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5 道试题
1 . 1816年,英国棉纺织厂女工和童工的每日劳动时间长达14一18小时、其间用餐时间只有40分钟,劳动时间向夜晚不断延伸,还出现了轮班工作和“三班制“劳动方式。在引擎的轰鸣声中,工人忙碌而不停息。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工厂制度的出现阻碍了女性解放B.生产方式的转变推动了社会分化
C.机器生产使工业结构发生根本变革D.蒸汽时代手工工人的生活境遇恶劣
2 . 19世纪前期肉类成为劳工阶层餐桌上的日常食物。1861年出版的《家政手册》列举了普通中产阶级家庭在8月份的正餐菜单,包括蔬菜骨头汤、烤羔羊肉、烤牛排、冷牛肉沙拉、炖牛肉蔬菜、小肉饼等。这主要反映了英国
A.社会贫富差距的缩小B.社会进步改善人民生活
C.畜牧业实现了工业化D.工业革命催生家政服务
2022-05-12更新 | 164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兴平市南郊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下面是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德国国内各行业人口所占比例及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重(单位:%)情况。这可用于研究(     
A.工业革命助推了德国城市化的发展B.工业革命促进了劳资关系的改善
C.农业经济对工业文明抵制的无效性D.生产力发展加速了德国统一历程
2023-09-12更新 | 214次组卷 | 5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马克思的革命观

材料一   马克思曾指出:“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的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革,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马克思认为,革命具有自然意义,体现着人对自然的改造和对人自身的改造,革命是人们“改变世界”的一切实践活动。

材料二   1815年以前约30年期间,发生了两次“革命”。一次与法国有关,主要是政治性的,涉及政府组织、公共权力和权威、法律、个人权利以及社会各阶级的法律地位等。另一次“革命”主要是经济性的,涉及财富产生、制造技术、资本的形成以及消费者销售产品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马克思关于革命的观点。
(2)结合材料二中两次“革命”的表述及相关史实,对“马克思关于革命的观点”加以阐释。
5 . 1840年,英国格林威治天文台承担起向社会提供时间的服务,到1847年,几乎所有的英国铁路公司都采用了格林威治时间。由于美国的铁路是在英国资本支持下建立的,1883年,在美国国务院推动下,明确采用格林威治经线作为世界通用的本初子午线。这一标准时间的确立
A.是英美确立殖民霸权的体现B.形成了联结世界经济的纽带
C.增强了垄断组织社会控制力D.契合了全球商业贸易的要求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700~1820年,英国仿制亚洲商品申请专利,其中陶器和陶艺釉技术专利7项,上漆技术13项,印花、亚麻等纺织技术专利48项。曾经作为奢侈品的丝绸和陶瓷远销欧美市场,并打上了“英国制造”的烙印。这表明(       
A.英国扭转了对外贸易逆差B.英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
C.技术革新推动了市场扩大D.世界贸易中心开始转移
7 . 1882年,美国建立起国内第一座商业电站。到19世纪90年代,大小电站遍地开花,为工矿企业和电车提供电力,美国家庭也可以利用电来烹调、洗涤、熨衣、打扫和食品冷藏。这说明(     
A.美国成为工业革命的中心B.工业革命深入社会各界
C.市场化推动电力工业发展D.重工业是美国经济支柱
8 . 香料曾经是西欧财富和社会地位的象征,新航路开辟的动因之一是去东方寻找香料,基督教也认为香料是神圣的。而到了18、19世纪的欧洲文学作品中,东方的香料却被赋予了异域、颓废等意义。这反映出(     
A.欧亚两地关系正在发生变化B.新航路开辟后商品价格下降
C.思想解放破除对香料的迷信D.工业生产发展不再依赖香料
9 . 1908年,美国企业家福特经过标准化及简化,把T型汽车的零部件,包括螺丝和螺帽在内,精简到5000个,形成了流水线式的标准化生产,他表示:“不用任何试装,可以把一辆汽车的一半零部件卸下来,装到另一辆汽车上去。”这种生产模式的出现(     
A.实现了生产的自动化B.推动工厂最终取代工场
C.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D.促使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10 . 20世纪初,工业国提供的工业制成品的品种、数量空前增多;农业国生产的农矿初级产品也大为改观,除原产的食品、纤维原料等,又生产出满足工业国新兴工业需要的石油、橡胶等产品。这表明
A.各国联系渐趋密切B.世界市场最终建立
C.工业发展成为主流D.国际分工日益明显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