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7 道试题
1 . 列宁认为,必须尽快“担负起建设任务……建立新的经济关系”,否则“在推翻剥削者和用武力来抗击国际帝国主义者的事业中的任何成就、任何胜利就会付诸东流,旧制度的复辟就会不可避免”。为此,苏俄
A.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措施B.灵活利用商品货币关系
C.逐步推进计划经济的确立D.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022-06-05更新 | 1242次组卷 | 11卷引用:纲要下第7单元(提高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二战爆发后,美国逐步打破贸易壁垒,以贷款、租借的方式援助反法西斯国家,建立了密切的经济联系。1942年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成立,中苏美英等国以原料和其他物资互通有无,或以劳务输出互助合作,并建立了许多经济协调组织,如联合生产与资源委员会和联合粮食委员会。这些做法的深远影响是(       
A.推动了全球贸易自由化B.加强了全球生产计划性
C.开创了全球金融一体局面D.形成了战后美苏两极格局
2022-05-27更新 | 1898次组卷 | 25卷引用:纲要下第7单元(提高卷)
3 . 以下四项表述可以从史实直接推断出结论的是
史实结论
A1683年,英国牛津大学建立了向公众和学者开放的阿什莫林博物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博物馆建立
B1848年,普鲁士政府开始直接投资修建铁路,还兴办了许多国营煤矿和炼铁厂德意志帝国充分发挥国家政作用,推进工业革命
C1914年,世界总人口约18亿,其中5亿多人处于西方殖民国家直接统治之下,还有远超过5亿多人生活在半殖民地国家资本主义制度从欧美开始向世界其它地区进一步扩展
D1928-1937 年,苏联完成两个“五年计划”,建成6000多个大企业。1937 年,苏联主要工业部门的产量跃居欧洲首位,世界第二位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重成就,成为世界工业强国
A.AB.BC.CD.D
2022-05-15更新 | 569次组卷 | 9卷引用:第一单元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单元测试)-高中历史备课精品导学案+单元测试(中外历史纲要下)【北京专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913年墨西哥民选总统马蒂罗被害。1914年,美国以崇高的道义为名出兵墨西哥,但遭到迎头痛击,各地革命军领袖也纷纷痛斥美国的侵略行径,美国大感意外。对此的合理解释是
A.墨西哥民族自决意识的增强B.美国利他主义行为不被理解
C.墨西哥独立后面临新的困境D.美墨两国之间缺乏有效沟通
2022-05-14更新 | 1794次组卷 | 24卷引用:纲要下第7单元(提高卷)
5 . 1921年2月,法波签订同盟条约,并经《洛加诺公约》重新肯定后,波兰成为法国防御德国体系的东方柱石;1933年,波兰领导人先后于3月、4月、12月连续敦促法国,共同对德国发动一场预防性战争,以制止德国扩军,结果却遭法国拒绝。这一结果主要说明
A.法德两国关系已走向和解B.欧洲构建起集体安全体制
C.凡尔赛体系面临严重危机D.法国严格践行《非战公约》
2022-03-30更新 | 943次组卷 | 11卷引用:第七单元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过习题】-高一历史单元复习过过过(中外历史纲要下)
6 . 如表为苏联拖拉机站的发展概况。苏联大力发展机器拖拉机站的目的是以机械化
年份发展概况
1927舍夫琴科国营农场成立第一个拖拉机队,为周围的农民提供生产服务
1928舍夫琴科农场的拖拉机队发展到14个,组建了全苏第一个“机器拖拉机站”
1929春播时全国已成立70个拖拉机队
1930到6月1日,全国已建立158个机器拖拉机站。拖拉机站播种的农庄土地约200万公顷
1937全国共有5818个机器拖拉机站,拥有各类拖拉机366300多台

A.巩固农业集体化B.弥补农村劳动力的不足
C.促进工业化建设D.迅速改变农村落后面貌
2022-03-05更新 | 414次组卷 | 7卷引用:统编版纲要下第七单元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单元测试2)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14年,德国以军事上的必要为借口,蔑视所承担的条约义务,破坏了比利时的永久中立;英国等国同样破坏了国际法规定的海域的中立。随着战争的进行,英国扩大它的战时禁制品名单,以阻止中立国货物运往德国。德国方面则无限制实施潜艇战政策。潜艇在水下航行不能够押送其所捕获的船舶和船上战俘,只有将敌船击沉。这种潜艇作战“使传统的战时国际法有穷尽应付之苦”。第一次世界大战趋于全面化,它将战争只是政府间的一种争夺的原则破坏无余。交战国人民的生命和健康不仅受到海运限制的影响,而且空袭越来越多地针对居民区。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国际法虽有一些关于陆战和海战的规定,但对于空战法规确实一片空白。人们意识到为了维护和促进国际和平必须建立国际组织和完善国际法。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联盟成立,《国际联盟盟约》规定国际争端在提交某种程序解决之前不得诉诸战争。1928年的《非战公约》宣布“废弃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之工具”。但是,这些努力没能阻止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摘编自张加犁《两次世界大战对国际法发展的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传统国际法的挑战,指出国际社会的应对举措。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国际社会没能阻止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8 . 1915年以前,上海俄侨不到500人,到1921 年前后,上海有俄侨约5000人,1924年上海俄侨超过7000人。据此可知,这一变化说明苏俄
A.冲破了列强包围封锁格局B.工业化进程重视对华贸易
C.政局相继发生剧烈变动D.支持了中国的北伐战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816年以后,玻利瓦尔率领起义军由北向南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等地;同时,圣马丁率领起义军由南向北解放了阿根廷、智利和秘鲁首府。这体现出拉美独立运动的特征是
A.持续时间较长B.负有双重任务
C.群众基础薄弱D.南北联合作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08月,德军对英国进行了狂轰烂炸,丘吉尔支持迁居伦敦的欧洲各国流亡政府结成同盟。1941622日,希特勒发动了苏德战争,丘吉尔表示“任何对纳粹帝国作战的个人或国家,都将得到我们的援助”,第二天,美国发表了支持苏联抗击法西斯的声明。在苏联的建议下,1941712日苏英在莫斯科,签订了《在对德作战中一致行动的协定》。194189日,罗斯福和丘吉尔会晤并签署了“大西洋宪章”,它标志着英美两国合作的加强。苏联对此发表声明,同意“大西洋宪章”的基本原则,宪章对于动员和鼓舞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败法西斯侵略者无疑是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1941年底,日本偷袭珍珠港,挑起了太平洋战争,英美被迫对日宣战,德美也互相宣战。至此,美国正式参加“二战”。194211日,美、苏、英、中等二十六个国家在《联合国家宣言》上签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

——摘编自杨春华《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与意义》


(1)根据材料,概括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