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3 道试题
2022·广东·模拟预测
1 . 1830年,脱粒机的广泛使用让过去以打谷为主的农业短工们季节性失业,从而导致英格兰地区发生了斯威暴动。到1832年,英国共有21个郡爆发了2000多起与脱粒机相关的农民骚乱。据此可知(     
A.电力工业发展迅速B.新农机遭到普遍抵制
C.技术革新具有双重性D.英国社会问题严重
2 . 新航路开辟后,大量美洲金银的流入曾在欧洲掀起了价格革命的浪潮。而1859年至1869年间的黄金产量相当于1848年前三百多年间的黄金产量总和,却没有发生较大的通货膨胀。根据所学知识推断,造成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革命释放巨大产能B.资本主义制度的内部调整
C.贫富差距的进一步加大D.稳定的全球金融秩序形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右面为1855年英国某报刊刊载的漫画《对泰晤士河污染情况的观察》,并配有文字:“法拉第向泰晤士河递去了他的名片;我们希望这个肮脏的家伙能向这位知识渊博的人求教。”该漫画表明(       

A.工业革命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B.文明进步应注重社会协调发展
C.环境保护已成为英国社会共识D.上层社会主导环境污染的治理
2024-03-21更新 | 274次组卷 | 4卷引用:重庆市渝西中学2024届高三3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英国妇女社会地位的变化

材料一   在传统观念的支配下,无论何种出身的妇女一旦进入婚姻状态,也便意味着法律上的“死亡”。也就是说,进入婚姻关系,这个女人在法律上的存在立即被终止。传统的女子教育,主要是培养女性成为理想的妻子和母亲,在家中或私立学校里接受教育是其教育的形式。在婚姻自由程度上,女性在选择配偶方面几乎没有自主权,婚姻大多由家中男性亲属为其决定。为了把妇女禁锢在家庭中,英国社会动用了一切力量,企图强化“男尊女卑”的观念。

材料二   工业革命焕发出的巨大生产力,不仅使英国走进了富裕的现代社会,而且对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对妇女而言,工业革命使妇女以自由、独立的身份进入社会,发挥自己的作用,将以前从未离开过家庭的妇女从这狭小的天地中解脱了出来。工业革命从根本上提高了英国妇女的地位,为她们争取真正的男女平等奠定了坚如磐石的基础。英国妇女地位的实质性提高,是以她们作为个人直接参加广泛的社会劳动为前提的。大工业也扩大了.女工的活动范围与社会圈子,锻炼了她们各方面的能力,增加了她们的阅历,开阔了她们的政治眼界,从而使她们大有收益。

——以上材料摘编自尹丽曼《论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妇女的社会地位》


(1)根据材料,归纳工业革命前后英国妇女地位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就工业革命前后英国妇女地位变化谈谈你的认识。
5 . 凯兴斯泰纳(1854-1932德国教育理论和改革家)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有用的国家公民,劳作学校则是实施公民教育的机构,尊重劳动是提升职业教育地位的根本。公民教育包括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有关公民知识的教育,使之更好地履行公民义务;进行职业教育,培养和训练公民的职业技能;进行公民的道德教育和道德训练。他的主张反映出
①实用取代理论,技能培养取代道德教育
②传统学徒制已不能适应工业生产的需要
③德国工业发展迅速要求提升劳动者技能
④自动化智能化的生产推动职业教育发展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6 . 国内外学者对工业革命的认识曾进行如下探讨,其中对应准确的是(     
工业革命就是人类历史上一次人与人之间经济交易方式的大变革。
工业革命拓宽人类改造和利用能量的范围,人类从利用有机能源跃进到无机能源。
工业革命植根于向国内那些既不富足又不贫困的劳动者出售日常生活用品的活动之中。
工业革命期间出现三个方面的变化:机械设备替代人的劳动;无机能源——特别是蒸汽——取代人力和畜力;原材料的获取和加工技术得到改进。

