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美苏两国都建立了足够毁灭对方的核武器库。一些欧洲人认为谈论“大规模报复”已经失去意义,既然美国也无法逃脱核武器的毁灭,可能就不会再愿意保护他们。在此背景下,法国总统戴高乐公开主张要更多地承认国家利益,呼吁西欧在军事和防务上扮演更加独立的角色。戴高乐试图改组北约,为此建议在北约内部成立美英法组成的理事会,三国对北约事务拥有同等的决策权,但没有成功。法国先后收回对地中海舰队和空军的指挥权,退出美国主导下的北约一体化军事指挥体系。法国又着手建立独立的核打击力量,拒不参加限制核武器谈判的国际会议,将原子弹的研制置于国家“绝对优先地位”,先后成功试爆原子弹和氢弹。

——摘编自(法)皮埃尔·米盖尔《法国史》等

(1)概括20世纪50年代未至60年代法国对北约的诉求,并分析其原因。
(2)分析法国上述举措对冷战格局的影响。
2021-06-09更新 | 4005次组卷 | 25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十五中、格致鼓山中学、教院二附中、福州铜盘中学、福州十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3 . 1945年,美国国务卿艾奇逊针对当时的国际局势提出两点建议:利用威慑制服威胁;修复紊乱且低迷的西方国家体系。他认为相比共产主义的最终胜利,他更担心欧洲的沉沦对全球势力均衡所造成的破坏,使得美国不得不回到一战和二战时那种以武力应对威胁的老路。艾奇逊意图是
A.重新塑造欧洲均势B.稳定欧洲社会秩序
C.遏制共产主义扩张D.保证美国国家安全
2021-05-24更新 | 697次组卷 | 10卷引用:福建省晋江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20世纪,一位学者认为:“除了西方自由主义的民主制度之外,已找不到足以代替它且具存活能力的其他体系。”“世界性的意识形态斗争不再存在,代之而起的将是经济流通,无止境地解决技术问题、环境问题以及品味微妙的消费者需之满足。”上述认识的出现源于
A.英国光荣革命的成功B.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
C.世界两极格局的确立D.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2021-05-23更新 | 477次组卷 | 27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外国语学校201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取代了此前由西欧列强所主导的世界格局,美苏“冷战”很快爆发,随之欧洲成为“冷战”的中心区。1947年,美国抛出“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继而推动成立欧洲经济合作发展组织,这就是大西洋联盟政策实施的一连串标志。至1949年北约组织成立,美国和西欧国家最终建立了大西洋联盟,战后美欧关系的基本框架由此确定。

尽管双方在一些国际问题上出现分歧。但美欧在共同遏制苏联方面仍存在一致的根本利益。进入20世纪60年代,美欧“特殊关系”迎来了第一个转折点。法国总统戴高乐认为,北约组织应该是一个彼此完全平等的主权独立的国家联盟,而不能是一个含有主从关系的组织。

在改组北约的要求被拒绝后,戴高乐采取了一系列激进措施,包括最终退出了北约的军事一体化机构。法国此举使大西洋联盟陷入了一场严重危机,成为西方阵营分化的重要标志。

材料二   1993年,美国微调了对欧政策,美国表示支持欧洲搞经货联盟,原则上也赞成欧盟发展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显示了对欧洲一体化较为灵活的态度。同时,美国政府主张改造北约,以利于美国继续通过北约控制欧洲。在美国的推动下,北约修改了军事战略,增加了政治职能,还计划进行东扩。为缓解欧盟要求发展自身防务的压力,克林顿政府还提议在北约内建立一支“诸兵种联合特遣部队”,以使西欧联盟的部队能在美军不参加的情况下独立采取行动,执行使命过程中可使用北约的设施。美欧关系出现历史性调整,即从冷战时期依附性质的“特殊关系”向后冷战时代趋向平等的“正常关系”转变。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赵怀普《从“特殊关系”走向“正常关系”一战后美欧关系纵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50~60年代美国与西欧关系的变化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后冷战时代美欧关系走向“正常关系”的历史条件。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欧关系发展的历史启示。
6 . 1949年4月,美国、加拿大和欧洲十国在华盛顿联合签署《北大西洋公约》。其中意大利作为反法西斯战争的战败国,其政治地位尚未得到战后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葡萄牙处于专制统治下,与“民主、自由”的西方标准相悖离。这说明北约的建立
A.揭开了美苏两强全球争霸序幕
B.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确立
C.服务于美国反共冷战战略需求
D.违背了和平发展时代潮流
2021-05-10更新 | 469次组卷 | 10卷引用:福建省漳州市2021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7 . 20世纪50年代,美国农业部通过实施对外粮食援助项目以缓解农产品过剩问题。到60年代以后,此类项目已转由外交部门主导,而且对越南共和国、韩国、柬埔寨、印度尼西亚和印度等地的援助总额大幅度提高。这些变化表明美国
A.经济援助的政治色彩增强B.农产品过剩问题有所加剧
C.冷战重心逐渐转向了亚洲D.力图缓解全球化失衡问题
2021-04-29更新 | 1040次组卷 | 14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永春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B卷)
8 . 1946年2月,美国驻苏联大使馆代办乔治凯南向华盛顿发回长达8000字的电报:“苏联听不进理智的逻辑,但对武力的逻辑却十分敏感”,“美国要拥有足够的武力,并清楚地表明它准备使用武力,这就几乎用不着真的动武”。这表明
A.美苏关系逐渐转向对抗B.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
C.美苏两极格局正式形成D.马歇尔计划付诸实施
2021-04-20更新 | 390次组卷 | 7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厦门外国语学校石狮分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1946年4月,日本政府成立“控股公司整理委员会”,指令各财阀交出证券和凭证,强制拍卖,割断了各财阀之间的内部联系,分散股权,形成共同持股的竞争机制。二战后日本的经济改革
A.铲除了军国主义的社会经济基础B.完成了战后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
C.表明日本作为新政治力量的崛起D.得益于美国免除日本的战争赔款
10 . 1946年,美国驻苏外交大使凯南向美国政府提交了8000字的“长电报”。电报中认为,苏联为了求得安全,从未考虑过与对手达成妥协,而是要将对手置于死地。还将苏联描绘为一个专制传统早已与意识形态强制相整合的国家,因而它认为外部世界是敌对的。凯南“长电报”
A.拉开美苏冷战的序幕B.夸大苏联的威胁程度
C.受杜鲁门主义的影响D.揭露苏联的国家本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