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的扩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从法律文献中看历史演进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近代化浪潮势不可挡,席卷全球。18-19世纪,世界舞台相继出现以下重大历史事件:

①美国独立战争   ②法国大革命   ③俄国农奴制改革   ④明治维新   ⑤德国统一


(1)将上述历史事件按提示归类(用序号表示)
①从事件发生的时期看,处于“资本主义制度初创与确立”阶段的有        ;属于“资本主义制度全球性扩张”时期的有        
②从事件发生的地域空间看,发生于欧洲的有        ;发生于美洲的有        ;发生于亚洲的有        

“法律是政治文明最坚实的基础,是让法律成为治理国家最高权威的手段”。

材料一   1689年,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逐渐形成了君主立宪制。

材料二   1787年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对后来许多国家的政治变革产生影响。

材料三   拿破仑主持制定民法典,名为《拿破仑法典》,体现自由平等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原则。

材料四   (某法律文献)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2)上述材料中几部法律分别由哪些国家制定的?
(3)从法律的地位看,与其他法律显著不同的是哪一部?请说明理由。
(4)结合所学,从背景和目的的视角归纳上述几部法律的相似性。
(5)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谈谈法律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作用。(要求:①观点清晰;②视角明确;③史论结合;④150字左右)
2022-02-15更新 | 18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奉贤区致远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合格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德意志帝国(1871-1918年)里,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军官均由皇帝任命……将军的地位高于政治家,议员都被讥笑为“绵羊脑袋”。

——摘自高中新课程教科书《历史》必修Ⅰ(岳麓版)

材料二   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之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因为只有驯服了他们,把他们关在笼子里,才不会害人。我现在就是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

——美国总统布什在国庆日演说(2004年7月4日)


(1)对照英国和美国,归纳材料一所反映的德意志帝国政治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联邦德国最终是如何改变这种政治特点的?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笼子”指什么?美国是怎样实现把总统“关在笼子里的梦想”的?
(3)根据上述回答和所学知识,近现代西方国家政治发展总的趋向是什么?
2020-02-10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2009届上海市黄浦区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3 . 国家机器的变革

(1)上述材料分别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2)结合材料,归纳这些国家机器变革的核心理念。
(3)你如何看待19世纪60年代“国家机器变革”这一现象?
2019-10-17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年上海市松江区高考历史二模试题
4 . 伊藤博文与李鸿章的对话

1885年2月,日本政府伊藤博文来华,与李鸿章就朝鲜问题进行谈判,谈判结束之后,双方都向本国方面发表了对对方的评估。李鸿章告诉总理衙门:伊藤博文“久历欧美各洲,极力模仿,实有治国之才。……大约十年内外,日本富强必有可观,此中土之远患而非目前之近忧,尚祈当轴诸公及早留意是幸。”伊藤博文则认为:有人担心“三年后中国必强,此事直可不必虑,中国以时文取文,以弓矢取武,所取非所用;稍为更变,则言官肆口参之。虽此时外面水陆军俱似整顿,以我来看,皆是空言。缘现当法事甫定之后,似乎发奋有为,殊不知一二年后,则又因循苟安,诚如西洋人所形容中国所说又‘睡觉’矣。”

1895年3月,两人又有一番对话。伊藤博文说:“十年前我在天津时,已与中堂论及,何至今一无变更?本大臣深抱歉。”李鸿章回答说:“维时闻贵大臣论及此,不胜佩服,且感佩贵大臣力为变革俗尚……我国之事,囿于习俗,未能如愿以偿。……今转瞬十年,依然如故,本大臣更为抱歉,自惭心有余力不足而已。贵国兵将,悉照西法,训练甚精;各项政治,日新月异。此次本大臣进京,与士大夫相论,亦有深知我国必宜改变方能自立者。”

——《李鸿章传》


问题
(1)对照二人的对话时间,当时中日两国分别处于怎样的历史变革时期?
(2)比较上述两段对话,概括二人对于对方国家发展的认识。
(3)你如何理解两人的对话?
2020-04-14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松江区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日本的现代化进程

材料一   兴办生产事业亦属急务,但人民还没有这种意愿,所以暂时创办官立事业,以示实例,以诱导人民。

——守屋典郎《日本经济史》

材料二   日本明治政府曾以公历取代农历,元旦代替春节,改革服饰、发式和饮食习惯等。一开始,“欧化”铺天盖地。但是,这样的“欧化”很快被“日本化”回潮所压倒,尤其是思想界。成功地创办了大型的现代纺织企业和日本第一国立银行,被称为日本“资本主义之父”的涩泽荣一,则从《论语》里寻找儒家伦理与资本主义的结合点,提出了著名的“论语加算盘”即“道德经济合一”论,这种社会大转型过程中的文明与文化“离异”与“回归”现象,在东亚具有普遍性。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明治维新时期日本政府“殖产兴业”的方式及其原因。
(2)概括材料二中“离异”与“回归”的含义,并结合明治维新的措施加以说明。
(3)你如何看待日本明治维新中的上述现象?
2019-11-06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虹口区鲁迅中学2019年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社会发展的动力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是推动文明前进的重要因素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所给予人民的适可而止,他们的荣誉不减损,也不加多;即使那些有势有财之人,也一样,我不使他们遭受不当的损失;我手拿一只大盾,保护两方,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据优势。

——梭伦

材料二   秦孝公任商鞅。鞅以三晋之地狭人贫,秦地广人寡,故草不尽耕,地利不尽出。于是诱三晋之人,利其田宅(使其)务本于内,而使秦人应敌于外。故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

