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49 道试题
1 . 下图分别为1500~1900年欧洲和印度的GDP总量和人均GDP变化情况。造成欧洲与印度数据变化差距的主要原因是(     

——摘编自【英】安格斯·麦迪逊《世界经济统计学》

A.生产方式的变革B.西方国家对印度的殖民掠夺
C.文化程度的差异D.自然经济对工业文明的抵制
2 . 资本中心主义强制建立起资本的世界联系,同时也使世界结构变得简单而清晰,那就是宗主国与殖民地的二元结构,它们之间的经济联系也非常简单,那就是“世界工厂”与“世界商品市场及原料产地”的关系。这一关系的形成意味着(     
A.工业化的条件成熟B.殖民扩张宣告终结
C.垄断资本主义出现D.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3 . 革命,本义指变革天命,后词义扩大,泛指重大革新,不限于政治,包括经济与文化领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科学开始对工业没有什么影响。我们迄今所提到的纺织工业、采矿工业和运输业方面的种种发明,极少是科学家做出。相反,它们多半是由相应非凡的有才能的技工完成的。不过1870年后,科学家开始了更重要的作用。渐渐地,它成为所有大工业生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他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作坊。

——摘编自斯塔夫利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材料二   近代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建立促进了世界的整合与裂变。发生于世界近代史上的两次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高速发展,有利于资本主义统治的建立,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较长时间里保持着较为旺盛的活力。只有当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据了优势之后,才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摧毁一切封建堡垒,踢开一切封建羁绊,组成资本主义基础上的世界整合。工业苹命为人类指明了走向工业社会的目标,造成了人类相互依赖的物质基础,但也造成了工业化文明与农业文明的对抗;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先进和富饶工业社会的同时,也造成了社会阶级关系的大裂变;工业苹命改变了国际格局,确立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主导地位,但也奠定了社会主义的社会基础。人类社会必然在这种对抗和裂变中发展并逐渐融合,走向更高层次的一体化。

——摘编自赵秀玲《工业革命——世界整合与裂变的双刃剑》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各自“革命”的内涵予以简要说明。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业革命所引发的“整合”与“裂变”的表现。(不得照抄材料)
4 . 如表为英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比重表(1801—1861年),表中信息可以说明单位%(        
项目年份
1801181118211831184118511861
产业比重农业34373028242119
工业28273437394041
就业比重农业35.93328.424.622.721.718.7
工业29.730.238.440.840.542.943.6
A.18世纪20年代开始工业产值逐渐超过了农业产值
B.农业就业比重持续减少,工业就业比重逐年增加
C.农业就业比重持续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圈地运动”
D.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变化深受工业革命的影响
2023-07-03更新 | 84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下表反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力量对比,据此可知(       

项目

英国

法国

美国

德国

1870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1

2

4

3

1870-1913年工业增速(倍数)

1.3

1.9

8.1

4.6

1913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3

4

1

2

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

1

2

5

4

A.国家的工业产量和殖民地面积成正比B.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英法国家走向衰落
C.美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最大受益国D.帝国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023-07-02更新 | 104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世纪早期的西欧,封臣要效忠封君,要尽一定的义务,主要的义务是服兵役,要宣誓”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贵族居住的城堡和高耸入云的教堂成为典型建筑。贵族都有庄园法庭的司法权,这在西欧是普遍的状况;由地主贵族、俗人或僧侣,男爵或基督教主教在一定的范围内,对那里的居民办理行政、征收赋税的制度,而国王被缩成一个阴影而已。

材料二   在工业化时代到来前,英国的森林资源已消耗殆尽。1500年—1630年间,英国木柴价格上涨了7倍,一般老百姓根本无力购买,因缺乏取暖燃料而冻死的现象时有发生。木柴价格上涨引发普遍不满,“达到了引发民族危机的程度”。英国主体能源从柴薪过渡到煤炭是循序渐进的。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早期,煤炭未能在生产生活中普及,1550年,煤炭年产量仅为21万吨。詹姆斯一世允许曾备受贵族讨厌的海煤进入皇家圣地威斯敏斯特,并鼓励富人接受和使用煤炭。1630年,英国煤炭产量达150万吨。18世纪上半叶,煤炭已取代柴薪,成为英国制造业的主要能源。玻璃制造、石灰烧制、酿酒、制糖、冶铁等行业都开始使用煤炭作为生产燃料。1700年,英国煤炭产量高达250300万吨,是法国的30倍。煤炭不仅为英国人生活生产提供了热能,也解决了工业生产中的机械能问题。19世纪英国人口只增长了3倍,但煤炭消费量增加了18倍。英国已经基本完成了从柴薪到煤炭的能源结构转型,正式步入了化石燃料时代,这比欧洲其他国家早了近150年。

——摘编自潘荣成《近代早期英国能源转型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中世纪早期西欧在政治、经济、思想方面的社会特征。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早期英国能源转型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7 . 下表反映的是1801~1841年英国各行业产值情况(单位:万英镑)。这些变化表明英国(       

