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的扩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统计,1826~1854年俄国各地爆发的农民起义达70多次,平均每年达24次以上。1853~1856年俄国与英国、法国等国在争夺黑海和巴尔干控制权的战争中遭到惨败。这使亚历山大二世不得不承认,“从上面解放比等待从下面推翻要好些”。……《关于脱离农奴依附关系的农民的总法令》等宣布农民有离开土地、拥有财产等自由权利,农民为了获得自由和份地,必须和地主订立契约,并缴付巨额赎金。1861年以后,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是这样的迅速,只用数十年的功夫就完成了欧洲某些旧国家整整几个世纪才能完成的转变。

——摘编自潘黎明《俄国1861年改革的历史作用》

材料二   1871年底,明治政府派出使节团奔赴西方考察,历时两年。在此基础上,大久保利通于1874年5月提出了《殖产兴业建议书》,提出日本要想改变落后面貌,必须效仿英国,鼓励民众发展工商业。要打开局面,“非赖政府官员奖励诱导之力不可”,政府“要参照日本的风土人情,制定发展方略”。他认为农工商“各业需要配套发展”……工商业方面,应该先从“屑丝、纺绩等轻工业制造”入手,……政府应“予之以贷款,予之以扶植”。他认为鼓励、扶植民众经营实业,才是经济现代化成败的关键。方针确立之后,日本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工业建设活动。从19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一直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日本迎来了战前工业化的高峰,始终保持了高经济增长率。

——摘编自姚传德《从官办到民营——日本明治政府殖产兴业方针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久保利通殖产兴业方针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俄两国工业发展的共同原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2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早在战争开始之前,朕难以忘怀的先皇便曾向我国所有忠实臣民以及世界各强国庄严地发表过声明,消除对我们东方教友的迫害和保卫他们的权利是他唯一的目的和愿望。……俄罗斯人!你们的劳动及牺牲不是白费的。伟大的事业已经实现了,虽然这是通过另外一种不能预见的道路来实现的,现在朕可以问心无愧地结束流血牺牲,将宝贵的和平归还朕可爱的祖国。
——《结束克里米亚战争的宣言(1856年3月19日)》
材料二 然而到了19世纪60年代,它的弱点暴露无遗,内部很不稳定,对外则比想象中虚弱许多。其关键弱点既是政治的,又是经济的。亚历山大二世所推行的改革与其说是振衰起敝的灵丹妙药,不如说是暴露疾病的症状。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请回答:
(1)就战争目的、结果和影响批驳材料一中亚历山大二世的观点。
(2)为克服材料二中的“关键弱点”,俄国统治者采取了哪一重大举措?它产生了哪些积极作用?并指出这一举措的局限性。
2019-01-30更新 | 662次组卷 | 20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曾说过:“我不愿农民过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暴动。我认为,我们把农民同土地割裂会点燃俄国。假使要我签字连同土地一起解放农奴,我宁肯把手指砍掉。”

—《苏联史》

材料二农民这样获得一定数量的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完全自由的农民。

—《俄国1861年改革法令》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目的。

(2)依据材料二,概括农民在改革中所取得的权利。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是否符合实际?

(4)综合上述材料,你以为应如何正确评价俄国的农奴制改革?

2018-07-05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三明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第二次考试历史试卷
4 .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50年,俄国的铁产量为22.8万吨,同期的英国为228.5万吨,法国是40.6万吨,德国是20万吨。1860年时,俄国的铁产量达到29.8万吨,同期的英国则为388.8万吨,法国是89.8万吨,德国是50万吨。                                     

——《世界近现代史》


材料二   19世纪60~70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
时间企业数工人数(人)产值(千卢布)
1860年99116007954
1879年1874200051937

(1)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历史现象?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根源是什么?
(2)材料二给我们提供了哪些历史信息?说明了什么问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后半期,欧洲工业革命取得成功,随着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劳资之间的对立与冲突不断,德国的工人运动日趋高涨。俾斯麦政府迫于压力,采取了“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德国的社会保险立法就在这种环境下诞生。1883年,帝国议会通过了第一部社会保障立法《疾病保险法》,矿工、农工、仆役、船员、教师、手工业者,都必须进行强制保险。保险费的三分之二由个人承担,三分之一由雇主支付,,一个工人缴纳的保险费很少,仅占每天工资的1.5%。保险包括免费医疗、医疗护理、死亡丧葬、病中休养等。1884年7月颁布《事故保险法》,建立起了强制性的工伤社会保险制度;1889年颁布《伤残及养老保险法》,为退休者和伤残人士提供伤残及养老保险。此后,德国又颁布《孤儿寡妇保险法》《矿工保险法》等法律文件。

一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律网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各国社会保障制度进入了以高福利为特征的全面发展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世界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和人口老龄化问题出现,各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弊端也随之显现出来,高额的社会福利开支使政府财政不堪重负,社会保险缺口日益扩大,企业也因高福利、高税收和高工资的生产成本负担而被削弱了竞争力。在福利国家中,贫困并没有完全消除,而依赖社会福利的“懒人”和来自贫困国家的移民却越来越多,以至于令德国总理施罗德大声疾呼:德国不能再养懒汉了!……自1977年开始,历届德国政府都被迫通过开源节流等手段努力降低医疗费用,稳定法定医保的缴费率。

