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统治和君主专制制度的成功,极大地鼓舞和推动了亚洲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而且孙中山和中国革命党人还积极支持和援助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韩国独立运动领袖中圭植在听到中国武昌起义的消息后,就从韩国来到中国。1912年4月,他还受到孙中山接见,并得到上海都督陈其美的援助,在上海组织了爱国救亡团体同济社,开展抗日独立运动。辛亥革命还鼓舞和推动了印尼、缅甸、印度、菲律宾等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列宁曾高度评价以辛亥革命为主要标志的20世纪初“亚洲的觉醒”:“标志着20世纪初所开创的全世界历史的一个新阶段”。

——摘编自王晓秋《辛亥革命的世界意义》

材料二   1905年,越南华侨在西贡堤岸建立了同盟会组织,该组织除了援助广东、广西和云南的革命活动外,还在越南南部宣传革命和三民主义思想。孙中山“联合一切平等待我之民族”的思想,为越南革命者普遍接受并在越南全境迅速传播。1907年3月,孙中山公开在河内成立河内海防中国同盟会,并以越南为根据地在中越边境策划和领导了防城、镇南关等4次起义。1927年,信仰三民主义的越南革命者在河内成立了“越南国民党”,并以三民主义为指导,主张进行民族革命,推翻法国殖民统治。辛亥革命不仅是中国划时代的重大历史事件,也大大促进了亚洲民族的觉醒和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是一场推动中国走向世界的革命运动和革命思潮。辛亥革命的世界意义表明,国家的现代化不仅受发达国家的影响,而且受落后国家尤其是周边传统大国的影响,而后者往往被忽视。

——摘编自王武《越南视角:辛亥革命世界意义新认知》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的世界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对中国周边国家产生重大影响的原因。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场关于殖民政策的辩论。在1885年大辩论开展之前,法国的殖民活动来到一个临界点:虽然共和国的殖民活动已经开展了一些时日,但是它尚未成为一项国家的政策和原则。法国政府为了继续对马达加斯加和越南的征服,向议会提交了额外的财政拨款的请求。这一请求,引发了两派就殖民政策的辩论。

殖民派主张反殖民派主张
在法国的旁边,德国已经筑起了藩篱;而在海洋另一边的美国,也变成了贸易保护主义者;大市场变得日渐狭窄,导致我们的工业产品越来越难以进入其中,这些大国甚至开始向我们自己的市场倾销一些我们过去从未见过的产品。对遥远土地的征服,只会让我们在 贸易征服中败给竞争对手。能够打开市场的并不是战争,而是物美价廉的商品;市场并不属于武装得最好的民族而是属于装备最好的生产者。
没有影响力的光辉,不参与世界事务,将所有对非洲或是东方的扩张行为看作是一种陷阱……这种生存方式对于一个大国来说,就是放弃。而且,在短时间内,一个大国就会因此沦为三流或是四流的国家。当一个国家在欧洲遭遇到了一些   十分严重的挫折的时候,当其边境线受到了损害的时候,也许在发起远征之前,我们最好先确保在自家站稳脚跟,确保我们的国土不会动摇,这才是我们的第一要务。
法国不能只是一个自由的国家,还应 当是一个能对欧洲的命运施加自己影响的 伟大国家,它应该把这种影响扩大至整个 世界,并将其语言、旗帜、军队和才智带
到它力所能及的每一处。
当我们以文明为名时,我们就应该(将自己的行动)限制在正义和公正的范围内。但不要试图给暴力披上一层虚伪的文明的外衣。

——摘编自刘梦佳《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殖民转向》

(1)概括双方辩论的焦点,并说明各自的理由。
(2)推测辩论的结果并分析其影响。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15世纪末的地理大发现,商业市场骤然拓展,资本原始积累呈现出对内盘剥和海外殖民掠夺交织在一起的样态。最先推行殖民政策的是葡萄牙和西班牙,它们建立起庞大的殖民帝国。随后,荷兰、法国、英国、美国相继走上殖民掠夺道路。正如马克思所言:“在欧洲以外直接靠掠夺、奴役而夺得的财宝,源源流入宗主国,在这里转化为资本。”据相关资料统计,1503年至1660年,西班牙从美洲攫取的有据可查的白银和黄金分别是18600吨和200吨。与此同时,葡萄牙人也从巴西掠夺了6亿美元的黄金和3亿美元的金刚石。恩格斯说:“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个远东寻找的是黄金,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便要索取的第一件东西。”

——摘编自王增智《掠夺是资本主义殖民的本质》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初期,经济繁荣崩盘,造成了1874年至1893年的“经济大萧条”。在此种背景下,各大国竞相扑向世界各地的殖民地,争夺原材料、扩大领土和保护市场。1876年,欧洲国家统治下的殖民地还不到非洲的10%,但到1900年,则达到90%以上,这个典型的帝国主义时代是空前的。尽管当地人民对侵略者进行了英勇而机智的抵抗,但他们遭遇了欧洲人带来的疾病和配备先进武器的专业化军队,因而造成大量伤亡。由于欧洲殖民的大力推动,19世纪90年代中期到1913年各个工业化的资本主义强国出现了一次经济繁荣。列宁在1920年分析说:“一小撮‘先进’国家把资本主义变成了对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民进行殖民压迫和经济掠夺的世界体系。”