年份

类别

1801年

1811年

1821年

1831年

1841年

农林渔

7550

10750

7600

7950

9990

工矿建筑

5430

6250

9300

11710

15550

国民总收入

23200

30110

29100

34000

54230

A.由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出现局部调整
C.寻求海外市场迫在眉睫D.社会内部的贫富差距进一步缩小
8 . 【历史的横向与纵向联系】历史教科书的编写一般采取通史体例或专题史体例。通史体例指的是按时间顺序对史实进行编排,例如高中历史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下两册;而专题史是指将存在内在联系、能反映出某种历史现象、历史线索或历史规律的内容进行集中编撰的体例,例如选择性必修1、2、3。以下是选择性必修1的目录节选,请仿照专题史的编写思路,从《中外历史纲要》(下)的目录节选中选取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历史事件构建一个主题,并阐述其内在联系。(要求:明确写出所选历史事件,主题明确,内在联系的阐述要基于史实)

选必一目录节选


第一单元政治制度
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第2课: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第3课: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第4课: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第二单元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第6课:西方的文官制度
第7课: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第三单元法律与教化
第8课: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第9课: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
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中外历史纲要(下)目录节选


第三单元   走向整体的世界
第6课:全球航路的开辟
第7课: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第四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第8课: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第9课: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第五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第1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
第六单元   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第12课: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第13课: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第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第1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第16课: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第八单元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第19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第20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第21课: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9 . 延续与变迁

材料一   西方传统观点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欧洲历史的分水岭,此时欧洲告别中世纪,进入现代。

材料二   20世纪后期,有学者提出,公元1500年前后这一时段固然重要,但还不能称之为欧洲历史的分水岭,因为此时欧洲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关系等领域并无本质变化。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18世纪中后期,此后历史才真正步入现代,分水岭才真正出现。

历史发展往往是一个延续与变迁交织的过程。从这一角度,结合15—18世纪欧洲历史的重大史实,评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
2023-06-30更新 | 4211次组卷 | 24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黑龙江省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曾经为西、葡殖民地的拉美诸国,从其遭受殖民侵略开始,即处于经济发展的混乱之中,后虽赢得国家独立,但一直没有形成规范的经济发展秩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葡)征服者成功取代了土著精英并坐享其成,但是土著民能给新统治者的只有传统贡品玉米、木柴、羽毛等,甚至这些平凡的贡品也随着印第安人口的减少而减少,胜利者的尊严只能通过消费欧洲奢侈品获得满足。但随着被掠夺的贵重金属被挥霍和浪费,没有什么能用来购买奢侈品了。殖民者执着于寻找可以交易的商品,终于发现当地的烟草、可可、靛蓝染料可以用于交换欧洲常见的食物和奢侈的宗教物品,或者更常见的亚洲纺织品和精致的家庭用品,尤其对于葡萄牙属美洲来说,最重要的是甘蔗的引进。上述新作物在它们的殖民空间里会像野草和细菌一样重塑美洲地貌,因为它在规模和影响上与之前的任何经济活动都有很大不同。从长远来看,这并不是可持续的,但它们在自然和文化上留下的印记是深刻而持久的。

——编自(美)肖恩·威廉·米勒:《被入侵的天堂:拉丁美洲环境史》

材料二   18221826年间,英国向获得独立的西班牙殖民地提供了十笔贷款,贷款总额标明为两千一百万英镑,然而扣除利息和中间经纪人代理费之后,到达美洲大陆的只有七百万英镑。与此同时,为了开发拉美矿藏、农业等自然资源及在拉美创建公用事业企业,伦敦成立了四十余家股份有限公司。银行如雨后春笋在英国大地破土而出,仅1836年英国就新开设了四十八家银行,英国银行直接向拉美国家政府提供财政资助。19世纪中叶,英国铁路在巴拿马出现,1868年由一家英国企业承建的第一条有轨电车在巴西雷西费市竣工。拉美国家的公债券在英国金融市场上流通活跃,城市公用事业也掌握在英国人手中。新诞生的(拉美)国家被军费开支压得喘不过气来,同时他们还面临对外支付手段不足的挑战。

——摘编自(乌拉圭)爱德华多.加莱亚诺:《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

材料三   20世纪6070年代,巴西经历了经济增长和人口爆炸,城市不断发展壮大,工业不断扩张,贫困地区变得越来越穷。军政府以廉价劳动力以及宽松的环境和税收法律来吸引外国投资者。商业化使更多的人从农村来到城市,人数超过了新工业所能吸收的范围,导致里约和圣保罗出现很多由黑帮控制的贫民窟。军政府严重依赖核能和矿业项目的支持,这引发了20世纪80年代的通货膨胀。高通胀耗尽了储蓄,并服务于外债,使巴西的经济陷入瘫痪。20世纪90年代以来,巴西经济缓慢改善,但是隐藏的不平等问题从未得到解决。为控制高通胀实行的财政紧缩计划,差一点关闭了健康和教育系统。在这样不稳定的时期,国家本已很严重的腐败,变得更加严重。

——摘编自(美)凯文·贝尔斯:《用后即弃的人:全球经济中的新奴隶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西葡殖民者在拉美大规模种植新作物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向拉美进行经济扩张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拉美国家在19世纪和20世纪所面临的共同问题。
2023-06-30更新 | 248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