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这一时期非洲遭受的殖民灾难最为深重。对刚果实施残暴统治的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辩护说:“我们唯一的纲领是让国家在士气和物质上得到重生”,这一辩词在西方具有普遍代表性。1902年,英国学者霍布森批评说:“帝国主义的最大危险在于一个民族的精神状态,它已习惯于这种(利他主义)自我欺骗,从而丧失自我批评的能力。”“帝国主义的当前趋势正在向这个方向(战争)发展,作为反作用力其后果可能是西方国家的衰败和西方文明的崩溃。”

——摘编自[德]海因里希·奥古斯特·温克勒《西方通史:从古代源头到20世纪》

材料二   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印度的独立,以下两种观点颇具代表性:

艾德礼(1945-1951年英国首相):在世界历史上,有许多大帝国兴起,繁荣一个时期,然后垮掉了·····只有唯一一个帝国,这个帝国在没有外来压力或没有对统治的负担感到厌倦的情况下,统治民族自愿地放弃了对臣服民族的统治,把自由给予了它们······这个唯一的例子就是大英帝国。

伊梅斯(英国最后一位印度总督的助手):1947年3月的印度是一艘舱中满载弹药而在大洋中着火的船。当时的问题是在大火延烧到弹药之前把火扑灭。事实上,除了像我们所做的(同意印度独立)那样去做以外,在我们面前并无选择的余地。

——摘编自[英]帕姆·杜德《英国和英帝国危机》等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狂潮的主要原因,并说明霍布森观点的合理性。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两种观点的区别。试从国际形势角度说明二战后世界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的原因。
2022-02-26更新 | 740次组卷 | 7卷引用:辽宁省锦州市北镇市满族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玻璃的发展不但影响了欧洲的建筑风格,也是欧洲近代科学技术进步的一个必要前提。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威尼斯,其玻璃工艺可追溯到一千年前,工艺家们创造了无与伦比精致的、奇特的玻璃造型,这种带着神秘和贵族气息的玻璃器具在玻璃工艺界独占鳌头,一直延续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早期玻璃艺术运动工作室兴起,才宣告结束……18世纪后期,产业革命对玻璃制造业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这一时期发明了路布兰制碱法。……到了20世纪,建筑物内部钢铁框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建筑更高,玻璃使用面积更大,超现实主义者关于透明建筑的梦想变成现实。

——摘编自[美]大卫·怀特豪斯《玻璃艺术简史》

材料二   图为15世纪的一个僧侣,在镶嵌着彩色玻璃的窗下抄写手稿。修道院是工业革命的精神策源地,特别是机械时钟和玻璃的使用,为工业文明在西方的出现起到了促进作用,而这两项技术在几个世纪后的演进,则为科学革命打下了基础。欧洲人用玻璃制造出了眼镜、试管、温度计、蒸馏烧瓶等对工业和科学有重要影响的物品,透明的玻璃还装饰了西方人的室内文明,改变了他们对时间和空间的感知……


——摘编自[英]萨利·杜根、戴维·杜根《剧变:英国工业革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归纳近代玻璃制造业发展的原因。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玻璃制造业对欧洲社会现代化的影响。
2022-11-07更新 | 253次组卷 | 8卷引用:辽宁省锦州市北镇市满族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世界的中心不断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公元500年到1500年这千年之间,亚洲是片令人激动且充满创造力的广阔天地。它拥有世界上最大的五座都市,而且它们全都位于大帝国的心脏地带。诸如德里,北京与伊斯坦布尔等少数都市至今仍是重要城市…中世纪的世界史,就是亚洲的历史。当欧洲文明处于“黑暗时代时,亚洲伊斯兰文明与东方儒家文明一起主导了世界的发展;在儿千年的时间中,“东方”发达和“西方”不发达是一种常态,这种态势一直延续到资本主义在西欧出现。

——摘编自斯图亚特·戈登《极简亚洲千年史》等

材料二   但资本主义的出现改变了世界格局。中世纪晚期开始,西欧进入重新整合的过程,封建领地在专制王权的强行压制下按地域整合,形成一个个“民族国家”。民族国家在当时是一种新的国家形态,它以民族共同体作为政治支撑点,以民族认同感作为思想支撑点,政治载体和精神载体由此衔接,在西方开启走向现代的步伐。在民族国家的扶持下,一种新的精神——资本主义精神在西方兴起,资本是它的轴心,市场是它的动力,工业和商业围绕它旋转,科学和技术是它的工具。从那个时候起,西方就成了世界的牵引机,整个世界都被它拉着走。“西方中心论”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

——摘编自钱乘旦《关于亚洲文明的历史哲学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中古时期亚洲成为世界中心的原因。有学者认为,中世纪西欧所谓“黑暗时代”并不黑暗,说明其可能性理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近代以来西欧逐渐成为世界中心的推动性因素。但有学者认为,“从航海大发现到18世纪末工业革命之前,是亚洲时代”,指出其可能性依据。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本土棉纺织业起步晚,早期从印度输入大量棉纺织品。在早期的印英贸易中,棉纺织品是主要的出口商品。工业革命后,英国工业棉纺织品产量飞速提高,印度棉纺织品成为英国扩大棉纺织品市场的障碍。英国利用殖民统治的便利,从印度大量掠夺棉纺织业的血液——棉花,导致印度本土棉花大部分输往英国,本土棉纺织业原料供应不足。……英国在印度大规模建立种植园,强制雇佣当地人,使部分劳动力被挤占。……与此同时,英国政府鼓励本国棉纺织品销往印度,为了抢占市场,不惜补贴出口。……近代早期,为掠夺廉价劳动力和原材料,强占市场,占有先机,英国资本家开始在印度开办工厂……它们牢牢控制英国市场,挤压印度近代民族工业。

——摘编自杜金骑《18-19世纪英国殖民统治对印度棉纺织业发展的影响探究》

材料二   18601月底,曼彻斯特商会的成员聚集在该市市政厅举行年会。在当时世界上工业化程度最高的城市聚集的这68人中,最显要的当属棉花贸易商和棉产品制造商。在过去的80年里,这些人把周围的农村地区整合成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囊括农业、商业和工业生产的全球性网络枢纽。……他们站在一个世界性帝国——棉花帝国的中心。他们统治的工厂里,有成千上万的工人操作着巨大的纺织机和轰鸣的动力织布机。他们从美洲奴隶种植园获取棉花原料,再将其工厂产品贩卖到世界各地最偏远的角落去。

——摘编自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概述印英棉纺织贸易中印度地位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成为棉花帝国中心的原因及其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