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19世纪初期是英国工业化的高潮阶段,这一时期劳资双方的对抗日益剧烈,面对劳工阶层的不满和反抗,政府曾采取镇压与安抚相结合的方式来稳定社会秩序。后来政府逐步抛弃家长制保护主义法规条令,既不做劳资冲突中弱势方的保护者,也不做劳资冲突的仲裁者。英国政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劳资双方关系得到改善B.经济发展和社会结构变化
C.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D.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断完善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未知的未来?

有学者认为,社会并非稳步前进,也不会跳跃式或随机发展。相反,它像季节一样流转:冬天结束,春天来临。但每一个周期与前一个周期既相似,又迥异。相似的是形式,迥异的是内容。未来真的不可知吗?

材料一   


   

——据雅各布·范·杜因《创新随时间的波动》

材料二        

经济浪潮历史阶段中心国家技术引领主导产业对应危机
第一次浪潮1780-1830英国蒸汽机服装行业和能源1837年经济恐慌
第二次浪潮1830-1880英国钢铁制造交通基础设施建设1873-1879年长萧条
第三次浪潮1880-1930美国电气化和化学制品公共事业和批量生产1929-1939年大蕭条
第四次浪潮1930-1970美国汽车、石油化工物流和人的流动1974-1980年两次石油危机
第五次浪潮1970-2010美国信息与通信技术个人电脑和手机2008年持续至今的金融危机
第六次浪潮2010-?

——摘编自詹姆斯·穆迪等著《第六次浪潮:一个资源为王的世界》

材料三   



(1)据材料一指出经济波动的特征。
(2)材料二对经济波动的划分与材料一相互矛盾吗?请简要说明。
(3)材料一中1929—1937年经济萧条期,是否符合真实的世界动态?请结合材料三做出解读。
(4)材料一中1948—1966年经济繁荣期,不同经济模式国家进行变革,请指出其可借鉴之处。
(5)材料二中“第六次浪潮”正在进行中,请你为这次浪潮写一份展望报告,名称为《可知的未来》。请写出报告中的“关键词”。
2023-06-04更新 | 31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山东省实验中学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以来的英美关系

时间

事件

1807-1808年

英国袭击美国的“切萨皮克”号军舰

1837-1838年

美国民众援助加拿大的反英起义

1845-1846年

英美争夺对俄勒冈的控制权

1854-1856年

英美争夺中美洲地峡的控制权

1861年

美军检查英国邮船“特伦特”号,捕获两名南方邦联的外交人员

1862年

英国干涉美国内战

——据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   1905年,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在给英国首相的一封信中写道;你不必为两个伟大的英语国家民族间的竞争梦魇所困扰,我从未考虑将英国作为战争对象,并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事情。此后美国协调与英国的关系,在一系列国际事务中采取共同立场,而英国也逐渐承认了美国的新兴大国地位。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两个主要的英语国家彼此相互迁就融合,几乎达到了亲密无间的地步。

——据约翰·邓布利尔《特殊关系:冷战及其后的英美关系》

对19世纪以来英美关系的不同走向作出合理的解释。

2023-05-21更新 | 321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已形成三次现代化高潮:英国工业革命触发了第一次高潮,并在大西洋两岸形成现代化的始发区;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是第二次高潮,它使欧洲核心地区迅速卷入现代化,并且向其他地区强劲推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真正的全球性浪潮,世界一切地区几乎都身不由己地卷入了现代化潮流。

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是中国现代化的初始阶段,封建旧王朝体制下的清政府谋求封建王朝的延续和资本主义的改革。从1911年到1946年,中国的现代化虽然实现了向资本主义模式的转变,但处于自发的游离状态。新中国建立后,中国选择了适合自身国情的现代化道路,探索非资本主义现代化。1979年后开始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找到了顺应全球发展潮流、兼采各国发展所长、发挥自身独有特色的发展方式。

——摘编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进程》和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材料二:西方人认为世界就像一部“自动扶梯”:各国根据其发展阶段的不同水平,朝着同一个方向前进,注定要像西方一样,站在自动扶梯的顶端。按照这种思维,现代化意味着整个世界的西方化。但问题在于它忽视了历史和文化,每个社会都被简化为在本质上与西方相同的社会。显而易见,不同的历史和文化深刻地塑造了不同的社会,这反过来又决定了它们现代化的性质和现代性的特征。

——摘编自[英]马丁雅克《西方化不是现代化的唯-标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史实,概述近代以来中国是怎样应对世界现代化潮流的。
(2)综合材料,谈谈你对“西方式现代化道路”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认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经济压舱石”

材料一   19世纪后期,英、德之间有长达20年的合作史,在金融和投资领域有着深厚的纽带,两国各州贸易往来密切,彼此互为在欧洲的最大贸易伙伴。这一时期英国的海外投资增长迅速,对外经济扩张带来的巨大收益使其更注重缔造稳定和平的大国关系。德国并不存在太多海外利益,国家发展的重心放在推动内部工业化上。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在世界工业总产量所占比重由32%降至14%;而德国在世界贸易多个领域占据了主导地位,1914年达到英国海外投资的一半,并在工业产品生产与出口方面逐渐追赶甚至超过英国。1897年,英国违背与德国的最惠国条约,加强与殖民地间的经济联系,并与法、俄等大国在世界范围内阻止德国工商业发展、限制德国获得殖民地数量。