——《通典·食货》

材料三   知大名府韩琦言:“臣准散青苗诏书,务在惠小农,不使兼并乘急以要倍息,而公家无所利其入。今所立条约,乃自乡户一等而下皆立借钱贯陌,三等以上更许增借。”

——摘编自《宋史·食货志》

材料四   维新派的目标正是我们的目标,他们的计划好倒是好,就是有些不切实际和操之过急。然而,据今大约三十年以前,绝大多数局外人不也是这样评论日本的明治维新,而明治维新不是扫除了日本的旧秩序吗?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

——《泰晤士报》主编姬乐尔致该报驻北京记者莫理循的信(1898年11月25日)


(1)概括材料一中梭伦改革的指导思想。其改革的结果是什么?
(2)材料二中商鞅“诱三晋之人”的根本目的是什么?结果如何?
(3)材料三中所立条约的目的。
(4)如何理解材料“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为了“打破鸡蛋”,明治政府又采取了哪些措施?
(5)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2020-03-24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届上海市徐汇区高三4月学习能力诊断历史试题
7 . 日本西化

佩里在1853年进行的那次“访问”是不受欢迎的,但过后他在日本反而有了许多潜在的盟友。长州和萨摩两藩的领主终于领悟到,与西方打交道的唯一途径,是采用西方本身的军事和技术装备。他们要为日本人拯救日本,就要学习西方列强的秘密……明治时代是日本西化的伟大年代。从此日本变成了一个现代化的民族国家

——科尔顿《近代世界史》


(1)材料中佩里的那次“访问”为何不受欢迎?
(2)试概括材料的核心观点,并谈谈你对该观点的认识。
2019-11-06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静安区2016年高三4月教学质量检测(二模)历史试题
8 . 1860年代的改革与革命

材料一:

材料一: 1649年1月30日早晨,英国的布拉德肖祛官曾在法庭上向查理一世宜示:“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契约协定,一且这条纽带被切断,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

材料二: 1789年7月14日晚上。巴黎人民攻占了巴士底狱。当路易十六的臣下向他报告这一求件时,国王吃惊地问道:“这是造反吗? "臣下回答道: “不,陛下,这是一场革命。"

材料三: 1906年秋冬间,动中山在《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一文中说“我等今日与前代殊,于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之外,国体民生尚当与民变革。虽纬经万端,要其一贯之精神则为自由、平等、博爱。故前代为英雄革命,今日为国民革命。所谓国民革命者,一国之人皆有自由、平等、博爱之精神,即皆负革命之责任......”

材料四:1917年11月7目傍晚,安东诺夫(苏联军事家)拿着手枪站在(临时政府)部长面前说:“我以彼得格勒苏维埃军事委员会的名义宣布临时政府被推翻了。”



材料二:面对1860年代,每个人都在思考,其中后世一位政治家这样写道:

如果你们走在时代观念之前,这些观念就会紧随并支持你们。

如果你们走在时代观念之后,它们便会拉着你们向前。

如果你们逆着时代观念而行,它们就将推翻你们。


(1)上述四则材料分别涉及的改革或革命的名称是什么?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1860年代改革与革命出现的共同背景。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时代观念”指什么?
(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1860年代现象”。材料二: 1789年7月14日晚上。巴黎人民攻占了巴士底狱。当路品十大的臣下向他报告这一求件时,国王吃馆地问道:“这是造反吗? "臣下R答道: “不,陆下,这是一场不命。"
2019-10-15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年上海市徐汇区高考历史二模试题
9 . “顺风”与“逆天”

近世以来,交通便捷,西洋文明之风乃借此东渐,其势遒劲,所向披靡,……阻之无益,何若因势疏导,同沐文明之和风,……舍此别无他途也。

当西洋文明如疹疫流行之际,彼二国逆天而行,杜言防川以自闭,实属不智。虽云唇亡齿寒,然彼于我无丝毫之助。非特如此,盖因地理相连,西人或将我与彼二国等量齐观,是故鄙彼即非我也。……唯今之计,我当决断,与其坐待彼等昌明,共兴亚洲,莫若早脱其列,携手西洋诸国,待彼二国,则如西人即可,子不闻近墨者黑乎?是故,我国势必拒此东方之恶邻于心念也。

——福泽谕吉《脱亚论》,1885年


问题:
(1)材料中“彼二国逆天而行”中的“二国”具体指哪两个国家?作者为何称其为“逆天而行”?
(2)概括材料中福泽谕吉的主要观点。(不得照抄材料原文)
(3)你如何看待福泽谕吉的观点?
2019-09-17更新 | 38次组卷 | 2卷引用:2015年上海市行知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史家眼中的日本工业化
现代化是以工业化为推动力引发人类社会巨大变革的历史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日本的工业化是由战争激发起来的,但也应该对战争的爆发负责任。压低了的工资意味着相应不景气的国内市场,这就迫使日本的政策制定者去寻找国外市场。国内几乎缺乏所有的工业原料也是导致日本向大陆扩张。此外,效忠与天皇的家族观念也有助于对外扩张,因为它把效忠天皇等同于爱国主义和全国团结一致把日本建设成为世界强国。例如,实业家们相互激励要在“对外贸易的竞争,亦即和平时期的战争中”更加努力。最后,还有西方强国于19世纪末叶在全球范围内纷纷掠夺领土的史无前例的榜样。日本一些务实派的领袖们得出了明确的结论:每一个民族都必须为自身利益进行掠夺,丝毫也不留给那些软弱胆小的人。

——(美)斯塔夫里亚诺斯《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


(1)日本工业化始于哪个历史时期?列举日本工业化起步后挑起或参与的战争三例。
(2)概括材料中关于日本发动对外战争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历史学家眼中日本工业化的看法。
2019-04-05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宝山区2019年高三下学期期中(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