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32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代中国,四周是高山、沙漠和海洋,形成了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但内陆资源丰富,农耕经济下养成了知足常乐的性格。春秋战国,人们在农闲时分开展了角抵等养生保健活动。秦汉时期,五禽戏、蹴鞠、百戏等逐渐在上层社会中流行。魏晋南北朝时期,各阶层受玄学影响,强调意、气、体协调配合的导引养生法和讲究“中和”的围棋盛行,舞蹈、投壶等活动也普及到平民阶层。唐宋时期,各阶层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热情度高、马球等具有娱乐观赏性的群体活动备受推崇。明清时期,民间还喜爱“万物负阴抱阳,冲气以为和”的太极拳。

——摘编自周明华《中国的传统体育》

材料二:古希腊罗马三面环海,土壤贫瘠,人们出于生存、御敌和祭神的需要,崇尚战车赛、拳击、赛跑等户外运动。公元前8世纪,城邦经济文化的繁荣带来了奥林匹克盛会,他们以力量、速度等展现人体的力和美,构筑了公共体育馆以供休闲之用。古罗马的体育具有浓厚的军事化特色,观赏残酷血腥的角斗竞技比赛是古罗马贵族喜欢的休闲娱乐方式,运动竞技场较多中世纪,休闲体育发展受阻,人们只有在宗教节日和农闲时分休闲、如在圣诞节、受洗节跳舞。15世纪,随着工商业的发展,宗教和世俗生活内容逐渐走向融合,足球、篮球、排球、橄榄球、曲棍球等集体项目逐渐大众化。

——摘编自刘锦清《中西休闲体育的发展历程与差异》等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古代中西方休闲体育运动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中西方休闲体育运动发展存在差异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古代中西方休闲体育发展的认识。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美国经济史学家金德尔伯格在《世界经济霸权1500—1990》中指出,国家也和人一样,有生命周期,有它的幼年、青年、老年和暮年。在第二章“国家的生命周期”中,作者考察了资源、远程贸易、工业、移民、农业、金融、政府财政、社会能力、价值观念、战争等诸种影响国家生命周期的因素,最终得出结论:任何单一硬指标的衰退,都无法真正导致一个国家生命走向衰败,虽然不同国家的经历表现出略微不同的特点,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国家整体创造力和灵活性的丧失才是衰败的主因。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史知识,对影响国家生命周期的因素进行探讨。(说明:可以选取材料中的多重因素进行论证,也可以对材料所列因素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者提出新的因素并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2024-09-15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福建省高考历史考向核心卷
3 . 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以“掌握历史主动,创造历史伟业”为主题开展党史探究活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颁布
1953年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
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

——据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教科书 历史 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等整理

材料二:“数”读非凡十年(2012—2022年)

序号内容
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元增长到114万亿元,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比重达18.5%,稳居世界第二位
谷物总产量稳居世界首位,制造业规模、外汇储备稳居世界
第一位
我国成为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货物贸易总额居世界第一位
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960多万贫困人口实现易地搬迁
人均预期寿命增长到78.2岁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6 500元增加到35 100元
基本养老保险覆盖10.4亿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
改造棚户区住房4 200多万套,改造农村危房2 400多万户

——据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教科书 历史 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等整理

(1)材料一是某同学梳理的1949—1956年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改天换地兴伟业”的大事年表,但是内容还不完善。请为该表补充一件“大事”(包括时间和事件名称),并结合所学知识为该“大事”写一段解说词。(所写内容可以围绕背景、过程、影响等方面展开)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任选两项相互关联的内容,提炼出一个主题,并围绕该主题谈谈你的感想。(要求:写出关联内容的序号,主题明确,表述清晰)
2024-09-15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5年福建省普通高中高二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测试(一)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美国社会学家说:“1905年是新旧中国的分水岭。”1905年,清廷宣布“自丙午(1906年)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自此,推行了1000多年的科举制度寿终正寝。科举既废,中国读书人最重要的进身之路便被断绝,他们遇上了从未有过的无比严重的生存危机。