——摘编自布莱恩.S·罗珀《民主的历史:马克思主义解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早期殖民扩张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早期的资本扩张相比,工业革命后殖民扩张在方式上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工业革命后西方国家殖民活动产生的作用。
2023-07-05更新 | 180次组卷 | 5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豪洋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世纪末至18世纪前半期,法国是欧洲大陆封建君主专制的典型,“太阳王”路易十四(16431715年在位)强化封建等级制度,公然宣称“朕即国家”,并且加强了天主教神学的反动统治,大肆迫害新教徒。18世纪初,法国已是欧洲大陆资本主义工商业最发达的国家,但资产阶级作为第三等级的成员,却没有任何政治权利。人们把眼光投向英国,发现了鼓舞人心的事情:霍布斯否定了“君权神授”,洛克提出了分权理论。1700年前后,欧洲出现了用科学方法研究自然现象的热潮,一些启蒙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

——摘编自朱建国《法国启蒙运动》等

材料二   20世纪初,社会上广泛流传的译著有严复翻译的孟德斯鸠《法意》,杨廷东翻译的卢梭《民约论》,蔡元培翻译的柯培尔《哲学要领》等书。这些译著广为流传,极大地冲击了封建专制统治和传统思想,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同时,知识界还掀起了创办革命报刊、建立印书馆的热潮,如1903年出版的《革命军》风行海内外,销售逾百十万册。新文化运动中以陈独秀、李大钊、鲁迅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借助卢梭等人的自然人性论、社会契约理论确立了中国现代新文化。

——摘编自胡燕《法国启蒙思想与新文化运动》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启蒙思想传播对近代中国产生的积极作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世界帝国史是世界历史的有机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   每一个世界性的大帝国,都是一个时代的产物。文明交往使古代文明中心小国林立的状态,逐渐演变成各个统一的帝国和各个帝国彼此对峙的局面。各个时期诸帝国的出现,都使人类文明交往活动范围的进一步扩大。各个大帝国成了文明交往的更大中心。它们分地段而又互相连接地打通世界文明交往的通道。古代陆上和海上的丝绸之路就是中华帝国、波斯帝国、贵霜帝国、安息帝国、罗马帝国等帝国文明交往的大动脉。这条文明交往大动脉,是各个帝国活动的大舞台。

材料二   伴随着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交往的开展,出现了另一类型的世界性大帝国一殖民帝国。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法国、英国、俄国、德国、奥匈帝国、日本等殖民帝国等相继被推上了世界历史舞台。这些帝国虽各具特色,但都是以扩张性的西方文明为其共同点。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彭树智《论帝国的历史、文明和文明交往》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早期世界性帝国出现的必然性,并概括早期世界性帝国的共性特征。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帝国与古代帝国的区别,并分析近代殖民帝国形成的影响。
2023-05-12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教育发展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的世界霸权是在与新航路开辟后先后兴起的西班牙、葡萄牙、荷兰、法国等国的激烈竞争中,依靠其国内资本主义生产的绝对优势而逐渐确立起来的。17561763年的英法七年战争以英国胜利而告终,英国“在欧洲之外成为海上和陆上的主人”。1815年拿破仑战争后,英国的海上优势地位进一步确立,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已遍布各大洲。19世纪40年代,英国完成工业革命。为了在全球范围内掠夺原料、开拓市场,英国进一步加强对外扩张。到20世纪初,英国的殖民势力达到顶峰,领土遍及全球六大洲及24个时区,面积达2000多万平方千米,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日不落帝国”。

——摘编自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历史教育比较研究中心编《历史读本·世界史》等

材料二   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地不断掀起高潮。到90年代初“冷战”结束时,几乎所有的亚非拉国家实现了民族独立,几个世纪所形成的殖民体系彻底崩溃。一些国家在独立后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体现了民族解放运动与社会主义运动两大潮流的进一步汇流。

1945年联合国诞生时,成员国总数是51个,大多数是欧美国家,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起着主导作用。到2011年,联合国成员已经增加到193个,其中绝大多数是战后独立的国家,以这些国家为主体形成的第三世界成为国际政治领域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但是,西方国家在国际贸易和全球经济秩序中依然占据主导地位,殖民主义遗留的影响仍然存在,新兴国家的社会和经济转型发展面临诸多难题。