——整理自秦立志《德意志第二帝国与英德冲突的根源》等

材料二   经济压舱石就是以经济为政治稳定的依靠、让经济为政治保驾护航,使双方愿意在经济相互依赖的关系下,为实现彼此间的经济合作与发展进行一定的政治妥协,防止双边关系走向负面,以达到以经稳政甚至以经促政的效果。

——高程、部彦君《大国崛起中以经稳政的限度、空间和效力》


结合英德关系发展的史实,对材料二中的观点进行探讨。
6 . 人们常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历史。阅读下表,完成下列要求。
事件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
认识

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人口一过去哪一个世纪料想到在社会劳动里蕴藏着这样的生产力呢?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强迫工人、儿童每天工作16小时,将工人挤入贫民窟里,降低了他们的生活水平,摧毁了传统的手工行业,剥夺了工人们的尊严,将他们扔进没有灵魂的工厂和城市。

——摘编自(美)克莱顿.罗伯茨等《英国史》

他们建立了巴黎的专制共和国。对于他们,智慧不够,就由充沛的暴力来补充。...国民会议的改进乃是表面上的,他们的错误则是根本性的。

——(英)柏克《论法国大革命》

夫法国大革命,实近世欧洲第一大事也。岂唯近世,盖古往今来,未尝有焉矣。迄唯欧洲,盖天下万国,未尝有焉矣!结数千年专制之局,开百年来自由之治,其余波亘八十余年,其影响及数十国土。..使千百年后之史家,永以为人类新纪元之一纪念物。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从上表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具有逻辑关联的信息,自行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信息准确,论题明确,持论有据,逻辑清晰。)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欧洲史学的转变

1819世纪,欧洲史学的发展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18世纪启蒙思想家热衷于撰写历史著作,后人往往把他们称为“哲人史学家”,并相应地把他们的历史著述称为“哲学式历史学”。“哲学式历史学”的史学编纂在空间上越出传统地域,开始把西方人目力所及的东亚和大洋彼岸、中南非洲等囊括到世界史体系之中,从而产生出真正意义的世界历史。史学研究的对象不仅仅局限于政治、军事和外交,而是整个社会和文化,更接近我们今天所说的社会文化史。伏尔泰在写作《路易十四时代》时说:“我们应当致力于叙述值得各个时代注意,能描绘人类精神和风尚,能起教育作用,能劝人热爱道德、艺术和祖国的事件。”

19世纪,欧洲史学领域更是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史学研究不再是文学、哲学和神学的附属,而是变成一门自主的学科。很多史学家强调必须以平等和尊重的态度对待各个民族,认为任何人都有权生活在自己的民族中。他们相继整理出版自己民族的大型史料集,争相撰写本民族和本国的历史。同时,史学家们开始关注社会下层的历史,1850年,斯坦因的《1789年至今的法国工人运动史》和恩格斯的《德国农民战争》问世。

——摘编自刘耀春《延续与断裂:启蒙运动时期到19世纪欧洲史学的转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19世纪欧洲史学的“转变”进行评述。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798—1799年        法军占领埃及

19世纪                  印度工业衰退

1800—1850年        欧洲蒸汽驱动工业能力急剧增长

1805—1849年        默罕默德·阿里统治埃及并提倡工业化

1835—1918年        美国企业家安德鲁·卡内基在世

1839年                  英国迫使埃及终止对棉花工业的保护

1846—1848年        美墨战争

1853年7月8日     佩里驶入东京湾

19世纪中叶            着重军事技术的日本工业化

1860年                  农民革命控制大片中国领土:英法联军占领北京

1861年                  中国“洋务运动”

1877—1900年        日本对外贸易额增长10倍

19世纪90年代       美国的钢产量两倍于英国

1895年                  日本在争夺朝鲜控制权的战争中打败中国

1900年                  9个欧洲城市人口超过100万

       ——【美】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

请围绕19世纪世界阶段性特征,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史实加以阐述。(要求:所拟论题能体现时代特征,例如“工业化的世纪”;考生可以运用以上材料自拟论题并阐述,也可以运用19世纪其他史实自拟论题并阐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考生不能以示例为题。)
9 . 1701年、1720年,英国两次通过棉布法案,禁止印度棉纺织品输入,但收效甚微——仅仅让走私愈演愈烈。1814至1828年,印度出口英国的布匹骤降2/3,而英国纺织品对印度的出口量则增长逾5倍。这一变化的出现主要是由于英国
A.实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B.生产方式发生重大变革
C.加剧了对殖民地的掠夺D.受益于世界市场的形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8世纪以前的英国社会在安于现状中停滞不前,人们普遍认为个人命运几乎是父辈的翻版,与自己的奋斗并无多少必然联系;18世纪时这种状态被打破,社会各阶层都加入到追求财富的行列中,他们认为凭借努力可以过和自己父辈完全不同的生活,甚至可以成为高不可攀的贵族。这一变化反映出(       
A.工业革命促进社会结构的变动B.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成为共识
C.经济发展影响了文化价值追求D.民主政治冲击传统社会秩序
2022-05-10更新 | 1036次组卷 | 20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