——摘编自王莹莹《清末科举制的废除与知识分子的出路》

根据材料并结合时代背景,为清末失去科举前途的士人设计一种出路,并说明理由。(要求:明确指出所设计的出路,理由充分,逻辑清晰。)
2024-09-09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后期文化下移,九流百家兴起,诸家藏书丰富,各有著述,古籍整理工作亦逐渐兴起。简帛时代规模较大且影响深远的古籍整理工作,当首推孔子校订“六经”。

—摘编自踪凡《中国历史上的古籍整理工作》

材料二   北宋政府在对散佚古籍进行多方收集的同时,着手古籍的编纂、校勘、注疏和著录工作。著作郎、校书郎等都是“清贵”职务,朝廷多从年轻而又有才学的官员中去选取。他们找到了整理古籍的方法,如校勘书籍要“广求其本”“兼本照对”等。他们在书籍校勘的基础之上,编定了很多目录,使众多的书籍部次得当,便于检索使用。

——摘编自王晟《北宋时期的古籍整理》

材料三   我国不仅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典籍,而且有着接续不断地整理古代文化典籍的历史传统,积累了丰富的古籍整理的经验。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汉、唐、宋、清是古籍整理史上的重要时期,其中汉、宋代表着两个不同的传统,而清代则是一个集大成的时期。

——摘编自孙钦善《戴震与古籍整理——兼谈对清代考据学派历史经验的批判继承》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春秋和宋代古籍整理能够兴起的相似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古籍整理的特点,并指出其意义。
2024-09-08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基督教会也在不断寻求新的保护力量。教会遂与法兰克人结成了联盟。克洛维以后的侵略扩张得到了基督教会的大力支持,而教会也从克洛维手里得到了大量的土地和金银财富。1035年及1043年,米兰的商人和手工业者曾两次以武力反对大主教对该城的统治。这个斗争因为德意志皇帝与罗马教皇的干预和介入,而成为持续半个世纪之久的皇帝与教皇斗争的导火索。纵观中世纪中期两个多世纪教权与王权的斗争,双方势力互有消长,教权最终取得了胜利。中世纪后期,英法两国迅速崛起。1351年英国国会通过了第一个圣职委任法,不许教皇干预英国的圣职选举。14世纪,英格兰民族的形成和国会的建立为国王控制教会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摘编自孙慧《中世纪的王权与教权》

材料二   10至11世纪,欧洲开始了手工业与农业的分离过程,商业逐渐活跃,从而“由获得自由的农奴重新建立了城市”。城市出现后,西欧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西欧中世纪城市是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发展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商品交换扩大后,封建贵族需要大量货币,以便从市场上购买琳琅满目的精美工业品和东方运来的奢侈品。王室从城市得到金钱上的支持,城市还派出武装直接为王室服务。作为回报,城市也从王权那里得到许多好处。国家实行“重商主义”政策,采取殖民制度、国债制度、保护制度等各种方法,竭力支持市民阶级的文化娱乐活动。城市和王权由于相互的需要而结盟,这种关系的建立和发展不仅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兴盛,更促进了王权的加强。

——摘编自孙晶《试论中世纪城市兴起对西欧社会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世纪的欧洲王权与教权的关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世纪城市发展的影响。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二   汉定百年之间,亲属益疏,诸侯或骄奢,快邪臣计谋为淫乱,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以危其命,殒身亡国。天子(汉武帝)观于上古,然后加惠,使诸侯得推恩分子弟国邑,故齐分为七,赵分为六,梁分为五,淮南分三,及天子支庶子为王,王子支庶为侯,百有余焉。吴楚时,前后诸侯或以适削地,是以燕、代无北边郡,吴、淮南、长沙无南边郡,齐、赵、梁、楚支郡名山陂海咸纳于汉。诸侯稍微,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上足以奉贡职,下足以供养祭祀,以蕃辅京师。而汉郡八九十,形错诸侯间,犬牙相临,秉其扈塞(险要之地)地利,强本干,弱枝叶之势,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矣。