——摘编自徐蓝主编《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殖民帝国形成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历史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围绕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与瓦解,谈谈你的认识。
2022-08-28更新 | 209次组卷 | 2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师范学院附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分班考试(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首任总统华盛顿在离任之际告诫美国人,避免同外部世界的任何部分永久结盟,他反对把美国的命运与欧洲任何一部分命运纠缠在一起,孤立主义就成为美国传统的外交政策。1823年,门罗总统在国会咨文中宣称,今后欧洲任何列强,均不得把美洲大陆业已获得的独立自由的国家当作将来殖民地对待,否则是对合众国不友好态度的表现,美国对于欧洲列强现存的殖民地和保护国不予干预,将来也不会干涉,宣称“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这就是《门罗宣言》。门罗主义是华盛顿外交原则的继续和发展。

——摘编自张和平《论美国外交政策从孤立主义到全球主义的转变》

材料二

时间美国外交政策
19351937《中立法案》都是为了避免美国人所认为的被卷入一战的历史再度上演。法案规定了强制武器禁运条款,并对任何军事冲突中的侵略者和受害者一视同仁,授权总统可以警告美国公民乘坐交战国船只旅行风险自负
19399罗斯福请求国会修改《中立法案》,最终放弃武器禁运条款,交战国可以以“现款自运”的方式购买武器。
1940194012月,英国已经破产,罗斯福提出实行租借法,允许政府向任何“对美国防卫至关重要”的国家销售或租借武器,《租借法案》获得了国会的批准,1941年生效。
1942《联合国家宣言》宣告:每一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

——摘编自艾伦·布林克利《美国史》

材料三   二战后,历届美国政府为应对不同的国际形势提出了具体的全球外交策略。19451953年杜鲁门政府提出了“遏制”战略。19531961年艾森豪威尔政府提出了“艾森豪威尔主义”,提出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大规模报复战略”。19611969年的肯尼迪、约翰逊则是推行“和平战略”,实质是和平与战争两手策略。19691977年的尼克松、福特提出了“尼克松主义”,显示出美国实力相对削弱的情况下,保住霸主地位的战略意图。

——摘编自张和平《论美国外交政策从孤立主义到全球主义的转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门罗主义对华盛顿外交原则的发展。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三四十年代美国外交政策的变化。并分析
变化前后分别对自身和国际局势产生的影响。
(3)综合以上材料,概述从美国建国到二战后外交政策的演变中得出的启示。
2022-08-03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资本主义的不同发展阶段,经济殖民的形式不断变迁,但其目标始终没有放弃。在殖民的早期阶段,殖民是以物理空间的侵入为主要特征,而突破他国的边界藩篱依靠的是强制资本即硬力量为后盾,硬力量的领先是以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原动力的,资本主义国家的这些技术优势都是在以瓦特发明蒸汽机为标志的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期间率先完成的。伴随早期的经济殖民是武力干涉下的空间争夺,空间战的结果是资本家将自己的权力延伸到一个本不属于自己的领地,从而巧夺豪取该空间内的物质资源。

——吴飞、杨席珍《后殖民视角下的殖民传播》

材料二 随着民族——国家的觉醒,进入后殖民时期以来,资本主义殖民传播出现新的转向。殖民传播从空间观念偏向时间观念,从显性走向隐秘化,公开的硬力量入侵让位于各种形式的秘密的软力量同化。今天的殖民霸权更多的需要顺从、秩序和制定国际规则的主导权。今天的殖民往往以意识形态(民主、人权等价值观)为武器,进行思想扩张,甚至以意识形态为借口,发动局部战争,来干涉一个国家的内政,把这个国家纳入自己的体系。

当然,资本主义国家从来没有放弃过发展军事力量,强大的军事实力依然是当前国际形势下殖民的时间偏向的保证,是资本主义国家威慑前殖民地弱国的基础,是国际谈判桌上的重量砝码。当殖民的时间传播偏向因各种因素受阻无法实现时,空间控制还会重新抬头,此时,武力征服还会借助各种名义粉墨登场。

——摘编于周柏林:《美国新霸权主义》;王逸舟:《单极世界的阴霾》;吴飞、杨席珍《后殖民视角下的殖民传播》


(1)根据材料一、二提供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殖民时期与后殖民时期对外扩张形式的差异和产生这些差异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提供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后殖民时期西方殖民传播带来的危害和我们应对西方殖民传播的方案。
2022-08-03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今天的世界史与以往的传统是有明显区别的,它十分强调要避免以“欧洲中心主义”作为观察视角。如何从若干其他观点中抽离,仅从世界史的观点来刻画这样一个漫长且无头无尾的19世纪的特征呢?在此谨慎地提出两个角度供参考。

角度一:19世纪是一个流动性增大的时代。

角度二:19世纪是一个解放的世纪。

——摘编自于尔根·奥斯特哈默《世界的演变:19世纪史》

(1)从材料中任选一个角度,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具体史实予以论证。(要求:明确列出所选角度,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2)考量历史上的一个时代,应坚持什么原则?说说你的看法。
2021-12-26更新 | 248次组卷 | 5卷引用: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晋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