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5 道试题
1 . 英镑地位的兴衰

材料一   为了纪念工业革命的成就,英格兰银行将蒸汽机的发明者詹姆斯·瓦特以及帮助他完成商业化的企业家马修·博尔顿的头像,印制在最新版的50英镑面值的纸币上。正是他们合作下的蒸汽动力,推动着英镑走向世界。1860-1914年,全球贸易的60%以英镑标价和结算。1913年末,在全球的外汇储备中,超过50%是英镑。英镑成为第一个贴着一国标签却又可以在世界上流通的主权货币。

——摘编自央视纪录片《货币》

材料二   19317月开始,英镑兑换黄金达到了高潮,而外贸赤字也迫使英国不得不向外支付更多的黄金。黄金储备的锐减反过来又动摇了人们对英镑的信心。19319月,英国宣布放弃金本位,不再按固定价格兑换黄金,并且禁止黄金出口。

——摘编自曹家和《大萧条:起因何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初英镑的世界地位及其形成原因。
(2)1931年9月,英国宣布放弃金本位。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一历史现象的影响进行合理解释。
2021-05-21更新 | 189次组卷 | 4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关山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2 . 1780年,英格兰出版商人出资创办了专为工厂做工的青少年进行识字教育的星期日学校,并得到政府的支持。到19世纪中期,星期日学校的学生达250万人。星期日学校的发展
A.推动了高等教育的普及B.适应了机器化生产要求
C.提高了工人的政治地位D.推动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2021-12-10更新 | 180次组卷 | 5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关山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以来,英国城市人口迅速增长,煮盐、玻璃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导致森林资源消耗殆尽,木柴价格猛涨,引发了“柴薪能源危机”,严重制约英国经济社会发展,能源转型势在必行。英国人将目光转向了廉价而丰富的煤炭资源。到17世纪中期,英国城镇基本上都开始使用煤炭作为主要生活资料,到18世纪上半叶,煤炭已经取代柴薪,成为英国制造业所使用的主要能源,并解决了工业生产中的机械能问题,到19世纪,英国基本完成能源转型,正式步入化石燃料时代。

——摘编自潘荣成《近代早期英国能源转型及其启示》

材料二   二战后,摆脱化石能源,推动新的能源转型的呼声日渐高涨。20世纪5060年代核能开始兴起,70年代石油危机后,各国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得到极大发展。联合国也于1981年通过了《内罗毕行动纲领》,在全球范围内推动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进入21世纪后,随着气候变化和环境政治影响的不断加大,世界各国先后将能源转型提上日程。德国率先在2000年颁布了《可再生能源法》,确立了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同时世界各主要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政策。近年来全球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速度加快,投资迅速增长,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各国的共识。

——摘编自赵宏图《国际能源转型现状与前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国早期能源转型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能源转型的特点及其影响。
4 . 19世纪上半期,人数较多的手工业工人与中产阶级合作。中产阶级通过宗教、教育、道德改革影响工人阶级。恩格斯说:“工厂主们,尤其是大工厂主们渐渐感染了一种新精神,他们学会了如何化解危机”。因此19世纪中后期英国到处充满和谐和欣欣向荣的景象。这反映了英国(     
A.经济发展和政治治理效果显著B.完成了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
C.宪章运动的经济目标基本达成D.阶级力量和结构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中期起,在一些热心科学种田的农业科学家的力倡和机器工业的带动下,英国国内用于农业生产的各种机械日益增多,专门制造和出售农业机械的公司应运而生。19世纪初期,英国广泛地进行着硝酸盐、氮肥等化学肥料的科学试验和试制。在这一时代热潮下,英国不少农场主都像专业化学家一样大谈氮肥和磷肥。此外,当时的农场主也开始用科学方法饲养和繁殖家禽,为市场提供了丰富的肉类食物。与此同时,农学教育受到广泛关注,一些农业协会成立后,举办各种展览,普及科学知识,介绍农业科技的新成果和经验。总之,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特别是在19世纪上半期,英国国内出现了革新农业技术的热潮。

——摘编自许永璋《英国工业化时期的农业技术革新》

材料二   近代中国农业技术革新是在列强冲击下缓慢起步的。国内工业资本家为解决乡村经济对工业发展的掣肘问题,也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了新式农业生产方式的推广,以便节省社会经济、社会现实赋予工业资本的发展成本。传统农业社会对工业化的掣肘,使得工业资本家被迫承担起了本应由农业资本家承担的历史任务、即通过参与农业技术推广事业,推进中国农业生产的商品化和产业化,在恢复农村经济的同时提升乡村社会对工业发展的支持程度。

——摘编自王守谦《近代中国工业资本家与新式农业技术的推广》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国农业科技创新的表现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农业科技创新的特点及意义。
2022-12-24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部分重点高中2023届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25年,6家德国大型化学公司合并组成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化工集团。该集团在二战前,申请并获批的国际专利数达889个,占到当时全世界最大30家化工公司的1/3,占全球化工公司专利的17%。材料可用于说明
A.化学工业逐渐成为德国支柱产业
B.德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心
C.垄断集团的建立加剧了国际竞争
D.生产的集中推动了技术创新
7 . 1750年英国的手表年产量大致是12.7万只,50年后这个数字翻了一倍多,达到26.4万只。到19世纪初期,年产量从26.4万增加到了66.5万。这一现象的出现是因为
A.工厂制的广泛推行B.手工工场规模扩大
C.社会贫富差距缩小.D.“电气时代"的到来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整个18世纪,欧洲社会发生了极其深刻的变化:科学方面,人类理论知识实现巨大飞跃,“知识就是力量”渐成世人的普遍心态;同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使各个阶层都以物质利益为对象而进行生活和生产。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卢梭发出了与众不同的声音,提出了自己的教育观。在卢梭看来,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人本身,要培养人本身而不是一个社会角色,就必须根据儿童各自不同的生理心理特点,对儿童进行符合其自身特点的自然教育,决不能不顾个性,只求共性。此外,他还认为人拥有一个先天的善良本性,但因后天社会环境的影响,这一善良本性逐渐被“污染”,因此要尽可能杜绝外力对儿童的影响,不让任何外在的情感和观念得以传播,以影响儿童的自然成长。

材料二   马克思认为教育应当首先是人的教育,而非“角色”教育;需要培养的不是“自然人”,而是“社会人”。他还指出人不拥有任何超越历史和时代的先验本性,其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理想教育场所的选择应自觉地融入现实社会,作为社会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而存在。此外,他还强调合乎人的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仅仅是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一个前提,而不是根本,更不是全部。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赵义良《论马克思对卢梭教育思想的继承与超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卢梭教育观形成的时代背景。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克思对卢梭教育思想的继承和超越。
9 . “在工业化的过程中,资本家和工人,庄园主和雇农之间……像撕破脸皮的仇人,原本那种暧昧的、温情的关系不存在了。”这一描述揭示的实质问题是,工业革命
A.使城市化进程受阻B.破坏了社会和谐
C.加快了习俗的变迁D.激化了阶级矛盾
10 . 美国1873年、1884年和1893年三次经济危机导致了中小企业的不断破产和生产的集中,其中1880~1890年美国钢产量增加了1/3,钢铁工厂却减少了1/3。对此现象的理解,正确的是(     
A.美国对经济危机抵御力强B.垄断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
C.美国成为世界最大工业国D.美国不重视传统工业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