——据司马迁《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

材料三   行省虽然拥有经济、军事、行政等权力,但这些权力都是元廷让渡给地方的,最终的决定权还操控在中央的手中,因此行省权力大而不专,这决定了它只能为朝廷集权服务。而行省行政区划中采取犬牙交错的划分原则,又从客观上瓦解了地方割据的地理条件……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材料一论述到的秦朝和汉初的政治制度分别是什么,并说明影响秦汉政治制度变革的原因有哪些。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初期所面临的根本政治问题,为解决该问题汉武帝都采取了哪些方法。
(3)据材料三,说明元朝行省制度为什么能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2024-09-03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宁德市柘荣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1215年,英王约翰正式承认了了更多的管理各类事务的官员,虽然这些官员同王室之间还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他们首先是属于城市的,而不隶属于国王,其主要职能就是为城市服务。这反映了这一城市管理体系的出现(     
A.扩大了城市各阶级的差距B.满足了城市生产生活需求
C.推动了英国基层法治建设D.代表了城市共同体的需求
24-25高三上·福建南平·开学考试
论述题 | 较难(0.4) |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东汉至唐宋期间,翻译的著作以佛经为主。从汉代开始,印度的佛教文化开始大规模传入中国。翻译家们在翻译佛经的过程中,借助西方外来语创造了“唯心”“彼岸”“刹那”“姻缘”等全新的词汇。贞观三年(公元629年),玄奘去印度求经,17年后回国,带回佛经657部。玄奘主持了更大规模的译场,用19年时间译经751335卷。此外,他还把老子著作的一部分译成梵语,是第一个把汉语著作介绍到国外去的中国人。

明末清初,欧洲传教士来到中国。明末徐光启与传教士利玛窦主持翻译的《几何原本》《测量法义》等著作掀起了译书的高潮。徐光启在《几何原本》中引入了西方几何学概念中的“点、线、面、直角、曲线”等专有名词,将中国古代传统数学理论与几何学相融合。徐光启与传教士熊三拔合译《泰西水法》,介绍了西方农耕、种植业技巧。传教士邓玉涵编译《泰西人身说概》和罗雅各编译《人身图说》,将西方先进的人身解剖学引入中国。

——摘编自欧阳丁《从中国翻译史看中国译者地位的变迁》

从上述材料中提取相关论点,运用中外史实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证清楚,史论结合)
2024-08-31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建瓯市芝华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20年代,即雍正朝以后,中国茶输入西方各国进入迅速发展时期,包括北路的输往俄国茶。南洋市场上的中国茶,则很大部分由荷兰等国转运到欧洲等地。茶作为外销中的重要商品,输出量不断增加。至道光朝,仅销往英、美、俄三国的茶叶,年出口量就达6500万斤。这一时期,还形成了茶叶外贸的三大集散地:上海(销往欧美、日本);福州(销往美洲、南洋群岛诸国);汉口(销往俄国)。同治朝中后期至光绪十年(1884)以前,为茶叶外销的高峰时期,据掌管洋务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向户部提供的数据,光绪八九年间,出口茶已近2亿斤。

——摘编自内玛才让《中国历史上茶的贸易及茶业发展问题》

(1)依据材料一、概括清代茶叶外销的基本情况,并评析其对当时中国带来的影响。

材料二   1664年,东印度公司进献查理二世2磅茶叶;1666年,又向进献王后2212盎司茶叶。此后,上流社会也仿照宫廷时尚开始饮茶。随着茶叶输入的增加,茶叶价格有所下跌,以至普通老百姓都能饮用。特别是18世纪中后期英国政府降低了茶叶税后,茶叶价格迅速下降,到18世纪晚期,茶叶在英国几乎成为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了。19世纪,进入英国的中国茶叶和其他产茶国的茶叶数量继续增长,19世纪70年代中期,揉捻机,筛茶机与干燥机的发明、改进和推广,进一步满足了英国民众对茶叶的需求。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时期家庭茶会成为民众日常消闲的重要方式。1906年英国人均茶叶消费量达到6.5镑,平均每个家庭达到30-35磅,总消费达2.7亿磅。

——摘编自李斌《近代英国民众休闲消费品的变化及其历史影响》

(2)指出从17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茶叶消费”在英国经历的发展历程。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这一历程发展的原因。
2024-08-31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建瓯市芝华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