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3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由广州起航经澳门为中转港的国际贸易航线主要有七条,下表为其中三条

航线出口商品进口商品
广州—澳门—(印度)果阿—(葡萄牙)里斯本航线生丝、绸缎、瓷器、砂糖、中药、手工制被单等,其中以生丝为最大宗。胡椒、苏木、象牙、檀香和银子,其中以银子为最大宗,仅1585~1591年,运入广州的白银约20万两。
广州—澳门—(日本)长崎航线生丝、绸缎、砂糖、铅、棉线、中药等,其中以生丝为最大宗。主要是银子。自15851640年,从长崎经澳门输入广州购买中国商品的银子达到1489.9万两。
广州—澳门—(菲律宾)马尼拉—拉丁美洲航线生丝、丝织品、瓷器、铁锅、糖、棉布、中药等数十种,其中以生丝、丝织品为大宗。白银、苏木、蜂蜡、墨西哥洋红等,其中以白银最多。据统计,从15861640年,运经澳门入广州的白银达到2025万比索。

——据《中外历史纲要(下)》.黄启臣《中国在贸易全球化中的主导地位》

材料二   美国杰克·戈德斯通著《为什么是欧洲?——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15001850)》一书认为“直到1500年时,欧洲仍然在众多方面都落后于亚洲尤其是中国;而以西欧为代表的欧洲崛起并全面超越亚洲尤其是中国则是在1800年以后才真正得以实现”。以下为该书目录

引言地球:一个全球化的视角/1
第一章1500年前后的世界:财富集中在东方/5
第二章世界历史的变革模式/20
第三章主要宗教与社会变迁/42
第四章贸易与征服/63
第五章家庭生活与生活水平/86
第六章政府、法律、税收乌革命/106
第七章改革变革的步伐:真的发生过一场工业革命吗?/141
第八章亚洲与欧洲的科学发展轨迹/160
结论西方的崛起:只是暂时性的吗?/189
索引/206
译后记/213

——据【美】杰克·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6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以“为什么是欧洲”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2024-01-13更新 | 12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月考 (四)历史试题
2 . 棒球有美国国球之誉。1888年到1889年,芝加哥队与美国联队在为期半年的环球之旅中共举行了53场比赛,足迹遍及欧、亚、非。环球巡演(     
A.有助于扩大美国国际影响力B.创新了国家民间交往方式
C.是“门罗宣言”的生动体现D.意在提升美国的国际地位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概况

英国工业化时间长,城市化时间短,城市化超前;机器制造业和工业品出口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有重工轻农、重城轻乡倾向,国内市场相对狭小
法国高利贷和资金外流;中小企业多,工业技术更新改造不足;重工业发展缓慢;注重机器设备引进;农业资本主义发展不足,城市化滞后
美国注重交通、发明创造、科学管理和规模经济以及重视引进技术和人才,发展新兴工业,产业结构比较协调,重视农业发展;社会两极分化严重;城市化滞后
德国后期部分企业和产业实行“国有化政策”;工业化战略服从军国主义化战略;大力发展新兴工业和军事工业;重视科技创新及其产业化;发展速度快,城市化超前

——摘编自张一民《论中国的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化》

材料二   经过放权让利、扩大企业自主权的改革,中国国有企业逐渐成为独立自主、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极大地调动了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随着乡镇企业的迅速崛起,为工业经济的迅猛发展蓄积了超常的扩张能量。通过大量引进外资和国外先进技术,加快了我国工业产品的更新换代和技术装备水平的提高。2002年,中共十六大提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中共十九大提出“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中共二十大提出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工业经济在调整优化中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的共同之处并简析其对世界的主要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18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相比,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与突出的价值。
2024-01-10更新 | 145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省株洲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工业革命开启了世界工业化浪潮,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工业革命便生产力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使生产组织与管理方式发生重大变革,建立了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度;以工厂为中心形成了很多城市;工人的住宅区是大城市和工业区的贫民窟,天空浓烟密布,地下污水横流。

