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 道试题
1 . 实业家相信现代经济面临的最大非议,是它扼杀竞争,而企业整合就是对付这些非议的一种办法,大多数商人都宣称信仰自由企业和市场竞争,但事实上又惧怕过多的竞争厂家存在,认为过多的竞争会导致动荡,伤害全局。导致“扼杀竞争”的“现代经济”出现于
A.重商主义时代B.自由主义时代
C.垄断资本主义时代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代
2 . 19世纪末,英格兰和威尔士因患肺结核造成的死亡率达到2.22%,英国伦敦医院对1420名死亡儿童的尸体进行解剖,解剖数据表明有45%的死因是肺结核,而其中的80%是来自工人家庭。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源在于
A.工业革命的发展B.城市人口的增加
C.贫富差距的扩大D.医疗技术的落后
3 . 随着社会化大生产时代的到来,社会经济生活日趋错综复杂,新的问题层出不穷,这些问题靠社团或私人力量无法解决。所以在19世纪后期,英美两国都进行了相关职能机构的改革。这表明(       
A.改革是自由资本主义时代的要求B.加强国家干预已经成为时代需求
C.英美两国重视国家行政机构改革D.社团或私人力量已不能发挥作用
4 . 1870—1914年,德国铁路由18667千米增至61749千米,从19世纪80年代,铁路网长度和密度超过所有欧洲国家。与此同时,汉堡、不来梅两个滨海港口已成为海外贸易的枢纽,涉外航线分别为12条和4条,1871一1914年,德国的轮船总吨位由8.2万吨增加到510万吨。据此可知,该时期的德国(     
A.生产实现国际化B.钢铁业发展迅速
C.企业垄断性增强D.国内外市场拓展
5 . 下表为1750-1859年英格兰农村生活消费指数。

(注:将1770-1779年,每种商品和整体指数被设置为100)
据此可知(     
A.工业革命推进农业的发展B.城乡差距逐渐缩小
C.经济发展促进消费多元化D.贫困问题得以解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8世纪,东西方贸易流向由从东向西转变为由西向东,贸易构成渐显近代性特征:由西向东是制成品,由东向西是原材料,且具有明显的殖民地特征这种转变出现的历史背景是(     
A.世界市场初步形成B.世界基本被瓜分完毕
C.东方国家经济衰退D.西方发生了产业巨变
7 . 在19世纪20年代,英国议会开始介入并扩大了对传统血腥、暴力体育运动的压制。英国相继颁发了道路法、城市警察法等相关法案,其中,道路法明确规定,在道路上踢足球罚款40先令。1846年通过的关于圈地运动的法案,减少了更多人口去户外运动的机会。这表明
A.工业化引发新旧社会秩序的较量B.议会改革推动了英国民主的进程
C.资本家试图延长工人的劳动时间D.工业文明致使社会公共道德失序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001929年,电力工业由一个不那么重要的部门,上升为美国第二个最重要的经济部门。电力生产从六十亿千瓦小时提高到一千一百七十亿千瓦小时;提资额增至近一百二十亿美元;总收入近二十亿美元。三十年代增长较慢,但在1940年,电力生产已近一千八百亿千瓦小时;投资额一百五十五亿美元;总收入近三十亿美元。1912年,只有百分之十六的美国家庭使用电力,到1940年,使用电力的家庭已近百分之七十九。而且,涡轮发电机、电动机、电器以及电气装置的制造,几乎一夜之间就成为头等重要的工业。19191929年是该工业发展最快的时期,其产值由九亿九千七百九十六万八千美元增至二十三亿零九十一万六千美元。1939年该工业产值为十七亿三千万美元。

——摘编自阿瑟·林克《1900年以来的美国史》

材料二   为适应工业发展特别是新工业地区建设的需要,必须努力的发展电力工业,建设新的电站和改建原有的电站。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将以建设火力电站为主,同时利用已有的资源条件,进行水利电站的建设工作,并大力地进行水力资源的勘测工作,为今后积极地开展水电建设准备工作。五年内,电力工业限额以上的建设单位共107个,其中电站92个,输电工程和相应的变电工程15个。在92个电站中,属于苏联帮助设计的有24个。五年内,对长江及其主要支流和拉萨地区的水力资源的利用,将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一九五七年全国发电总量将达到159亿度,比一九五二年增长119%。其中:中央国营占87.72%,公用事业和居民用电增长79%。电站的建设和电力网的形成,将在主要的经济区域内初步地奠定动力基地,逐步地使各该地区的工业得到安全的、廉价的、充分的电力供应,为今后国家经济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准备动力条件。

——据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电力工业发展的状况及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一五”计划期间电力工业的特点及其意义。
2021-06-18更新 | 224次组卷 | 2卷引用:全国丙卷地区2021届高三5月联考历史试题(B卷)
9 . 《牛津英国史》中写到“工匠的自力更生精神、崇尚自由贸易的国际主义和推崇君主体制的沙文主义(爱国热情)一这种融合的主张,是19世纪剩余时间里英国民众生活的基调。”这一基调的形成,主要是由于英国(     
A.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B.殖民争霸战争的胜利
C.国民爱国热情的高涨D.自由主义思想的泛滥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资本主义大工业的产生,引起了城市结构的深刻变化,进而对城市建设提出了新的规划和要求。在近代城市规划理论的发展中,著名的有田园城市、工业城市、带形城市、现代城市设想理论等。

田园城市:英国人霍华德于1898年提出。这一设想主要针对当时大城市尤其是像伦敦这样的大城市所面对的拥挤、卫生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一个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城市解决方案:城市四周由农业用地环绕,农产品就近供应,城市居民可得到新鲜产品。城市规模必须加以控制,每个田园城市人口限制在3.2万人,超过这一界限就分流出去另建一个田园城市。田园城市之间以铁路联系。

工业城市:法国建筑师加尼埃于1904年提出。其设想是:工业城市居民在35000人左右,靠近原料产地或附近有提供能源的某种力量,或便于交通运输。城市规划中对于城市不同的功能区域进行了划分,如市中心的公共活动设施、居住区、工业区等。所有不同的功能区域之间用绿化带隔开,火车站布置在工业生产区附近,铁路把各个区域联系起来,城市内部交通主要采用高速公路。

带形城市:西班牙工程师索里亚·玛塔于1882年提出。其设想是:城市不再是分散在各个地区的一个个的,点,而是由铁路和公路干道串联在一起的、连绵不断的城市带。一条贯穿性的道路作为城市的脊椎,供水、供电、排水等工程干线全部集中于这个干线下面,在干线两边按照城市要求设计住宅、工厂、商店、市场、公共设施等,城市的尺度可以无限,甚至可以贯穿整个地球。

现代城市:法国建筑师柯布西耶于1922年提出。其设想是:城市是必须集中的,只有集中的城市才有生命力;城市中心地区对各种事物均有较大的聚合作用;拥挤的问题可以通过提高密度来解决;并不是要求处处高度集聚发展,而是通过用地分区来实现城市内部的密度分布;高密度发展的城市,必然需要一个新型的、高效率的、立体化的城市交通系统来支撑。

——据周国艳、于立《西方现代城市规划理论概论》整理

根据以上材料,以西方近代城市规划为主题,自拟题目,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内容充实、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2022-09-28更新 | 188次组卷 | 4卷引用:THUSSAT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2023届高三9月诊断性测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