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89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从秦汉开始直至元朝的1 500多年是丝绸之路的第一个时代,其特征主要是:形成了以陆路为主的交通格局,背靠海洋,面向北方,以长城为中心,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成为交流、融合的两大主要势力……这一时代,陆上丝绸之路主要维系了中原与周边少数民族地区的交往。在中华民族形成的过程中,各种族群、集团、部落、文化等形成了嵌入式互动格局。正是这种嵌入式互动才使得现代民族国家意义上的“中国”得以形成,也是我们理解多元一体中华民族形成的关键。

1405年,朱棣派遣郑和第一次下西洋,此后郑和又六次下西洋,最远到达东非,开拓了海上丝绸之路。这是丝绸之路第二个时代的开端。这个时代的特点是大陆文明与海洋文明的对话、交流和交往。由于这个时代明清的综合国力在世界范围内大体保持领先地位,中国由此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地区之一。

——吕文利《丝绸之路的“三个时代”》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丝绸之路的转变及转变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古代丝绸之路的影响。
今日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田家炳中学大学区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迄今为止,公认中原地区最早的人工冶铁制品发现于公元前8世纪的河南三门峡虢国墓地,比西亚赫梯人的人工冶铁要晚了1000多年。战国时期冶铁业一般只能冶铸农具和少数手工工具,锻制兵器还比较少。西汉以来,钢铁冶炼行业不仅能生产铁制长剑、长矛、环首大刀,而且还能大批量生产生活器皿和杂用工具,如灯、釜、炉、剪等。罗马帝国的博物学家老普林尼在其著作《自然史》中曾说“在所有的各种铁之中,以中国铁为最好。中国人把它连同各种织品和皮货输送给我们”。鉴于铁在国家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历代王朝多直接控制钢铁冶炼,17世纪以前,中国至少有10项冶铁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对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

——摘编自李绍强《中国手工业经济通史》

材料二   洋务运动后期,一些洋务派督抚开始在自己主政区域建立钢铁企业。1871年,福州船政局所属铁厂首先采用新的钢铁加工技术:安装吊车,铸造大型汽缸;购置3吨汽锤,锻造大车轴;建立轧钢厂,轧制15毫米以下的造船钢板和6120毫米圆钢、方铁。1890年,上海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建成中国第一座3吨炼钢平炉,后又建成了一座15吨炼钢平炉。同年,湖广总督张之洞主持兴建湖北汉阳铁厂和大冶铁矿,这是中国也是远东第一座近代钢铁联合企业。1896年汉阳铁厂招股200万两白银,由官办改为官督商办。从18711895年,全国钢铁最高年产量,铁没能超过50万吨,钢没能超过10万吨。

——摘编自严中平等《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

材料三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我国钢铁工业的基础十分薄弱,全国几乎没有一家完整的钢铁联合企业。但广大工人阶级在党的领导下不畏困难,凭着钢铁意志创造了钢铁业发展的奇迹。在苏联援助下,我国相继恢复和新建了鞍钢、武钢、包钢等钢铁厂。钢铁工业按照中央政府的计划构建起“三大”“五中”“十八小”的格局。三大是建设鞍钢、武钢、包钢三个大型钢铁基地;五中是扩建、新建五个中型钢铁企业,即扩建太钢、重钢、马钢、石景山钢铁厂,新建湘钢;十八小是新建十八个小型钢厂,即邯钢、济钢、临钢、新余、南钢、柳钢、广钢、三明、合钢、长特、新疆八一、杭钢、鄂钢、连钢、安钢、兰钢、贵钢、通钢。到1956年,新中国钢铁产量年均增长31.6%,到1957年达到了535万吨。

——摘编自董志凯《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钢铁冶炼业发展的特点及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洋务钢铁企业的发展不同于古代钢铁冶炼业之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钢铁工业迅速发展所折射的时代特征。
昨日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安康市高新中学高三5月模拟预测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3 . 1925年,墨西哥作家何塞·巴斯孔塞洛斯发表《宇宙种族》,提出:“世界各种族日益趋向相互融合,直至形成一种新人类,它的构成将集现存各民族之大成。”他认为未来的种族将是融合各种族血液的“宇宙种族”,因而也将是一种最崇尚友爱,最具有普遍性的种族。这一观点(     
A.源于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B.反映了墨西哥革命的曲折
C.基于美洲族群结构的变化D.预示了人类社会未来图景
4 .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各地纷纷兴办女学,甚至曾出现“兴女学”思潮。该思潮大致包括“培养新型的贤妻良母、实现男女平权、造就社会胜利者、发展女子健全人格”等内容。这反映出当时女性(     
A.社会价值受到关注B.以追求知识为时尚
C.热衷爱国救亡运动D.竞相接受西方思想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黄帝被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黄帝传说源远流长。春秋战国时期,“百家皆言黄帝”。