——以上材料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工业革命的主要科技成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工业革命的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西方工业革命对当今中国工业发展的启示。
5 . 《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用一门“重炮”“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文明,即变成资产者。”这门重炮(     
A.轰开各国大门方便资本输出B.代指一切资本主义军事工业
C.闪耀着启蒙运动的思想光辉D.得益于生产交通的迅速改进
2024-01-02更新 | 116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湘阴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有学者研究发现,圈地运动中“暴力圈地所占比例很小”,16世纪中叶后协议圈地越来越多,18世纪发展为“议会圈地”,而圈地运动不是践踏土地权利,而是明晰和确定土地权利。该学者认为圈地运动(       
A.农民自愿维护庄园制B.是一场“羊吃人”运动
C.破坏私有财产神圣性D.符合社会经济发展方向
7 . 1879年,德国颁布《国家律师法》,取消了律师录用及从业限制,规定只要通过两次国家级考试的人都可从事律师业务。该法的颁布(     
A.标志着文官制度确立B.有助于德意志的统一
C.维护了垄断资产阶级利益D.顺应了社会经济发展
2023-12-31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848年《共产党宣言》中提出“最近目的”是“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1890年,恩格斯把“最近目的”调整为为工人争取八小时工作日。这主要反映了(     
A.马克思主义存在一定局限性B.经济政治形势发生巨大变化
C.马克思主义者坚持自我革命D.巴黎公社实践留下深刻教训
9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的现代化初步完成于16—18世纪,在政治经济上的主要标志是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摩尔主张各国政治现代化道路主要有莱法美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德意日的法西斯主义和俄中的社会主义三种模式。英国在早期现代化中捷足先登,成为西方最早的原生性(内源性)现代化国家。

——摘编自徐浩《自下而上:英国原生性现代化的起源》

材料二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知识精英开始认真关注国际世界。1864—1894年间,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掀起了了历时30年的洋务运动——同光中兴。不幸的是,伴随着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洋务运动的工业现代化全面失败。随后各种主义和思潮都在中国进行过尝试,都没能解决中国的现代化问题。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先进分子看到了一种代表人类社会前进方向的全新制度选择,走上了一条全新的现代化道路。

——摘编自蓝志勇《中西方现代化历程的比较与思考》

有学者认为,中国和西方国家从传统走向现代都经历了艰苦历程,他们现代化的过程和结果各具特点,但都走出了自己的道路。概括中英两国走上现代化的路径特点,并以中英为例评述该学者的观点。(要求:赞成该观点或另提出一个主要原因均可,并阐述理由)
10 . 近年来,历史学家注重从长时段出发、运用多种类别史料深入研究鸦片战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东印度公司)是一个具有法人和政治地位的团体,在任何时候都是以伦敦公司和印度总督的名义在印度群岛进行贸易。他们及其后继者在法律上都有权拥有、购买、接收和保留土地、租金、特权、自由、管辖权、特许经营权以及任何种类的财产继承权。东印度公司及其后继者有权在15年的任期内,享有完全独占东印度贸易的自由和特权,可以自由在东印度的所有岛屿、港口、城市、城镇进行贸易。

——摘译自《伊丽莎白女王授予东印度公司的特许证》(1600年12月31日)

材料二   过去英国的东方贸易由东印度公司独占,当英王给予特许状时,尚无大异议。18世纪遭抨击,印度的散商同声应和,主张自由贸易。因工业革命而新兴的工商城市反对尤力,经济学家亦高唱放任论。1813年,政府取消了公司在印度的专利权,仍保留对华贸易特权。工商城市继续指责公司未能适应新工业产品的销售。1831年国会改选,工商业城市获胜。1832年新国会成立,决定自1834年起废止公司的在华专利权,并设商务监督管理在华英商,有裁判权与征税权。

——据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整理

材料三   《<南京条约>的签订与钤印》描绘了签约场景和出席仪式的中英官员,几乎是中国读者了解签约现场的唯一图像资料。现存于布朗大学的版画原件,由英国陆军中校普拉特绘制、伦敦市议员穆恩爵士出版,他们的身份暗示着该图与英国军方、政府的紧密联系。选取的都是极容易引发观者共鸣的场景,最终使观众服膺于英国的统治。因此,《签订图》可视作典型的政治宣传画,而其美化鸦片战争的功能,与英国政府主导的一系列“对华作战记”异曲同工。时至今日,西方依然有人仍认为鸦片战争是一场贸易战争。这种观念的产生与存续,与此类服务于政治需求而被构建的历史叙事和图像亦有不可忽视的关联。

——摘编自王亚楷、李骛哲《图像中的<南京条约>:鸦片战争中英交涉史实新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英国通过东印度公司对印度剥夺的手段,指出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性质。
(2)根据材料二,分析英国废止东印度公司“在华专利权”的原因,结合所学,指出19世纪中期英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
(3)仔细阅读材料三,从史料载体的角度,写出《<南京条约>的签订与钤印》的史料类别,分析该论文在史料运用方面值得借鉴的方法。结合所学,用一句话概括鸦片战争在中国历史进程中的地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