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世纪初,德意志地区纷纷开始改革,系统的资本主义进程正式开启。在速一过程中,第二产业从业者占比越来越大。1875年,普鲁士“矿业、冶金业与盐业”部门便有105家企业为工人开设培训课程、教育课程及讲座。19世纪末,凯兴斯泰纳等认为“职业教育”应是面向全体公民义务实施的国民教育。至此,职业教育实践开始进入国家层面。《工商条例》《进修学校条例》等使工商职业教育逐渐成为经济政策的组成部分。大多数城市也通过地方法规,从法律上规定进修学校的义务教育性质,按职业分类的进修学校开始在全德试行。

——摘编自李超《德国职业教育历史源起与勃兴——以19世纪为考察对象》

材料二   伴随着洋务运动,中国近代职业教育拉开序幕。民国初年,职业教育得到迅速发展,但1913—1917年却又停滞不前了。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职业教育又出现了短暂的发展。近代职业教育的倡导者认为职业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为此,很多职业学校的招生原则是“应收寒素子弟求学,费用务使减轻”。为培养工商界的管理人才与中等技术人才,很多职业学校特别注重学生的实习,力求使学生掌握“纯熟之技能”,所学知识真正能“学以致用”。同时,职业学校还注重培养学生“勤勉诚实克己公正诸美德”,以使学生成为“立身社会”的“善良之公民”。

——摘编自徐东《我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变革与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世纪德国职业教育迅速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特点及意义。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德近代发展职业教育带给我们的启示。
2023-03-24更新 | 356次组卷 | 6卷引用:山西省晋中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解读史料,获得历史认识,探寻史料表象背后的意蕴,这是历史学的魅力所在。下表所示为某学者针对部分时期不同统计口径下若干区域的零岁预期寿命*统计。

国家或区域时期零岁预期寿命
英国1750180037
中国农村(辽宁,男性)1792186736
法国180034
日本农村1776181533
荷兰180032
中国农村(安徽,男性)1300188031
法国175028
罗马时期埃及(村民)1125738
英国(佃农)13001348小于28
伦敦1750179923
中国(北京,男性)1644173927

*注:零岁预期寿命指在出生时的死亡率水平下平均还能继续生存的年数,通常指的是出生时的平均预期寿命。

——摘编自[美]杰克·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15001800)》

从上述材料中任取两组或两组以上具有可比性的零岁预期寿命数据,据此得出一个结论,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准确写出所选数据所对应的时空范围,结论明确、合理,史论结合,论证充分。)
3 . 1841年7月5日,英国人托马斯·库克包租了一列火车,带领570名旅游者从英国莱斯特到巴夫勒参加禁酒大会,成为世界近代商业性旅游服务的开端。这表明当时(       
A.交通变迁推动新兴产业出现B.乘坐火车成为主要出行方式
C.远途旅行成为西方消费时尚D.运输业提升了市民生活水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700~1820年,英国仿制亚洲商品申请专利,其中陶器和陶艺釉技术专利7项,上漆技术13项,印花、亚麻等纺织技术专利48项。曾经作为奢侈品的丝绸和陶瓷远销欧美市场,并打上了“英国制造”的烙印。这表明(       
A.英国扭转了对外贸易逆差B.英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
C.技术革新推动了市场扩大D.世界贸易中心开始转移
5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工业革命是人类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革命。自从阿诺德·汤因比的《工业革命演讲集》出版以来,历史学界和经济学界对英国工业革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各派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它进行解释。表3为某些学者从消费角度理解的工业革命。   

序号观点
转折点在(18世纪)六七十年代,现实和潜在需求不断增加对工业进一步提高生产率的压力。这导致了一系列的重大技术突破,降低了工业品的价格,大大增加了国内需求,甚至克服关税和交通障碍去占领欧洲的广大市场
工业的发展具有许多既影响供给又影响需求的后果,它增加了按人口平均的产量,有利于增加按人口平均的收入,从而使更多的人要求得到更多的商品和服务
在新兴工业部门就业的妇女儿童收入的增加既增加了家庭收入,提供了超出生活必须的剩余,藉此购买制造品,又使妇女控制了相当一部分家庭财源,使得妇女能够购买服装、装饰品和瓷器之类的消费品
英国商品需求的增长来自海外市场和国内市场,两者相互补充,其中更重要的还是国内市场,它规模远远大于海外市场