A.①是消费学派B.②是能源消耗学派
C.③是技术学派D.④是社会变革学派
7 . 1907年,面对444名证人、1.2万页的证词和1903项针对他的标准石油公司指控,洛克菲勒只是淡定地反驳道:“我给美国人带来了光明、创造了数以万计的就业,我带来了繁荣。你们说这是垄断,我说这是企业的自由行为。”洛克菲勒意在强调垄断企业(     
A.恶化了劳动人民的生活B.加剧了社会的贫富分化
C.顺应了社会生产力发展D.得益于工业革命的发展
2023-04-14更新 | 22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3届高三适应性月考(七)历史试题
8 . 18世纪下半叶,工业革命在英国兴起,到19世纪中期,已扩褒到欧洲大陆和北美,改变了人类的命运。在这场变革中
A.自然条件限制生产动力问题解决B.化学工业兴起令人瞩目
C.科学技术与生产实现了紧密结合D.内燃机得以创制和应用
9 . 1696年英国开征窗户税。为了避税,封住窗户乃至通风口成为一种普遍行为。19世纪40年代,人们认识到疾病、瘟疫和早夭同被剥夺了光和空气密切相关,要求废除窗户税的呼声日渐高涨。最终,这项税收于1851年被废除。窗户税的废除说明(     
A.议会改革使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席位
B.工业化进程引发人们对城市化建设的思考
C.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制度弊病日益显现
D.医学的进步推动公共卫生管理体制的改革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耕读一体自古存在,它是一种原始状态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文化生态模式。到了宋代,耕读结合成为常态。宋代思想家晁补之谈到:“补之尝游于齐、楚之郊,见夫带经而耕者,莫非求仕也”。北宋农民王德伦“购藏经籍,以训子孙为务”,《李氏长春园记》曰:“人生天壤间,有屋可居,有田可耕,有园池台榭可以日涉,有贤子孙诵诗读书,可以不坠失家声,此至乐也。”宋代士人在躬耕自食之际,陈翥写出世界第一部研究泡桐的专著《桐谱》,刘蒙著成第一部菊花专著《菊谱》,邓御夫“尝作《农历》一百二十卷,言耕织、刍牧、种莳、括获、养生、备荒之事,较之《齐民要术》尤为详备”。

——据《耕读——中国古代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等

材料二   西方古代的劳动教育带有明显的体力劳动倾向,而且没有独立形态。17、18世纪,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西方劳动教育思想有了新的突破。英国经济学家贝勒斯(1654-1752)是较早提出学校劳动教育思想的先行者,他认为,必须对儿童进行劳动教育,他提出要创办工业学校:“工业学校应使富人有利可图,使穷人能过上一种丰衣足食的生活,使青年能受到良好的教育。”亚当·斯密(1723-1790)也谈到:“假使普通人民的儿童有时在学校学习的但于他全无用处的一知半解的拉丁文取消不教,而代以几何学及机械学的初步知识,那么,这一阶级的文化教育,也许就会达到所可能达到的最完善程度。”

——摘编自徐辉《从生产性到育人性:西方劳动教育思想的历史演变及启示》

材料三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基本构成。新中国成立初期,教育部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劳动教育。从1955年开始,各地中小学逐步开设了“手工劳动”“农业常识”“机电常识”等课程,高等学校主要通过专业课程渗透劳动教育。在中小学的语文、数学等课程教学中也要贯彻劳动教育,如语文教师通过课文中劳动人民紧张忙碌乐观的形象教育学生,为学生讲解过渡时期总路线精神等内容,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劳动观。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勤工俭学活动及各类体力劳动实践,师生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还通过组织学生排演“农业互助合作”题材的短剧,编排反映农业劳动过程的舞蹈,唱反映劳动人民生活的歌曲等。使“劳动光荣”触动学生心灵,进一步增强学生建设国家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摘编自李欢《新中国成立初期学校劳动教育的实践探索与经验启示》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宋代耕读结合发展的主要功效。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与古代劳动教育相比,17、18世纪英国劳动教育思想有何新突破?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展劳动教育的特点,并分析其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