 49卷引用:2013年上海市宝山区吴淞中学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国歌证史

国歌产生于特殊的历史时期,承载着特别的历史使命,传递着特定的价值观念。


依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判断四首国歌的形成分别与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相关?
(2)比较法国国歌和德意志国歌的异同。
(3)日本国歌与中国国歌分别传递了怎样的价值观?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021-01-06更新 | 17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杨浦区2021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