——摘编自舒小昀《从消费角度看英国工业革命》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后期,一种新型的工业组织形式出现了,它的本质不在于使用机器,而是创造了一种新的工作场所。在这个工作场所中,工人们听从机器指挥,随机器的转动而有节奏地劳动,他们必须是守纪律的,按固定的工作时间上班下班,一个工人不按时上下班就会延误整个工序,因此他们必须养成集体劳动的习惯,不可以自由、散漫……许多不能使用机器的行业也采用了这种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将生产流程重新安排。埃特鲁利亚陶瓷工场实行精细的劳动分工,把原来由一个人从头到尾完成的制陶流程分成几十道专门工序,分别由专人完成。这样一来,原来意义上的制陶工就不复存在了,制陶工匠变成了制陶工场的工人,他们必须按固定的工作节奏劳动,服从统一的劳动管理。与此同时,工厂化数十倍地加快了生产速度。每一个工人在他自己的工序上都是行家里手,但同时他也降格成一个普通的熟练工,除了他负责的这道工序外,他可能什么都不会做。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材料二   作为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英国,凭借着第一次工业革命在主导产业纺织业上所取得的优势,长期居于世界工业垄断地位并占有广大的殖民地市场,据此可以获得规模报酬的利润,企业为实现利润最大化总是抵制创新。英国资本家由于丰厚的利润,不愿意另行耗资进行国定资产更新和追逐先进技术,从而造成各重要工业部门技术和设备的陈旧和落后。这种路径依赖事实上阻碍了英国企业家对新生主导产业的追求,而自由放任政策则使英国在国家战略上放弃了对钢铁、有机化学、电力等新的主导产业市场领先地位的角逐,在这些新的行业,英国发展迟缓非常明显就是明证。

——摘编自邓久根,曾根良《英国因何丧失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领先地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工厂制的基本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发展迟缓的原因。
7 . 19世纪初期,棉花通过传统动力驱动的水运需要花费36个小时才能从利物浦到达曼彻斯特,若是遇到运河的繁忙期,耗时远远超过从美国新奥尔良到达英国利物浦。在工业资产阶级的倡议下,两地之间的铁路于1830年正式通车,由于使用史蒂芬森设计的“火箭号”机车作牵引动力,数十倍地提高了运行速度。这表明(       
A.工业革命促进了交通事业的发展B.交通运输变革影响了民众的生活方式
C.西方国家加快了殖民扩张的步伐D.对外贸易活跃提高了城市的发展速度
8 . 工业革命开展之前,英国经济重心主要集中在以伦敦为中心的东南部地区,但是随着曼彻斯特等地区棉纺织工业的发展,大量中小城镇兴起,使英国经济重心开始向西、向北转移。同时,城市化的深入发展促使城市经济资金不断流入工业领域,将越来越多的农民吸引到城市从事工业生产。这反映了英国(       
A.近代城乡差距呈现不断缩小趋势B.社会生产力发展改善了产业结构
C.劳动力集中加重了城市治理负担D.工业革命与城市化之间相互作用
9 . 1895年,美国亨利 ·洛奇写道,各大国都在加快速度致力于其未来的扩张,都在加紧其对世界上尚未染指的地区随时的防范;美国作为世界上一个大国,肯定不会放弃这条前进的道路,为了贸易和剩余资本的利益而要求夺取更多的市场。这一现象(     
A.缓和了列强间的矛盾B.加速了帝国主义发展
C.推动了世界市场出现D.提升了英国霸主地位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面对工业化和都市化带来的垃圾、下水道、供水以及居住等问题,1842年,英国人埃德温·查德威克率先提出治理公共卫生。基于当时瘴气和接触传染的医学观念,此时的公共卫生对因营养不良和恶劣居住条件引发的天花、伤寒和慢性病尤为重视。19世纪中叶,公共卫生改革者声称,工人阶级不良的健康状况和过早死亡减损了社会劳动能力,进而降低了社会效率。他们提倡利用政府资金提升公共卫生水平,由此可减少为孤儿寡母提供的救济。19世纪后半期,公共卫生成为非常专业化的职业:公共卫生最终接受疾病传播的细菌理论,从而建立在科学的医学基础之上;公共卫生干涉的领域从环境卫生转向家庭卫生;公共卫生运动最初的领导者几乎都是社会改革者,医生在公共卫生事业发展进程中逐渐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摘编自杜丽红《世界现代公共卫生史的兴起与近代中国相关问题的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近代英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趋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英国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原因。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