——财经纵横《铁血宰相创建社保制度》

(1)根据材料一,分析德国社会保险制度的特点和主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主要趋势和原因。

6 .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西人近世文明入我国,以嘉永元年(1848年)始,虽民心早有所向,然肉食者鄙,循守旧制,奈何?……幸我朝有识之士,秉“国为重”、“肉食者为轻”之大义,更赖帝室尊严,断然废旧制,立新政,朝野一心,革除旧弊,举凡一切均效法西方列强,以图傲视亚洲诸国。

——福泽谕吉《脱亚论》(1885年)

材料二1898年……年轻而思想开放的光绪帝被他们的思想打动,启动了一个全面改革的计划,要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保障国民自由,根除腐败,重塑教育体制,促进外国在中国的影响,使军事力量现代化,并刺激经济发展。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以发动战争开始,而以彻底失败为止。它想以争夺世界与万国对峙,结果却被万国所不齿。明治维新作为日本现代化的早期努力,其一切失误均在战争中暴露无遗。我们现在回过头去看,可以知道那是一次不彻底的现代化努力。

——钱乘旦《论明治维新的失误》

材料四戊戌政变之后,百日维新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但作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洗干净的。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与所学知识,从政治和经济方面举例说明“我朝有识之士”是如何“废旧制,立新政”的。

(2)材料二作者认为光绪帝启动了“一个全面改革的计划”,你是否同意并说明理由。

(3)材料三和材料四作者均认为明治维新和百日维新各有成败。请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7 .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关于教育宗旨问题,一开始就在天皇近臣元田永孚为代表的守旧派与伊藤博文为首的维新派之间发生尖锐的斗争。前者反对以西洋为榜样改革教育,认为这样会破坏东方固有道德,……要求在学校里培养学生的“仁义忠孝”的品德。1890年颁布“教育敕语”,把儒家的伦理标准忠孝仁义作为学生准则。此后,在各级学校中强制推行“忠君”思想教育,并且向学生灌输民族沙文主义。

                                                                      ——刘祚昌等《世界通史·近代卷》(上)


材料二、随着美国社会工业化、城市化的进展,以及伴随着强调社会改革的进步运动的兴起,1918年,美国“中等教育改组委员会”提出了《中等教育的基本原则》的报告,指出美国教育的指导原则应是民主观念的原则。应使每一个成员通过为他人和为社会的活动来发展他的个性、中等教育必须以全体青年的完善和有价值的生活为宗旨,引导青年向着高尚的目标改造自己和社会。

                                                                                             ——《美国教育的发展》


(1)据材料一概括日本教育改革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美国的教育改革有何不同?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教育改革的认识。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贫民本身以及他们的妻子儿女事实上都成为富人的奴隶,他们被称为保护民和六一汉,如果他们交不起地租,那么他们自身和他们的子女便要被捕,所有借款都用债务人的人身为担保,这样的习惯一直流行到梭伦的时候才改变。……当梭伦成为政事的领导者的时候。一举而永远地解放了人民。
——亚里士多德关于梭伦改革的论述
材料二 废除农奴制度,农民有人身自由和一般公民权,地主不能买卖和交换农民,农民有拥有财产、担任公职、进行诉讼和从事工商业的权利。在全部土地归地主所有的前提下。农民可以使用一定数量的份地,但必须向地主交纳赎金(这种赎金大大超过了土地的实际价格)。农民在签订赎买契约之前还要为地主服劳役或缴纳代役租。……为管理改革后的农民,设置了地方贵族控制的村社和乡组织,并建立了监督农民的连环保制度。
——摘自《关于脱离农奴依附关系的农民的一般法令》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梭伦“永远地解放了人民”的举措。据材料二概括法令实施后所带来的变化。
(2)据材料一、二,指出两次改革的不同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分析两次改革产生的积极影响。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无徵不信,不信民不从,故一切制度托之三代先王以行之。若谓圣人行事不可依托,则是以硁硁之小人,律神话之孔子矣。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
——康有为《孔子改制考》
材料二 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指出:“我国四千余年之大梦苏醒,实始于……之后也。”
材料三 《现代人》杂志上的一篇文章指出“俄罗斯好像从睡梦中醒来……人人都感觉有一根神经破裂了,回到旧时代的道路已经封锁。……人人都觉醒了,人人都开始思索,人人都充满着批判精神。”
——《俄国史》
材料四 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的道路上的一步。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
——列宁《关于纪念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康有为宣传维新变法的方式及采取该方式的原因。
(2)导致材料中二、三中两国梦醒的事件分别是什么?
(3)据材料四,指出1861年以后俄国历史发展的政治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论证列宁所说的“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列宁观察这一问题的着眼点是什么?
2016-11-21更新 | 55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2013学年福建省三明一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