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6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62年,中印边界发生冲突,印度尼赫鲁政府在军事较量失败后,计划制定出以中国为主要军事防范对象的第一个五年国防计划,希望通过美国的援助加快国防现代化进程。对此,美国约翰逊政府延续了肯尼迪时期援助印度的一贯做法,但政策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变化。约翰逊奉行印巴平衡原则,不愿过于偏袒印度,并且美国对印度的军事援助附加了更多前提条件,索要政治回报。

在制定国防计划的过程中,美印双方对中国威胁的判断、应对方式、国防建设的目标和手段等核心问题上存在明显歧见。例如,印度想要组建超音速战斗机中队,但美国政府认为超音速战斗机不是对抗中国所必须的装备,且印度不具备相应的技术和设施。向美国索要而不得后,印度便积极地与苏联接触。此后,约翰逊政府在亚洲的战略重心逐渐转移至东南亚。

1965年第二次印巴战争爆发后,美国宣布对南亚次大陆实行武器禁运,中断所有军事援助,并且撤销了具有象征意义的美国驻印军事供应代表团。至此,美印军事关系史上的一段蜜月期宣告结束。

——摘编自刘恒《美国对印度第一个五年国防计划的援助和限制(1962-1965)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六十年代美印关系的变化,并分析变化原因。
(2)结合两国关系的变化,谈谈对现代国际关系的认识。
2023-09-06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桂林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西方许多学者认为:冷战后的情况是不稳定的,但是“均势”仍然存在。国际局势虽然混乱,但是各国仍将支持联合国,联合国不会像国联一样消失。联合国不仅会存在,而且会发展。西方学者旨在说明(     
A.国际新秩序尚未确立B.国际格局发生巨变
C.冷战思维依然存在D.雅尔塔体系仍在运转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东欧原是地理概念,一般指德国,奥地利,意大利以东至欧洲和亚洲分界线的区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欧”“东欧国家”则成为政治地理概念,这一变化源于(     
A.社会主义阵营的建立B.“和平演变”战略的实施
C.美苏争霸局面的形成D.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
4 . 艾森豪威尔就任总统后决定成立美国新闻署,成立初期,该机构明确提出将主要精力放在苏东社会主义国家,并重点利用国际广播试探性地对苏联开展了相应工作。该举措(     
A.缓和了美苏间关系B.意在推行和平演变
C.利于美苏文化交流D.导致了冷战的形成
2023-08-08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1961年3月,美国总统肯尼迪签署命令成立了“和平队”,选拔大学毕业生向亚非拉落后国家和地区提供技术及人力资源援助,致力于当地的经济增长,帮助实现社会的民主化、社会革命的和平化。这说明(       )
A.冷战范围走向扩大B.国际局势有所缓和
C.民族独立运动兴起D.美国战略重心转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列图片主要说明了(     
   
A.捷克斯洛伐克出现“布拉格之春”B.苏联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C.捷克斯洛伐克改革出现重大失误D.苏联维护社会主义阵营的团结
2023-08-07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文山州文山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观察下面的照片与荷兰作家创作的漫画,下列说法准确的是(     
A.二者都属于音像类型的史料B.漫画是艺术作品,无研究价值
C.漫画客观描述了历史的真相D.漫画往往基于某些史实而创作
2023-08-07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百年”不是一个确切的数字,大体上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西方国家主导的世界格局维持至今已经走过了100余年。百余年来,在西方国家主导下,世界先后确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系”,而后又历经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在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之后形成了美国一超独霸与世界走向多极化趋势并存的格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核心是国际行为体力量的对比变化,导致百余年间相对稳定的以西方国家为核心的国际格局和世界秩序面临挑战。

——摘编自李鹏、李帆《论“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表现、困境与根源》


结合所学知识,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
(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3-08-06更新 | 13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时代的印记:一首民谣歌曲《答案在风中飘扬》是美国著名摇滚、民谣艺术家鲍勃·迪伦于1962年创作的一首民谣歌曲,这首歌在六、七十年代被人们广为传唱,成为一代人心中的"圣歌"。鲍勃·迪伦也因此歌获得了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以下是这首歌的歌词节选

一只白鸽要飞过多少片大海,才能在沙丘安眠/炮弹要多少次掠过天空/才能被永远禁止……一座山要伫立多少年/才能被冲刷入海/一些人要经历多少奴役/才能迎来自由……一个人要有多少耳朵/才能听见身后人的哭泣/要牺牲多少条生命/才能知近太多的人已经死去/答案啊,我的朋友,在风中飘扬。


结合所学知识,以“《答案在风中飘扬》”赏析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3-08-02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德国的黑格尔构建起“欧洲中心论”的基本框架。他认为,只有欧洲和欧洲民族才是“世界历史的中心”。进入20世纪以来,随着非欧国家历史地位的提高,西方一些历史学家逐渐意识到了“欧洲中心论”的幼稚与荒谬。尤其是二战以后,随着世界一体化趋势的增强,建立在“欧洲中心论”基础之上的西方史学体系遭到了猛烈的冲击,西方史学界进行了认真反省与思考,一些学者如汤因比、斯塔夫里阿诺斯开始用全球文明的视野来重新考察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摘编自马世力《也谈“欧洲中心论”》

材料二   近年来,史学界越来越重视对世界历史的整体研究,有关全球史的论著不断涌现。在全球史的起点这个问题上,主要存在着三种不同意见:一是1516世纪,二是1718世纪,三是20世纪。这三种意见的共同特点是认为全球史是在人类历史发展到某一阶段时才形成的,而不是在人类历史一开始就产生了全球史。

——摘自张一平《全球史导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以来“欧洲中心论”受到冲击的原因。
(2)从材料二中选择你赞成的“全球史的起点”,或提出新的“全球史的起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3-08-02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