派别及典籍观点
儒家

——《大戴礼记·五帝德》

孔子曰:“黄帝都,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而后克之。始垂衣裳,作为黼黻(礼服)。治民以顺天地之纪,播时百谷,尝味草木,仁厚及于鸟兽昆虫。”
法家

——《商君书·策》

神农既没,以强胜弱,以众暴寡,故黄帝作为(制定)君臣上下之义,父子兄弟之礼,夫妇妃匹之合,内行刀锯(刑罚),外用甲兵,故时变也。

材料二   汉代以来逐渐形成了以黄帝为主支谱系的文化认同。《史记》将《五帝本纪》作为中国历史之开篇,又以黄帝为五帝之首。据《史记》记载,黄帝的后人有两大分支:一是黄帝→昌意+颛顼(舜、禹);二是黄帝→玄嚣→嬌极→帝喾(尧、商、周)。在汉代,不仅尧、舜、禹、商、周为黄帝后裔,就连楚、越、匈奴也被《史记》纳入黄帝谱系。如“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以黄帝为始祖的姓氏谱系,固然有以血缘为纽带的色彩,但实质上属于文化内聚。汉高祖称帝前,曾公开祭拜黄帝。汉武帝“北巡朔方,勒兵十余万,还祭黄帝冢桥山”。在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上,中华民族与黄帝总是精神相通、血脉相连的,对于黄帝的文化认同也成为中华儿女智慧和力量的重要源泉。

——摘编自李俊《炎黄文化与民族认同》等

材料三   193745日国共两党首次在同一地点、同一时间来祭拜黄帝。

国民党《祭黄帝陵文》共产党《祭黄帝陵文》(毛泽东)
……维我黄帝,受命于天;开国建极,临治黎元。始作制度,规矩百工;诸侯仰化,咸与宾从。置历纪时,造字纪事;宫室衣裳,文物大备。丑虏蚩尤,梗化作乱;爰诛不庭,华夷永判…………懿维我祖,命世之英;涿鹿奋战,区宇以宁。……频年苦斗,备历险夷;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各党各界,团结坚固;不论军民,不分贫富。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民主共和,改革内政;亿兆一心,战则必胜。还我河山,卫我国权……

(1)根据材料一、比较儒家和法家笔下黄帝形象的异同,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状况,说明异同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以来黄帝文化认同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对比国共两党的祭文在形式和内容上的异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共两党共同祭拜黄帝的作用。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朝时期,许多城市妇女走出家庭,成为与农业相脱离的手工作坊主、雇工或女使。如(贾易)“无为人,七岁而孤,母彭氏以纺绩自给,日与易十钱,使从学”。“九市馆街新筑成,青裙贩妇步盈盈”是宋朝城市妇女从事商业活动的真实写照。她们大多是沿街、上门叫卖的小商贩,或是开中小店铺的店主。城市中还有很多依靠文化与技艺谋生的妇女,《齐东野语》就记载了一位精艺绝妙的女医邢氏。宋朝时期的酒楼上已有一些受雇为酒客斟酒换汤的妇女,还有一种临时受雇的妇女,类似于现代的钟点工。

——摘编自郭宏荣《宋朝市民阶层妇女研究》

材料二   在清末及民国时期,农村妇女外出务工的最佳方式并不是进工厂,而是做女佣。以晚清的广州为例,社会对女佣需求量很大,女佣则主要来自周边农村。她们受雇从事的家务劳动均是以往乡间家务劳动的自然延伸,就业门槛相对较低。且广州地区妇女无缠足陋习,亦不忌讳抛头露面。这时的女佣,与之前的女佣已有本质区别,她们与东家建立的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没有或者基本上不存在人身依附与从属关系,成为与女工一样的职业女性,有“广州梳佣”等专门称谓。|当地竹枝词写道:“梳佣光洁小环妖,短短衣装窄窄腰。娜步湛华园外过,花香人影共娇娆。”她们的装束较为时髦,其衣饰装扮甚至被一些大家闺秀仿效。

——摘编自夏坤《晚清广州女佣研究》

材料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三次写入全国党代会报告,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内容。各级政府在制定政策、编制规划、部署工作时充分考虑两性的现实差异与妇女的基本权益,纵深推进对不合理的婚丧嫁娶习俗、不平等的性别观念的整顿(整治),基层女性不仅摆脱了传统农业社会“男耕女织”的性别限制,而且拥有了更多的人生选择和发展可能性。

——摘编自彭杨扬《重视基层女性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城市妇女走出家庭后所从事的职业类型,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城市妇女走出家庭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比较晚清广州女佣与宋代职业女性的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晚清广州女佣群体兴起的影响。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女性职业选择与乡村振兴关系的认识。
7 . 《汉谟拉比法典》中写道:“要让正义之光照耀整个大地,消灭一切罪人和恶人,使强者不能压迫弱者。”这表明了该法典(     
A.公开确认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地位B.延续并综合了原各城邦的立法
C.彰显了现代法律的人道主义和平等精神D.形式上标榜公正公平和人人平等
2024-05-01更新 | 249次组卷 | 52卷引用:陕西省延安市陕西延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早在近代初期,西方殖民者就已在非洲建立殖民据点。进入19世纪后,侵占非洲土地的活动加强,但主要在沿海地区。……(19世纪)70年代苏伊士运河的开始通航,西非和南非新的金矿和钻石产地的发现,以及许多经济作物的种植成功,大大提高了非洲在整个世界的政治、经济和战略地位。在这种情况下,资本主义列强掀起了争夺和瓜分非洲的狂潮。

——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到1938年为止,西方列强在非洲的资本输出数额巨大……利用成立的矿业公司、种植园公司和商业公司等垄断了非洲殖民地的采矿、农业、商业和交通运输业,控制其国民经济。……西方国家在非洲殖民地的资本输出,不是投资在有利于殖民地经济发展的部门,而是投资于供出口可获暴利的矿业和种植经济作物为主的农业上。

——摘编自《世界历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1870年前后西方列强对非洲殖民侵略的主要变化;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导致这种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
(2)19世纪晚期,面对西方列强殖民侵略的加深,非洲人民掀起反抗斗争的高潮,试举出其中的两个重大历史事件,并指出其主要特点。
(3)根据材料二,概括西方国家在非洲殖民掠夺的主要特点。
9 . 1866年清政府与英法两国签订《续定招工章程条约》,第一次全面提出了华工的权利及招工各国应负的责任,包含了工期、工时、工食、工资、往返路费、满期安置、患病医治、招募行为等。材料反映出清政府
A.国际地位显著提高B.注重维护天朝尊严
C.产生近代维权意识D.大力提倡华工出国
2024-04-30更新 | 426次组卷 | 28卷引用:陕西省西安中学2021届高三第二次仿真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整个18世纪,欧洲社会发生了极其深刻的变化:科学方面,人类理论知识实现巨大飞跃,“知识就是力量”渐成世人的普遍心态;同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使各个阶层都以物质利益为对象而进行生活和生产。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卢梭发出了与众不同的声音,提出了自己的教育观。在卢梭看来,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人本身,要培养人本身而不是一个社会角色,就必须根据儿童各自不同的生理心理特点,对儿童进行符合其自身特点的自然教育,决不能不顾个性,只求共性。此外,他还认为人拥有一个先天的善良本性,但因后天社会环境的影响,这一善良本性逐渐被“污染”,因此要尽可能杜绝外力对儿童的影响,不让任何外在的情感和观念得以传播,以影响儿童的自然成长。

材料二   马克思认为教育应当首先是人的教育,而非“角色”教育;需要培养的不是“自然人”,而是“社会人”。他还指出人不拥有任何超越历史和时代的先验本性,其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理想教育场所的选择应自觉地融入现实社会,作为社会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而存在。此外,他还强调合乎人的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仅仅是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一个前提,而不是根本,更不是全部。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赵义良《论马克思对卢梭教育思想的继承与超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卢梭教育观形成的时代背景。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克思对卢梭教育思想的继承和超越。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